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中学生;情绪困扰;亲子沟通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托尔斯泰
她逃学了
刚刚送走一届初三毕业班,今年我接新初一,军训都已经开始了,教务处朱主任才领着一个女孩子来我班报到。她是馨儿,一看就知道是一位天资聪明、才艺俱佳的女孩。听朱主任介绍,送她来上学的不是她的父母,而是她的姑妈。看着她那拘谨的样子和有些失落的表情,我赶忙给她办好了入学手续,并安排她和一位活泼开朗的女孩同桌。
进校的第一天,军训生活间隙,她就给家里打了电话。姑妈连忙赶到学校,非常歉疚地向老师解释馨儿肚子疼,并带她回家看病。
第二天馨儿被送回学校,仅仅过了半天,姑妈又一次接到电话从家里赶来,向我解释可能孩子吃了不干净的东西,胃不舒服,需要带回医院检查。我连忙问与她同班的学生,了解到她除了军训期间喝了一瓶水,没吃过东西。
开学初军训内容非常丰富,有队列、队形变换训练,有唱红色革命歌曲比赛,还有整理内务比赛……日子在紧张忙碌中一天天度过,学生们刚入校的兴奋劲还没过去,一点也不觉得累。
军训后一个星期里,馨儿总是无精打采的,没犯什么错,但一点也不积极。在这样的寄宿学校,可能是适应不良吧,我心里默默地想。周二早上,突然发现馨儿不辞而别,在短短的两周内,这已是她第三次离校了。直觉告诉我,馨儿是一位非常特殊的学生,我马上拨通了她家的电话。
我就是要惹我爸生气
馨儿原本拥有一个快乐而幸福的家庭,她是父母惟一的掌上明珠,其乐融融的家庭造就了馨儿的优越感。她曾经在小学的作文本上说自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公主”。活泼可爱的她多才多艺,成绩优秀,曾经是同学心中的榜样、老师眼中的骄傲。她的父母各自拥有一份令人羡慕的职业,随着人生的历练,他们都在事业上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却忽略了家庭中应尽的那份责任。起先,他们互相指责、抱怨,最后不得不分手。作为女孩,馨儿从小到大多数时间是和母亲生活在一起,可谓母女情深,但是父亲的经济条件和能力更好一点,最后父亲争取到了对馨儿的抚养权。
基于这种情况,我决定和馨儿好好谈一谈。
当她再一次回校的时候,我让她的姑妈先回去,把她一个人请到办公室(当时我一个人负责心理咨询室)。坐在办公室的沙发上,她禁不住泪流满面,短暂的沉默之后,我轻轻地说:“有什么事情可以和老师讲讲吗,我很期望能够分担你的难处……”沉默了一会,她断断续续地说:“老师,我知道我很令您失望……”我连忙递上纸巾,用充满信任与期待的口气说:“看得出来,你是非常懂事的孩子,你的离校一定有自己的苦衷,对吗?”她抬起头看了看我,慢慢地又把头低了下去,两手不停地搓着衣角,哭声慢慢大了起来。我坐在沙发上挪了挪身体,我们之间的距离又靠近了一些。“新学校的生活你过得不开心吗?”我试探着询问,并投以充满鼓励的眼神。她听到我的话,抬头和我对视了一下,轻微地摇了摇头,发狠似地说:“老师,爸爸让我好好上学,我偏要逃学,我就是要惹爸爸生气。”刚一说完她就哇地一声大哭起来。我的内心受到强烈的震动,破碎的婚姻、离异的家庭,给多少无辜的孩子带来了莫大的伤害,也许,有些孩子一辈子也走不出那个阴影。馨儿就是用这种方式来和父亲对抗,她就是要看到父亲失望、伤心的样子。
渴望得到母爱
看着馨儿泣不成声的样子,我深深理解此时此刻她所受到的煎熬,父母的离异难道过错方是他父亲?不然为什么她要和父亲对抗?
