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实验情境 提升单元复习的有效性

来源 :化学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anlif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摒弃复习课的传统模式,设置真实生动的实验探究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运用实验视觉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和深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效地转换教和学的方式,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创设实验情境;定量实验;合作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3-0076-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3.027
  碱的性质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1]内容的一部分。碱是初中化学重要的常见物质之一,它与非金属氧化物、酸和盐等内容紧密联系。学生在新课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碱的部分知识,但是没有形成知识体系,尚不具备灵活运用碱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根据教学需要,把学生置于真实意义的有趣问题情境中,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学习,这样才能使学习更为有效。因此,本节课将摒弃传统复习课的方式,不再是知识点的简单重复,而是根据本单元的知识特点,将常见的碱的重点知识融入三个探究实验情境中,采用任务驱动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教学策略,为学生创设真实生动的问题情境,引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高效完成复习任务。
  具体说来,通过探究氨水的碱性,综合复习碱与指示剂作用及pH试纸的使用;通过探究NaOH溶液与CO2的反应,综合复习碱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通过探究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加深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教学过程设计
  1. 实验导课,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师:演示利用浓氨水和浓盐酸的反应设计的“空中生烟”[2]的创新实验。
  将浓氨水和浓盐酸同时注入塑料瓶内,在靠近浓盐酸的一侧先产生大量白烟。
  浓氨水具有哪些性质?为什么产生这么神奇的现象?
  生(猜测):浓氨水可能具有挥发性和碱性。
  师:怎样检验氨水显碱性?这是我给同学们提供的实验仪器和药品,请大家据此探究氨水的碱性。
  2. 自主探究,在知识的应用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仪器和药品,进行自主探究。
  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氨水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成红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蓝色;1%氨水的pH约为9,10 %氨水的pH约为14,说明氨水显碱性。
  师:实验台上有两瓶浓度不同的氨水,它们的碱性强弱是否相同?通过该实验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其他碱是否也具有这些性质?
  生: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1)碱溶液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碱溶液的pH大于7;
  (2)氨水的浓度越大,碱性越强。
  (3)同种碱溶液的浓度越大,碱性越强。
  师:实验过程中,你闻到了什么气味,说明氨水具有什么性质?谁能揭开“空中生烟”的秘密?请大家讨论交流。
  生:浓氨水挥发出的氨气和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结合,生成氯化铵固体小颗粒。
  过渡: 碱还有哪些性质?(生答碱还能与CO2、酸等物质发生反应)怎样证明NaOH溶液与CO2发生反应?请大家组内讨论,设计实验,然后小组选代表交流实验方案。
  3. 合作探究,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
  生:在两个相同材质、相同容积的塑料瓶内集满CO2气体,分别加入等体积的水和NaOH溶液,比较瓶子变瘪的程度。如果加入NaOH溶液的塑料瓶变瘪的程度大,就说明NaOH溶液与CO2发生反应。
  师:同学们设计的实验很有创意:对比明显,现象直观,材料易得,但是需要两次实验操作,比较繁琐,而且药品用量也大。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溶解1体积的CO2。我们能否从定量的角度设计一个实验,通过一次实验操作,就能证明二者发生反应。请同学们依据我给你们提供的实验仪器和药品,合作设计实验,探究NaOH溶液与CO2发生反应。
  学生组内讨论、设计实验,然后小组间交流实验方案。
  生:在锥形瓶内集满CO2气体,大注射器内吸入50mL空气,小注射器内吸入5mL10%的NaOH溶液,将NaOH溶液慢慢推入锥形瓶内,记录大注射器的活塞最后停留的刻度,计算出5mL NaOH溶液吸收的CO2的体积[3]。
  师:这个小组设计的实验很有创意,可是这个实验是否可行?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我们就来试一下吧。
  生:小组内合作探究,然后选派代表交流实验结果。
  将NaOH溶液慢慢推入锥形瓶内,我们看到大注射器的活塞缓慢向下移动,最后停留在0刻度处。说明大注射器内50mL空气全部被吸进锥形瓶内,也就是说 5mL 10%的NaOH溶液至少吸收了50mL的CO2气体。根据通常状况下,CO2气体的溶解度分析可知, 5mL水大约吸收5mL CO2气体。由此可见,NaOH溶液吸收的CO2远远多于水吸收的CO2。说明NaOH溶液确实能与CO2气体发生化学反应。
  师:其他碱是否也具有这些性质?
