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韩国栋,鲁人,体格魁梧,相貌堂堂,先人或为大辽韩氏之后,先居燕北,后徙齐东。其人品端悫,忠孝友悌,曾抽髓救兄,分金济友,为人谋而尽忠尽力。曾在中国国家画院学习,师从龙瑞、范扬,执弟子礼甚恭。其时余亦授课画院,相与切磋画法画理,教学相长,获益良多。凤凰岭美术馆与凤凰岭书院之建立,国栋出力颇多,延师授课,教学管理,事无巨细,均能同培武君协商默契,认真去做,牺牲大量创作时间,亦无怨无悔。此种人品反映于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国栋,鲁人,体格魁梧,相貌堂堂,先人或为大辽韩氏之后,先居燕北,后徙齐东。其人品端悫,忠孝友悌,曾抽髓救兄,分金济友,为人谋而尽忠尽力。曾在中国国家画院学习,师从龙瑞、范扬,执弟子礼甚恭。其时余亦授课画院,相与切磋画法画理,教学相长,获益良多。凤凰岭美术馆与凤凰岭书院之建立,国栋出力颇多,延师授课,教学管理,事无巨细,均能同培武君协商默契,认真去做,牺牲大量创作时间,亦无怨无悔。此种人品反映于画作之上,便自有一股浑穆气象。所画山石,不以奇巧取媚,而以浑沦入胜,如北宋人山水,四面峻厚,主峰堂堂,然用笔追元人,尤于黄鹤山樵笔意用功多多,心追手摹,得其蓬松意趣;墨法却师宾虹老人,浓淡干湿,破渍泼积,墨花浪漫,一片苍茫。于其师龙瑞、范扬之笔墨,亦心领神会,龙师之敦厚朴茂,范师之天真率性,各有所取,其善于学习,转益多师,一至如此。好作山水巨幛,盖其气慨使然,有笼天罩地之胸襟,故宇宙在乎手。亦擅指画,常于指尖与纸面接触的微妙感觉中,究心体会点画披拂的轻重疾徐,并将此感受运用于行笔之中,故其墨色,别有一番斑谰剥泐的苍然之态,好像面对出土之千年古璧,既苍且润。又是一年岁尾,书此数语以寄国栋,来年更努力。
韩国栋 1961年生于山东即墨,2004年—2005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课程班;2006年—2009年分别于中国国家画院龙瑞暨范扬工作室课题班深造学习。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手指画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凤凰美术》杂志副主编,北京凤凰岭美术馆常务副馆长,八方山水论坛秘书长,北京凤凰岭书院教务长。
其他文献
中国的山水画不同于西方的风景画,风景画是画风景。而山水画则远不止是在画风景,是在画思絮,画胸襟,画性情,画一种完全人格化了的东西,而且以“写”的方式表述。这是因为,中国山水画是中国文人借山水遣兴的一种方式。这是中国文人的哲学观衍生出的一种艺术表述方式。 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自古以来就存在一股将人与自然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力量,这股力量先是通过老庄哲学达到一种对自然的认识,再经过中国佛教禅宗的深化,进
顾恺之之后,南朝齐谢赫《古画品录》作“六法论”,是第一次中国绘画理论的系统总结。宋郭若虚评曰:“六法精论,万古不移。”(《图画见闻志》)其第一法“气韵生动”,是中国绘画特别是文人画评鉴的最高标准和理想目标,而第二法“骨法用笔”,第一次把中国画“用笔”的重要性提到了理论的高度。我们先谈“气韵生动”,关于“骨法”如何演化为“书法用笔”我们另文再议。 谢赫之前,宗炳谈“道、理,”王徽说“神、情”,顾恺
一 范扬《又见皖南》一文道:“写生去,大快活,呼吸山川真气,可以澄怀观道。遐思神游之际,天地与我同在焉。” 写生源于何时? 有文献可查,“写生”一词始于宋代。沈括(1031-1095)《梦溪笔谈》云“诸黄画花,妙在赋色,用笔极新细,殆不见墨迹,但以轻色染成,谓之‘写生’,说的是唐代黄荃一家。时有赵昌(11世纪),亦自号“写生赵昌”。后清方薰《山静居画论》:“南田氏得徐(熙)家心印,写生一派,
