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赵敏,女,福建霞浦人,福建师范大学讲师,博士生,主要从事当代文化,文化产业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厅A类项目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度青年教师成才基金项目(人文社科类,项目号:JA13101S)成果。电影《西游记之大闹天宫》海报当前体验经济下,特效电影作为象征品味的符号价值和提供视听的体验价值,成为了电影产业发展的大方向,甚至有论者认为,谁取得了特效电影的市场,谁就占据了整个电影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在好莱坞特效电影进军中国市场并创下令人瞠目的票房成绩后,中国电影业开启了数字制作的破冰之旅。《英雄》、《无极》、《集结号》、《画皮》、《金陵十三钗》、《唐山大地震》等一大批特效电影诞生,近年来,《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倩女幽魂》、《白蛇传说》、《画壁》、《画皮》系列、《西游·降魔篇》更是创下了总计30多亿人民币的票房纪录。但是,在中国特效电影狂飙突进式追赶之路上,“高票房、低口碑”成为了中国特效电影的标签,影片的表现与观影者的期待产生巨大反差,招来论坛上肆意的诟病和批驳。今年上映的《西游记之大闹天宫》从其特效投入到高票房上说,都可算是中国特效电影的阶段性总结。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其可逃脱低口碑的怪圈。从其身上,折射出中国特效电影的创意瓶颈。
一、奇观代替叙事
“耗时三年,特效投资逾4000万美金,动用了8部3D摄影机,2400多个镜头,98%的镜头CG特效处理,5000多人的制作团队”[1],《西游记之大闹天宫》的物质投入的确缔造了《西游记》原著小说向影像转换的视觉奇观:天庭的烟波浩渺的无疆无界、向上升腾的悬浮失重;魔界深渊万丈的深不见底、不寒而栗的狰狞尖刻;海啸时的巨浪冲天、浩浩荡荡;还有,超现实幻化变形动态成像。炫目的神魔两界百万大军交战,牛魔王“魔牛怒变”,孙悟空吹毛成兵,幻化成千万灵猴,玉帝“神龙震吼”,二郎神开启第三只眼,这些现实不能及的物象不再是唯有文字叙事能以企及,现场特效和视觉特效融合,群组动画、对垒的数字提升,可以让每一个细节逼真呈现。想象世界的具象化呈现展示了IMAX-3D技术的无所不能,力证了其作为呈现影像奇观的有力手段同时,是否也有效承担起作为电影语言的叙事功能?
从叙事的角度看,《西游记之大闹天宫》中特效,主要以叙事空间和戏剧冲突两种功能存在。电影完整保留了原著中浓墨重彩、仔细描摹、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核心场景,通过特效具象化呈现于大银幕。除此以外,电影为了最大化其作为魔幻影片的视效,还增加了“神龙护天庭”、“巨龙穿云而出”、“美猴王、玉皇大帝、牛魔王神魔决战”、“二郎神开天眼”、“魔牛惊天怒变”等具有震撼效果的特效场景。这些场景有大量的空镜头,做远景化处理,除了大场面的视觉冲击之外,看不出其对推动情节有何帮助,更勿谈深层的象征意蕴。同时,作为承载人物行动的叙事空间,过多奇观场景呈现,占据了大量叙事时间,叙事拖沓,人物关系和内在心理表现则轻描淡写,一笔带过,造成人物塑造单薄,情感逻辑不合理。如铁扇公主,一路为爱痴狂,深刻爱恋的缘起缺乏铺垫,如玉帝,对犯了天条的胞妹,对冒犯天庭的孙悟空如此宽容,显然与其天庭主宰者身份所应有的威仪反差甚大,影片对此没有做相应的心理铺设,人物形象缺乏逻辑。
其实,《英雄》、《画壁》、《白蛇传说》、《画皮Ⅱ》等一类中国特效电影大多存在类似的问题。
例如《画皮Ⅱ》中小唯为寒冰所困和寒冰来袭、霍心精湛射箭技术、靖公主跳崖、靖公主被熊袭击镜头、小唯取心等奇观场景都不遗余力进行慢镜头表现,过多的慢镜头的确营造了抒情写意的浪漫氛围和奇幻视觉,但是却使得叙事显得拖沓冗长,没有成为主人公靖公主和霍心的情感源起、小唯的心理变化、人物感情纠葛与关系等叙事发展的要素,奇观与人物塑造没有太大关系。例如,小唯为寒冰所困的奇观展现中忽视对小唯被困百年的压抑畸变心理以及欲以逃脫的渴望心理的表现,使得小唯算计靖公主与霍心两人之间的情感逻辑显得很不合理,所以观众反映在影片后半段观影情绪投入不够。而《画壁》故事毫无创意可言,人物塑造相当单薄。电影摆设了四个男主角、五个女主角的庞大阵容。柳岩饰演的云梅一角,其作为故事的副线完全游离于故事主线之外,电影除了画壁之中的奇幻圣境和仙姑们的非凡神力之外,只剩下让人眩晕的无厘头台词和满足现代男性观众幻想的渴望又不可得的三千佳丽的绝伦美貌。
