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自卑;负面情绪;信任
一、案例简介
小辉,男,10岁,我校四(2)班的一名学生,平时表现为自理能力较差,依赖性强,不爱学习,不愿吃苦,做事丢三落四,在班中少有玩伴,在家喜欢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看电视或玩游戏。上课不爱举手发言,偶尔会很兴奋地回答教师的问题。有时会做出一些奇怪的动作,扰乱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经常不做或少做作业,等教师催要作业时才会拿出尚未完成的作业本,因而引起同学的“另眼相看”。同时还表现出敌视同学的举动,因为他认为,同学们都想捉弄自己,嘲笑自己,瞧不起自己。
近段时间,发现他基本上每节课都要迟到。每次刚上课两三分钟,就会听见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他来了!一个正规的立正,一声响亮的“报告”,接着便是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弄得课桌椅一阵响,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二、问题分析与诊断
他为什么会出现自卑、多疑的心理和如此怪异的行为?作为班主任的我真的很着急,一直想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经过多次正面的接触与侧面了解,发现使小辉产生问题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两点:
其一是家庭因素。父母等家人视小辉为心肝宝贝,从来不让他参加家务劳动,在家里他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平时舍不得批评他,大事小事常迁就他,爷爷奶奶更是什么事都护着他。家人的过分溺爱,导致他事事依赖家长,有时还指使家长做这做那,在外则表现出懦弱、意志薄弱,在校连简单的吃饭行为都要比同学差很多。
其二是表现的需求。每个孩子都有表现的欲望,都有被别人注意的心理需求。这种心理需求,有的学生在学习上得到满足,有的学生在文艺方面实现,有的学生在体育上体现,而小辉似乎“一无是处”,于是便想到用迟到、夸张的动作来引起同学教师的注意,以满足自己的表现欲望。
三、辅导策略与方法
(一)感受关心,在沟通中求信任
俗语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教师只有真心诚意,尊重学生的自尊和人格,创设一个让学生吐心声的空间,才能获得学生的信赖,才能听其言,观其行,知其情。我常常利用中午的时间陪小辉聊天,用热情的目光注视他,给他以信任,让他感觉到我是注意他和关心他的。我也有意请他帮我做一些事,如分发练习册、擦黑板等,让他知道老师需要他的帮助。他不喜欢和小朋友们玩,我就单独和他做游戏,通过游戏渐渐地把他引到群体中去,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慢慢地,小辉天真活泼的本性显露出来了,班级的活动不再与他无关了,他开始乐意接受同学的邀请,心情好的时候也会主动参与到同学们的游戏中去了,发脾气的次数也在渐渐地减少。偶尔控制不住犯了错误,我也不当众批评他,只在个别交谈时,及时明确地向他指出,使他对自己有一个正确认识。这样经过了一年漫长的磨合期,小辉渐渐地适应了班集体的生活,也愿意与人交流了。
(二)运用认知疗法,使他认识自己,赏识自己
家庭的溺爱让小辉在家“惟我独尊”,而在校又表现得极度自卑。通过多次交谈,我已经深深了解了他那颗孤独、自卑的幼小心灵。他已经默认了自己的“差”。
我告诉他“天生我材必有用”,成绩不好并不等于一无是处。我让他试着每天记下自己做了哪些事情,看看哪几件是做得好的。开始,他只是把这作为老师布置的任务去完成。一星期以后,我让他读读自己的记录,看看这个星期自己做了多少件成功、有益的事。读着读着,他的眼中开始闪现光芒,他天真地说:“想不到我一个星期来能做那么多成功的事……”我鼓励他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敢于赏识自己。
同时,我也在帮他寻找优点,让他能有证明自己的机会。一次,美术老师向我说起他的画画得很不错。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想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于是我借机在晨会上当着全班同学表扬了他,另外还让他参加了班级的黑板报小组,协助负责美编工作。虽然开始他不是很乐意,但是经过我的一番“游说”,他不但认真参与了美编工作,后来还积极献言献策,得到大家的肯定。我又一次毫不吝啬地表扬了他。从此,他慢慢地开始认可自己。
(三)创设环境,树立信心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无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人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都不会拒绝别人的赞扬。来自他人的表扬或奖励,总会令被表扬者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这一点在儿童身上尤为突出。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自我评价是在周围他人的评价中慢慢形成的,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更具导向性,教师的赏识会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我能行” “我是优秀的”,从而信心百倍地进行新的学习。
