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业产业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农业产业化与农林高职教育、龙头企业关系密切,农业产业化呼唤农林高职教育携手龙头企业发挥引领作用。衡阳农业产业化要上一个新的台阶,必须正视现实问题、克服相关制约因素,充分发挥农林高职院校与龙头企业的优势和引领作用。
关键词:农林高职教育;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引领作用
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农科教结合,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同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开展多种形式技术合作”等。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要积极为龙头企业的发展创造条件,促进龙头企业发展,同时要充分重视农林高职教育在农业产业化中的价值意义,发挥农林高职教育、龙头企业为农业产业化服务的作用。本文以衡阳农业产业化为个案,分析农林高职教育、龙头企业与衡阳农业产业化关系,以切实推进衡阳农业产业化发展,从而使衡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一、农林高职教育和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中发挥引领作用的客观必然性
1 是解决衡阳农业产业化问题的现实需要
衡阳是全国20个商品粮基地之一,又是联合国粮农组织重点扶持的油茶基地。近几年,衡阳每年粮食总产量在30亿公斤以上,牲猪出栏350万头以上,被国务院确定为湘南农业综合开发区。衡阳发挥农业综合开发规模效益,农产品商品率和农业增加值每年以110%以上的速度递增。衡阳市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3100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23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4家。2007年实现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65.5亿元,具有各种类型的农业产业化基地132万亩,规模养殖小区78个,农业产业化联系的农户达36.8万户。衡阳市祁东的黄花菜、槟榔芋,常宁的茶油、无茎生姜,衡阳的白莲,衡东的草席,衡山的茶叶,金雁优洁米等一系列名、优、特农副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声誉远播,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初步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支撑、以基地建设为基础的粮食加工业、油料加工业、畜禽产品生产和加工业、饲料加工业、竹木加工业、农业特色加工业六大主导产业。其中新五丰、温氏集团、巨东勤业、唐人神等一批全国知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落户衡阳。这些农业产业化基地与龙头企业为衡阳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起到“星星之火”的作用,成为衡阳农业产业化发展当之无愧的领袖和先导。但衡阳地区龙头企业还存在龙头企业不大不强,产业链不长不紧,产业化体制不强不优,发展环境不宽不优等状况。
2 是克服农林高职教育和龙头企业发展问题的客观需要
(1)目前农林高职教育不能很好地适应农业产业化要求。农业产业化并不是“公司+农户”、“市场+农户”、“基地+农户”等等概念化、模式化的简单组合,参与产业化企业要起到“龙头”带动作用,就必须依靠科技投入去开发产品、创名牌产品、增强竞争能力。因此它需要大量的生产技术人才、销售公关人才、经济管理人才等各种各样的高素质企业人才;也需要大量具有科学文化素质的熟练劳动者。农业产业化这种对高素质人才的渴求,正急切呼唤农林职业教育面向农村培养大量具有现代农业意识,掌握一定的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知识的新型农民。可是当前许多农林高职院校在实际工作中还是没有突破传统办学思路,一些专业的设置或是内容陈旧、狭窄,或是理论停留在书本上,不切合农村的现实情况。
(2)龙头企业“龙头”作用不强。龙头企业是“千家万户”农民与广大市场相联接的桥梁和纽带,龙头企业的状况直接影响乃至决定着农户走向市场的广度和深度。龙头企业要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推行“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公司+协会”多种形式,有效地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水平。但目前,衡阳地区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竞争能力弱、带动能力差。龙头企业发展缓慢,“龙头”作用不强。龙头企业主要是受以下因素的制约:
一是资金不足。目前,农产品销路不畅,加工利润低,企业效益难以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合理途径,应该是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实现农产品的差异化,从差异化中取得利润。而要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资金不足。在企业缺乏自身积累、地方财力不足情况下,企业很难实现规模扩大和技术改进,也难以实现产品的差异化。二是信息不灵。一般的龙头企业无力进行市场调研和信息搜集,加上大多数农村信息化发展滞后,中介组织缺乏,使企业对市场行情和供求变化趋势不敏感,这表现为市场上过剩的产品仍源源不断地被生产出来。三是人才缺乏,市场开发和经营管理落后。目前,龙头企业普遍缺乏知识型、科技型人才,这直接导致了企业发展后劲不足。有相当多的企业是家族式管理,使企业发展缺乏持续发展能力。四是不合理负担沉重。尽管政府三令五申,要求取消各种不合理摊派,但仍有一些地方把这些摊派由明的改为暗的,由硬的变为软的。
二、切实发挥农林高职教育和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中的引领作用
1 农林高职教育的引领作用
