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真心喜欢自己的工作

来源 :风流一代·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elf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对职场生态产生了深远影响。一部分人不幸失去了工作,职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以前都说“干一行恨一行”,现在看来,是工作给了人们基本的收入,使其不再为生计发愁,家人不因经济问题而不安。工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安全感、获得感,我们在感恩有一份工作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工作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对待工作呢?或者说,该如何让工作更有成就感呢?这就要说到当下的一个流行词——“仪式感”。工作也需要仪式感,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热爱和真诚对待。在这方面,斯坦福大学设计学院讲师赫斯特·欧森和法学院法律设计实验室主任玛格丽特·哈根所著《工作需要仪式感》一书,给了若干的建议和方案。
  让人们感受到工作的“仪式感”,首要任务是让他们理解仪式感是什么?书中的定义是:一个人或一个集体遵照某种类似的模式或程式重复进行的动作。在进行仪式的过程中会使用一些象征符号,并为这个仪式赋予某种含义。作者认为,仪式是需要“刻意而为”的,人们需要调整自己的状态,把仪式看作一段特殊的历程。也就是说,工作的仪式感是根据工作种类、工作对象、发展阶段的不同而不断变化的。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仪式感都要有特别的含义,要将平凡变成特别。尤其是对想要做出深刻变革的人或组织来说,仪式感就显得更加重要,它不是硬邦邦的直接施加的手段,相反是一种“软”的方式,让抽象的组织身份认同、目标感和原则变得具体化。在建立共同的目标感、意义感和情感联结层面,仪式可以创造无形的价值。
  解决了思想问题,接下来就要解决“怎么干”的问题。比如,在即将面临一场重要的考试或接受一项重要的挑战时,就需要“提升外在表现与内在心流”的仪式,充分挖掘个人重视的信念和意志并加以利用,展现最好的状态。书中提到一种简单的办法叫“注意力之石”,道具就是一个类似于石头的道具(或其他有特殊含义的小物件)作为专注工作的象征。把石头放在你的工作室或者办公室,说出你想要完成的目标,保持注意力专注后,设定闹钟,开始工作。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将这块石头看作一种特殊力量的象征,它会给你能量,帮助你进入“深层心流”,让你忘记周围的世界。说到底,这种仪式可以帮助你建立一种针对工作的目标感和心态,将注意力“具象化”,从而增强“掌控感”。
  如果一个人或者一个团队有“拖延症”,一种叫“待办事项堆”的仪式则是一剂良药。首先,需要在便利贴上写下要做的事,一张便利贴写一件事;然后,每完成一项任务,就把写着这项任务的便利贴撕成碎片,放到一个小罐子中。当待办事项被扔到小罐子里时,你会看到碎片越堆越高,这是一种用物理方法衡量完成工作量的方式。通过一点点把已完成的事项堆到罐子里,可以親眼看到自己和团队的进展,从而减少任务带来的压力,缓解焦虑情绪。
  当然,除了这些具体的“仪式方案”外,这本书带给我们的还有关于仪式感的思考。当我们开始虔诚地面对工作、面对自己、面对这个世界时,这个世界也将带给我们更多的回报、幸运和惊喜。
  (编辑  邢多多[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2020年“五一”劳动节这天,刘悦来一家三口早早来到楼下的小区花园。“地面有点儿硬……”刘悦来边说边用锄头给花草松土。“我去提水!”儿子自告奋勇。邻居们带着孩子纷纷走了过来,“我也要给花浇水!”“我要松土!”孩子们跃跃欲试。看着眼前的祥和美景,刘悦来感觉自己的都市田园梦正在慢慢实现。  让都市孩子也能亲近自然  刘悦来是上海同济大学景观系教师。2001年,儿子刘家齐出生。因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刘悦
期刊
