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对于年轻教师而言,听课和评课是他们熟悉课堂的直接方式,亦是不断成熟的重要环节。开展持续且有效的听课、评课活动,及时整理资料并认真反思,使其成为日常教学过程中的组成部分,可以让教师在教学中准确了解自己和同事的实际教学情况,做到相互切磋、取长补短。既能融洽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又可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
【关键词】听课评课思考
正如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每位教师对于相同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运用、对于授课方式的采用都不尽相同。听课和评课可以让大家交流教学中知识的讲解、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教学方法的运用、教材的处理等问题。有利于开展教学反思及探索教学规律,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在此,笔者以一节省评优观摩课为例谈谈自己感受和收获。
一、听课背景
1.听课时间及学校概况
2015年11月20日于江苏省赣榆县第一中学。该校是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已有42年的办学历史。教育现代化实施水平较高,通用技术学科有五间专用教室及配套的仪器室,硬件设施一流。校共有5名专任通用技术教师,均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
2.授课教师信息
王教师有10余年的教学经验,中学一级教师,获得过“教学能手”、“教学标兵”等多项荣誉称号。多次参加过省市级通用技术学科的比赛和公开课活动,均得过佳绩。
3.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取苏教版通用技术必修一《技术与设计1》中2.3技术试验及其方法。教材主要涉及:技术与设计的关系、设计中的人机关系、技术试验及其方法。前两个小节主要讲述了技术与设计的关系及生活中人与物品的相互联系,第三小节主要讲述通过技术试验可以改进和优化设计,将设计的风险降至最低。学生课前对新课作了一定的预习准备,对课上可能要进行的技术试验非常感兴趣,跃跃欲试。
二、课堂教学
1.复习前面一节课内容
(1)提问环节
师:请大家回忆一下,前面课上我们学习了生活中人在使用物品的过程中人与物品之间的互相关系,我们称之为什么?
生:人机关系
师:考虑人机关系时,我们需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生:高效、健康、舒适、安全、环保等等。
师:我们应当处理好哪几个方面的关系?
生:普通人群和特殊人群、静态的人和动态的人、人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信息的交互等。
(2)案例分析——案例分析——电梯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应考虑的人机关系和目标
该案例分别存在4种人机关系的状态:靠近电梯门、使用外部按钮、进入电梯箱体和使用内部按钮。在请学生分析其需要实现的目标过程中教师巧妙的设置了一个陷阱“强调安全性——播放了一段电梯事故视频”(“安全”是学生最容易想到的目标)。不过学生没有掉入陷阱,迅速而全面地得出多个目标:(高效、舒适)电梯的运行速度太慢了运行效果差,但是过快则不能保证舒适性;(舒适、健康)电梯内部的灯光、运行噪音和空气流通问题;(环保)电梯门、内壁、内部地面及吊顶的材质使用情况;(特殊人群的使用)按钮位置的高低及按钮表面的盲文设置;(信息交互)电梯到达每一层的数字显示和声音提醒;(心理需求)电梯内部宽敞明亮透气、海报或者镜面设置、报警装置设置等。教师在每一位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都非常专注的聆听,表情自然放松、面露微笑。第一位回答问题的女生回答了一半稍显紧张而停了下来,教师没有催促,微笑地鼓励她不要紧张、从头组织语言,出色的答完了问题(该女生提出:多个目标之间不是独立分割的,可以相互联系、多重思考)。接下来学生回答的积极性非常高,教师用了“很好”、“非常棒”及时表扬了学生的回答,甚至用了夸张的“哇”的表情赞扬了学生天马行空的想法和设计,引得学生阵阵笑声,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
2.新课引入
师:刚才同学们的回答都非常出色,我注意到这样一个目标——“(高效、舒适)电梯的运行速度太慢了运行效果差,但是过快则不能保证舒适性”。那么这个速度到底多少合适呢?我们该怎么办?
生:需要大量的试验,得到一个合适的速度值。
师:完全正确!这个“试验”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技术试验及其方法”。
3.定义介绍和案例分析
(1)板书技术试验的定义,强调这是一种“尝试、检验、探索性”的技术活动
(2)阅读教材案例——“技术试验卫星”
(3)提出问题——你生活中接触到的技术试验?
