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通过政治教学培养高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本文将展开相关研究,主要从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学生认知、学生理想三个方面提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思路与策略。采用文中策略可有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提高高中政治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学生培养;社会责任感
引言
高中学生即将步入大学,而大学环境与社会环境关系紧密,说明高中学生应当开始对自身社会活动进行思考,理应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但现实情况中很多高中生的社会责任感薄弱,思维还未来得及转变,这对学生未来发展不利,因此在高中阶段就要着重对学生社会责任感进行培养,这是政治教学的责任,故如何有效对学生社会责任感进行培养是一项值得思考的問题,有必要展开相关研究。
1.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错误的学习方式往往会导致学生的认知浅薄,或者养成不好的习惯,这样是很难取得良好学习成果的,也说明教学存在质量问题,这一思路在高中政治教学中也不例外,即假设学生在政治教学中会积极思考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就说明学生能逐渐形成社会责任感,但学生是否会积极思考,取决于自身能动性与主动性的强弱,而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对学生能动性与主动性有直接影响,有可能导致学生不会积极思考,但也有可能使得学生积极思考,这一点取决于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好坏[1]。
针对这一点,现代高中政治教学应当重点关注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建议教师采用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诸如引导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予以学生充足的能动性空间,使得学生可以积极思考,同时引导教学模式下教师将作为引导者展开工作,故教师需要采用引导教学方法,教学中通过提问等方式向学生传递思路,激发学生主动性,促使学生思考,例如教师讲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相关知识时,可以向学生提出“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获得抗战胜利”等类似问题,这种问题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逐渐得出“是因为人民坚决拥护共产党理念”的结论,这个结论会使得学生联想到自身,认识到只有自身也坚决拥护共产党理念,国家才会继续向前,故自身有责任投身到社会环境中为国家建设做贡献。
2.学生认知
学生对自身与社会关系的认知决定了其社会责任感的强弱,即如果学生对自身与社会关系的认知不够清晰,则学生对这层关系的概念模糊,无法感受到其中沉重的责任,更不会责任放在自己身上,反之学生认知概念清晰,学生就会形成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根据这一思路,高中政治教学理应着重对学生认知进行培养,只有让学生清楚的认识自身与社会的关系,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为实现目的,高中政治教师可以采用两种策略展开教育工作:第一,教师可以在教育工作之前,构建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社会情景,随后在教学中提出情景,让学生成为情景中的角色进行思考,这样能让学生清楚的感受到自身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诸如某教师就提出了“假设你是一个国家的领导人,而这个国家的人都自私自利,不关注国家理应,请问这个国家的社会环境会如何发展?”的情景问题,促使学生代入其中,意识到国家的每个人都应当为社会发展做贡献,否则不仅国家社会环境不能朝前发展,社会内的人也会受到影响,说明学生对自身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清晰的认知;第二,教师可以多与学生进行交流,目的是了解学生的生活,再从学生生活中挖掘教学元素,向学生介绍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2]。
3.学生理想
高中阶段学生要开始建立个人理想,而教师可以参与理想建立过程,同步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培养,即学生在建立个人理想的过程中主要思考的问题是“为何要建立这个理想”,在学生个人角度上这个问题的答案往往是为了谋得更好的发展,或者是发挥自身特长,而教师要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更深层的理想价值,促使学生意识到个人理想更多的是为了发挥个人价值去推动社会发展,这样的个人理想才更有价值。
从这一角度出发,教师同样有必要多余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个人理想意愿,并且在交流中给学生提供指导帮助,诸如告诉学生,教师在建立个人理想时的一些思考,类似于“我大约在高一的时候就立志当教师,因为教师是蜡烛,能够点燃自己,照亮别人,这样能够让更多的人走向社会,为社会发展做贡献,所以我当时认为教师是伟大的,而我想要成为这样的人”,通过这种言论,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思路,促使学生在建立个人理想的思考中代入社会责任,逐渐形成较强的社会责任感[3]。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交流不建议在课堂中展开,因为学生在课堂中一般不会展露真实的自我,所以教师应当注重自身与学生在生活中的交流,真正地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从而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提高社会责任感,以保障教育有效性。
4.结语
综上,高中学生应当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但责任感的养成更多的依靠后天教学,因此高中政治教学要重视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养成,教师有必要从三个角度着手,采用对应策略进行培养,过程中要与学生积极交流,并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能动性空间,激发学生主动性,这是实现目的的基本保障。
【参考文献】
[1]付维青.浅析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学周刊:中旬,2014(17):35.
[2]李杰成.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分析[J].中外交流,2019,026(043):145.
