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分析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b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现象日益严重,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本文对港南区检察院近年来办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剖析了犯罪原因,提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一是应从家庭抓起,优化家庭环境;二是从学校抓起,优化学校环境;三是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四是完善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法律预防体系。
  关键词:未成年;预防体系;司法制度
  
  刑法学中的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触犯《刑法》构成的犯罪。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成为当前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本文以港南区检察院2005年至2009年以来批捕的犯罪嫌疑人为调研对象,发现该院批捕犯罪嫌疑人1034人,其中未成年人107人,占批捕总人数的10.3%。未成年人犯罪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是比较突出的社会治安问题。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
  通过对港南区检察院2005年至2009年批捕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进行分析,发现未成年人犯罪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犯罪类型以抢劫、盗窃等侵财案件为主。由于未成年人在主观上有着强烈的物质欲望,加上受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当他们所要得到的某种物质欲不能得到满足时,就会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段去实现占有的目的。
  (二)团伙作案特点明显。所批捕的85人,近30%的都为团伙作案,这是由未成年人年龄小,思想不成熟和依附性强等特点所决定的。他们在实施犯罪时往往有胆怯心理,觉得一个人作案势单力薄,所以喜欢纠集多人,形成“作案氛围”,一轰而上,既能互相壮胆克服害怕心理,获得一种安全无惧感,又能分工合作。从批捕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有相当一部分抢劫案是以团伙作案的形式出现,他们一没钱就凑在一起,抢钱盗财。如吴某抢劫案,2007年10月,吴某(16岁)等3名在校生因没钱玩电子游戏,向同校的谭某要钱,遭到拒绝后便使用暴力抢走谭某的游戏币及50多元人民币。
  (三)作案手段比较野蛮和凶残,往往不计后果。未成年人已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生理发育很快,但心理发展却比较慢,在思想上表现为不成熟性,容易感情冲动,走向极端。如刘某故意伤害案,2007年7月12日,刘某(17岁)因气愤朱某抢走其女朋友,而纠集一帮兄弟教训朱某,在打斗中将朱某砍死。
  (四)犯罪动机目的单纯,并有一定的盲目性。由于未成年人年龄小,社会经验少,考虑问题比较单纯,犯罪动机单纯。如罗某故意伤害案,2008年7月25日,罗某(17岁)仅因朋友覃某在玩耍时将干粉灭火器喷射到其身上,恼怒之下朝覃某脸部猛打数拳,致其死亡。
  (五)实施的暴力对象多为在校生。这也是由于未成年心智不成熟的原因,他们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地抢得财物而选择比较弱的对象。批捕的抢劫案犯中,有过半的被抢劫对象都是在校生。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比较复杂,受政治、经济、法律、思想、文化各种社会条件的影响,它是本人因素、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环境、法律制度和司法模式等诸多方面存在的问题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决定其容易走上歧途
  一是自控能力差,心理素质不稳定。未成年人最突出的一个表现,就是自控能力差,不会或者不能很好地调解自己的心态,重哥们义气,为朋友不分青红皂白两肋插刀,如果在此期间,不很好地加以引导或正确教育,很容易受不良引导,导致犯罪。如吴某故意伤害案,2007年6月28日,吴某(17周岁)等人出于哥们义气,帮兄弟韩某教训一下与他有过节的曾某,众人持匕首、砖头等向曾某猛打,最终致其死亡。二是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模仿能力强,法律意识淡薄,易受诱惑实施犯罪。如杨某强奸案,2005年8月4日,杨某(14周岁)从网吧看黄色电影出来,看见邻居小女孩潘某在家门前玩耍,便将其叫到附近的空房子内对其实施了奸淫。三是未成年人喜欢盲目攀比,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甚至萌发犯罪企图。
  (二)家庭疏于教育或教育不当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不当情况有以下几种:一是父母文化程度不高,出了问题往往棍棒相加,缺乏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二是没有从早期教育入手,子女长期已经养成了不良习性,管得晚了,也管不了,只好听之任之;三是一些父母只顾挣钱无暇顾及孩子,孩子无人管教无心向学便弃学而浪迹于社会。
  (三)学校法制教育的滞后或缺乏或流于形式
  目前,相当一部分学校没有转变教育观念,还在进行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法制教育,这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学生不缺乏普通的法律常识,根本不懂法。如上面提到抢劫案的某校学生吴某,就压根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犯罪。