·博士论坛赵敏:中国特效电影创意问题的侧影 中国特效电影在影像奇观与叙事上的偏颇暴露了中国导演创意过程的急躁心态。中国市场对于特效的巨大期待和好莱坞特效傲立世界电影潮头之姿,让中国导演狂飙突进式追赶世界脚步的同时,中国特效电影创作在技术上的量度造成的自怯感让视效追求始终成为电影创意的核心,故事创意、叙事创意、立意创意等其它层面是以视效创意的实现为存在条件。影像的非理智心态打破了电影故事、影像、叙事等构成应有的平衡感,导演在特效呈现上的用力,甚至是视觉呈现的无节制,忽略了其在叙事上应有的承担。
有学者评价得好,“中国影片的真正代价不在于像有些论者指责的那样,没有提供高雅文化常见的那种完整的故事、明确主题和深刻的思想等,而恰恰在于没有编织起属于大众文化框架的中国视觉流所要的更流畅而合理的零散故事、变幻场景和历史戏拟姿态等,甚至连起码的可资煽情的‘后情感’意义上的仅供影院观赏的爱情故事,也编得不尽连贯、流畅和合理,更谈不上感人了。真正的中国视觉流应当不仅在视觉奇观上,而且也在故事编排及情感效果上,体现出相匹配的美学和修辞法则。”[2]
二、中西大拼盘
中国特效电影以特效创意为核心定位,无疑给了特效技术掌权者更多的话语权,选择驾轻就熟的故事模式来减少特效实现的风险,自然成为创意者们主要的考量。
同样以《西游记之大闹天宫》为例。从故事创意层面上说,如果适应观众口味的现代化转换是当代电影改编的趋势,原著前七回故事已包含了诸多故事母题,故事母题链具有丰富的生长点,为情节创意提供丰富的可能性。同时,电影图像叙事的显著特征就是画面的高度容纳性。文字叙事时间性特征导致了情节的先后和主次差异,而电影的画面不存在这样的限制,在文字叙事中出现的先后事件和主次事件,通过景深和位点的处理,可以使原来处于叙述先后次序上的人物和事件同时并置于同一景框之中,这无疑为故事创意带来了更多可能性,例如人物关系多元化和情节的多线发展。制片人刘晓光在接受访谈时也说,情节改编具有无限可能性。但是电影最终设计出以牛魔王与天庭对抗而设计出的复仇圈套作为孙悟空大闹天宫的直接成因的情节,导致在民族共有记忆中的为自由而战电影《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剧照的英雄形象滑落,瞬间扁平化。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厅A类项目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度青年教师成才基金项目(人文社科类,项目号:JA13101S)成果。电影《西游记之大闹天宫》海报当前体验经济下,特效电影作为象征品味的符号价值和提供视听的体验价值,成为了电影产业发展的大方向,甚至有论者认为,谁取得了特效电影的市场,谁就占据了整个电影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在好莱坞特效电影进军中国市场并创下令人瞠目的票房成绩后,中国电影业开启了数字制作的破冰之旅。《英雄》、《无极》、《集结号》、《画皮》、《金陵十三钗》、《唐山大地震》等一大批特效电影诞生,近年来,《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倩女幽魂》、《白蛇传说》、《画壁》、《画皮》系列、《西游·降魔篇》更是创下了总计30多亿人民币的票房纪录。但是,在中国特效电影狂飙突进式追赶之路上,“高票房、低口碑”成为了中国特效电影的标签,影片的表现与观影者的期待产生巨大反差,招来论坛上肆意的诟病和批驳。今年上映的《西游记之大闹天宫》从其特效投入到高票房上说,都可算是中国特效电影的阶段性总结。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其可逃脱低口碑的怪圈。从其身上,折射出中国特效电影的创意瓶颈。
一、奇观代替叙事
“耗时三年,特效投资逾4000万美金,动用了8部3D摄影机,2400多个镜头,98%的镜头CG特效处理,5000多人的制作团队”[1],《西游记之大闹天宫》的物质投入的确缔造了《西游记》原著小说向影像转换的视觉奇观:天庭的烟波浩渺的无疆无界、向上升腾的悬浮失重;魔界深渊万丈的深不见底、不寒而栗的狰狞尖刻;海啸时的巨浪冲天、浩浩荡荡;还有,超现实幻化变形动态成像。炫目的神魔两界百万大军交战,牛魔王“魔牛怒变”,孙悟空吹毛成兵,幻化成千万灵猴,玉帝“神龙震吼”,二郎神开启第三只眼,这些现实不能及的物象不再是唯有文字叙事能以企及,现场特效和视觉特效融合,群组动画、对垒的数字提升,可以让每一个细节逼真呈现。想象世界的具象化呈现展示了IMAX-3D技术的无所不能,力证了其作为呈现影像奇观的有力手段同时,是否也有效承担起作为电影语言的叙事功能?
