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12月13日,我有幸参加了乐山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组织刘琼芳名师工作室、王敏名师工作室、李方斌名师工作室联合开展的关于““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的活动。活动中龚莉老师的《麻雀》、梁华英老师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黄洁老师的《少年闰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收获颇丰。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把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割裂开,存在着重视阅读训练而忽视写作的倾向。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大多数学生把写作文当做是一种苦差事,不会学以致用,不懂得从阅读中汲取写作的养分,写起文章来一编二凑三造假,成了语文教学中令人头疼的““灰色风景””。于是就产生了学生看到作文题目就搜肠刮肚无话可说,教师硬着头皮精批细改千人一面的文章现象。师生双方对作文都苦不堪言。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我认为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教师在教学中过于着重““阅读””与““写作””的课型区别。把阅读与写作割裂开来,阅读教材中那些美丽的语言、多彩的世界和丰富的人性,没有在学生的习作中出现。另一方面是学生不会从阅读中““汲取””从写作中““倾吐””。写作学习与阅读教学脱钩,从而使得写作学习陷入困境。学生害怕写作心理十分严重,不愿写作的现象普遍。再加上我们民族地区条件艰苦,学生生活经验狭隘,认知有限,语言障碍等因素,写出来的作文更是千篇一律,毫无章法,甚至到了高年级还不能通顺清楚的表达。
听了三节课后,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微写作,努力构建了一种将读和写的能力培养融合起来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模式,以阅读帮助写作,以写作促进阅读,把读和写有机结合起来,更好衔接阅读和写作教学。
““阅读是吸取,写作是倾吐。””叶圣陶先生在谈语文教学时如是说。那么,怎样将写作指导与阅读教学有机结合呢?我认为可从仿写开始探索作文入门之道。吕叔湘先生说:““使用语言是一种技能,只有通过不断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仿写是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训练最基本、最易操作的形式。仿写可以是仿一个词可以是仿一个句子也可以是仿一个段落。学生通过仿写这种““微写作””形式,打造语言亮点,提高最基本的遣词造句的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如果在阅读教学中做一个有心人,从课文的内容选择、材料组织、语言表达、篇章结构等诸多方面着手,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延伸开去,自然而然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指导作个链接,使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融为一体,作文对于学生而言,便不再是可怕的事情。而且,我们都知道,““模仿””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习字要临帖,画画要临摹,作文也要从模仿开始。模仿什么呢?一个很重要的渠道就是模仿课文。
我认为模仿可从抓特点进行。高尔基说:““无论写谁,我一定要在他身上找出不一般的特征。””黄洁老师的示范课《少年闰土》一课,引导学生体会鲁迅先生抓住闰土圆脸、头戴毡帽、颈套项圈的典型特征,塑造人物活波可爱、勤劳能干的形象后,进行小练笔:选一个你最熟悉的人作为描写对象,抓住主要特点,描写他(她)的外貌。学生有了模仿对象,有话可说,写起来当然得心应手。
我在2000年马边县第四届教师教学大比武中,要求教学低年级课文《小八路》的第一课时教学。拿到要求后我思考:还可以有什么创新呢?这第一课时就两段内容:
““他是谁?
你看他身穿军装,头戴军帽,脚穿草鞋,胳膊上戴着红袖章,腰里挎着驳壳枪。原来他是个小八路。””
課堂上我先按要求带领学生熟悉课文内容,采用各种方法识记了生字后,我在小八路的穿戴上做起了文章。看到一个人,我们第一反应就是问他是谁,接着看他的穿戴,我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抓住小八路的穿戴上的特点进行描写的,让学生明白说话写作要按顺序,抓特点。因为是比赛课,我也是第一次接触这些孩子,我就让孩子们观察我,模仿小八路一二段内容说说我,孩子们兴趣高涨。有了:““她是谁?你看她身穿深蓝色西服,脚穿黑色皮鞋,脸上架着一副茶色眼镜,胳膊上挎着一个黑色皮包,手里拿着一本语文书。原来她是来给我们上课的唐老师。””这段话。我及时表扬了孩子们,抓住老师穿戴特点按顺序描述真棒,接着让他们观察描述周围同学,听课老师的穿戴,然后扩展让孩子们回忆生活中碰到的人的穿戴特点,猜想他(她)是谁。这个设计获得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并获得县教科局颁发的二等奖的好成绩。下课后孩子们还围着我讲他们看到的人的穿戴,并告诉我他们猜想这个人是谁,是干什么的。我想语文老师如果平时在阅读教学中对人物描写进行分析时,及时地对学生加以引导,有意识地向写作方面迁移、延伸,久而久之,那么孩子们在写作文时就会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了。
我认为仿写还应该指导孩子们模仿课文有条理的进行观察描述的方法。我在教学三年级《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着重让学生体会作者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顺序描写小兴安岭的美,接着课堂练笔: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顺序夸夸自己的家乡。孩子们也是兴趣盎然。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学习到写作文时的很多技巧和方法,在此就不一一絮说了。总之,我们语文老师只要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真正地把写作教学渗透到阅读教学中来,对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大有好处的!