[3]黄满秀.浅析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路径[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22):65.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学生培养;社会责任感
引言
高中学生即将步入大学,而大学环境与社会环境关系紧密,说明高中学生应当开始对自身社会活动进行思考,理应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但现实情况中很多高中生的社会责任感薄弱,思维还未来得及转变,这对学生未来发展不利,因此在高中阶段就要着重对学生社会责任感进行培养,这是政治教学的责任,故如何有效对学生社会责任感进行培养是一项值得思考的問题,有必要展开相关研究。
1.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错误的学习方式往往会导致学生的认知浅薄,或者养成不好的习惯,这样是很难取得良好学习成果的,也说明教学存在质量问题,这一思路在高中政治教学中也不例外,即假设学生在政治教学中会积极思考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就说明学生能逐渐形成社会责任感,但学生是否会积极思考,取决于自身能动性与主动性的强弱,而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对学生能动性与主动性有直接影响,有可能导致学生不会积极思考,但也有可能使得学生积极思考,这一点取决于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好坏[1]。
针对这一点,现代高中政治教学应当重点关注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建议教师采用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诸如引导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予以学生充足的能动性空间,使得学生可以积极思考,同时引导教学模式下教师将作为引导者展开工作,故教师需要采用引导教学方法,教学中通过提问等方式向学生传递思路,激发学生主动性,促使学生思考,例如教师讲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相关知识时,可以向学生提出“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获得抗战胜利”等类似问题,这种问题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逐渐得出“是因为人民坚决拥护共产党理念”的结论,这个结论会使得学生联想到自身,认识到只有自身也坚决拥护共产党理念,国家才会继续向前,故自身有责任投身到社会环境中为国家建设做贡献。
2.学生认知
学生对自身与社会关系的认知决定了其社会责任感的强弱,即如果学生对自身与社会关系的认知不够清晰,则学生对这层关系的概念模糊,无法感受到其中沉重的责任,更不会责任放在自己身上,反之学生认知概念清晰,学生就会形成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根据这一思路,高中政治教学理应着重对学生认知进行培养,只有让学生清楚的认识自身与社会的关系,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为实现目的,高中政治教师可以采用两种策略展开教育工作:第一,教师可以在教育工作之前,构建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社会情景,随后在教学中提出情景,让学生成为情景中的角色进行思考,这样能让学生清楚的感受到自身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诸如某教师就提出了“假设你是一个国家的领导人,而这个国家的人都自私自利,不关注国家理应,请问这个国家的社会环境会如何发展?”的情景问题,促使学生代入其中,意识到国家的每个人都应当为社会发展做贡献,否则不仅国家社会环境不能朝前发展,社会内的人也会受到影响,说明学生对自身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清晰的认知;第二,教师可以多与学生进行交流,目的是了解学生的生活,再从学生生活中挖掘教学元素,向学生介绍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2]。
3.学生理想
高中阶段学生要开始建立个人理想,而教师可以参与理想建立过程,同步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培养,即学生在建立个人理想的过程中主要思考的问题是“为何要建立这个理想”,在学生个人角度上这个问题的答案往往是为了谋得更好的发展,或者是发挥自身特长,而教师要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更深层的理想价值,促使学生意识到个人理想更多的是为了发挥个人价值去推动社会发展,这样的个人理想才更有价值。
从这一角度出发,教师同样有必要多余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个人理想意愿,并且在交流中给学生提供指导帮助,诸如告诉学生,教师在建立个人理想时的一些思考,类似于“我大约在高一的时候就立志当教师,因为教师是蜡烛,能够点燃自己,照亮别人,这样能够让更多的人走向社会,为社会发展做贡献,所以我当时认为教师是伟大的,而我想要成为这样的人”,通过这种言论,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思路,促使学生在建立个人理想的思考中代入社会责任,逐渐形成较强的社会责任感[3]。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交流不建议在课堂中展开,因为学生在课堂中一般不会展露真实的自我,所以教师应当注重自身与学生在生活中的交流,真正地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从而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提高社会责任感,以保障教育有效性。
4.结语
综上,高中学生应当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但责任感的养成更多的依靠后天教学,因此高中政治教学要重视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养成,教师有必要从三个角度着手,采用对应策略进行培养,过程中要与学生积极交流,并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能动性空间,激发学生主动性,这是实现目的的基本保障。
【参考文献】
[1]付维青.浅析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学周刊:中旬,2014(17):35.
[2]李杰成.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分析[J].中外交流,2019,026(043):145.
[3]黄满秀.浅析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路径[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2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