农林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基地,要肩负起历史使命,明确自身任务,为新农村建设输送一代新人,提供科技支撑和优质的社会服务。近年来,各农林高职院校依托自身优势,在农村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如绿色证书工程、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阳光工程”等,对提高农民素质、劳动力转移及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显著贡献。但就目前情况看,高等职业教育要真正适应农业产业化需要,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一方面高职院校必须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与自身的使命,另一方面目前农村工作的许多制度、政策也必须调整,形成高职院校为农村培养适用对路人才、农村能留住人才、人才能够发挥作用的良性局面。
首先,农林高职院校要调整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要面向农村,做好育人、服务工作,办学以及教育教学的理念、内容和方法等许多方面都必须调整。高职院校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农村实际调查研究,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和要求设置专业,以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落脚点安排教学内容。比如要研究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如何改变;研究农村的资源利用方式如何提高,环境如何改善;在现有条件下,农村如何开展测土施肥,水利设施如何改造,住房、道路、沼气池应该如何建设等。高职院校应构建人才培养与“三农”密切结合的长效机制,促进专业学科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必须针对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技术攻关和示范推广,增强学校面向新农村建设科技创新、教育教学创新的能力。 其次,高职院校在面向农村的教育内容和手段上也需要调整,使其更具有针对性,适合新农村建设需求。现阶段农村需要的依然是能解决现实问题的人才,是知识、能力结构能适应农村现状的人才。过去的农校教师很多人都有长期农村工作的经验,而现在学校人才评价标准的导向值得商榷,评职称只承认发表论文,承认科研项目,承认课时,而下基层推广实用技术没作重点考虑,涉农专业教师下农村的时间越来越少,招收新教师也多以学历文凭为准,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农业工程师、技师很难补充进来。以湖南环境生物职院为例,一次招收畜牧兽医专业教师,应聘者都是应届硕士毕业生,其中也有曾参加课题研究的,招聘考试内容是给牛人工授精,可是这些衣着整洁的硕士毕业生谁也下不了手,真很难相信这些硕士生当教师能培养出在农村摸爬滚打的学生。
第三,农林高职院校要创新服务模式,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农林高职院校自创建以来就有全心全意为“三农”服务、传播实用科技的传统。现阶段农林高职院校科技服务农业产业化的方式方法必须创新,农林高职院校要立足于建立以农村科技示范基地为主体、以科技培训和信息咨询服务网络为支撑的科技转化平台,构筑科技示范、技术培训、信息传播等科技成果扩散推广体系。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林企业职业教育,利用农业技术服务体系,抓好各类应用技术的培训;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有重点地培植科技示范户、示范园、示范企业。改革农业科研管理体制,制定具有激励功能的农业产业科技市场化经营政策,大力鼓励农业科研成果的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产业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农业现实生产力,提高农副产品的科技含量。
农林职业教育要根据各地农村实际状况,自建或依托校外生产科研组织建立三类科技示范基地,引领当地产业发展。第一类是突出产业特色,集教学、科研和推广于一体,以试验研究、科技成果展示和集约化经营方式为主的技术集成型示范基地;第二类是突出实用技术,以科技普及为主,依托重点科技推广项目建立的技术示范型科技推广基地;第三类是由政府、企业提供条件,学校提供技术,共同建立的校地(企)合作型科技示范基地。通过基地的建设和运行,整合地方政府、学校和农村基层力量,带动农村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2 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
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要通过多种途径扶持龙头企业发展。衡阳要加快培育和发展一大批能够带动农业产业升级、结构优化的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一般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企业的最根本区别在于它同农户建成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利益机制,能够使所带动的农户得到实惠。要在较短的时间形成一批能够引导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骨干力量,形成若干个能够与国内外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抗衡、更具竞争力的企业集团。为此,要选择一批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作为国家及省、市支持的重点,积极予以扶持。在抓好重点龙头企业的同时,也要积极推进各类龙头组织的建设与发展,形成多形式、多层次发展的格局。
龙头企业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规则运作,立足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资产存量的优化重组,防止重复建设。要打破部门隶属关系及行政区划界限,提倡和鼓励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对现有企业进行改制、兼并,通过资产重组以及组建企业集团来增强龙头企业的活力、实力和辐射能力。提倡和鼓励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通过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发行股票和融资。积极协助和鼓励龙头企业、农村中的专业生产大户、运销大户、经纪人成立行业协会或商会等行业自律组织,以协调生产经营,防止恶性竞争,进行自我保护、约束和发展。同时要推动原有的农业行业协会转变机制和职能,真正成为政府与企业、农户联系的纽带与桥梁。因此,培育更多更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具有省内、国内,甚至国际有影响力的品牌将是衡阳未来农业产业发展的关键。
