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也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悠久的文化底蕴,特色鲜明的少数名族文化,就语文的人文性而言,农村更富有许多不可替代的校本资源。认为农村中学无校本资源可开发,是对校本资源认识的一个误区。
关键词:农村中学 语文教育 语文 校本资源 语文素养
农村的语文教学校本资源开发有哪些优势呢?
首先,农村地区尤其是多民族聚居的农村有其独特的人文底蕴。
巍山境内共有23个民族成份,其中汉、彝、回、白、苗、傈僳等6个民族为世居民族,定居已100年以上。全县304985(2006年统计结果)人中,少数民族人口133217人,占总人口的43.68%。少数民族学生身上都烙着其独特的民族性格,彝族学生粗犷豪放,苗族学生憨直爽朗,傈僳族学生彪悍果敢,白族学生敦厚朴质,回族学生机智聪明等等。在他们身上,我们可以解读到其独特的民族性格,这种多元型的民族性格氛围,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人文资源,对学生形成良好品行大有裨益。
其次,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成为语文校本资源开发的沃土。
民族民間文化是一种得天独厚的语文课程资源,每个少数民族,都有其悠久的发展历史。比如彝族相传是古代羌族的后裔,今天从彝族的服饰中仍能看到一些痕迹,至今彝族人民仍拥有其系统的语言语音、丰富的语法词汇、相对独立的民族习俗。诸如农历二月八祭祖节、六月二十五火把节、九月的尝新饭节等,这些节日有的祭祀自己的祖先,有的祈求祖先的庇佑,有的歌颂美丽纯真的爱情,还有的盛庆五谷丰登的喜悦,这些民族民间文化,丰富多彩、历史悠久,是彝族传统音乐、舞蹈、诗歌、饮食、服饰、农耕、天文等文化要素的载体,保留着彝族发展起源的古老信息,传递着重要的历史、科学和文化的价值,是彝族传统文化最具有标志性的象征符号,也是难能可贵的语文学习资源库。
第三,优雅的民歌、山歌为农村语文校本资源注入了新的生机。
云南是一个民族冗杂的大省,很多少数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如白族、彝族、傣族。民歌虽只是口耳相传,但因其曲调雅致而经久不衰。这些优美的曲调都是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积累创造出来的,往往运用了《诗经》中的赋、比、兴手法,或设喻巧妙,或表达淋漓尽致,总之不管是讽刺、夸张、谩骂,抒发思念,表达爱意,认真去体味,可以说是韵味无穷,意蕴隽永。语文学习若能与此相结合,相联系,可以打开一个新天地。
第四,优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地理区位给校本资源开发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巍山县有闻名遐迩的中国十四座道教名山之一的巍宝山,有被徐霞客称颂不已的五印山、小鸡足山,有十余处地质地貌独特的喀斯特溶洞,有被称为云南形象大使的绿孔雀,有苍天古树见证着这座千年古城悠久历史的沧桑变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互联网的不断普及,街场市面也不断繁荣起来,资源共享已不再是一句口号,农村学生,甚至是山区学生一样可以拥有城里学生的资源。教师拓展校本资源,开发校本资源,利用校本资源的空间大大提高了。
那么,该如何合理利用这些资源,使之成为学生积淀语文素养的温床?
第一,利用校本资源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调动学生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动力。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无数实践证明:激发兴趣是构成学生学习的动力,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必须抓住这一关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在农村中学,不论是优雅的风俗民情、民间谚语,还是动听悦耳的民歌,风景秀丽的自然风光,都是学生所熟知的,所爱好的。因此,以此为激趣之点,想必是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
第二,利用校本资源加强听说训练。
历来的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着重读写,轻听说的现象。而充分利用校本资源,则可以打破这种僵局。耐人寻味的民间故事,传奇性、故事性非常强,我幼时曾听父亲讲《火烧松明楼》的传说,记忆犹新。据说唐代南诏王皮逻阁盖成松明楼强令五诏首领前来祭祖,借故一把火烧了松明楼。五诏诏主同时罹难,松明楼变成了一堆灰烬,只有聪明美丽的慈善夫人在炭火中依镯辨认出了夫君遗骨。皮逻阁见慈善夫人美丽聪明便企图霸占,慈善夫人纵身江中殉节。后人为纪念这出惨剧,便兴起了火把节。我把这个故事讲给学生听,大家兴趣高涨,听后几乎人人都能复述。可见,优美的民间故事是语文教学培养听说能力的好途径,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既可以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又可以进行德育、美育教育,教师何乐而不为?
第三,利用校本资源延伸语文课堂。
写作训练是初中阶段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往往老师命题,学生按图索骥,结果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现象屡见不鲜。要让学生写出具有生活气息的文章,就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让他们用眼睛去观察,用心去体会,让他们走向大自然,奔向大社会,去感悟自然的美好,去拥抱生活的真谛,在广阔的时空里,自由驰骋,自由翱翔。作文要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熟悉的事物,写自己的所见所闻,写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写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要多留心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从而认识生活,丰富生活,创造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生活里寻找自己的真知灼见。
总之,校本课程资源要求教师选择和巧用资源,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使学生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得到发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无穷的活力。语文教育源于现实世界,现实世界中到处都有语文课程资源,只有当我们为学生打开一扇窗,引领他们去享受生命成长的绚丽和灿烂时,儿童的德行才会在生活中萌芽,在课堂上飞扬,语文教学才会流光溢彩。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巢宗祺、雷实、陆志平主编,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2005。
2、《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李连宁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3。
3、《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法》,张晓梅、张英宏编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
关键词:农村中学 语文教育 语文 校本资源 语文素养
农村的语文教学校本资源开发有哪些优势呢?
