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阿尔贝·加缪是法国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和剧作家,也是存在主义文学大师和史上最年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他的成名作《局外人》一经刊出便引来无数好评,很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和探讨。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三大方面对主人公默尔索的形象进行再探讨,也即外表冷漠但内心丰富的形象;真实而坦诚的形象;痛苦而无奈的形象。
关键词:阿尔贝·加缪;局外人;默尔索;人物形象;存在主义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1-00-01
引言:关于人物形象的研究,大多数研究认为默尔索“不按已定的观念办事,做事不近人情,只是具有人的空壳,并不具有人的思想、情感……”,“冷漠、麻木、无动于衷”,也有研究认为默尔索“是一个内心世界充满激情的人,一个有着强烈的亲情的人”等等。已有的研究让我们对《局外人》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知,但就人物形象而言,我们认为还有探讨的空间。因此,本文拟在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以下三大方面进一步探讨《局外人》中主人公默尔索形象特点。
一、外表冷漠但内心丰富的形象
默尔索看似冷漠但内心情感很丰富,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
(一)表现在对妈妈的感情上
默尔索在处理与母亲的事情时,看似冷漠,实则处处显出对母亲的关心和爱。当他得知母亲去世,处理好请假事宜赶到养老院后说想“立刻”见到妈妈,“立刻”充分表明他想见到妈妈的急切心情,如果心里没有妈妈,不可能表现出急切。在法庭上,当预审官问他爱不爱妈妈时,他回答“毫无疑问,我很爱妈妈”,“爱,跟常人一样”。这些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话语充分体现了他对妈妈的深深的感情。
(二)表现在与他人的交往上
从他与人交往上也可以看出来他是个有感情的人,并非荒诞冷寂。
首先是与玛丽的交往。他与玛丽交往时间并不长,但细读文本就会看出他跟玛丽在一起是快乐的,他们一起游泳一起去沙滩度假一起约会等等,当他看到马松妻子跟玛丽说说笑笑的美好场景,“萌生出要结婚的念头”,内心表达了对家庭温馨生活的向往。
其次与玛丽以外的人的交往。当院长告诉他葬礼的一切都准备好了,他向院长道了谢;在法庭上,塞莱斯特说杀人事件是个不幸的事故并激动地为默尔索辩解,让默尔索“生平第一次产生了想要去拥抱一个男人的想法”,这完全是朋友间真实情感的流露。
二、真实而坦诚的形象
默尔索的行为在很多时候会让人感觉冷漠、荒诞、麻木,但细读文本就会看到默尔索真实而坦诚的一面。
书的一开头写到“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在昨天,我搞不清楚”,他漫不经心的话语让人感觉很荒谬。接着说“下午到,赶得上守灵,晚上即可返回”。面对妈妈的离世,他很冷静、坦然的应对。到了养老院,门房想打开棺盖让他看看母亲,他直接拒绝;天亮后他去门房的房间简单收拾了下,“还喝了杯咖啡加牛奶,味道好极了”,都这个时候了他还有心思品尝食物,而且感觉味道很好,他给人的感觉真不是一般的冷漠。默尔索以冷静而出乎常人意料的态度处理了母亲的葬礼。但这看似没有留恋的冷漠表现恰恰展示了他性格中最真实的一面。
葬礼结束的第二天,默尔索去游泳碰到之前的同事玛丽·卡尔多娜,与她一起嬉戏;当玛丽问他爱不爱她,是否愿意跟她结婚时,他认为“这种话毫无意义,但我似乎觉得并不爱……结不结婚都行”,对玛丽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感情,明知道她会有些伤心,还是没有违心地骗她,表明了他的坦诚无欺。
除了玛丽,他对身边的其他人也是赤诚相待,包括对声名狼藉的雷蒙和性情怪异的沙拉玛诺,他帮雷蒙写信,宽慰丢狗的沙拉玛诺。对朋友他一样毫不掩饰自己的情感,当他跟雷蒙一起去度假,游完泳后对马松说很饿并狼吞虎咽地把东西吃个精光。一系列行为表明他是个很直白的不拐弯抹角的率性的人。
