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正处于社会全面转型期,加强道德教育已是刻不容缓。如果不加强道德教育,我们面临的将是一个可怕的道德环境,而道德的沦丧又会加剧政治经济等问题的恶化。但目前,道德教育却存在一些问题。
1 现状浅析
中学德育工作的形式并不容乐观,加强以“八荣八耻”教育为核心的德育工作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受到诸多因素制约。高科技时代已经到来,互联网正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同时也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特别是农村教育投入有限,现代化教学设备缺乏,多数学校仍是“一张嘴、两支笔、三尺讲台”式的言传身教。教学手段的落后大大影响了德育工作的实效,另外,家庭教育不当的影响,一些家长注重孩子的智力培养而忽视了品德教育或注重对孩子的口头教育而忽视实践教育等等。这些都影响了孩子们道德素质的提高。
2 完善德育内容
2.1 充实德育的“双基”内容。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教书育人,德育教育是育人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抓好基本的政治方向教育的同时抓好基本的文明习惯教育,在引导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劳动”、“学会生活”上下功夫。在社会转型期,学校对学生进行的德育教育内容要与学生品德发展的“最近发展区”相吻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接受。
2.2 充实良好心理品质教育内容。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道德建设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心理做后盾,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按照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调动和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激发学生的自我完善意识,避免一些不良行为的发生。青少年犯罪近年有上升的趋势,这与他们的心理有着直接的关系。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也是德育教育的内容之一。
2.3 学校德育观念和内容要与时代合拍。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解放思想、提高素质,将学校德育目标纳入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德育工作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德育教育要不断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凡已过时的道德观念要大胆更新。德育工作者要善于捕捉时代信息,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如时间观念、效率观念、竞争观念、开放观念、信息观念、法制观念、开拓精神、创新能力,引导和激励学生不迷信盲从、不墨守成规、独立思考、创造进取,重视和发展学生不同的个性爱好、特长。
3 具体方法
3.1 加强教师形象,为学生树立楷模。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个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学生。”因此,作为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的“灵魂工程师”,首先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思想观念。
3.2 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和知识技能的培养一样,仅靠书本、教师的说教是很难奏效的,必须将德育和社会实践融于一体,让学生亲身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具体的道德行为实践中努力拓展学生的活动时空,帮助他们开拓视野,提升人生品位,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
3.3 把德育工作渗透到教学中。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是学生的主要任务之一。结合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授进行品德教育,将对学生道德观念和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德育工作效果。
3.4 以德育促发展,加强心理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学校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素质,调节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其德、智、体、美等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初中学生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其特点是情绪多变,容易冲动,起伏不定。因此,必须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寓德育于心理素质的培养之中,积极开展思想品德教育。
3.5 优选符合中学生特点的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
3.5.1 立足德育的层次性和针对性。学校教育应“以人为本”,以培养真正、全面、完整的人为己任。在德育工作中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了解掌握他们的总的心理特点,同时要注重个性差异。有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教育,就像著名画家达芬奇刚一开始学画鸡蛋一样,看上去鸡蛋没有什么区别,但仔细看时没有完全相同的鸡蛋一样,也没有完全相同的孩子,进行德育教育要有针对性。
3.5.2 立足德育的人文性和时代性。现代的中学生讲究实际,以自我为中心,迷恋网络……反映学生实际情况的热点、难点问题,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无论老师还是家长都应重视孩子的问题,要正面加以引导,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供正确的答案,引导他们辩证思维、分析社会现象,力戒片面和偏激,使学校德育不失实效性。
3.5.3 立足德育的实践性和生活性。现代的中学生思想活跃,有自己的看法和主张,德育工作要丰富多彩。可以搞一些文娱活动、道德知识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达到让学生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教育的目的,体现其实践性;社会生活的不断变化使德育成为动态话题,这样,德育内容既要坚持传统道德的典范,更要立足现实生活,与时代合拍的德育内容,学生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接受。
1 现状浅析
中学德育工作的形式并不容乐观,加强以“八荣八耻”教育为核心的德育工作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受到诸多因素制约。高科技时代已经到来,互联网正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同时也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特别是农村教育投入有限,现代化教学设备缺乏,多数学校仍是“一张嘴、两支笔、三尺讲台”式的言传身教。教学手段的落后大大影响了德育工作的实效,另外,家庭教育不当的影响,一些家长注重孩子的智力培养而忽视了品德教育或注重对孩子的口头教育而忽视实践教育等等。这些都影响了孩子们道德素质的提高。
2 完善德育内容
2.1 充实德育的“双基”内容。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教书育人,德育教育是育人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抓好基本的政治方向教育的同时抓好基本的文明习惯教育,在引导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劳动”、“学会生活”上下功夫。在社会转型期,学校对学生进行的德育教育内容要与学生品德发展的“最近发展区”相吻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接受。
2.2 充实良好心理品质教育内容。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道德建设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心理做后盾,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按照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调动和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激发学生的自我完善意识,避免一些不良行为的发生。青少年犯罪近年有上升的趋势,这与他们的心理有着直接的关系。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也是德育教育的内容之一。
2.3 学校德育观念和内容要与时代合拍。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解放思想、提高素质,将学校德育目标纳入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德育工作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德育教育要不断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凡已过时的道德观念要大胆更新。德育工作者要善于捕捉时代信息,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如时间观念、效率观念、竞争观念、开放观念、信息观念、法制观念、开拓精神、创新能力,引导和激励学生不迷信盲从、不墨守成规、独立思考、创造进取,重视和发展学生不同的个性爱好、特长。
3 具体方法
3.1 加强教师形象,为学生树立楷模。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个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学生。”因此,作为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的“灵魂工程师”,首先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思想观念。
3.2 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和知识技能的培养一样,仅靠书本、教师的说教是很难奏效的,必须将德育和社会实践融于一体,让学生亲身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具体的道德行为实践中努力拓展学生的活动时空,帮助他们开拓视野,提升人生品位,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
3.3 把德育工作渗透到教学中。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是学生的主要任务之一。结合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授进行品德教育,将对学生道德观念和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德育工作效果。
3.4 以德育促发展,加强心理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学校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素质,调节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其德、智、体、美等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初中学生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其特点是情绪多变,容易冲动,起伏不定。因此,必须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寓德育于心理素质的培养之中,积极开展思想品德教育。
3.5 优选符合中学生特点的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
3.5.1 立足德育的层次性和针对性。学校教育应“以人为本”,以培养真正、全面、完整的人为己任。在德育工作中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了解掌握他们的总的心理特点,同时要注重个性差异。有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教育,就像著名画家达芬奇刚一开始学画鸡蛋一样,看上去鸡蛋没有什么区别,但仔细看时没有完全相同的鸡蛋一样,也没有完全相同的孩子,进行德育教育要有针对性。
3.5.2 立足德育的人文性和时代性。现代的中学生讲究实际,以自我为中心,迷恋网络……反映学生实际情况的热点、难点问题,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无论老师还是家长都应重视孩子的问题,要正面加以引导,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供正确的答案,引导他们辩证思维、分析社会现象,力戒片面和偏激,使学校德育不失实效性。
3.5.3 立足德育的实践性和生活性。现代的中学生思想活跃,有自己的看法和主张,德育工作要丰富多彩。可以搞一些文娱活动、道德知识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达到让学生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教育的目的,体现其实践性;社会生活的不断变化使德育成为动态话题,这样,德育内容既要坚持传统道德的典范,更要立足现实生活,与时代合拍的德育内容,学生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