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效电影创意问题的侧影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199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赵敏,女,福建霞浦人,福建师范大学讲师,博士生,主要从事当代文化,文化产业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厅A类项目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度青年教师成才基金项目(人文社科类,项目号:JA13101S)成果。电影《西游记之大闹天宫》海报当前体验经济下,特效电影作为象征品味的符号价值和提供视听的体验价值,成为了电影产业发展的大方向,甚至有论者认为,谁取得了特效电影的市场,谁就占据了整个电影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在好莱坞特效电影进军中国市场并创下令人瞠目的票房成绩后,中国电影业开启了数字制作的破冰之旅。《英雄》、《无极》、《集结号》、《画皮》、《金陵十三钗》、《唐山大地震》等一大批特效电影诞生,近年来,《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倩女幽魂》、《白蛇传说》、《画壁》、《画皮》系列、《西游·降魔篇》更是创下了总计30多亿人民币的票房纪录。但是,在中国特效电影狂飙突进式追赶之路上,“高票房、低口碑”成为了中国特效电影的标签,影片的表现与观影者的期待产生巨大反差,招来论坛上肆意的诟病和批驳。今年上映的《西游记之大闹天宫》从其特效投入到高票房上说,都可算是中国特效电影的阶段性总结。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其可逃脱低口碑的怪圈。从其身上,折射出中国特效电影的创意瓶颈。
  一、奇观代替叙事
  “耗时三年,特效投资逾4000万美金,动用了8部3D摄影机,2400多个镜头,98%的镜头CG特效处理,5000多人的制作团队”[1],《西游记之大闹天宫》的物质投入的确缔造了《西游记》原著小说向影像转换的视觉奇观:天庭的烟波浩渺的无疆无界、向上升腾的悬浮失重;魔界深渊万丈的深不见底、不寒而栗的狰狞尖刻;海啸时的巨浪冲天、浩浩荡荡;还有,超现实幻化变形动态成像。炫目的神魔两界百万大军交战,牛魔王“魔牛怒变”,孙悟空吹毛成兵,幻化成千万灵猴,玉帝“神龙震吼”,二郎神开启第三只眼,这些现实不能及的物象不再是唯有文字叙事能以企及,现场特效和视觉特效融合,群组动画、对垒的数字提升,可以让每一个细节逼真呈现。想象世界的具象化呈现展示了IMAX-3D技术的无所不能,力证了其作为呈现影像奇观的有力手段同时,是否也有效承担起作为电影语言的叙事功能?
  从叙事的角度看,《西游记之大闹天宫》中特效,主要以叙事空间和戏剧冲突两种功能存在。电影完整保留了原著中浓墨重彩、仔细描摹、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核心场景,通过特效具象化呈现于大银幕。除此以外,电影为了最大化其作为魔幻影片的视效,还增加了“神龙护天庭”、“巨龙穿云而出”、“美猴王、玉皇大帝、牛魔王神魔决战”、“二郎神开天眼”、“魔牛惊天怒变”等具有震撼效果的特效场景。这些场景有大量的空镜头,做远景化处理,除了大场面的视觉冲击之外,看不出其对推动情节有何帮助,更勿谈深层的象征意蕴。同时,作为承载人物行动的叙事空间,过多奇观场景呈现,占据了大量叙事时间,叙事拖沓,人物关系和内在心理表现则轻描淡写,一笔带过,造成人物塑造单薄,情感逻辑不合理。如铁扇公主,一路为爱痴狂,深刻爱恋的缘起缺乏铺垫,如玉帝,对犯了天条的胞妹,对冒犯天庭的孙悟空如此宽容,显然与其天庭主宰者身份所应有的威仪反差甚大,影片对此没有做相应的心理铺设,人物形象缺乏逻辑。
  其实,《英雄》、《画壁》、《白蛇传说》、《画皮Ⅱ》等一类中国特效电影大多存在类似的问题。