  (三)社会不良现象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不容忽视
  低级、庸俗的文化会侵害、腐蚀人们的灵魂。目前,在文化市场上,图书报刊、音像制品中充斥着大量的封建迷信、凶杀暴力、淫秽色情及其它不健康的内容,极易对未成年人产生不良影响,严重时甚至致使其走向犯罪。如上面提到强奸案的杨某便是一个例子。
  (四)政府应扮演的角色不到位
  对未成年人,特别是辍学、待业的未成年人,政府有责任加强管理,但我国目前根本没有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机构,致使政府对未成年人的管理严重缺位。另外,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对不良文化管理不到位,法制宣传教育不力,这些都会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率增加。
  (五)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不完善
  这几年未成年人犯罪激增和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不完善有关。我国现行的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存在诸多问题,既不利于打击犯罪,也不利于对未成年罪犯进行教育、感化和挽救。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立法不科学,可操作性较差。二是多部门分段保护,流于形式。三是没有配套有效的“心理纠正”,方式单一。四是刑罚体制本身存在矛盾,无法达到预防的根本目的。
  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
  (一)从家庭教育抓起,切实优化家庭环境。一是父母要从自身做起,给子女当好表率。二是注意教育方法,因人施教。作为父母,要注意教他们如何做人,平等地与他们沟通,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三是加强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以监护制度为核心进一步明确家庭法律责任。
  (二)从学校教育抓起,切实优化学校环境。学校的教育工作应该主要做到:一是端正教学指导思想,抓好素质教育和品德教育,应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人生观、世界观教育,培养学生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行人。二是抓好学生的法制教育,对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活动。
  (三)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是加大打击力度,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禁止含有色情、暴力等音像制品的传播;二是要注意丰富社会主义文化,给未成年人提供更多健康活泼的活动场所和更受其青睐的优秀文化产品,给未成年人创造一个有利于其身心健康的良好的社会环境;三是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把有关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措施落到实处,形成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完善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法律预防体系。第一,健全适应未成年人犯罪特点的刑事实体法。一是要尽快制定出《未成年人刑法》,同时各地尽快制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实施条例》以解决好现存的各类实际问题;二是建立未成年人犯罪污点消除制度;三是建立未成年人犯罪缓刑制度。第二,健全适应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诉讼程序。一是严格控制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审前羁押;二是建立判决前的未成年人品格调查制度;三是建立未成年人犯罪缓诉制度;四是放宽相对不起诉标准,加强司法分流,减少未成年人进入刑事审判程序。第三,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独立少年法院。建立能够充分发挥专业审判特色的独立的未成年人犯罪审判机构是发达国家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领域所取得的基本经验,这是现实对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的司法保证。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须依靠、调动各种社会力量来解决,只有充分调动全社会共同的力量,常抓不懈,才能有力地缓解未成年人犯罪的严峻形势,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吴珍平:《论未成年犯罪特点及防治对策》[J],《龙岩师专学报》,2004年第5期
  [2]曲小卫、颜红霞:《论检察机关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中的对策》[J],《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30期
  [3]黄万兴:《浅谈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对策》[J],《平原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4]王林:《未成年犯罪人的刑罚适用问题》[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5]郝学亮:《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研究》[J],《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刑法学》,2005年第3期