基金项目: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度院长科研基金《衡阳农林职教集团的组建、运作及长效发展机制研究》(S08-02)部分成果
关键词:农林高职教育;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引领作用
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农科教结合,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同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开展多种形式技术合作”等。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要积极为龙头企业的发展创造条件,促进龙头企业发展,同时要充分重视农林高职教育在农业产业化中的价值意义,发挥农林高职教育、龙头企业为农业产业化服务的作用。本文以衡阳农业产业化为个案,分析农林高职教育、龙头企业与衡阳农业产业化关系,以切实推进衡阳农业产业化发展,从而使衡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一、农林高职教育和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中发挥引领作用的客观必然性
1 是解决衡阳农业产业化问题的现实需要
衡阳是全国20个商品粮基地之一,又是联合国粮农组织重点扶持的油茶基地。近几年,衡阳每年粮食总产量在30亿公斤以上,牲猪出栏350万头以上,被国务院确定为湘南农业综合开发区。衡阳发挥农业综合开发规模效益,农产品商品率和农业增加值每年以110%以上的速度递增。衡阳市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3100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23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4家。2007年实现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65.5亿元,具有各种类型的农业产业化基地132万亩,规模养殖小区78个,农业产业化联系的农户达36.8万户。衡阳市祁东的黄花菜、槟榔芋,常宁的茶油、无茎生姜,衡阳的白莲,衡东的草席,衡山的茶叶,金雁优洁米等一系列名、优、特农副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声誉远播,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初步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支撑、以基地建设为基础的粮食加工业、油料加工业、畜禽产品生产和加工业、饲料加工业、竹木加工业、农业特色加工业六大主导产业。其中新五丰、温氏集团、巨东勤业、唐人神等一批全国知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落户衡阳。这些农业产业化基地与龙头企业为衡阳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起到“星星之火”的作用,成为衡阳农业产业化发展当之无愧的领袖和先导。但衡阳地区龙头企业还存在龙头企业不大不强,产业链不长不紧,产业化体制不强不优,发展环境不宽不优等状况。
2 是克服农林高职教育和龙头企业发展问题的客观需要
(1)目前农林高职教育不能很好地适应农业产业化要求。农业产业化并不是“公司+农户”、“市场+农户”、“基地+农户”等等概念化、模式化的简单组合,参与产业化企业要起到“龙头”带动作用,就必须依靠科技投入去开发产品、创名牌产品、增强竞争能力。因此它需要大量的生产技术人才、销售公关人才、经济管理人才等各种各样的高素质企业人才;也需要大量具有科学文化素质的熟练劳动者。农业产业化这种对高素质人才的渴求,正急切呼唤农林职业教育面向农村培养大量具有现代农业意识,掌握一定的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知识的新型农民。可是当前许多农林高职院校在实际工作中还是没有突破传统办学思路,一些专业的设置或是内容陈旧、狭窄,或是理论停留在书本上,不切合农村的现实情况。
(2)龙头企业“龙头”作用不强。龙头企业是“千家万户”农民与广大市场相联接的桥梁和纽带,龙头企业的状况直接影响乃至决定着农户走向市场的广度和深度。龙头企业要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推行“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公司+协会”多种形式,有效地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水平。但目前,衡阳地区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竞争能力弱、带动能力差。龙头企业发展缓慢,“龙头”作用不强。龙头企业主要是受以下因素的制约:
一是资金不足。目前,农产品销路不畅,加工利润低,企业效益难以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合理途径,应该是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实现农产品的差异化,从差异化中取得利润。而要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资金不足。在企业缺乏自身积累、地方财力不足情况下,企业很难实现规模扩大和技术改进,也难以实现产品的差异化。二是信息不灵。一般的龙头企业无力进行市场调研和信息搜集,加上大多数农村信息化发展滞后,中介组织缺乏,使企业对市场行情和供求变化趋势不敏感,这表现为市场上过剩的产品仍源源不断地被生产出来。三是人才缺乏,市场开发和经营管理落后。目前,龙头企业普遍缺乏知识型、科技型人才,这直接导致了企业发展后劲不足。有相当多的企业是家族式管理,使企业发展缺乏持续发展能力。四是不合理负担沉重。尽管政府三令五申,要求取消各种不合理摊派,但仍有一些地方把这些摊派由明的改为暗的,由硬的变为软的。
二、切实发挥农林高职教育和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中的引领作用
1 农林高职教育的引领作用
农林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基地,要肩负起历史使命,明确自身任务,为新农村建设输送一代新人,提供科技支撑和优质的社会服务。近年来,各农林高职院校依托自身优势,在农村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如绿色证书工程、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阳光工程”等,对提高农民素质、劳动力转移及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显著贡献。但就目前情况看,高等职业教育要真正适应农业产业化需要,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一方面高职院校必须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与自身的使命,另一方面目前农村工作的许多制度、政策也必须调整,形成高职院校为农村培养适用对路人才、农村能留住人才、人才能够发挥作用的良性局面。