  例如《画皮Ⅱ》中小唯为寒冰所困和寒冰来袭、霍心精湛射箭技术、靖公主跳崖、靖公主被熊袭击镜头、小唯取心等奇观场景都不遗余力进行慢镜头表现,过多的慢镜头的确营造了抒情写意的浪漫氛围和奇幻视觉,但是却使得叙事显得拖沓冗长,没有成为主人公靖公主和霍心的情感源起、小唯的心理变化、人物感情纠葛与关系等叙事发展的要素,奇观与人物塑造没有太大关系。例如,小唯为寒冰所困的奇观展现中忽视对小唯被困百年的压抑畸变心理以及欲以逃脫的渴望心理的表现,使得小唯算计靖公主与霍心两人之间的情感逻辑显得很不合理,所以观众反映在影片后半段观影情绪投入不够。而《画壁》故事毫无创意可言,人物塑造相当单薄。电影摆设了四个男主角、五个女主角的庞大阵容。柳岩饰演的云梅一角,其作为故事的副线完全游离于故事主线之外,电影除了画壁之中的奇幻圣境和仙姑们的非凡神力之外,只剩下让人眩晕的无厘头台词和满足现代男性观众幻想的渴望又不可得的三千佳丽的绝伦美貌。
  ·博士论坛赵敏:中国特效电影创意问题的侧影 中国特效电影在影像奇观与叙事上的偏颇暴露了中国导演创意过程的急躁心态。中国市场对于特效的巨大期待和好莱坞特效傲立世界电影潮头之姿,让中国导演狂飙突进式追赶世界脚步的同时,中国特效电影创作在技术上的量度造成的自怯感让视效追求始终成为电影创意的核心,故事创意、叙事创意、立意创意等其它层面是以视效创意的实现为存在条件。影像的非理智心态打破了电影故事、影像、叙事等构成应有的平衡感,导演在特效呈现上的用力,甚至是视觉呈现的无节制,忽略了其在叙事上应有的承担。
  有学者评价得好,“中国影片的真正代价不在于像有些论者指责的那样,没有提供高雅文化常见的那种完整的故事、明确主题和深刻的思想等,而恰恰在于没有编织起属于大众文化框架的中国视觉流所要的更流畅而合理的零散故事、变幻场景和历史戏拟姿态等,甚至连起码的可资煽情的‘后情感’意义上的仅供影院观赏的爱情故事,也编得不尽连贯、流畅和合理,更谈不上感人了。真正的中国视觉流应当不仅在视觉奇观上,而且也在故事编排及情感效果上,体现出相匹配的美学和修辞法则。”[2]
  二、中西大拼盘
  中国特效电影以特效创意为核心定位,无疑给了特效技术掌权者更多的话语权,选择驾轻就熟的故事模式来减少特效实现的风险,自然成为创意者们主要的考量。
  同样以《西游记之大闹天宫》为例。从故事创意层面上说,如果适应观众口味的现代化转换是当代电影改编的趋势,原著前七回故事已包含了诸多故事母题,故事母题链具有丰富的生长点,为情节创意提供丰富的可能性。同时,电影图像叙事的显著特征就是画面的高度容纳性。文字叙事时间性特征导致了情节的先后和主次差异,而电影的画面不存在这样的限制,在文字叙事中出现的先后事件和主次事件,通过景深和位点的处理,可以使原来处于叙述先后次序上的人物和事件同时并置于同一景框之中,这无疑为故事创意带来了更多可能性,例如人物关系多元化和情节的多线发展。制片人刘晓光在接受访谈时也说,情节改编具有无限可能性。但是电影最终设计出以牛魔王与天庭对抗而设计出的复仇圈套作为孙悟空大闹天宫的直接成因的情节,导致在民族共有记忆中的为自由而战电影《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剧照的英雄形象滑落,瞬间扁平化。
其他文献
虽然《白鹿原》出现的众多硬伤为同行所诟病,但其在摄影、服装、光感特效等高质量的投入却十分出彩,下面,我们从这个角度解析该片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电影语言亦如文学语言一样,能给观众带来审美意境的再创造。影片开场便以不见边际的麦浪展开,安静的画面和古旧的色调,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冲击,通过历史叙事的铺垫,让我们感到仿佛这是一部老记录片。它通过华阴老腔的展示,方言对白以及独具儒家文化特色的标志性场景宗祠、
【作者简介】  电影《湘江北去》剧照 现有的毛泽东传记片可以分为两类:长时段传记片和横断面传记片。长时段传记片包括:韩三平导演的《毛泽东的故事》(1992),宋洪波、王学新导演的《毛泽东与斯诺》(2000),和《毛泽东回韶山》(2006)。横断面传记片包括:张今标导演的《毛泽东和他的儿子》(1991),《毛泽东在1925》(2001);康健民导演的《毛泽东去安源》(2003),陈力导演的《湘江北去
[摘要]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波亚里士多德推崇为“十全十美的悲剧”。这部经典悲剧在1967年被意大利著名导演帕索里尼(1922-1975)搬上银幕,从纸质文本到视觉作品,现代传媒的发展给作品带来更多的开放空间。帕索里尼则用他的诗意影像与经典帕氏手法构建了《俄狄浦斯王》。  [关键词]帕索里尼 电影 《俄狄浦斯王》    帕索里尼是“后新现实主义时代”的导演。他1945年毕业于博罗尼亚大学文学系,