三、痛苦而无奈的形象
默尔索本色的生活中也充满了痛苦和无奈。
首先是得不到信任的痛苦。因为个人能力有限把母亲送到养老院,引起多方非议,他也前后三次做了说明,是为了让母亲生活得更好,不得已把母亲送走。面对非议一遍遍地解释也充分证明了他内心的苦闷,无论他怎么说,就是没人相信他的初衷。
其次是得不到信任的无奈。他在迷迷糊糊之中犯了命案被捕入狱。被捕后见到预审法官,默尔索想解释说他“生理上的需要常常干扰我的感情……我可以绝对肯定地说,我是不愿意妈妈死去的”,还提醒法官注意“安葬那天的事与我的犯案毫無关系……我挺想向他说明,我和大家一样,绝对和大家一样”。但没人听他的辩解。当预审法官问他信仰上帝不,他说不信,彻底惹怒了法官。这一切让他很无奈,他只不过想如实地表达自己。
在法庭上,检察官指控他不赡养母亲,在母亲葬礼上不哭,还抽烟喝咖啡等。默尔索被扣了一个一个的帽子,罪证逐渐增多,他真想打断大家的话“究竟谁是被告?被告才是至关重要的。我本人有话要说“,想辩解但完全插不上话,命运就被决定了。检察官说”我现在向你们要求,取下此人的脑袋,在提出这个要求时,我的心情是轻快的……我从未像今天这样感到我艰巨的职责得了补偿“。检察官颠倒黑白的控词让默尔索莫名其妙但也不得不接受,最后终于有机会说话却又语无伦次,更引起人们的嘲笑。一副荒唐的画面毫无保留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正如默尔索说的那样,“人们好像是在把我完全撇开的情况下处理这桩案子。所有这一切都是在没有我参与的情况下进行的。我的命运由他们决定,而根本不征求我的意见”。
总之,《局外人》以冷静的笔触为我们描述了一个荒谬的不可思议的故事。默尔索是真实地生活在社会的“一个忠于自己的人却不能见容与社会”。生活在社会上,必须要接受传统的价值观,不遵守约定俗成的风俗习惯,就可能遭致某种不幸。正如加缪所总结的那样,“在我们的社会里,任何在母亲下葬时不哭的人都有被判死刑的危险”,“他是单纯的,而社会却是复杂的;他是自然的,而社会却是世故的;他是真诚的,而社会却是伪善”。面对那样的现实社会,默尔索也只有痛苦而无奈地接受。
参考文献:
[1](法)加缪著,柳鸣九译:《局外人》,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版
[2]罗文敏;《外国文学经典导论》,民族出版社,2013年版
[3]尚华:《两个彻底的孤独者——加缪〈局外人〉之我见》,中国图书评论,1989年第2期
关键词:阿尔贝·加缪;局外人;默尔索;人物形象;存在主义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1-00-01
引言:关于人物形象的研究,大多数研究认为默尔索“不按已定的观念办事,做事不近人情,只是具有人的空壳,并不具有人的思想、情感……”,“冷漠、麻木、无动于衷”,也有研究认为默尔索“是一个内心世界充满激情的人,一个有着强烈的亲情的人”等等。已有的研究让我们对《局外人》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知,但就人物形象而言,我们认为还有探讨的空间。因此,本文拟在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以下三大方面进一步探讨《局外人》中主人公默尔索形象特点。
一、外表冷漠但内心丰富的形象
默尔索看似冷漠但内心情感很丰富,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
(一)表现在对妈妈的感情上
默尔索在处理与母亲的事情时,看似冷漠,实则处处显出对母亲的关心和爱。当他得知母亲去世,处理好请假事宜赶到养老院后说想“立刻”见到妈妈,“立刻”充分表明他想见到妈妈的急切心情,如果心里没有妈妈,不可能表现出急切。在法庭上,当预审官问他爱不爱妈妈时,他回答“毫无疑问,我很爱妈妈”,“爱,跟常人一样”。这些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话语充分体现了他对妈妈的深深的感情。
(二)表现在与他人的交往上
从他与人交往上也可以看出来他是个有感情的人,并非荒诞冷寂。
首先是与玛丽的交往。他与玛丽交往时间并不长,但细读文本就会看出他跟玛丽在一起是快乐的,他们一起游泳一起去沙滩度假一起约会等等,当他看到马松妻子跟玛丽说说笑笑的美好场景,“萌生出要结婚的念头”,内心表达了对家庭温馨生活的向往。
