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上学了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nlj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中学生;情绪困扰;亲子沟通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托尔斯泰
  
  她逃学了
  刚刚送走一届初三毕业班,今年我接新初一,军训都已经开始了,教务处朱主任才领着一个女孩子来我班报到。她是馨儿,一看就知道是一位天资聪明、才艺俱佳的女孩。听朱主任介绍,送她来上学的不是她的父母,而是她的姑妈。看着她那拘谨的样子和有些失落的表情,我赶忙给她办好了入学手续,并安排她和一位活泼开朗的女孩同桌。
  进校的第一天,军训生活间隙,她就给家里打了电话。姑妈连忙赶到学校,非常歉疚地向老师解释馨儿肚子疼,并带她回家看病。
  第二天馨儿被送回学校,仅仅过了半天,姑妈又一次接到电话从家里赶来,向我解释可能孩子吃了不干净的东西,胃不舒服,需要带回医院检查。我连忙问与她同班的学生,了解到她除了军训期间喝了一瓶水,没吃过东西。
  开学初军训内容非常丰富,有队列、队形变换训练,有唱红色革命歌曲比赛,还有整理内务比赛……日子在紧张忙碌中一天天度过,学生们刚入校的兴奋劲还没过去,一点也不觉得累。
  军训后一个星期里,馨儿总是无精打采的,没犯什么错,但一点也不积极。在这样的寄宿学校,可能是适应不良吧,我心里默默地想。周二早上,突然发现馨儿不辞而别,在短短的两周内,这已是她第三次离校了。直觉告诉我,馨儿是一位非常特殊的学生,我马上拨通了她家的电话。
  我就是要惹我爸生气
  馨儿原本拥有一个快乐而幸福的家庭,她是父母惟一的掌上明珠,其乐融融的家庭造就了馨儿的优越感。她曾经在小学的作文本上说自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公主”。活泼可爱的她多才多艺,成绩优秀,曾经是同学心中的榜样、老师眼中的骄傲。她的父母各自拥有一份令人羡慕的职业,随着人生的历练,他们都在事业上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却忽略了家庭中应尽的那份责任。起先,他们互相指责、抱怨,最后不得不分手。作为女孩,馨儿从小到大多数时间是和母亲生活在一起,可谓母女情深,但是父亲的经济条件和能力更好一点,最后父亲争取到了对馨儿的抚养权。
  基于这种情况,我决定和馨儿好好谈一谈。
  当她再一次回校的时候,我让她的姑妈先回去,把她一个人请到办公室(当时我一个人负责心理咨询室)。坐在办公室的沙发上,她禁不住泪流满面,短暂的沉默之后,我轻轻地说:“有什么事情可以和老师讲讲吗,我很期望能够分担你的难处……”沉默了一会,她断断续续地说:“老师,我知道我很令您失望……”我连忙递上纸巾,用充满信任与期待的口气说:“看得出来,你是非常懂事的孩子,你的离校一定有自己的苦衷,对吗?”她抬起头看了看我,慢慢地又把头低了下去,两手不停地搓着衣角,哭声慢慢大了起来。我坐在沙发上挪了挪身体,我们之间的距离又靠近了一些。“新学校的生活你过得不开心吗?”我试探着询问,并投以充满鼓励的眼神。她听到我的话,抬头和我对视了一下,轻微地摇了摇头,发狠似地说:“老师,爸爸让我好好上学,我偏要逃学,我就是要惹爸爸生气。”刚一说完她就哇地一声大哭起来。我的内心受到强烈的震动,破碎的婚姻、离异的家庭,给多少无辜的孩子带来了莫大的伤害,也许,有些孩子一辈子也走不出那个阴影。馨儿就是用这种方式来和父亲对抗,她就是要看到父亲失望、伤心的样子。
  渴望得到母爱
  看着馨儿泣不成声的样子,我深深理解此时此刻她所受到的煎熬,父母的离异难道过错方是他父亲?不然为什么她要和父亲对抗?