“技术试验”在学生生活中接触较少,不容易被联想到,学生在这里出现了思维停顿(大部分学生皱起眉头,努力思索的表情)。教师显然预估到了这个问题,在教室短暂的沉默后提出了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并且很有意思的小试验——“易拉罐的拉断力测试”。教师提问:同學们都喝过易拉罐饮料吧?都喝过哪些?学生回答:可乐、雪碧、椰奶等等(气氛开始活跃)。教师继续问道:有没有人留意到用多少N的力可以拉开易拉罐的拉环?学生开始猜测:5N、10N、100N(有学生笑出了声,他们没有留意过)。教师接下来指导学生分小组来进行试验,每个小组随机领取一瓶易拉罐饮料和弹簧测力计,测试最准确的小组每个组员可以课后领取一瓶易拉罐饮料。随后课堂的气氛到达顶点,学生们积极的进行拉断力试验,教师深入每个小组进行观察和指导,学生们在这样一个富有趣味性的小试验中掌握了“技术试验”这一概念。
4.介绍技术试验方法并进行加强练习
教师利用幻灯片、录像、阅读材料、填表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讲授技术实验的方法:优化、模拟、虚拟、强化和移植。随后选取了南京和浙江等地通用技术学业水平测试中关于技术试验方法的题目让学生进行加强练习,学生完成情况出色。
5.课后作业布置
教师要求学生课后对自己使用台灯的稳定性设计几种试验方法,就其中一种写出试验报告。 6.课后学生访谈
课间休息时间,我向周边学生了解了他们平时的上课情况,学生普遍表示非常喜爱王老师的课,言语幽默生动,不会枯燥的照搬教材知识。该老师常常会设计一些有趣又不会超出学生能力范围的小试验,帮助他们深刻形象地掌握课本知识。看到学生脸上洋溢出来发自内心的对这门学科和对授课老师的喜爱,让我颇为感动和深受启发。
三、课后反思
1.教师的语言
教师的语言要有激励性。德国著名的大教育家斯多慧曾这样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当学生在课堂上懒散、紧张时,老师的肯定的眼神、亲切的微笑和有力的点头可以给学生很大的鼓励和信心。教师可以用肯定而有力量的“恩”、“好”等单音节词;可以用适度的动作、手势、姿态等肢体语言感染学生、引导学生、肯定学生。王老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环节中,一直用微笑而鼓励眼神的望着他们,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积极思考、勇于回答,形成默契而良好的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
2.教师的提问
问题应该仔细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围绕教学主线一步一步地进行问题的设计。问题的数量不能过多,不能漫无目的。本节课上,王老师设计的问题贯穿“人机关系——人机关系的设计——技术试验的定义——技术试验的举例——技术试验的尝试——技术试验方法归类——技术试验巩固练习”这条主线。在教材的基础上略有改动,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經验和认知规律,抓住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提问要把握时机。在课堂上,教师把控适当的提问时间,可以合理地控制教学进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如果问题不及时,往往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和精力。在课堂一开始,王老师抛出的问题“我们如何得知电梯的速度究竟多快合适?”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而迅速地转移到“技术试验”这个主旨上。在课堂中设计的问题“易拉罐需要多大的力才可以拉开拉环?”把教学气氛推到高潮,激发了学生求知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在操作体验中掌握了“技术试验”的知识。在课堂末尾提出的问题“自己使用的台灯如何设计试验方法”,既考察了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将课堂知识用于实践当中,有趣味性和可操作性。
提问要注意方法。抽象的问题生活化。课堂上在提到“接触过的技术试验?”这个比较抽象的问题,王老师用“拉易拉罐拉环用多大的力?”帮助学生将问题生活化,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复杂的问题具体化。在处理“技术试验类型如何划分?”这个较为抽象的题目时,王老师将其分为几个小题目“根据目的来划分?”、“根据应用范围如何划分?”等,帮助学生具体、清晰地理解了这个问题。
结语