看着她如此伤心、难过,我此时唯有表达我真切的同感,尽量引导她诉说,她需要一个宣泄的机会!这段时间孩子压抑得太厉害了。她把自己的心门封闭起来,不愿意敞开心扉去接纳信任别人,一个人生活在自己的狭小空间中,编织着属于自己的梦想,但这个梦很容易被现实击碎啊!我开始引导她把心中的委屈讲出来,并保证不会告诉任何人,包括她的家人。等情绪稍平静下来,她开始哭着低声讲述自己的故事:
事实上馨儿第一次离校是在父母离异不久。离校后直接去了母亲那儿,并没有去姑妈家,第二天姑妈才把她接来并送回学校。于是父亲怀疑不愿意上学这件事是受她母亲唆使,遂严加看管,暂时不允许她们母女相聚。
过了一会,馨儿停止了哭泣,接着说:“我爱爸爸是因为他养育了我,并在我身上倾注了许多的期望;我恨爸爸是因为他和我说话就像个长官,不像个父亲,他只命令我做这做那,从来没想过我的感受,我总想对他说‘不’,或与他大吵一架。可是每次看到他那严厉的样子,我什么都说不出来,我恨自己,也恨他。”
“所以你用逃学的方式来反抗父亲的权威?故意用他不喜欢的方式和他作对?”我的口气在逐渐加重。
她睁大眼睛看着我,连连点头。
“你真正想要的是有更多的时间和你母亲在一起!”
半晌,馨儿说了一句:“你说得太有道理啦。”
我接着说:“你根据什么认定你父亲坚决反对你和母亲的交往?你应该和他好好沟通一下。”我的话引起了她的沉思。
真正缺乏的是沟通和交流
此后我又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与馨儿父母的交流。我告诉他们,馨儿目前最在意的是父母是否会像以前那样爱她、宠着她。作为父母目前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明白:不论发生什么事情,一定会像以前那样对她,理解她。馨儿的父亲认为既然已经把孩子判给他,她们母女的频繁交往会加重馨儿心中的伤痛,而使她慢慢淡忘则有利于馨儿的成长,其实他忽略了一点:亲情是永远割舍不断的。在我的劝说下,他父亲表示愿意配合老师做女儿的工作。
两个多星期过去了,一天馨儿连蹦带跳地找到我:“老师,我主动与爸爸进行了交流,他答应我,只要我愿意,每个周末我都可以和妈妈一起过!其实是我错怪了爸爸,他是很关心我的。”看着她雀跃的样子,我心中释然。
个案反思
亲情是人类亘古不变的主题。一个原本和谐幸福的家庭破裂了,应该如何引导孩子面对这一现实?本文中的花季少女正处于性格走向成熟的过渡期。从表面上看,她在自暴自弃,一次又一次地逃学。我最初的判断是新生适应不良症,随着了解的深入,我发现是缺失关爱,没有安全感,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所致。
在这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人们的意识形态,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也呈现出快节奏的趋势。离婚率节节高升,很多家庭破裂并重组。而对于一些未成年的孩子来说,父母离异不是问题,问题是在父母离异后自己能否得到较好的安顿。对于家长而言,已经犯过一次错,一定不要让自己的错再次伤害孩子,只有学会表达爱,懂得如何去爱,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对孩子的伤害。
在个案辅导中,我发现当事人语言表达顺畅,不存在叙述上的缺陷,应该说是一个很正常的孩子。初步了解后发现她在同龄人之中还非常优秀,所以我与当事人交谈时,先传达足够的理解和同感,取得她的信任,再引导她叙述,表达自己的委屈,达到宣泄的目的。为解除她的后顾之忧,我一再向她保证替她保密,解除了她思想上的负担,恰当使用了心理咨询技巧,从而帮助孩子巧解心结,健康成长。
本次心理咨询最成功之处在于引导孩子自己主动和父母交流,互相取得理解。