《冰雪奇缘》被誉为迪斯尼回归传统的胜利之作,讲述了乐观无畏的安娜公主为寻找姐姐——冰雪皇后艾莎而开展了一段奇妙旅程。让人耳目一新的是,整个故事并没有传统的表现王子和公主的爱情,而是聚焦于姐妹情,使电影更加温情。  迪斯尼动画的特点是:人物的性格非常鲜明。这次片中出现的性格迥异的姐妹花、表面彬彬有礼实则邪恶阴险的白马王子和潇洒随意的平民英雄,以及出彩的小配角雪宝和麋鹿,每一个都个性鲜明。这部电影不再
[摘要] 《恋爱中的女人》作为劳伦斯最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通过对译林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黑马的译本和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4年出版的由王立军、张灵、和戴敏三人的译本进行比较,探讨翻译理论中的直译和意译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  [关键词] 《恋爱中的女人》 直译 意译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24.049  小说简介  《恋爱中的女人》是劳伦斯最伟
小说《追风筝的人》是卡勒德·胡塞尼的处女作,近些年来一直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相继被翻译成多国文字,销量甚至在一些国家位居榜首,正是因为这部作品非常优秀,卡勒德·胡塞尼的名字被人们所熟识。他出生在喀布尔,后来因为战争又随同父亲在美国生活,曾经就读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系,毕业后在加州工作,是一名牙科医生。这本书中阿米尔的成长经历主要来自于他自己,作品出版后受到极大的赞赏,同时也获得各种奖项,后又
2014年5月16日,张艺谋导演的《归来》在全国正式公映。48年前的这一天,即1966年的5月16日,则是中国当代史上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开始之日。选择这天上映,自然是呼应电影《归来》对于“文革”历史的再现。然而改编自严歌苓长篇小说《陆犯焉识》的《归来》,却抛弃了原著中对于“文革”历史浓墨重笔的残酷书写,反将故事聚焦于主人公陆焉识结束劳改之后的“归来”。张艺谋曾经在电影《活着》中以直面历史的方式,
[摘要] 2012年华语电影重头戏《一九四二》在上映后并未取得一边倒的盛赞,观众评价参差不齐,喜欢看的将之捧上天,不喜欢的认为该电影是在发国难财,动机不纯。作为一部文学改编电影,冯小刚和刘震云过于谨慎,小说中很多发人深思的情节在电影中并未正面表现,导致了整部电影在寓意内涵上显得不如原著那样深刻。  [关键词] 《一九四二》 冯小刚 刘震云 文学改编电影  冯小刚自称酝酿了18年之久,用他之前十二部
[摘要] 美国影片《大象》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其叙事策略上的创新,外聚焦和情调模式是两个重要方面。外聚焦的客观叙事只提供片中人物的外部言行而不解释心理动机,为观众留下了无限的思考空间;情调模式则刻意地淡化情节,模糊人物和时间,营造具有象征意义的意境和特定的氛围,重在使观众捕捉到一种独特的情绪体验。  [关键词] 《大象》 叙事策略 外聚焦 情调模式  doi:10.3969/j.issn.10
【作者简介】杨稀雯,女,重庆人,音乐学硕士,重庆文理学院助教,主要从事音乐审美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项目(编号:CQGJ13C622)成果。 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人类习惯于把“形象”用来指可以被感官系统接受到的有关客观事物本身的外在感性形式。但音乐形象则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其它形象,音乐形象是作曲家审美创造的结晶,具有审美属性,所以,音乐形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