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有一句名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一下,一人还是一个苹果;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我们进行交流、互换,一个人往往能体会到多种思维。教师听课评课也是一种思想的交流,这种不同思想的交流最能激发深层次的思考。这样,听课教师在每一节课后仔细揣摩,寻找其中的优点并予以己用;认真反思其中的不足并引以为戒,自然会获益良多、日益优秀。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中学)
【关键词】听课评课思考
正如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每位教师对于相同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运用、对于授课方式的采用都不尽相同。听课和评课可以让大家交流教学中知识的讲解、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教学方法的运用、教材的处理等问题。有利于开展教学反思及探索教学规律,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在此,笔者以一节省评优观摩课为例谈谈自己感受和收获。
一、听课背景
1.听课时间及学校概况
2015年11月20日于江苏省赣榆县第一中学。该校是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已有42年的办学历史。教育现代化实施水平较高,通用技术学科有五间专用教室及配套的仪器室,硬件设施一流。校共有5名专任通用技术教师,均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
2.授课教师信息
王教师有10余年的教学经验,中学一级教师,获得过“教学能手”、“教学标兵”等多项荣誉称号。多次参加过省市级通用技术学科的比赛和公开课活动,均得过佳绩。
3.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取苏教版通用技术必修一《技术与设计1》中2.3技术试验及其方法。教材主要涉及:技术与设计的关系、设计中的人机关系、技术试验及其方法。前两个小节主要讲述了技术与设计的关系及生活中人与物品的相互联系,第三小节主要讲述通过技术试验可以改进和优化设计,将设计的风险降至最低。学生课前对新课作了一定的预习准备,对课上可能要进行的技术试验非常感兴趣,跃跃欲试。
二、课堂教学
1.复习前面一节课内容
(1)提问环节
师:请大家回忆一下,前面课上我们学习了生活中人在使用物品的过程中人与物品之间的互相关系,我们称之为什么?
生:人机关系
师:考虑人机关系时,我们需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生:高效、健康、舒适、安全、环保等等。
师:我们应当处理好哪几个方面的关系?
生:普通人群和特殊人群、静态的人和动态的人、人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信息的交互等。
(2)案例分析——案例分析——电梯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应考虑的人机关系和目标
该案例分别存在4种人机关系的状态:靠近电梯门、使用外部按钮、进入电梯箱体和使用内部按钮。在请学生分析其需要实现的目标过程中教师巧妙的设置了一个陷阱“强调安全性——播放了一段电梯事故视频”(“安全”是学生最容易想到的目标)。不过学生没有掉入陷阱,迅速而全面地得出多个目标:(高效、舒适)电梯的运行速度太慢了运行效果差,但是过快则不能保证舒适性;(舒适、健康)电梯内部的灯光、运行噪音和空气流通问题;(环保)电梯门、内壁、内部地面及吊顶的材质使用情况;(特殊人群的使用)按钮位置的高低及按钮表面的盲文设置;(信息交互)电梯到达每一层的数字显示和声音提醒;(心理需求)电梯内部宽敞明亮透气、海报或者镜面设置、报警装置设置等。教师在每一位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都非常专注的聆听,表情自然放松、面露微笑。第一位回答问题的女生回答了一半稍显紧张而停了下来,教师没有催促,微笑地鼓励她不要紧张、从头组织语言,出色的答完了问题(该女生提出:多个目标之间不是独立分割的,可以相互联系、多重思考)。接下来学生回答的积极性非常高,教师用了“很好”、“非常棒”及时表扬了学生的回答,甚至用了夸张的“哇”的表情赞扬了学生天马行空的想法和设计,引得学生阵阵笑声,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
2.新课引入
师:刚才同学们的回答都非常出色,我注意到这样一个目标——“(高效、舒适)电梯的运行速度太慢了运行效果差,但是过快则不能保证舒适性”。那么这个速度到底多少合适呢?我们该怎么办?
生:需要大量的试验,得到一个合适的速度值。
师:完全正确!这个“试验”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技术试验及其方法”。
3.定义介绍和案例分析
(1)板书技术试验的定义,强调这是一种“尝试、检验、探索性”的技术活动
(2)阅读教材案例——“技术试验卫星”
(3)提出问题——你生活中接触到的技术试验?
