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是时代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学与时俱进,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语文教学的内在规律。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主动提出问题的习惯;为学生创造宽松的质疑环境;示范引路,培养学生独立质疑的能力;创设情景,扩大质疑空间;引导学生丰富知识,夯实基础。
关键词:语文教学;时代性;质疑方法
2009年的高考语文试题(全国Ⅰ卷)中,有两道题很值得我们思考。第1题考察读音的B选项中,“吐蕃(fān)”错误,正确应为“吐蕃(bō)”;第2题考察成语使用的B选项“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这一句中,“春秋鼎盛”使用错误。原因在于“吐蕃”中的“蕃”在1992年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只有一个音fān,而在2005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个音fān、bō,“吐蕃”正确读音应为“吐蕃(bō)”;“春秋鼎盛”在1997年版的《汉语成语词典》中也有时代的意思,但在现在的《现代汉语词典》中“春秋鼎盛”解释为“比喻人正当壮年;精力充沛。”也就是说“春秋鼎盛”只能指人。由以上两例可知,高考语文相比以往更注重于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知识的更新。
在语文复习时,有学生针对以上两道题提出了疑问,并根据手中的词典认为试卷出题有误。由此,让我们进一步关注了一个问题,也就是对于像高考语文试题这样的“权威”的勇于说“不”,敢于质疑的问题。毕竟真理愈辩愈明,学习中,就应该勇于质疑。
质疑,即提出疑问,是抓住学习中的一些疑念、疑点提出疑问,以期通过深入学习讨论寻求问题的解答。作为教师,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学会质疑的方法。
一、质疑的分类
1.直接质疑法。直接质疑法是将头脑中的疑念用直接问题的形式固定下来的方法,是直觉质疑的主要方法。常以诸如“为什么”“怎么样”“怎么会”等直接询问的形式出现,常用于学习的起初阶段。在深入学习时,也常首先用直接质疑法将头脑中的疑问最快速度的固定下来,然后在详细分析,进一步提出更为深刻的问题。
2.比较质疑法。比较质疑法是通过比较提出问题的质疑方法。与直接质疑法的不同,比较质疑法是将疑念进行一番分析、比较等加工整理后,从中挖掘出更为深刻的疑问来。比较质疑法通过分析比较,再同中找到不同,并提出疑问的同中求异法;通过对不同事物的分析比较,寻找它们之间的相同因素,并提出质疑的异中求同法等多种形式。
3.逆向质疑法。逆向质疑法是从已形成结论相反的方向提出疑问的质疑方法。逆向质疑对打破思维定势,开阔阅读思路,培养思维的挑战性具有重要意义。当我们学完一篇课文,并有了自己一定的看法时,不妨试着提出一些与自己的看法或结论不同甚至相反的问题,并试着通过再阅读去验证它。如果我们的逆向质疑有道理,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即使道理不充足或者干脆没有道理,也能从反面加深对原结论的理解与认识。
逆向质疑也有多种形式,既可对现成结论提出挑战,又可对思维定势提出挑战,非常有助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对深入学习也大有好处。
4.假设质疑法。假设质疑法是通过假设课文中没有或与课文情节发展相反的情况,提出疑问的质疑方法。假设质疑有助于发展推理与想象能力。比如,学习《项链》,可以提出一系列假设式的疑问,如:假如故事继续写下去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假如路瓦栽夫人当初没能见到项链会怎样?假如她知道丢失的是一条假项链,故事的情节又会怎样发展?等等。
二、质疑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关键在于怎样才能使学生提出问题。要让学生具备提出问题的能力,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学会生疑。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做出如下努力。
1.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主动提出问题的习惯。学习中的质疑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动脑筋思考的过程。因此,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对于培养质疑能力非常重要。要有意识引导学生提高具体思维、整体思维、联系思维和多角度思维的水平。例如对司马迁《鸿门宴》中描写的刘邦,从政治家的角度看,刘邦是一个有谋略、善决断的人;但如果从抢夺天下的一代枭雄的角度看,他又是一个有野心、善权术的人。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进行思维,有助于克服学生思维的狭隘性。如果能够从具体思维、整体思维、联系思维,多角度思维等方面去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学生就会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而这些对于培养学生阅读中的质疑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2.为学生创造宽松的质疑环境。要引导学生质疑,创设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至关重要。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以亲切的微笑迎接每一个提问,以宽厚的胸怀容纳每一个幼稚无理的问题,通过创设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为每一个敢问不会问、会问不敢问的同学解除后顾之忧。