  看着她如此伤心、难过,我此时唯有表达我真切的同感,尽量引导她诉说,她需要一个宣泄的机会!这段时间孩子压抑得太厉害了。她把自己的心门封闭起来,不愿意敞开心扉去接纳信任别人,一个人生活在自己的狭小空间中,编织着属于自己的梦想,但这个梦很容易被现实击碎啊!我开始引导她把心中的委屈讲出来,并保证不会告诉任何人,包括她的家人。等情绪稍平静下来,她开始哭着低声讲述自己的故事:
  事实上馨儿第一次离校是在父母离异不久。离校后直接去了母亲那儿,并没有去姑妈家,第二天姑妈才把她接来并送回学校。于是父亲怀疑不愿意上学这件事是受她母亲唆使,遂严加看管,暂时不允许她们母女相聚。
  过了一会,馨儿停止了哭泣,接着说:“我爱爸爸是因为他养育了我,并在我身上倾注了许多的期望;我恨爸爸是因为他和我说话就像个长官,不像个父亲,他只命令我做这做那,从来没想过我的感受,我总想对他说‘不’,或与他大吵一架。可是每次看到他那严厉的样子,我什么都说不出来,我恨自己,也恨他。”
  “所以你用逃学的方式来反抗父亲的权威?故意用他不喜欢的方式和他作对?”我的口气在逐渐加重。
  她睁大眼睛看着我,连连点头。
  “你真正想要的是有更多的时间和你母亲在一起!”
  半晌,馨儿说了一句:“你说得太有道理啦。”
  我接着说:“你根据什么认定你父亲坚决反对你和母亲的交往?你应该和他好好沟通一下。”我的话引起了她的沉思。
  真正缺乏的是沟通和交流
  此后我又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与馨儿父母的交流。我告诉他们,馨儿目前最在意的是父母是否会像以前那样爱她、宠着她。作为父母目前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明白:不论发生什么事情,一定会像以前那样对她,理解她。馨儿的父亲认为既然已经把孩子判给他,她们母女的频繁交往会加重馨儿心中的伤痛,而使她慢慢淡忘则有利于馨儿的成长,其实他忽略了一点:亲情是永远割舍不断的。在我的劝说下,他父亲表示愿意配合老师做女儿的工作。
  两个多星期过去了,一天馨儿连蹦带跳地找到我:“老师,我主动与爸爸进行了交流,他答应我,只要我愿意,每个周末我都可以和妈妈一起过!其实是我错怪了爸爸,他是很关心我的。”看着她雀跃的样子,我心中释然。
  个案反思
  亲情是人类亘古不变的主题。一个原本和谐幸福的家庭破裂了,应该如何引导孩子面对这一现实?本文中的花季少女正处于性格走向成熟的过渡期。从表面上看,她在自暴自弃,一次又一次地逃学。我最初的判断是新生适应不良症,随着了解的深入,我发现是缺失关爱,没有安全感,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所致。
  在这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人们的意识形态,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也呈现出快节奏的趋势。离婚率节节高升,很多家庭破裂并重组。而对于一些未成年的孩子来说,父母离异不是问题,问题是在父母离异后自己能否得到较好的安顿。对于家长而言,已经犯过一次错,一定不要让自己的错再次伤害孩子,只有学会表达爱,懂得如何去爱,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对孩子的伤害。
  在个案辅导中,我发现当事人语言表达顺畅,不存在叙述上的缺陷,应该说是一个很正常的孩子。初步了解后发现她在同龄人之中还非常优秀,所以我与当事人交谈时,先传达足够的理解和同感,取得她的信任,再引导她叙述,表达自己的委屈,达到宣泄的目的。为解除她的后顾之忧,我一再向她保证替她保密,解除了她思想上的负担,恰当使用了心理咨询技巧,从而帮助孩子巧解心结,健康成长。
  本次心理咨询最成功之处在于引导孩子自己主动和父母交流,互相取得理解。
  心理咨询的妙处,就在于它帮助了一个人,却让那人感觉到好像自己帮助了自己。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郑集镇中心中学,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郑集镇实验小学,徐州,221143)
  编辑/于 洪 杨 怡 终校/何 妍
其他文献
〔关键词〕初中生;朋友;人际交往;教学设计  【活动对象】初一学生  【教学时间】40分钟  【教学设想】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呈现三个突出特点:一是随着初中生与同学相处时间的增多,他们对情感支持的需要逐渐从父母转向同龄人,他们渴望结交到同龄朋友以满足其情感归属等心理需要;二是部分初中生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我行我素”的特点,这种过分“自我中心”,缺乏“换位思考”的特
怎样看待自己的国家,怎样讲好祖国的“那些事”,成了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国门后的又一种考试。客观地讲,每个人看问题、观事物的角度和方法会有所差异,但爱自己的国家却始终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虽然“这个家”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但平心而论,当下“我的国”的确长大了、长高了、长壮了。且不说经济总量等一连串数据,也不说航母下水、大飞机上天、可燃冰开采等一系列大事件,单说高铁出