其次与玛丽以外的人的交往。当院长告诉他葬礼的一切都准备好了,他向院长道了谢;在法庭上,塞莱斯特说杀人事件是个不幸的事故并激动地为默尔索辩解,让默尔索“生平第一次产生了想要去拥抱一个男人的想法”,这完全是朋友间真实情感的流露。
二、真实而坦诚的形象
默尔索的行为在很多时候会让人感觉冷漠、荒诞、麻木,但细读文本就会看到默尔索真实而坦诚的一面。
书的一开头写到“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在昨天,我搞不清楚”,他漫不经心的话语让人感觉很荒谬。接着说“下午到,赶得上守灵,晚上即可返回”。面对妈妈的离世,他很冷静、坦然的应对。到了养老院,门房想打开棺盖让他看看母亲,他直接拒绝;天亮后他去门房的房间简单收拾了下,“还喝了杯咖啡加牛奶,味道好极了”,都这个时候了他还有心思品尝食物,而且感觉味道很好,他给人的感觉真不是一般的冷漠。默尔索以冷静而出乎常人意料的态度处理了母亲的葬礼。但这看似没有留恋的冷漠表现恰恰展示了他性格中最真实的一面。
葬礼结束的第二天,默尔索去游泳碰到之前的同事玛丽·卡尔多娜,与她一起嬉戏;当玛丽问他爱不爱她,是否愿意跟她结婚时,他认为“这种话毫无意义,但我似乎觉得并不爱……结不结婚都行”,对玛丽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感情,明知道她会有些伤心,还是没有违心地骗她,表明了他的坦诚无欺。
除了玛丽,他对身边的其他人也是赤诚相待,包括对声名狼藉的雷蒙和性情怪异的沙拉玛诺,他帮雷蒙写信,宽慰丢狗的沙拉玛诺。对朋友他一样毫不掩饰自己的情感,当他跟雷蒙一起去度假,游完泳后对马松说很饿并狼吞虎咽地把东西吃个精光。一系列行为表明他是个很直白的不拐弯抹角的率性的人。
三、痛苦而无奈的形象
默尔索本色的生活中也充满了痛苦和无奈。
首先是得不到信任的痛苦。因为个人能力有限把母亲送到养老院,引起多方非议,他也前后三次做了说明,是为了让母亲生活得更好,不得已把母亲送走。面对非议一遍遍地解释也充分证明了他内心的苦闷,无论他怎么说,就是没人相信他的初衷。
其次是得不到信任的无奈。他在迷迷糊糊之中犯了命案被捕入狱。被捕后见到预审法官,默尔索想解释说他“生理上的需要常常干扰我的感情……我可以绝对肯定地说,我是不愿意妈妈死去的”,还提醒法官注意“安葬那天的事与我的犯案毫無关系……我挺想向他说明,我和大家一样,绝对和大家一样”。但没人听他的辩解。当预审法官问他信仰上帝不,他说不信,彻底惹怒了法官。这一切让他很无奈,他只不过想如实地表达自己。
在法庭上,检察官指控他不赡养母亲,在母亲葬礼上不哭,还抽烟喝咖啡等。默尔索被扣了一个一个的帽子,罪证逐渐增多,他真想打断大家的话“究竟谁是被告?被告才是至关重要的。我本人有话要说“,想辩解但完全插不上话,命运就被决定了。检察官说”我现在向你们要求,取下此人的脑袋,在提出这个要求时,我的心情是轻快的……我从未像今天这样感到我艰巨的职责得了补偿“。检察官颠倒黑白的控词让默尔索莫名其妙但也不得不接受,最后终于有机会说话却又语无伦次,更引起人们的嘲笑。一副荒唐的画面毫无保留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正如默尔索说的那样,“人们好像是在把我完全撇开的情况下处理这桩案子。所有这一切都是在没有我参与的情况下进行的。我的命运由他们决定,而根本不征求我的意见”。
总之,《局外人》以冷静的笔触为我们描述了一个荒谬的不可思议的故事。默尔索是真实地生活在社会的“一个忠于自己的人却不能见容与社会”。生活在社会上,必须要接受传统的价值观,不遵守约定俗成的风俗习惯,就可能遭致某种不幸。正如加缪所总结的那样,“在我们的社会里,任何在母亲下葬时不哭的人都有被判死刑的危险”,“他是单纯的,而社会却是复杂的;他是自然的,而社会却是世故的;他是真诚的,而社会却是伪善”。面对那样的现实社会,默尔索也只有痛苦而无奈地接受。
参考文献:
[1](法)加缪著,柳鸣九译:《局外人》,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版
[2]罗文敏;《外国文学经典导论》,民族出版社,2013年版
[3]尚华:《两个彻底的孤独者——加缪〈局外人〉之我见》,中国图书评论,198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