当然,模仿只是一种手段,一种学习过程。模仿使学生能逐步懂得写作的基本规律,熟练了,便能““仿中有创新””。只要引导学生勤于动脑,在生活中认真观察体会,就能完全独立地写出富有创造性的好作文来。这样既降低了难度,又提高了学生兴趣,学生乐于写,当然写出的效果也很理想。
““仿””不是目的,它就像书法中的临摹,只能得其形,不能得其神;所以,我们最终要让我们的学生在““仿””中求““创””,““仿””中求““新””,““仿””中求““活””,以提高写作能力。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把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割裂开,存在着重视阅读训练而忽视写作的倾向。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大多数学生把写作文当做是一种苦差事,不会学以致用,不懂得从阅读中汲取写作的养分,写起文章来一编二凑三造假,成了语文教学中令人头疼的““灰色风景””。于是就产生了学生看到作文题目就搜肠刮肚无话可说,教师硬着头皮精批细改千人一面的文章现象。师生双方对作文都苦不堪言。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我认为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教师在教学中过于着重““阅读””与““写作””的课型区别。把阅读与写作割裂开来,阅读教材中那些美丽的语言、多彩的世界和丰富的人性,没有在学生的习作中出现。另一方面是学生不会从阅读中““汲取””从写作中““倾吐””。写作学习与阅读教学脱钩,从而使得写作学习陷入困境。学生害怕写作心理十分严重,不愿写作的现象普遍。再加上我们民族地区条件艰苦,学生生活经验狭隘,认知有限,语言障碍等因素,写出来的作文更是千篇一律,毫无章法,甚至到了高年级还不能通顺清楚的表达。
听了三节课后,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微写作,努力构建了一种将读和写的能力培养融合起来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模式,以阅读帮助写作,以写作促进阅读,把读和写有机结合起来,更好衔接阅读和写作教学。
““阅读是吸取,写作是倾吐。””叶圣陶先生在谈语文教学时如是说。那么,怎样将写作指导与阅读教学有机结合呢?我认为可从仿写开始探索作文入门之道。吕叔湘先生说:““使用语言是一种技能,只有通过不断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仿写是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训练最基本、最易操作的形式。仿写可以是仿一个词可以是仿一个句子也可以是仿一个段落。学生通过仿写这种““微写作””形式,打造语言亮点,提高最基本的遣词造句的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如果在阅读教学中做一个有心人,从课文的内容选择、材料组织、语言表达、篇章结构等诸多方面着手,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延伸开去,自然而然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指导作个链接,使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融为一体,作文对于学生而言,便不再是可怕的事情。而且,我们都知道,““模仿””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习字要临帖,画画要临摹,作文也要从模仿开始。模仿什么呢?一个很重要的渠道就是模仿课文。
我认为模仿可从抓特点进行。高尔基说:““无论写谁,我一定要在他身上找出不一般的特征。””黄洁老师的示范课《少年闰土》一课,引导学生体会鲁迅先生抓住闰土圆脸、头戴毡帽、颈套项圈的典型特征,塑造人物活波可爱、勤劳能干的形象后,进行小练笔:选一个你最熟悉的人作为描写对象,抓住主要特点,描写他(她)的外貌。学生有了模仿对象,有话可说,写起来当然得心应手。
我在2000年马边县第四届教师教学大比武中,要求教学低年级课文《小八路》的第一课时教学。拿到要求后我思考:还可以有什么创新呢?这第一课时就两段内容:
““他是谁?
你看他身穿军装,头戴军帽,脚穿草鞋,胳膊上戴着红袖章,腰里挎着驳壳枪。原来他是个小八路。””
課堂上我先按要求带领学生熟悉课文内容,采用各种方法识记了生字后,我在小八路的穿戴上做起了文章。看到一个人,我们第一反应就是问他是谁,接着看他的穿戴,我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抓住小八路的穿戴上的特点进行描写的,让学生明白说话写作要按顺序,抓特点。因为是比赛课,我也是第一次接触这些孩子,我就让孩子们观察我,模仿小八路一二段内容说说我,孩子们兴趣高涨。有了:““她是谁?你看她身穿深蓝色西服,脚穿黑色皮鞋,脸上架着一副茶色眼镜,胳膊上挎着一个黑色皮包,手里拿着一本语文书。原来她是来给我们上课的唐老师。””这段话。我及时表扬了孩子们,抓住老师穿戴特点按顺序描述真棒,接着让他们观察描述周围同学,听课老师的穿戴,然后扩展让孩子们回忆生活中碰到的人的穿戴特点,猜想他(她)是谁。这个设计获得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并获得县教科局颁发的二等奖的好成绩。下课后孩子们还围着我讲他们看到的人的穿戴,并告诉我他们猜想这个人是谁,是干什么的。我想语文老师如果平时在阅读教学中对人物描写进行分析时,及时地对学生加以引导,有意识地向写作方面迁移、延伸,久而久之,那么孩子们在写作文时就会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了。
我认为仿写还应该指导孩子们模仿课文有条理的进行观察描述的方法。我在教学三年级《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着重让学生体会作者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顺序描写小兴安岭的美,接着课堂练笔: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顺序夸夸自己的家乡。孩子们也是兴趣盎然。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学习到写作文时的很多技巧和方法,在此就不一一絮说了。总之,我们语文老师只要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真正地把写作教学渗透到阅读教学中来,对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大有好处的!
当然,模仿只是一种手段,一种学习过程。模仿使学生能逐步懂得写作的基本规律,熟练了,便能““仿中有创新””。只要引导学生勤于动脑,在生活中认真观察体会,就能完全独立地写出富有创造性的好作文来。这样既降低了难度,又提高了学生兴趣,学生乐于写,当然写出的效果也很理想。
““仿””不是目的,它就像书法中的临摹,只能得其形,不能得其神;所以,我们最终要让我们的学生在““仿””中求““创””,““仿””中求““新””,““仿””中求““活””,以提高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