1  “砰”一声巨响之后,崔山就昏了过去,但昏倒之前,他的耳畔似乎又响起一阵裂帛般的尖叫。后来,他得知,就在自己被疾速转弯的大货车车厢钩倒的同时,另一对在他旁边一同等待红灯的骑自行车的母女也被刮倒了,那声尖叫来自于被卷进车肚子下面的小女孩。  万分庆幸的是,货车司机及时刹住了车,在后轮即将要碾上崔山的身体之前,货车停住了。而那个小女孩,从车肚子下面爬了出来,平安无事,只是把她的妈妈吓得魂飞魄散。 
期刊
张茸,1981年出生于北京。上海同济大学工学学士,德国基尔大学理学硕士。淘宝店主,贸易公司合伙人。  “詹纳,我前几天参加了一个视频会议,受到了强烈的刺激……”美国加州总部的老板Jack在和詹纳视频通话时抱怨说,“那个会议的主办方,为了让大家更了解参会的人,居然要参会人员填写年龄,当然这是自愿的。虽然我选择了年龄保密,但我发现,其他人都比我小十几甚至二十来岁,太可怕了……”  “哈!我还以为这种年
期刊
现在的社交媒体总是给你推送大量你喜欢阅读的信息,就像免费提供总给人制造愉悦感的汽水那样,只需要你一瓶一瓶“咕咚咕咚”灌下去,然后产生一种所谓“流量”的东西,哪管你被灌下的信息有没有“营养”。  “一言不合就拉黑”,成为社交媒体上被推崇的“铁律”,社交媒体也为之设计了“被拉黑禁言三天”“关注七天才可留言”等规则,帮你“清除异己”,留出一块“清静、干净”的自留地。  对于这样的自留地,早有专业术语上的
期刊
2020年1月,知名音频分享平台喜马拉雅公布 “2019年度实力主播榜”,声谷名列音乐类年度实力主播榜第五名。其他上榜主播基本上都是以人声和音乐为主,声谷是罕见的大自然白噪音主播,在喜马拉雅上有将近50万粉丝。  声谷是一名斜杠青年,本职工作是互联网产品设计师,而一到节假日,他就变身为大自然的录音师,常深入荒郊野岭,寻找大自然中最纯净的风声、雨声、流水声、鸟叫声……这些声音属于大自然白噪音,对治疗
期刊
如果你一直盯着一个物品的一个部分观察,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偏见。  生活中处处充满偏见,偏见又往往来自于从前的经验。长期只看喜欢的书籍、电影和网络信息,就很容易陷入固定的思维模式。  怎样才能纠正偏见呢?只能靠更加丰富多样的经历。不同的经历产生不同的经验,经验继续积累,就会自我进化和纠偏。  我有个喜欢厮混各色饭局的朋友,长得人高马大,擅长吃喝玩乐。他总在应酬,于是好些朋友觉得他是名庸俗的应酬公关,
期刊
1  公司宣布,周三要任命一位业务总监。  那天早上,小夏给部门开了个简短的晨会,就让大家各自去忙。小助理忍不住跟她皮了一下:“夏总,我现在就去订餐,咱们晚上庆祝一下。”以小夏的资历和能力,做这个总监是十拿九稳的事。而且,老总也找她谈过几次话了,小夏觉得这是板上钉钉的事,就没阻止。  工作群里的通知出来时,全部门一下安静了,小夏落选了。被提升为总监的居然是三部门主管。那是什么人呀,一个职场老油条,
期刊
英国作家毛姆说:“一个人能观察落叶、羞花,从细微处欣赏一切,生活就不能把他怎么样。”是的,心中有热爱,人就永远不会被生活打败。  我记起一段难忘的岁月,时至今日,依旧觉得那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  那时候,我刚刚大学毕业,工作刚起步,日子过得拮据,生活中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但我们一群心怀热情的文学青年,经常聚到一起,谈诗作画。那个时代文学热已经退潮,我们很清楚文学不会带给我们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
期刊
叶倾城专栏  叶倾城,女,作家,曾著有《你好啊,一年级》等童书,《孩子,谢谢你选我做妈妈》等散文集,《原配》等长篇小说。  如果你渐渐看到了世界的本来面目,那只说明你长高了,很多事你不再是仰视,而是平视甚至俯视。  到了初中以后,慢慢有学生意识到:老师,是可能不喜欢自己的。  一名初中生的来信是这样的:我的科学成绩在班级中一直处于前列。但一次测试,我考砸了,只有84分。最后一道填空题,全班只有两名
期刊
我多次梦见外婆。  幽深的小院,爱花的外婆遍植美丽的白玉兰。花开季节,小院灿若云霓,一片香雪海。童年的记忆中,外婆就在花树下梳洗、劳作,清爽而又利落。时间久了,外婆仿佛也沾染了这玉兰的气质,以至于在我的梦境中,外婆的身影最后总是融于那片洁白、纯粹的花影中。  在我们这个大家庭当中,持家的外婆总能将上上下下、大大小小的诸多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她常说的一句话是:“做人当如白玉兰。”  1996年冬,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