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花常常是诗中的意象,有花作为意象的诗往往就有了花的美丽。看花犹如看诗,看透了花,就看见了诗人。以花观人,是看花的最高境界。看花的同时,你会获得一种忘我的境界,你可以领略花中的闲适之境,你可以品读到诗人的人格,你更可以体验到生命的真谛。
【关键词】看花;闲适之境;人生品格;象征;生命真谛
花开使人醉,看花,可以使人忘记种种悲伤与不快,使人陶醉于花的海洋,领略花的神韵,花的气质,花的纯洁。每个人都应该摒弃心中的杂念,去看看花的优雅和美丽,让自己完全进入一种轻松和安详的境地。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花的姿态吧!
1.获得忘我的境界
庄周梦蝶的故事,大家早已耳熟能详了,庄子他老人家表达了人类思想史上异化最早的梦想,他的这一举措也成了古往今来普天下芸芸众生热切的梦想。社会在变革,人的思想也在转变,诗人的内心世界也丰富了起来,百态之中唯有花最抢眼。如王维的《临湖亭》“轻舸迎上客,悠悠湖上来。当轩对樽酒,四面芙蓉开。”诗人王维在亭子里等待、迎接贵宾,轻舸在湖上悠然驶来。宾主围坐临湖亭开怀畅饮,窗外就是一片盛开的莲花。这是何等美妙的人生境界!诗歌将美景、鲜花、醇酒和闲情巧妙地融于一体,在自然中寄深意,与质朴中见情趣,娟秀飘逸的意境,令人陶醉。于生活中有了那份自然洒脱,超怀旷达的情怀。苏轼的《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写赏花者的心态,极赋浪漫色彩。 “只恐夜深花睡去”,这一句写得痴绝,句中“恐”是担心的意思,它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爱花的心理活动和依依不舍赏玩的情态:海棠如此芳华灿烂,怎忍心让她独自栖身于昏昧幽暗之中呢?这蓄积了一季的努力而悄然盛放的花儿,居然无人欣赏,岂不让她太伤心失望了吗?也暗藏了我欲与花共度良宵的执著。“只”字极化了爱花人的痴情,现在他满心里只有这花儿璀璨的笑靥,其余的种种不快都可暂且一笔勾销了:这是一种“忘我”、“无我”的超然境界。
置身诗镜,选择了那份花的宁静,于无声处观见了诗人那种洒脱、豪放的情怀,超然于物外,忘我于花的诗境中。
2.领略花中的闲适之境
自然之美,往往被我们所忽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放弃官场、躬耕田园的悠闲自得。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因为有了“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会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这两句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了诗人的闲适心情。“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人徘徊在园外,摹然发现了一枝红红的杏花越过高墙,迎风招展,向人们证明着春天确已到来,诗人欣喜非常,不由地想象到园内定是春光四溢,高墙再也关不住,一枝杏花已将消息传出。这真是“一花开而天下春”,留给人对园内春光的无限遐想,写出了叶绍翁春日游园时的惊喜忘外。宋代诗人徐俯的《春游湖》“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绿阴来。”诗人遇上了燕子,马上产生了春天到来的喜悦,不禁突然一问:“双飞的燕子啊,你们是几时回来的?”这一问问得很好,从疑问的语气中表达了当时惊讶和喜悦的心情。再放开眼界一看,果然春天来了,湖边的桃花盛开,鲜红似锦。蘸是沾着水面。但桃花怎能蘸水呢?因为春天多雨,湖水上升,距花枝更近了。桃花倒影映在水中,波光荡漾,岸上水中的花枝连成一片,远处望见,仿佛蘸水而开,这景色美极了!于自然之中体验这份闲适真乃惬意啊!