我从与小辉的谈话中体会到,他认为自己学习成绩差导致同学不愿与自己交往。我抓住他想得到同学尊重和渴望上进的愿望,从帮助他确立适宜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入手,培养他学习的兴趣。安排一名优秀的小干部胡某和他同桌,及时给他以帮助,其他同学必须人人向他伸出援助之手,要求他每次考试成绩都要有进步,帮助他重建自信。当他有了一点点的进步时,就奖给他一颗五角星、一个微笑或一个竖起的大拇指。对于他的每一个闪光点,我都会在全班同学面前真诚地夸奖,都会在他的耳边轻轻地称赞,都会打个电话告诉他的父母……
(四)确定社交目标,提供社交机会
小辉在班级中逐渐得到同学们的认可,慢慢地树立起了信心。这时,我把握机会,帮他确定了“四级交往目标”:和父母交往、和教师交往、和同学交往、和其他人交往。在每一步里面又根据情况循序渐进地确定阶段目标。通过不断地自我命令、自我激励、自我努力,培养他的社交能力,不再去以自己的不良表现引起别人的注意。
我在班级中给他安排一些为集体服务的机会,如发试卷,负责监督班级眼保健操,增加社交机会。还建议各任课老师尽量把一些简单题目的回答机会给予小辉,让他担任了美术科代表,帮助他调整自己的社交心理,摆脱自卑、焦虑的情绪困扰。
一个学年过去了,小辉的进步比较明显,他慢慢地树立起了对学习的信心,初步学会了控制和调整自己不良情绪和行为的能力,与同学的关系也融洽起来,较好地融入了班集体。小辉上课会主动举手发言,回答问题的声音也越来越响亮了,下课时也能和同学们和睦相处,共同游戏了,还愿意常常与我交流、谈心,对我说说家里发生的事情、班里的事情。虽然他的学习成绩还不太理想,但正在一步一步地提高。
四、辅导感悟
人最可怕的就是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许多“问题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做什么事情都没有自信心,总有一种“我不如人” “我不行”的自卑心理。其实,每一个人都有长处,都有这样那样的优点,教师应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帮助他们找回丢失的自尊心,树立自信心,使他们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就会成功。
另外,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应该有一种健康向上的奋争精神。作为班主任,除了用集体的力量感召每个学生,还需给全班每个学生上紧发条,尤其是“问题学生”,使他们能够紧紧地随着班集体的齿轮转动。而要做到这一切,爱是前提。十年的班主任工作告诉我,如果教师传递给这些“问题学生”的永远是“你是我的坏学生”,使他们思想上形成抵触情绪,那事情就不好办了。要拿出一颗真心来,让学生知道你心中有他,一切都是为他好。
阳光属于每一个孩子。教育心理学认为,调动学生积极性不仅取决于教师的责任心和教育能力,也取决于教师的真诚,取决于教师热爱学生的程度。让我们欣赏每一个学生,让我们夸奖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在我们的赏识中快乐成长!
(作者单位:浙江省湖州市南浔镇浔溪小学,湖州,313009。该校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常务理事单位)
编辑/吴九君 终校/于 洪
一、案例简介
小辉,男,10岁,我校四(2)班的一名学生,平时表现为自理能力较差,依赖性强,不爱学习,不愿吃苦,做事丢三落四,在班中少有玩伴,在家喜欢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看电视或玩游戏。上课不爱举手发言,偶尔会很兴奋地回答教师的问题。有时会做出一些奇怪的动作,扰乱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经常不做或少做作业,等教师催要作业时才会拿出尚未完成的作业本,因而引起同学的“另眼相看”。同时还表现出敌视同学的举动,因为他认为,同学们都想捉弄自己,嘲笑自己,瞧不起自己。
近段时间,发现他基本上每节课都要迟到。每次刚上课两三分钟,就会听见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他来了!一个正规的立正,一声响亮的“报告”,接着便是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弄得课桌椅一阵响,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二、问题分析与诊断
他为什么会出现自卑、多疑的心理和如此怪异的行为?作为班主任的我真的很着急,一直想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经过多次正面的接触与侧面了解,发现使小辉产生问题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两点:
其一是家庭因素。父母等家人视小辉为心肝宝贝,从来不让他参加家务劳动,在家里他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平时舍不得批评他,大事小事常迁就他,爷爷奶奶更是什么事都护着他。家人的过分溺爱,导致他事事依赖家长,有时还指使家长做这做那,在外则表现出懦弱、意志薄弱,在校连简单的吃饭行为都要比同学差很多。
其二是表现的需求。每个孩子都有表现的欲望,都有被别人注意的心理需求。这种心理需求,有的学生在学习上得到满足,有的学生在文艺方面实现,有的学生在体育上体现,而小辉似乎“一无是处”,于是便想到用迟到、夸张的动作来引起同学教师的注意,以满足自己的表现欲望。
三、辅导策略与方法
(一)感受关心,在沟通中求信任
俗语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教师只有真心诚意,尊重学生的自尊和人格,创设一个让学生吐心声的空间,才能获得学生的信赖,才能听其言,观其行,知其情。我常常利用中午的时间陪小辉聊天,用热情的目光注视他,给他以信任,让他感觉到我是注意他和关心他的。我也有意请他帮我做一些事,如分发练习册、擦黑板等,让他知道老师需要他的帮助。他不喜欢和小朋友们玩,我就单独和他做游戏,通过游戏渐渐地把他引到群体中去,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慢慢地,小辉天真活泼的本性显露出来了,班级的活动不再与他无关了,他开始乐意接受同学的邀请,心情好的时候也会主动参与到同学们的游戏中去了,发脾气的次数也在渐渐地减少。偶尔控制不住犯了错误,我也不当众批评他,只在个别交谈时,及时明确地向他指出,使他对自己有一个正确认识。这样经过了一年漫长的磨合期,小辉渐渐地适应了班集体的生活,也愿意与人交流了。