心理咨询的妙处,就在于它帮助了一个人,却让那人感觉到好像自己帮助了自己。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郑集镇中心中学,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郑集镇实验小学,徐州,221143)
编辑/于 洪 杨 怡 终校/何 妍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托尔斯泰
她逃学了
刚刚送走一届初三毕业班,今年我接新初一,军训都已经开始了,教务处朱主任才领着一个女孩子来我班报到。她是馨儿,一看就知道是一位天资聪明、才艺俱佳的女孩。听朱主任介绍,送她来上学的不是她的父母,而是她的姑妈。看着她那拘谨的样子和有些失落的表情,我赶忙给她办好了入学手续,并安排她和一位活泼开朗的女孩同桌。
进校的第一天,军训生活间隙,她就给家里打了电话。姑妈连忙赶到学校,非常歉疚地向老师解释馨儿肚子疼,并带她回家看病。
第二天馨儿被送回学校,仅仅过了半天,姑妈又一次接到电话从家里赶来,向我解释可能孩子吃了不干净的东西,胃不舒服,需要带回医院检查。我连忙问与她同班的学生,了解到她除了军训期间喝了一瓶水,没吃过东西。
开学初军训内容非常丰富,有队列、队形变换训练,有唱红色革命歌曲比赛,还有整理内务比赛……日子在紧张忙碌中一天天度过,学生们刚入校的兴奋劲还没过去,一点也不觉得累。
军训后一个星期里,馨儿总是无精打采的,没犯什么错,但一点也不积极。在这样的寄宿学校,可能是适应不良吧,我心里默默地想。周二早上,突然发现馨儿不辞而别,在短短的两周内,这已是她第三次离校了。直觉告诉我,馨儿是一位非常特殊的学生,我马上拨通了她家的电话。
我就是要惹我爸生气
馨儿原本拥有一个快乐而幸福的家庭,她是父母惟一的掌上明珠,其乐融融的家庭造就了馨儿的优越感。她曾经在小学的作文本上说自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公主”。活泼可爱的她多才多艺,成绩优秀,曾经是同学心中的榜样、老师眼中的骄傲。她的父母各自拥有一份令人羡慕的职业,随着人生的历练,他们都在事业上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却忽略了家庭中应尽的那份责任。起先,他们互相指责、抱怨,最后不得不分手。作为女孩,馨儿从小到大多数时间是和母亲生活在一起,可谓母女情深,但是父亲的经济条件和能力更好一点,最后父亲争取到了对馨儿的抚养权。
基于这种情况,我决定和馨儿好好谈一谈。
当她再一次回校的时候,我让她的姑妈先回去,把她一个人请到办公室(当时我一个人负责心理咨询室)。坐在办公室的沙发上,她禁不住泪流满面,短暂的沉默之后,我轻轻地说:“有什么事情可以和老师讲讲吗,我很期望能够分担你的难处……”沉默了一会,她断断续续地说:“老师,我知道我很令您失望……”我连忙递上纸巾,用充满信任与期待的口气说:“看得出来,你是非常懂事的孩子,你的离校一定有自己的苦衷,对吗?”她抬起头看了看我,慢慢地又把头低了下去,两手不停地搓着衣角,哭声慢慢大了起来。我坐在沙发上挪了挪身体,我们之间的距离又靠近了一些。“新学校的生活你过得不开心吗?”我试探着询问,并投以充满鼓励的眼神。她听到我的话,抬头和我对视了一下,轻微地摇了摇头,发狠似地说:“老师,爸爸让我好好上学,我偏要逃学,我就是要惹爸爸生气。”刚一说完她就哇地一声大哭起来。我的内心受到强烈的震动,破碎的婚姻、离异的家庭,给多少无辜的孩子带来了莫大的伤害,也许,有些孩子一辈子也走不出那个阴影。馨儿就是用这种方式来和父亲对抗,她就是要看到父亲失望、伤心的样子。
渴望得到母爱
看着馨儿泣不成声的样子,我深深理解此时此刻她所受到的煎熬,父母的离异难道过错方是他父亲?不然为什么她要和父亲对抗?
