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与思考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an07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都有了新的标准和要求. 本文在研究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自己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总结分析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提高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要让学生掌握初步的数学知识與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下是本文对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充分激发学生兴趣,促使他们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中,才能真正融入对知识的探究钻研中. 苏联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 ”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教师要充分利用多种素材,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缺乏持久性,针对小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教师要精心设计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求未知加数”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欢扑克牌的心理,创设“猜扑克牌”的游戏情境:首先,教师手里拿着两张扑克牌,让学生猜猜这两张牌上的数字是几. 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高涨,纷纷举手告诉老师他们心中所想的数字;然后,教师告诉学生这两个数字之和为9,这次参与的学生更多,而且答案逐渐统一起来;当教师告诉学生这两个数字中的一个为2时,几乎全班学生都举起手来,并喊出最后的答案:7. 通过这一教学情境,不但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而且能促使学生带着兴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二、联系生活实践,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
  学习情趣是学生做好的动力源泉,而要激发学生积极性,那就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对于生活的价值,罗杰斯曾说过:“若想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去,就必须让学生面对与他们有关的有意义的问题. ”教师要挖掘埋藏在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直面现实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让学生觉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成为自由负责的个体. 例如,带领学生亲自测量教室长宽高及门窗的大小,根据材料的市场价格估算装修费用,并利用数学知识计算最实惠价格和装修方案,让学生在实践中收获成就感,满足心理需求,让学生体会数学对生活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突破重点和难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代化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这一技术具有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等优势特点,可以变抽象为形象,变无形为有形,帮助学生明晰数学知识的内在规律,达到突破教学难点和重点的作用. 例如,在教授“圆的周长”时,对圆周率的理解与把握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圆周率的探索方法中蕴含了很多数学思想,有助于培养学生灵活的数学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机会,将重点放在圆周率意义的教学上,比如,给学生介绍刘徽的“割圆术”:利用课件给学生演示一个圆的内接正六边形,然后是内接正十二边形,再演示内接正二十四边形,此时就已经和圆相近了,通过视觉上的刺激,来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与圆的周长就越相近.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深刻感悟“割圆术”中蕴含的数学思想.
  四、注重练习,强化学生的思维发展
  学生的思维需要一定的强化才能得到锻炼与发展,而练习是有效的强化方式. 对新知识的学习如果不及时给予强化,只能在学生脑中形成短暂的储存,时间长了便会忘记,所以教师要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让思维真正得到强化. 例如,学习“运算定律”时,很多学生往往会根据自己先天的固有前后顺序进行计算,如算式“15 12 × 4”,很多学生会先算“15 12”, 然后乘4. 这种计算很明显是错误的,不符合数学计算定律——算式中有乘除的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对此可以通过强化练习加深学生记忆. 不仅要做课堂练习,还要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练习.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很多学生听讲时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可一做作业就出错误,原因就是因为对其新知识的逻辑思维还没有完全得到保存,通过一定的练习进行巩固,就会永久保存.
  总之,要想真正实现课堂效率的提高,需要探究的地方还有很多. 这其中,教师处于关键位置. 我们一线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努力探究最高效的教学方法;强化教学过程的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快乐地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真正实现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 黄元岭.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1(20).
  [2] 连航娥.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新课程(教师),2010(8).
  [3] 秦俭.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4).
  [4] 撒方贵.如何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J].教育教学论坛,2010(19).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其他文献
【摘要】基于我系数学分析教学现状及这门基础课的特点,本文叙述了数学分析的重要性,提出了数学分析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数学分析;教学;教师素养;思想;方法  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数学教育专业招收三年制高中毕业生和五年制初中毕业生,培养具有专科学历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适应现代小学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一专多能的小学数学教师,特别是面向基层、面向乡村、面向山区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
【摘要】中专生数学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复习与巩固,也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要兼顾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发展,要以批判的眼光继承和发扬传统数学作业的优点,抛弃其难、繁、偏、旧的弊端,设计出形式多样、异彩纷呈、接近生活并让学生乐于接受的数学作业.那如何把握中专生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本文提出了五个关键.  【关键词】数学;作业;设计;关键  在数学教学中,作
高中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而且十分抽象的学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益,教师主导工作做得好,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反之就很难达到新课标下的教学要求,完不成教学任务.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明确指出:“教师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把“引导、疏导、指导”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思维的结果. 思维的发展与语言的表达有着密切关系. 人们思维的结果,认识活动的成就都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反过来,语言的磨炼也将促使思维更加精确、合理.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逐步要求学生用确切的、简练的、清晰的语言表达数学中的一些概念、法则、性质. 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呢?  一、让学生学会理解数学语言  理解是表达的基础. 要培养学生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