(褚哲轮根据龙瑞在中国国家画院教课录音整理,加了题目和必要的注释) 三、整体观念 中国画有自己独特的艺术体系,不管是从内容到题材,从思想到手法等等诸多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观念与方法,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我们民族独特文化特征之上的,多少年来形成了自己的范畴,形成了具有哲理的、独立的中国画学。中国画学与我们的民族文化一直就是一个有机整体,其范畴体现了中国文化精神的整体观。 现在把研究美术的学科叫美术学
总结来说,“南北宗”说,是董其昌伪造的,是非科学的,动机是自私的,不但“南北宗”说法不能成立,即是“文人画”这个名词,也不能成立的。“行家”“利家”问题,可以算是促成董其昌创造伪说动机的一种原因,但这绝对不能拿它来套下“南北宗”两个伪系统,不能把所有被称为“南宗”的画家都当做利家。我们必须把这臆造的“两个纵队”打碎,而具体地从作家和作品来重新作分析和整理的工夫。我们不否认王维和李思训在唐代绘画史上
一、以禅论画 佛教对中国艺术产生了直接影响。自从东汉时佛教传入中国,吸收了中国儒学、道学、玄学思想而本土化后,形成了以禅宗、律宗、净土宗、华严宗、慈恩宗、密宗、藏密等为主的中国佛学。东晋时代,慧远和尚的“形神论”为中国艺术所鉴。同时代的画家顾恺之及稍后的宗炳、王微,还有南北朝的刘勰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佛学影响。像顾恺之“传神”论、谢赫“气韵”论、王微“神情”论、刘勰“二十四诗品”等,都直接或
时 间:2010年7月24日上午11时至13时 地 点:北京凤凰岭美术馆学术报告厅 主持人:王鲁湘 刘曦林 程大利 整 理:北京凤凰岭美术馆理论研究部 2010年7月24日,【凤凰来仪】第三回“写生范扬”中国画作品观摩活动在北京凤凰岭美术馆举行,展出范扬写生作品88幅。开幕式后,在美术馆学术报告厅,由王鲁湘、刘曦林、程大利主持学术研讨,到会专家就范扬的写生以及写生对中国画的意义展开热烈
中国书法是一种体验生命本体的审美符号。它浸淫于中国古老的哲学美学之中,在笔飞墨舞的音乐律动中完成一种时空审美形式,而成为中国文化的核心,并为洞悉中国文化精神和华夏哲学美学品格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文化视界。 古老的中国书法伴随文字的生成和意义的交流而出现,又伴随着抒情达意和文化转型而向今天的人们显示其魅力和困境。它召唤当代书法美学理论家为其在中国文化转型中重新审视书法艺术并加以文化定位和价值厘定。
培武兄蜀人也,少出巴山,游历全国名山大川,手不释笔,写生摹景经年不辍。近不惑之年举家住于徽州,每及闲暇,便穿梭于新安山水、村落之间,日以会事为课,不觉从艺近四十载。自古蜀地出才人,更不乏丹青妙手,而徽州向称“东南邹鲁”,文风昌盛,画坛代出大师。培武兄得汲两地人文之积蕴,而纳百川之精气,效驽马十驾,费纸三千,厚积而薄发,终成自家面目。 余观培武山水,无宗无派,无定师定法。其画山多以短线勾勒,侧锋皴
·对近二十年当代书法发展现状之回顾 ·“大书法”观提出的学术背景 ·何谓大书法观 ·“大书法观”的确立,可以为书法找到新的探索方向;神秘的“墨乐”,为书法打开了另一扇大门。 ·结语:“大书法观”的确立,将为当代书法找到新的审美标准。 围绕“流行书风”的争论,无疑是近年来中国书坛重要的事件之一。这场争论所涉及的审美问题,恰恰反映出当代书法在评判标准上的缺失。究竟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