花也匆匆,人也匆匆,岁月流逝,如花之飘零,但这种闲适、幽静和谐完全被时间和空间所传递,我们可以感受得到作者所寄予花中的情怀,那种旷达,那种清幽,那种恬淡。
3.文人品格的象征之态
现代社会,又能有几个人能够领略花的质朴与纯洁,看到花的坚贞。唯有诗中才可领略:梅花高洁,它有傲霜斗雪、不畏严寒的品格。“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林逋的《山园小梅》无疑是他超脱于世俗,高洁品格的自然流露。“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的《菊花》),倒不是百花中特别偏爱菊花,而是因为菊花开过后再也没有花朵可赏了,句中隐含着对菊花独傲寒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高蟾的《上高侍郎》“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晚唐科举场上弊端极多,诗歌中有大量反映,此诗就是其中著名的一首。诗人向“大人物”上书,不卑不亢,毫无胁肩谄笑的媚态,这在封建时代,是较为难得的。说“未开”而非“不开”,这是因为芙蓉开花要等到秋高气爽的时候。这里似乎表现出作者对自己才具的自信。宋濂的《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句话表面意思是莲花从淤泥中出来没有被污泥所沾染,实际上是形容一个人的高风亮节,不受环境的影响 。李清照的《鹧鸪天·桂花》“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这首词以群花作衬,以梅花作比,展开三层议论,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对桂花的由衷赞美。桂花貌不出众,色不诱人,但却“暗淡轻黄”、“情疏迹远”而又馥香自芳,这正是词人品格的写照。元好问的《同儿辈赋未开海棠》“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海棠花比桃花、李花开得晚,而且花朵儿红白相间,色彩淡雅,深藏在浓密的绿叶之中,并不起眼,不像桃花、李花那样,在春天争相开放,吸引人们的眼球。诗人通过对海棠的描述,赞美海棠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洁身自爱,矜持高洁,甘于清静的品性。这也正是作者自己精神的写照。并以此诗暗示、告诫自己的儿女们要稳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己内心的纯洁。元朝诗人王冕的《墨梅》“吾家洗砚池边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如此代表诗人的品格的诗句,数不胜数,所以花的世界里有诗人的身影,看花,就看懂了具有这种花品格的诗人。
4.生命中体验的真谛
岁月如花,人生如梦。甚至有些时候,花与人的命运更相近。就像沙漠中的仙人掌,尽管环境恶劣,整日风沙,但它仍不屈不饶地生长,开出了花。花由此,人类更是,元末诗人刘基的《古戍》“古戍连山火,新城殷地笳。九洲犹虎豹,四海未桑麻。天迥云垂草,江空雪覆沙。野梅烧不尽,时见两三花。”诗人看到战争给社会带来的破坏,心中感到说不出的悲凉,但作者并没有失去信心。尾联写野地的寒梅并未被山火烧尽,偶尔还可以看到两三朵盛开的梅花,暗含着春天的脚步不可阻挡之意,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欲重整山河的壮志豪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浩然正气。“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为官之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无私奉献精神。
一句句诗句告诉我们,生命的真谛在于像花一样傲骨,像花一样清正,像花一样奉献。文人墨客们留下了他们不尽的诗语,海子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想花开的世界能让我们活的更快乐,更精彩。去看花吧!看花的同时,你会获得一种忘我的境界,你可以领略花中的闲适之境,你可以品读到诗人的人格,你更可以体验到生命的真谛。
收稿日期:2013-04-16
【关键词】看花;闲适之境;人生品格;象征;生命真谛
花开使人醉,看花,可以使人忘记种种悲伤与不快,使人陶醉于花的海洋,领略花的神韵,花的气质,花的纯洁。每个人都应该摒弃心中的杂念,去看看花的优雅和美丽,让自己完全进入一种轻松和安详的境地。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花的姿态吧!
1.获得忘我的境界
庄周梦蝶的故事,大家早已耳熟能详了,庄子他老人家表达了人类思想史上异化最早的梦想,他的这一举措也成了古往今来普天下芸芸众生热切的梦想。社会在变革,人的思想也在转变,诗人的内心世界也丰富了起来,百态之中唯有花最抢眼。如王维的《临湖亭》“轻舸迎上客,悠悠湖上来。当轩对樽酒,四面芙蓉开。”诗人王维在亭子里等待、迎接贵宾,轻舸在湖上悠然驶来。宾主围坐临湖亭开怀畅饮,窗外就是一片盛开的莲花。这是何等美妙的人生境界!诗歌将美景、鲜花、醇酒和闲情巧妙地融于一体,在自然中寄深意,与质朴中见情趣,娟秀飘逸的意境,令人陶醉。于生活中有了那份自然洒脱,超怀旷达的情怀。苏轼的《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写赏花者的心态,极赋浪漫色彩。 “只恐夜深花睡去”,这一句写得痴绝,句中“恐”是担心的意思,它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爱花的心理活动和依依不舍赏玩的情态:海棠如此芳华灿烂,怎忍心让她独自栖身于昏昧幽暗之中呢?这蓄积了一季的努力而悄然盛放的花儿,居然无人欣赏,岂不让她太伤心失望了吗?也暗藏了我欲与花共度良宵的执著。“只”字极化了爱花人的痴情,现在他满心里只有这花儿璀璨的笑靥,其余的种种不快都可暂且一笔勾销了:这是一种“忘我”、“无我”的超然境界。
置身诗镜,选择了那份花的宁静,于无声处观见了诗人那种洒脱、豪放的情怀,超然于物外,忘我于花的诗境中。
2.领略花中的闲适之境
自然之美,往往被我们所忽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放弃官场、躬耕田园的悠闲自得。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因为有了“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会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这两句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了诗人的闲适心情。“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人徘徊在园外,摹然发现了一枝红红的杏花越过高墙,迎风招展,向人们证明着春天确已到来,诗人欣喜非常,不由地想象到园内定是春光四溢,高墙再也关不住,一枝杏花已将消息传出。这真是“一花开而天下春”,留给人对园内春光的无限遐想,写出了叶绍翁春日游园时的惊喜忘外。宋代诗人徐俯的《春游湖》“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绿阴来。”诗人遇上了燕子,马上产生了春天到来的喜悦,不禁突然一问:“双飞的燕子啊,你们是几时回来的?”这一问问得很好,从疑问的语气中表达了当时惊讶和喜悦的心情。再放开眼界一看,果然春天来了,湖边的桃花盛开,鲜红似锦。蘸是沾着水面。但桃花怎能蘸水呢?因为春天多雨,湖水上升,距花枝更近了。桃花倒影映在水中,波光荡漾,岸上水中的花枝连成一片,远处望见,仿佛蘸水而开,这景色美极了!于自然之中体验这份闲适真乃惬意啊!