首先,农村地区尤其是多民族聚居的农村有其独特的人文底蕴。
巍山境内共有23个民族成份,其中汉、彝、回、白、苗、傈僳等6个民族为世居民族,定居已100年以上。全县304985(2006年统计结果)人中,少数民族人口133217人,占总人口的43.68%。少数民族学生身上都烙着其独特的民族性格,彝族学生粗犷豪放,苗族学生憨直爽朗,傈僳族学生彪悍果敢,白族学生敦厚朴质,回族学生机智聪明等等。在他们身上,我们可以解读到其独特的民族性格,这种多元型的民族性格氛围,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人文资源,对学生形成良好品行大有裨益。
其次,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成为语文校本资源开发的沃土。
民族民間文化是一种得天独厚的语文课程资源,每个少数民族,都有其悠久的发展历史。比如彝族相传是古代羌族的后裔,今天从彝族的服饰中仍能看到一些痕迹,至今彝族人民仍拥有其系统的语言语音、丰富的语法词汇、相对独立的民族习俗。诸如农历二月八祭祖节、六月二十五火把节、九月的尝新饭节等,这些节日有的祭祀自己的祖先,有的祈求祖先的庇佑,有的歌颂美丽纯真的爱情,还有的盛庆五谷丰登的喜悦,这些民族民间文化,丰富多彩、历史悠久,是彝族传统音乐、舞蹈、诗歌、饮食、服饰、农耕、天文等文化要素的载体,保留着彝族发展起源的古老信息,传递着重要的历史、科学和文化的价值,是彝族传统文化最具有标志性的象征符号,也是难能可贵的语文学习资源库。
第三,优雅的民歌、山歌为农村语文校本资源注入了新的生机。
云南是一个民族冗杂的大省,很多少数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如白族、彝族、傣族。民歌虽只是口耳相传,但因其曲调雅致而经久不衰。这些优美的曲调都是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积累创造出来的,往往运用了《诗经》中的赋、比、兴手法,或设喻巧妙,或表达淋漓尽致,总之不管是讽刺、夸张、谩骂,抒发思念,表达爱意,认真去体味,可以说是韵味无穷,意蕴隽永。语文学习若能与此相结合,相联系,可以打开一个新天地。
第四,优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地理区位给校本资源开发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巍山县有闻名遐迩的中国十四座道教名山之一的巍宝山,有被徐霞客称颂不已的五印山、小鸡足山,有十余处地质地貌独特的喀斯特溶洞,有被称为云南形象大使的绿孔雀,有苍天古树见证着这座千年古城悠久历史的沧桑变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互联网的不断普及,街场市面也不断繁荣起来,资源共享已不再是一句口号,农村学生,甚至是山区学生一样可以拥有城里学生的资源。教师拓展校本资源,开发校本资源,利用校本资源的空间大大提高了。
那么,该如何合理利用这些资源,使之成为学生积淀语文素养的温床?
第一,利用校本资源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调动学生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动力。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无数实践证明:激发兴趣是构成学生学习的动力,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必须抓住这一关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在农村中学,不论是优雅的风俗民情、民间谚语,还是动听悦耳的民歌,风景秀丽的自然风光,都是学生所熟知的,所爱好的。因此,以此为激趣之点,想必是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
第二,利用校本资源加强听说训练。
历来的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着重读写,轻听说的现象。而充分利用校本资源,则可以打破这种僵局。耐人寻味的民间故事,传奇性、故事性非常强,我幼时曾听父亲讲《火烧松明楼》的传说,记忆犹新。据说唐代南诏王皮逻阁盖成松明楼强令五诏首领前来祭祖,借故一把火烧了松明楼。五诏诏主同时罹难,松明楼变成了一堆灰烬,只有聪明美丽的慈善夫人在炭火中依镯辨认出了夫君遗骨。皮逻阁见慈善夫人美丽聪明便企图霸占,慈善夫人纵身江中殉节。后人为纪念这出惨剧,便兴起了火把节。我把这个故事讲给学生听,大家兴趣高涨,听后几乎人人都能复述。可见,优美的民间故事是语文教学培养听说能力的好途径,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既可以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又可以进行德育、美育教育,教师何乐而不为?
第三,利用校本资源延伸语文课堂。
写作训练是初中阶段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往往老师命题,学生按图索骥,结果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现象屡见不鲜。要让学生写出具有生活气息的文章,就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让他们用眼睛去观察,用心去体会,让他们走向大自然,奔向大社会,去感悟自然的美好,去拥抱生活的真谛,在广阔的时空里,自由驰骋,自由翱翔。作文要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熟悉的事物,写自己的所见所闻,写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写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要多留心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从而认识生活,丰富生活,创造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生活里寻找自己的真知灼见。
总之,校本课程资源要求教师选择和巧用资源,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使学生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得到发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无穷的活力。语文教育源于现实世界,现实世界中到处都有语文课程资源,只有当我们为学生打开一扇窗,引领他们去享受生命成长的绚丽和灿烂时,儿童的德行才会在生活中萌芽,在课堂上飞扬,语文教学才会流光溢彩。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巢宗祺、雷实、陆志平主编,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2005。
2、《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李连宁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3。
3、《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法》,张晓梅、张英宏编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