3.示范引路,培养学生独立质疑的能力。学生在质疑时,往往不知如何质疑,这就需要教师点拨。教师还必须为其做出一定的示范,让学生看到老师是怎样质疑的,以加强对学生质疑的指导,学会质疑,形成能力。例如,以曹禺《雷雨》中周朴园形象分析为例,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从周公馆三十年不变的摆设中是否可以表明周朴园的“怀旧”情思?从而是否可以证明周朴园是一个重感情的人呢?把这样一个质疑过程展示给学生,实际上就是告诉学生,质疑先要从具体内容入手,然后要联系全文,最终做出自己的判断。教师的示范也可以通过对课文的批注展示给学生,这样学生更可以从教师的学习中直接受益。还可以选用一些古今中外名人的读书评点或札记等作为质疑示范,这既利于学生质疑能力的提高,又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4.创设情景,扩大质疑空间。为了使学生能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教师可以设置一个质疑的范围。比如:生字、词语的选用,文章的主要内容,材料的选择,作品的构思、主题等;可以在难点处质疑,在困惑处求疑,在关键处求疑,尤其是在无疑之处能求疑;还可以告诉学生要想提出问题,提出好问题,就要熟读课文,熟读才能深思。要通过教师参与,小组讨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质疑能力。
5.要引导学生丰富知识,夯实基础。质疑是以思维的形式而出现的,但质疑的重要基础是丰富的知识。没有知识做基础,质疑一定是空泛的,或者是不着边际的。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可以提供有关材料,鼓励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当学生的知识逐渐丰富之后,质疑的水平也就一定会日渐提高。
培养学生学习中的的质疑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中有所发现,有所领悟,这对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实际上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刘淼.论语文阅读中的质疑方法[M].中学语文教学.1999,(12).
[2]张必隐.阅读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9).
[3]王赛云.语文阅读教学应重视质疑能力的培养[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06,(8).
关键词:语文教学;时代性;质疑方法
2009年的高考语文试题(全国Ⅰ卷)中,有两道题很值得我们思考。第1题考察读音的B选项中,“吐蕃(fān)”错误,正确应为“吐蕃(bō)”;第2题考察成语使用的B选项“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这一句中,“春秋鼎盛”使用错误。原因在于“吐蕃”中的“蕃”在1992年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只有一个音fān,而在2005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个音fān、bō,“吐蕃”正确读音应为“吐蕃(bō)”;“春秋鼎盛”在1997年版的《汉语成语词典》中也有时代的意思,但在现在的《现代汉语词典》中“春秋鼎盛”解释为“比喻人正当壮年;精力充沛。”也就是说“春秋鼎盛”只能指人。由以上两例可知,高考语文相比以往更注重于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知识的更新。
在语文复习时,有学生针对以上两道题提出了疑问,并根据手中的词典认为试卷出题有误。由此,让我们进一步关注了一个问题,也就是对于像高考语文试题这样的“权威”的勇于说“不”,敢于质疑的问题。毕竟真理愈辩愈明,学习中,就应该勇于质疑。
质疑,即提出疑问,是抓住学习中的一些疑念、疑点提出疑问,以期通过深入学习讨论寻求问题的解答。作为教师,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学会质疑的方法。
一、质疑的分类
1.直接质疑法。直接质疑法是将头脑中的疑念用直接问题的形式固定下来的方法,是直觉质疑的主要方法。常以诸如“为什么”“怎么样”“怎么会”等直接询问的形式出现,常用于学习的起初阶段。在深入学习时,也常首先用直接质疑法将头脑中的疑问最快速度的固定下来,然后在详细分析,进一步提出更为深刻的问题。
2.比较质疑法。比较质疑法是通过比较提出问题的质疑方法。与直接质疑法的不同,比较质疑法是将疑念进行一番分析、比较等加工整理后,从中挖掘出更为深刻的疑问来。比较质疑法通过分析比较,再同中找到不同,并提出疑问的同中求异法;通过对不同事物的分析比较,寻找它们之间的相同因素,并提出质疑的异中求同法等多种形式。
3.逆向质疑法。逆向质疑法是从已形成结论相反的方向提出疑问的质疑方法。逆向质疑对打破思维定势,开阔阅读思路,培养思维的挑战性具有重要意义。当我们学完一篇课文,并有了自己一定的看法时,不妨试着提出一些与自己的看法或结论不同甚至相反的问题,并试着通过再阅读去验证它。如果我们的逆向质疑有道理,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即使道理不充足或者干脆没有道理,也能从反面加深对原结论的理解与认识。