“技术试验”在学生生活中接触较少,不容易被联想到,学生在这里出现了思维停顿(大部分学生皱起眉头,努力思索的表情)。教师显然预估到了这个问题,在教室短暂的沉默后提出了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并且很有意思的小试验——“易拉罐的拉断力测试”。教师提问:同學们都喝过易拉罐饮料吧?都喝过哪些?学生回答:可乐、雪碧、椰奶等等(气氛开始活跃)。教师继续问道:有没有人留意到用多少N的力可以拉开易拉罐的拉环?学生开始猜测:5N、10N、100N(有学生笑出了声,他们没有留意过)。教师接下来指导学生分小组来进行试验,每个小组随机领取一瓶易拉罐饮料和弹簧测力计,测试最准确的小组每个组员可以课后领取一瓶易拉罐饮料。随后课堂的气氛到达顶点,学生们积极的进行拉断力试验,教师深入每个小组进行观察和指导,学生们在这样一个富有趣味性的小试验中掌握了“技术试验”这一概念。
4.介绍技术试验方法并进行加强练习
教师利用幻灯片、录像、阅读材料、填表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讲授技术实验的方法:优化、模拟、虚拟、强化和移植。随后选取了南京和浙江等地通用技术学业水平测试中关于技术试验方法的题目让学生进行加强练习,学生完成情况出色。
5.课后作业布置
教师要求学生课后对自己使用台灯的稳定性设计几种试验方法,就其中一种写出试验报告。 6.课后学生访谈
课间休息时间,我向周边学生了解了他们平时的上课情况,学生普遍表示非常喜爱王老师的课,言语幽默生动,不会枯燥的照搬教材知识。该老师常常会设计一些有趣又不会超出学生能力范围的小试验,帮助他们深刻形象地掌握课本知识。看到学生脸上洋溢出来发自内心的对这门学科和对授课老师的喜爱,让我颇为感动和深受启发。
三、课后反思
1.教师的语言
教师的语言要有激励性。德国著名的大教育家斯多慧曾这样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当学生在课堂上懒散、紧张时,老师的肯定的眼神、亲切的微笑和有力的点头可以给学生很大的鼓励和信心。教师可以用肯定而有力量的“恩”、“好”等单音节词;可以用适度的动作、手势、姿态等肢体语言感染学生、引导学生、肯定学生。王老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环节中,一直用微笑而鼓励眼神的望着他们,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积极思考、勇于回答,形成默契而良好的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
2.教师的提问
问题应该仔细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围绕教学主线一步一步地进行问题的设计。问题的数量不能过多,不能漫无目的。本节课上,王老师设计的问题贯穿“人机关系——人机关系的设计——技术试验的定义——技术试验的举例——技术试验的尝试——技术试验方法归类——技术试验巩固练习”这条主线。在教材的基础上略有改动,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經验和认知规律,抓住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提问要把握时机。在课堂上,教师把控适当的提问时间,可以合理地控制教学进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如果问题不及时,往往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和精力。在课堂一开始,王老师抛出的问题“我们如何得知电梯的速度究竟多快合适?”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而迅速地转移到“技术试验”这个主旨上。在课堂中设计的问题“易拉罐需要多大的力才可以拉开拉环?”把教学气氛推到高潮,激发了学生求知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在操作体验中掌握了“技术试验”的知识。在课堂末尾提出的问题“自己使用的台灯如何设计试验方法”,既考察了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将课堂知识用于实践当中,有趣味性和可操作性。
提问要注意方法。抽象的问题生活化。课堂上在提到“接触过的技术试验?”这个比较抽象的问题,王老师用“拉易拉罐拉环用多大的力?”帮助学生将问题生活化,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复杂的问题具体化。在处理“技术试验类型如何划分?”这个较为抽象的题目时,王老师将其分为几个小题目“根据目的来划分?”、“根据应用范围如何划分?”等,帮助学生具体、清晰地理解了这个问题。
结语
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有一句名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一下,一人还是一个苹果;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我们进行交流、互换,一个人往往能体会到多种思维。教师听课评课也是一种思想的交流,这种不同思想的交流最能激发深层次的思考。这样,听课教师在每一节课后仔细揣摩,寻找其中的优点并予以己用;认真反思其中的不足并引以为戒,自然会获益良多、日益优秀。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