〔关键词〕惩罚;善意;班主任  早晨,我刚进办公室,德育处王主任就领着一个哭哭啼啼的小男孩找来了。  王主任拉着脸问我:“你们班小龙呢?”  我心里一惊:这孩子肯定又闯祸了!赶紧说:“他是学校体育训练队的,估计这时候训练完正在吃饭。”  王主任转身对那男孩说:“别哭了,把事情经过和徐老师说说,让她为你做主。”  通过小男孩断断续续的叙述,我弄清了事情的原委:小男孩叫小晨,是六(2)班今天负责路队执
〔关键词〕重点高中;学长制;实践探索  如何有效地在重点高中校开展学生辅导工作,保证辅导工作与被辅导对象的贴合性,本文以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学长制工作的实践探索为案例,阐述了重点高中校辅导工作引入学长制的必要性及相关实践。  一、重点高中学生辅导工作中引入学长制的必要性  学长制是指学生以辅助管理的角色介入学校管理。其方法是挑选高年级中的优秀学生,以平等、博爱的精神与新生实现良性互动,从而达到
我是十四岁遇到《约翰·克利斯朵夫》的。之所以说“遇到”,是因那时“文革”初起,学校停课,无事乱读书,遇到什么读什么。先是遇到第三册,卷六到卷八。那个小姐姐安多纳德多让人感伤啊!这一卷只有短短八九十页,就把一个富裕幸福家庭受骗破产,父母去世,年轻瘦弱的姐姐如何含辛茹苦,抚养年幼的弟弟,最后因病死去的曲折故事讲完了。当时我还弄不清楚安多纳德与克利斯朵夫之间的细节(在前几卷写的),只是那次演奏会,她为被
〔关键词〕心理课;幸福;积极;体验;教学有效性  在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许多学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为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和载体,没有课程标准、没有统一教材的心理课如何才能有效并且高效?心理课的去向在何方?目标在哪里?什么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怎样才能实现课堂目标?这些问题成了心理教师们不断探索的方向。正如古语所云“教学相长”,每位心理教师都在陪伴学生心灵成长的过程中
〔摘要〕在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浪潮下,微课由于能够支持学习方式、学习理念和学习文化的变革,受到众多学科教学的青睐。浙江省首届中小学心理微课大赛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在心育创新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研究根据微课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性质,从心理微课的类型、评价标准和活动特点进行了分析,以期鼓励更多心理教师参与到微课创作和心育创新的活动中来。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微课;信息技术;比赛  〔
〔关键词〕普通高中;特殊学生;心理救助;有效途径  普通高中特殊学生的教育和心理救助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观念发生了全新的变化。“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张扬学生个性,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建构开放型的课程观和民主化的师生关系,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等,构成了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我们通过普通高中特殊学生教育与心理救助课题研究使学
〔关键词〕青春期;性心理;高中生;辅导个案  一、背景介绍  小A,高二男生,个子高大,长相成熟。成绩中等水平,家教严格。性格腼腆、敏感,有较强的焦虑体验。心理课下课后找我预约下午的心理咨询,表情有些紧张焦虑,但说话时言语流畅。下午到了咨询室后,吞吞吐吐,欲言又止,有话难于出口,与我的目光相对时即避开。当我向其重申保密原则后,他才逐渐抬起头来,小声说出了心底话。我在倾听小A的倾诉的过程中,一边给予
〔关键词〕生命教育;危机干预;家庭系统排列  一、个案介绍  来访者,女,某重点中学高一年级学生,已多次请假停学。曾去北京吃药治疗,但不见效果。问题表现为:没有办法听课,非常着急,很煎熬;和同学没办法相处,同学都觉得她变得很怪;对什么都没有兴趣,什么力气也没有;饮食、睡眠都有障碍;常自言自语,扬言要杀人。母亲打电话前来求助,认为孩子有明显的抑郁倾向。  二、辅导方法  我建议他们一家三口前往咨询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