(二)运用认知疗法,使他认识自己,赏识自己
家庭的溺爱让小辉在家“惟我独尊”,而在校又表现得极度自卑。通过多次交谈,我已经深深了解了他那颗孤独、自卑的幼小心灵。他已经默认了自己的“差”。
我告诉他“天生我材必有用”,成绩不好并不等于一无是处。我让他试着每天记下自己做了哪些事情,看看哪几件是做得好的。开始,他只是把这作为老师布置的任务去完成。一星期以后,我让他读读自己的记录,看看这个星期自己做了多少件成功、有益的事。读着读着,他的眼中开始闪现光芒,他天真地说:“想不到我一个星期来能做那么多成功的事……”我鼓励他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敢于赏识自己。
同时,我也在帮他寻找优点,让他能有证明自己的机会。一次,美术老师向我说起他的画画得很不错。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想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于是我借机在晨会上当着全班同学表扬了他,另外还让他参加了班级的黑板报小组,协助负责美编工作。虽然开始他不是很乐意,但是经过我的一番“游说”,他不但认真参与了美编工作,后来还积极献言献策,得到大家的肯定。我又一次毫不吝啬地表扬了他。从此,他慢慢地开始认可自己。
(三)创设环境,树立信心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无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人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都不会拒绝别人的赞扬。来自他人的表扬或奖励,总会令被表扬者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这一点在儿童身上尤为突出。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自我评价是在周围他人的评价中慢慢形成的,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更具导向性,教师的赏识会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我能行” “我是优秀的”,从而信心百倍地进行新的学习。
我从与小辉的谈话中体会到,他认为自己学习成绩差导致同学不愿与自己交往。我抓住他想得到同学尊重和渴望上进的愿望,从帮助他确立适宜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入手,培养他学习的兴趣。安排一名优秀的小干部胡某和他同桌,及时给他以帮助,其他同学必须人人向他伸出援助之手,要求他每次考试成绩都要有进步,帮助他重建自信。当他有了一点点的进步时,就奖给他一颗五角星、一个微笑或一个竖起的大拇指。对于他的每一个闪光点,我都会在全班同学面前真诚地夸奖,都会在他的耳边轻轻地称赞,都会打个电话告诉他的父母……
(四)确定社交目标,提供社交机会
小辉在班级中逐渐得到同学们的认可,慢慢地树立起了信心。这时,我把握机会,帮他确定了“四级交往目标”:和父母交往、和教师交往、和同学交往、和其他人交往。在每一步里面又根据情况循序渐进地确定阶段目标。通过不断地自我命令、自我激励、自我努力,培养他的社交能力,不再去以自己的不良表现引起别人的注意。
我在班级中给他安排一些为集体服务的机会,如发试卷,负责监督班级眼保健操,增加社交机会。还建议各任课老师尽量把一些简单题目的回答机会给予小辉,让他担任了美术科代表,帮助他调整自己的社交心理,摆脱自卑、焦虑的情绪困扰。
一个学年过去了,小辉的进步比较明显,他慢慢地树立起了对学习的信心,初步学会了控制和调整自己不良情绪和行为的能力,与同学的关系也融洽起来,较好地融入了班集体。小辉上课会主动举手发言,回答问题的声音也越来越响亮了,下课时也能和同学们和睦相处,共同游戏了,还愿意常常与我交流、谈心,对我说说家里发生的事情、班里的事情。虽然他的学习成绩还不太理想,但正在一步一步地提高。
四、辅导感悟
人最可怕的就是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许多“问题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做什么事情都没有自信心,总有一种“我不如人” “我不行”的自卑心理。其实,每一个人都有长处,都有这样那样的优点,教师应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帮助他们找回丢失的自尊心,树立自信心,使他们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就会成功。
另外,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应该有一种健康向上的奋争精神。作为班主任,除了用集体的力量感召每个学生,还需给全班每个学生上紧发条,尤其是“问题学生”,使他们能够紧紧地随着班集体的齿轮转动。而要做到这一切,爱是前提。十年的班主任工作告诉我,如果教师传递给这些“问题学生”的永远是“你是我的坏学生”,使他们思想上形成抵触情绪,那事情就不好办了。要拿出一颗真心来,让学生知道你心中有他,一切都是为他好。
阳光属于每一个孩子。教育心理学认为,调动学生积极性不仅取决于教师的责任心和教育能力,也取决于教师的真诚,取决于教师热爱学生的程度。让我们欣赏每一个学生,让我们夸奖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在我们的赏识中快乐成长!
(作者单位:浙江省湖州市南浔镇浔溪小学,湖州,313009。该校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常务理事单位)
编辑/吴九君 终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