看着她如此伤心、难过,我此时唯有表达我真切的同感,尽量引导她诉说,她需要一个宣泄的机会!这段时间孩子压抑得太厉害了。她把自己的心门封闭起来,不愿意敞开心扉去接纳信任别人,一个人生活在自己的狭小空间中,编织着属于自己的梦想,但这个梦很容易被现实击碎啊!我开始引导她把心中的委屈讲出来,并保证不会告诉任何人,包括她的家人。等情绪稍平静下来,她开始哭着低声讲述自己的故事:
事实上馨儿第一次离校是在父母离异不久。离校后直接去了母亲那儿,并没有去姑妈家,第二天姑妈才把她接来并送回学校。于是父亲怀疑不愿意上学这件事是受她母亲唆使,遂严加看管,暂时不允许她们母女相聚。
过了一会,馨儿停止了哭泣,接着说:“我爱爸爸是因为他养育了我,并在我身上倾注了许多的期望;我恨爸爸是因为他和我说话就像个长官,不像个父亲,他只命令我做这做那,从来没想过我的感受,我总想对他说‘不’,或与他大吵一架。可是每次看到他那严厉的样子,我什么都说不出来,我恨自己,也恨他。”
“所以你用逃学的方式来反抗父亲的权威?故意用他不喜欢的方式和他作对?”我的口气在逐渐加重。
她睁大眼睛看着我,连连点头。
“你真正想要的是有更多的时间和你母亲在一起!”
半晌,馨儿说了一句:“你说得太有道理啦。”
我接着说:“你根据什么认定你父亲坚决反对你和母亲的交往?你应该和他好好沟通一下。”我的话引起了她的沉思。
真正缺乏的是沟通和交流
此后我又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与馨儿父母的交流。我告诉他们,馨儿目前最在意的是父母是否会像以前那样爱她、宠着她。作为父母目前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明白:不论发生什么事情,一定会像以前那样对她,理解她。馨儿的父亲认为既然已经把孩子判给他,她们母女的频繁交往会加重馨儿心中的伤痛,而使她慢慢淡忘则有利于馨儿的成长,其实他忽略了一点:亲情是永远割舍不断的。在我的劝说下,他父亲表示愿意配合老师做女儿的工作。
两个多星期过去了,一天馨儿连蹦带跳地找到我:“老师,我主动与爸爸进行了交流,他答应我,只要我愿意,每个周末我都可以和妈妈一起过!其实是我错怪了爸爸,他是很关心我的。”看着她雀跃的样子,我心中释然。
个案反思
亲情是人类亘古不变的主题。一个原本和谐幸福的家庭破裂了,应该如何引导孩子面对这一现实?本文中的花季少女正处于性格走向成熟的过渡期。从表面上看,她在自暴自弃,一次又一次地逃学。我最初的判断是新生适应不良症,随着了解的深入,我发现是缺失关爱,没有安全感,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所致。
在这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人们的意识形态,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也呈现出快节奏的趋势。离婚率节节高升,很多家庭破裂并重组。而对于一些未成年的孩子来说,父母离异不是问题,问题是在父母离异后自己能否得到较好的安顿。对于家长而言,已经犯过一次错,一定不要让自己的错再次伤害孩子,只有学会表达爱,懂得如何去爱,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对孩子的伤害。
在个案辅导中,我发现当事人语言表达顺畅,不存在叙述上的缺陷,应该说是一个很正常的孩子。初步了解后发现她在同龄人之中还非常优秀,所以我与当事人交谈时,先传达足够的理解和同感,取得她的信任,再引导她叙述,表达自己的委屈,达到宣泄的目的。为解除她的后顾之忧,我一再向她保证替她保密,解除了她思想上的负担,恰当使用了心理咨询技巧,从而帮助孩子巧解心结,健康成长。
本次心理咨询最成功之处在于引导孩子自己主动和父母交流,互相取得理解。
心理咨询的妙处,就在于它帮助了一个人,却让那人感觉到好像自己帮助了自己。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郑集镇中心中学,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郑集镇实验小学,徐州,221143)
编辑/于 洪 杨 怡 终校/何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