花也匆匆,人也匆匆,岁月流逝,如花之飘零,但这种闲适、幽静和谐完全被时间和空间所传递,我们可以感受得到作者所寄予花中的情怀,那种旷达,那种清幽,那种恬淡。
3.文人品格的象征之态
现代社会,又能有几个人能够领略花的质朴与纯洁,看到花的坚贞。唯有诗中才可领略:梅花高洁,它有傲霜斗雪、不畏严寒的品格。“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林逋的《山园小梅》无疑是他超脱于世俗,高洁品格的自然流露。“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的《菊花》),倒不是百花中特别偏爱菊花,而是因为菊花开过后再也没有花朵可赏了,句中隐含着对菊花独傲寒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高蟾的《上高侍郎》“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晚唐科举场上弊端极多,诗歌中有大量反映,此诗就是其中著名的一首。诗人向“大人物”上书,不卑不亢,毫无胁肩谄笑的媚态,这在封建时代,是较为难得的。说“未开”而非“不开”,这是因为芙蓉开花要等到秋高气爽的时候。这里似乎表现出作者对自己才具的自信。宋濂的《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句话表面意思是莲花从淤泥中出来没有被污泥所沾染,实际上是形容一个人的高风亮节,不受环境的影响 。李清照的《鹧鸪天·桂花》“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这首词以群花作衬,以梅花作比,展开三层议论,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对桂花的由衷赞美。桂花貌不出众,色不诱人,但却“暗淡轻黄”、“情疏迹远”而又馥香自芳,这正是词人品格的写照。元好问的《同儿辈赋未开海棠》“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海棠花比桃花、李花开得晚,而且花朵儿红白相间,色彩淡雅,深藏在浓密的绿叶之中,并不起眼,不像桃花、李花那样,在春天争相开放,吸引人们的眼球。诗人通过对海棠的描述,赞美海棠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洁身自爱,矜持高洁,甘于清静的品性。这也正是作者自己精神的写照。并以此诗暗示、告诫自己的儿女们要稳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己内心的纯洁。元朝诗人王冕的《墨梅》“吾家洗砚池边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如此代表诗人的品格的诗句,数不胜数,所以花的世界里有诗人的身影,看花,就看懂了具有这种花品格的诗人。
4.生命中体验的真谛
岁月如花,人生如梦。甚至有些时候,花与人的命运更相近。就像沙漠中的仙人掌,尽管环境恶劣,整日风沙,但它仍不屈不饶地生长,开出了花。花由此,人类更是,元末诗人刘基的《古戍》“古戍连山火,新城殷地笳。九洲犹虎豹,四海未桑麻。天迥云垂草,江空雪覆沙。野梅烧不尽,时见两三花。”诗人看到战争给社会带来的破坏,心中感到说不出的悲凉,但作者并没有失去信心。尾联写野地的寒梅并未被山火烧尽,偶尔还可以看到两三朵盛开的梅花,暗含着春天的脚步不可阻挡之意,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欲重整山河的壮志豪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浩然正气。“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为官之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无私奉献精神。
一句句诗句告诉我们,生命的真谛在于像花一样傲骨,像花一样清正,像花一样奉献。文人墨客们留下了他们不尽的诗语,海子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想花开的世界能让我们活的更快乐,更精彩。去看花吧!看花的同时,你会获得一种忘我的境界,你可以领略花中的闲适之境,你可以品读到诗人的人格,你更可以体验到生命的真谛。
收稿日期:2013-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