逆向质疑也有多种形式,既可对现成结论提出挑战,又可对思维定势提出挑战,非常有助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对深入学习也大有好处。
4.假设质疑法。假设质疑法是通过假设课文中没有或与课文情节发展相反的情况,提出疑问的质疑方法。假设质疑有助于发展推理与想象能力。比如,学习《项链》,可以提出一系列假设式的疑问,如:假如故事继续写下去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假如路瓦栽夫人当初没能见到项链会怎样?假如她知道丢失的是一条假项链,故事的情节又会怎样发展?等等。
二、质疑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关键在于怎样才能使学生提出问题。要让学生具备提出问题的能力,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学会生疑。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做出如下努力。
1.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主动提出问题的习惯。学习中的质疑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动脑筋思考的过程。因此,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对于培养质疑能力非常重要。要有意识引导学生提高具体思维、整体思维、联系思维和多角度思维的水平。例如对司马迁《鸿门宴》中描写的刘邦,从政治家的角度看,刘邦是一个有谋略、善决断的人;但如果从抢夺天下的一代枭雄的角度看,他又是一个有野心、善权术的人。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进行思维,有助于克服学生思维的狭隘性。如果能够从具体思维、整体思维、联系思维,多角度思维等方面去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学生就会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而这些对于培养学生阅读中的质疑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2.为学生创造宽松的质疑环境。要引导学生质疑,创设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至关重要。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以亲切的微笑迎接每一个提问,以宽厚的胸怀容纳每一个幼稚无理的问题,通过创设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为每一个敢问不会问、会问不敢问的同学解除后顾之忧。
3.示范引路,培养学生独立质疑的能力。学生在质疑时,往往不知如何质疑,这就需要教师点拨。教师还必须为其做出一定的示范,让学生看到老师是怎样质疑的,以加强对学生质疑的指导,学会质疑,形成能力。例如,以曹禺《雷雨》中周朴园形象分析为例,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从周公馆三十年不变的摆设中是否可以表明周朴园的“怀旧”情思?从而是否可以证明周朴园是一个重感情的人呢?把这样一个质疑过程展示给学生,实际上就是告诉学生,质疑先要从具体内容入手,然后要联系全文,最终做出自己的判断。教师的示范也可以通过对课文的批注展示给学生,这样学生更可以从教师的学习中直接受益。还可以选用一些古今中外名人的读书评点或札记等作为质疑示范,这既利于学生质疑能力的提高,又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4.创设情景,扩大质疑空间。为了使学生能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教师可以设置一个质疑的范围。比如:生字、词语的选用,文章的主要内容,材料的选择,作品的构思、主题等;可以在难点处质疑,在困惑处求疑,在关键处求疑,尤其是在无疑之处能求疑;还可以告诉学生要想提出问题,提出好问题,就要熟读课文,熟读才能深思。要通过教师参与,小组讨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质疑能力。
5.要引导学生丰富知识,夯实基础。质疑是以思维的形式而出现的,但质疑的重要基础是丰富的知识。没有知识做基础,质疑一定是空泛的,或者是不着边际的。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可以提供有关材料,鼓励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当学生的知识逐渐丰富之后,质疑的水平也就一定会日渐提高。
培养学生学习中的的质疑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中有所发现,有所领悟,这对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实际上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刘淼.论语文阅读中的质疑方法[M].中学语文教学.1999,(12).
[2]张必隐.阅读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9).
[3]王赛云.语文阅读教学应重视质疑能力的培养[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