从叙事的角度看,《西游记之大闹天宫》中特效,主要以叙事空间和戏剧冲突两种功能存在。电影完整保留了原著中浓墨重彩、仔细描摹、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核心场景,通过特效具象化呈现于大银幕。除此以外,电影为了最大化其作为魔幻影片的视效,还增加了“神龙护天庭”、“巨龙穿云而出”、“美猴王、玉皇大帝、牛魔王神魔决战”、“二郎神开天眼”、“魔牛惊天怒变”等具有震撼效果的特效场景。这些场景有大量的空镜头,做远景化处理,除了大场面的视觉冲击之外,看不出其对推动情节有何帮助,更勿谈深层的象征意蕴。同时,作为承载人物行动的叙事空间,过多奇观场景呈现,占据了大量叙事时间,叙事拖沓,人物关系和内在心理表现则轻描淡写,一笔带过,造成人物塑造单薄,情感逻辑不合理。如铁扇公主,一路为爱痴狂,深刻爱恋的缘起缺乏铺垫,如玉帝,对犯了天条的胞妹,对冒犯天庭的孙悟空如此宽容,显然与其天庭主宰者身份所应有的威仪反差甚大,影片对此没有做相应的心理铺设,人物形象缺乏逻辑。
其实,《英雄》、《画壁》、《白蛇传说》、《画皮Ⅱ》等一类中国特效电影大多存在类似的问题。
例如《画皮Ⅱ》中小唯为寒冰所困和寒冰来袭、霍心精湛射箭技术、靖公主跳崖、靖公主被熊袭击镜头、小唯取心等奇观场景都不遗余力进行慢镜头表现,过多的慢镜头的确营造了抒情写意的浪漫氛围和奇幻视觉,但是却使得叙事显得拖沓冗长,没有成为主人公靖公主和霍心的情感源起、小唯的心理变化、人物感情纠葛与关系等叙事发展的要素,奇观与人物塑造没有太大关系。例如,小唯为寒冰所困的奇观展现中忽视对小唯被困百年的压抑畸变心理以及欲以逃脫的渴望心理的表现,使得小唯算计靖公主与霍心两人之间的情感逻辑显得很不合理,所以观众反映在影片后半段观影情绪投入不够。而《画壁》故事毫无创意可言,人物塑造相当单薄。电影摆设了四个男主角、五个女主角的庞大阵容。柳岩饰演的云梅一角,其作为故事的副线完全游离于故事主线之外,电影除了画壁之中的奇幻圣境和仙姑们的非凡神力之外,只剩下让人眩晕的无厘头台词和满足现代男性观众幻想的渴望又不可得的三千佳丽的绝伦美貌。
·博士论坛赵敏:中国特效电影创意问题的侧影 中国特效电影在影像奇观与叙事上的偏颇暴露了中国导演创意过程的急躁心态。中国市场对于特效的巨大期待和好莱坞特效傲立世界电影潮头之姿,让中国导演狂飙突进式追赶世界脚步的同时,中国特效电影创作在技术上的量度造成的自怯感让视效追求始终成为电影创意的核心,故事创意、叙事创意、立意创意等其它层面是以视效创意的实现为存在条件。影像的非理智心态打破了电影故事、影像、叙事等构成应有的平衡感,导演在特效呈现上的用力,甚至是视觉呈现的无节制,忽略了其在叙事上应有的承担。
有学者评价得好,“中国影片的真正代价不在于像有些论者指责的那样,没有提供高雅文化常见的那种完整的故事、明确主题和深刻的思想等,而恰恰在于没有编织起属于大众文化框架的中国视觉流所要的更流畅而合理的零散故事、变幻场景和历史戏拟姿态等,甚至连起码的可资煽情的‘后情感’意义上的仅供影院观赏的爱情故事,也编得不尽连贯、流畅和合理,更谈不上感人了。真正的中国视觉流应当不仅在视觉奇观上,而且也在故事编排及情感效果上,体现出相匹配的美学和修辞法则。”[2]
二、中西大拼盘
中国特效电影以特效创意为核心定位,无疑给了特效技术掌权者更多的话语权,选择驾轻就熟的故事模式来减少特效实现的风险,自然成为创意者们主要的考量。
同样以《西游记之大闹天宫》为例。从故事创意层面上说,如果适应观众口味的现代化转换是当代电影改编的趋势,原著前七回故事已包含了诸多故事母题,故事母题链具有丰富的生长点,为情节创意提供丰富的可能性。同时,电影图像叙事的显著特征就是画面的高度容纳性。文字叙事时间性特征导致了情节的先后和主次差异,而电影的画面不存在这样的限制,在文字叙事中出现的先后事件和主次事件,通过景深和位点的处理,可以使原来处于叙述先后次序上的人物和事件同时并置于同一景框之中,这无疑为故事创意带来了更多可能性,例如人物关系多元化和情节的多线发展。制片人刘晓光在接受访谈时也说,情节改编具有无限可能性。但是电影最终设计出以牛魔王与天庭对抗而设计出的复仇圈套作为孙悟空大闹天宫的直接成因的情节,导致在民族共有记忆中的为自由而战电影《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剧照的英雄形象滑落,瞬间扁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