首先,农林高职院校要调整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要面向农村,做好育人、服务工作,办学以及教育教学的理念、内容和方法等许多方面都必须调整。高职院校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农村实际调查研究,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和要求设置专业,以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落脚点安排教学内容。比如要研究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如何改变;研究农村的资源利用方式如何提高,环境如何改善;在现有条件下,农村如何开展测土施肥,水利设施如何改造,住房、道路、沼气池应该如何建设等。高职院校应构建人才培养与“三农”密切结合的长效机制,促进专业学科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必须针对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技术攻关和示范推广,增强学校面向新农村建设科技创新、教育教学创新的能力。 其次,高职院校在面向农村的教育内容和手段上也需要调整,使其更具有针对性,适合新农村建设需求。现阶段农村需要的依然是能解决现实问题的人才,是知识、能力结构能适应农村现状的人才。过去的农校教师很多人都有长期农村工作的经验,而现在学校人才评价标准的导向值得商榷,评职称只承认发表论文,承认科研项目,承认课时,而下基层推广实用技术没作重点考虑,涉农专业教师下农村的时间越来越少,招收新教师也多以学历文凭为准,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农业工程师、技师很难补充进来。以湖南环境生物职院为例,一次招收畜牧兽医专业教师,应聘者都是应届硕士毕业生,其中也有曾参加课题研究的,招聘考试内容是给牛人工授精,可是这些衣着整洁的硕士毕业生谁也下不了手,真很难相信这些硕士生当教师能培养出在农村摸爬滚打的学生。
第三,农林高职院校要创新服务模式,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农林高职院校自创建以来就有全心全意为“三农”服务、传播实用科技的传统。现阶段农林高职院校科技服务农业产业化的方式方法必须创新,农林高职院校要立足于建立以农村科技示范基地为主体、以科技培训和信息咨询服务网络为支撑的科技转化平台,构筑科技示范、技术培训、信息传播等科技成果扩散推广体系。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林企业职业教育,利用农业技术服务体系,抓好各类应用技术的培训;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有重点地培植科技示范户、示范园、示范企业。改革农业科研管理体制,制定具有激励功能的农业产业科技市场化经营政策,大力鼓励农业科研成果的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产业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农业现实生产力,提高农副产品的科技含量。
农林职业教育要根据各地农村实际状况,自建或依托校外生产科研组织建立三类科技示范基地,引领当地产业发展。第一类是突出产业特色,集教学、科研和推广于一体,以试验研究、科技成果展示和集约化经营方式为主的技术集成型示范基地;第二类是突出实用技术,以科技普及为主,依托重点科技推广项目建立的技术示范型科技推广基地;第三类是由政府、企业提供条件,学校提供技术,共同建立的校地(企)合作型科技示范基地。通过基地的建设和运行,整合地方政府、学校和农村基层力量,带动农村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2 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
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要通过多种途径扶持龙头企业发展。衡阳要加快培育和发展一大批能够带动农业产业升级、结构优化的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一般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企业的最根本区别在于它同农户建成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利益机制,能够使所带动的农户得到实惠。要在较短的时间形成一批能够引导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骨干力量,形成若干个能够与国内外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抗衡、更具竞争力的企业集团。为此,要选择一批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作为国家及省、市支持的重点,积极予以扶持。在抓好重点龙头企业的同时,也要积极推进各类龙头组织的建设与发展,形成多形式、多层次发展的格局。
龙头企业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规则运作,立足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资产存量的优化重组,防止重复建设。要打破部门隶属关系及行政区划界限,提倡和鼓励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对现有企业进行改制、兼并,通过资产重组以及组建企业集团来增强龙头企业的活力、实力和辐射能力。提倡和鼓励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通过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发行股票和融资。积极协助和鼓励龙头企业、农村中的专业生产大户、运销大户、经纪人成立行业协会或商会等行业自律组织,以协调生产经营,防止恶性竞争,进行自我保护、约束和发展。同时要推动原有的农业行业协会转变机制和职能,真正成为政府与企业、农户联系的纽带与桥梁。因此,培育更多更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具有省内、国内,甚至国际有影响力的品牌将是衡阳未来农业产业发展的关键。
基金项目: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度院长科研基金《衡阳农林职教集团的组建、运作及长效发展机制研究》(S08-02)部分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