  生:碱能与部分非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
  4. 知识深化,培养运用图像表达化学信息和获取化学信息的能力
  师:怎样证明NaOH溶液和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
  生(回顾教材实验):向滴有酚酞溶液的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浅,最后变成无色,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
  师:可是这个实验并不能让我们直观的感受溶液酸碱度的变化,及溶液中物质成分的变化。怎样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生:使用 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师: 使用pH试纸测定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操作繁琐。我们可以利用pH计测定实验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操作更简便,现象更直观。
  我在注射器内抽取50mL滴有石蕊溶液的稀盐酸,逐滴加入NaOH溶液中,请同学们观察pH计的数值变化,记录加入稀盐酸的体积和对应溶液的pH及温度。
  师:通过温度变化,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生:pH﹥7时,随着加入盐酸的增多,溶液的温度逐渐升高,pH﹤7时,随着加入盐酸的增多,溶液的温度逐渐降低,说明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师:请同学们根据加入稀盐酸的体积和溶液的pH变化关系,画出图像,分析溶液中不同阶段的物质成分。
  生:展示画出的图像,分析图像。
  A处溶液中含有NaOH和NaCl两种溶质,即滴加的盐酸不足。
  B处溶液中含有NaCl一种溶质,即滴加的盐酸和NaOH恰好完全反应。
  C处溶液中含有HCl和NaCl两种溶质,即滴加的盐酸过量。
  师:请同学们观看中和反应的微观反应动画,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生:观看动画,总结中和反应的实质。
  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中的H 和碱中的OH-结合,生成水的过程。所以其它的酸和碱也能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5. 总结提升,培养反思与交流的学习习惯
  师:没有总结,就没有提升。请同学们根据本节课和上一节课的复习,构建本单元的思维导图。
  生:交流合作画出思维导图,并展示。上图是部分学生画出的思维导图。
  师: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方法,提升了哪些能力,还有什么困惑?
  生1:体验了实验探究的快乐,学会了检验溶液酸碱性及酸碱度的方法。
  生2: 学会了转化实验法和定量实验法来认识物质变化。
  生3: 提升了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及实验反思能力。
  生4:酸碱中和反应的过程中,溶液的pH为什么从碱性突然变化到酸性?
  师:这位同学观察的很仔细,这个问题主要涉及到大家将在高中学习的酸碱中和滴定知识,请同学们课后通过讨论、查阅资料等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请各小组将你们的答案张贴在后黑板上,互相学习。
  二、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
  1. 摒弃传统模式,优化教学过程
  摒弃复习课的传统模式,设置真实生动的实验探究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运用实验视觉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和深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效地转换教和学的方式,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2. 引入定量实验, 培养定量意识和创新精神
  成功地改进和创新教材中的实验,融入更多的教育功能。尤其是定量实验的引入,将不可见的物质微观变化,转化为可见的宏观现象来认识物质变化,培养了学生的定量意识和发散思维能力。
  3. 拓展实验资源,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巧用实验替代品和先进的现代仪器,开阔了学生的实验视野,也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和生活、社会的紧密联系,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 [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2
  [2] 陈立铭,李德前. 基于量的角度设计“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J]. 化学教育,2014,(23):50-51
其他文献
摘要:化学平衡思想在高中化学知识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工具。针对学生理解上的常见误区,笔者遵循先设计作业目标、建立作业框架,再选编试题、汇总形成作业,最后批阅反馈的作业设计流程,进行了“化学平衡思想理解与应用”高三复习课的作业设计。  关键词:四环节法高三化学复习课作业设计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5-0000-00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摘要:摆脱化学概念教学直接传授的方法,应用活动前置的教学构想,呈现并简析了九年级化学“化学式与化合价”教学案例。  关键词:活动;化学概念;化学式与化合价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2-0044-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2.013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四单元课题4编排的教学内容
一、完形填空。  Hi! 1 name is Zhang Lei. I have 2 brothers, Zhang Ping and Zhang Shan. We 3 hamburgers for lunch. Zhang Ping and I like French fries. But Zhang Shan 4 like them. I don’t like eggs for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 Unit 9 STEP BY STEP  随堂通参考答案】  Section A  一、选择填空。  1~5 ABBDC  二、完形填空。  1~5 BDACB 6~10 AADAB  三、阅读短文,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所给句子正(T)误(F)。  1~5 FTFFT  Section B  一、完形填空。  1~5 ACBAC 6~10 ADBCD  二、阅读理解。  1~
摘要:文章结合“发现、领悟、发展”之“3D课堂模式”,针对初三化学专题复习,探讨了如何在授课过程中进行有机整合,即放手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自主探究、自主领悟,教师辅以适当的引领,从而达到发展知识、发展能力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发现 ;领悟 ;发展;化学复习;有效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2-0059-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
摘要:MiniQuest是由教师设计的在线教学模块,它使学生参与到一个真实主题或问题的研究中,目的是为促进学习者批判性思维和知识建构能力的发展。在课程改革提倡探究式学习和国际社会普遍关注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背景下,基于MiniQuest学习模式值得被重新提倡并广泛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本文对MiniQuest学习模式进行介绍,之后给出一份基于MiniQuest的中学化学教学设计案例,并对该教学设计各个环
摘要:科学探究是科学的本质特征,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拓展教材实验的探究是一项基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探究。文章以H2O2制O2实验中催化剂的选择为例,结合学生的质疑,引导学生自主开展探究,在提升学生探究能力的同时,也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科学思维。  关键词:拓展; 教材;发展;思维;催化剂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12-0086-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
摘要:高中化学的学习中,经常出现因为学生没能正确掌握化学的学习方法,导致知识记忆困难,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作者通过采用具体教学方法对硅这节课的实践,向学生展示了正确学习方法使用对学习化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类比法;实践;思考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6-0036-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
摘要:“最小作业量”是指通过减少通常作业习题的数目,提高作业习题质量,实施高效学习的有效举措;本文以“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学习内容例析“最小作业量”的设置策略。  关键词:最小作业量;案例评析;设置原则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8-0018-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8.007  “
摘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科学探究的同时,应指导学生完整地书写实验报告,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表达能力和书写能力。作者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教学为例,教学过程中引入“实验报告清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科学写作;实验探究;教学设计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12-0073-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