  (作者通讯地址:贵港市港南区人民检察院,广西贵港537100)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检察改革的不断深入,检察职能重点的变化,检察机关内设机构存在着机构多、职能交叉、名称混乱等一些不合理的现象,不利于合理利用检察资源,不利于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不利于检察职能的充分发挥。本着依法配置、科学分工的原则,从基层检察院到最高人民检察院,内设机构应设7至11个主机构为宜,这样才更好地体现检察机关的性质、职能、地位和作用,便于群众了解检察机关。  关键词:检察机构;设置改革 
期刊
检察机关紧紧围绕地方党委工作大局谋划检察工作,在服务大局中履行检察职能,努力找准检察工作的着力点,切实在抓落实中有所作为。要注重把化解矛盾贯穿执法办案始终,既有力打击各类犯罪活动,维护法律权威和尊严,又积极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增加社会和谐因素,努力实现执法办案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使检察机关的执法办案活动,符合党委的意志、人民的愿望和法治的精神。  一、一手抓打击犯罪,一手抓矛盾化
期刊
监所检察是检察机关一项基本职能,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会宁县院监所检察工作不断加强对刑罚执行和监管场所执法活动的监督,在保障刑罚依法执行和监管场所执法活动依法开展、维护被监管人员合法权益、维护监管场所的安全稳定以及促进严格执法和公正执法等方面作出了努力,发挥了重要的监督职能作用。  一是居安思危的意识。对看守所的安全防范监督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
期刊
摘要:为实现公诉部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目标――司法公正,建立侦查取证以公诉为中心的公诉引导侦查制度,符合我国司法实践的现实需要。本文试就公诉引导侦查的现实需要、法理依据和立法构想作一探讨,分析公诉引导侦查对检察机关充分实现公诉权的深刻意义和价值,使我国公诉部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更好地发挥法律监督的作用。  关键词:公诉引导侦查;现实需要;法理依据    一、公诉引导侦查制度的现实需要  
期刊
轻伤害案件一直在受案中占相当大的比例。轻伤害案件,给被害人及其家庭造成很大的身心痛苦和经济负担,给社会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同时,轻伤害案件大量提请批捕,给检察机关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为此,靖远县检察院认真分析轻伤害案的特点,在办理轻伤害案件时,采取“宽严相济、刑事和解”两项措施,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一、轻伤害案件的特点  1.犯罪主体呈现“三偏”:一是年龄偏小。从受理的案件犯罪嫌
期刊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变革,利益格局大规模调整,大量社会矛盾纠纷的诉求出现。因此,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就成为当前检察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由于目前的社会矛盾问题多样化、时代突出化、纠纷复杂化,这就需要我们用科学化来化解矛盾。笔者曾从事检察信访接待工作多年,对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产生及化解作了一些粗浅分析与探试。  一、社会矛盾纠纷的产生  目前,产生各类社会矛盾纠纷主要有这
期刊
所谓量刑建议,亦称求刑,是指检察官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代表检察机关就被告人应当判处的刑罚向人民法院提出较为具体的建议,与之相对应的权力称为量刑建议权或求刑权。由于我国刑法分则的刑罚设置给法官自由裁量留有较大空间,加之“重定性、轻量刑”思想的长期影响以及法官个人价值取向的不同,导致部分刑事判决的量刑失衡。规范法官的量刑权,解决罪刑失衡问题,实现个案平衡和刑罚公正,是刑事司法改革的目标。而建立健全量刑建
期刊
职务犯罪高智能型,高隐秘型的发展态势,使得侦查中发现难、取证难、固定证据难的问题日益突出。检察机关的办案能力直面拷问。为此,提升办案能力已成为检察机关的当务之急。笔者认为,侦查科技化是改变侦查手段简单,侦查理念单一落后现状的重要途径。同时,立法的缺失和滞后已是不允回避的事实。  一、侦查手段的科技化是职务犯罪侦查的明智选择  传统的侦查采用“由供到证”的模式,这种模式采用的最直接的侦查方法是纠
期刊
检察档案工作作为检察档案信息开发利用是对检察档案承载的信息采集、加工、存贮和输出的过程;是把检察档案承载的信息由静态转化为动态,为利用者所接收的过程;是实现检察档案的价值,充分发挥检察档案的作用,为检察事业乃至整个社会服务的关键性工作系统。加强检察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是维护检察机关历史真实面貌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国家档案事业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一、加强和改进检察机关档案开发利用的重要性  (一
期刊
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是依法设立的武装性质的执行法律监督任务的司法力量。它既是人民警察的警种之一,又是检察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检察院行使检察权,开展各项检察活动的法定成员,是人民检察院机构设置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担负着维护检察工作秩序,保护检察人员及公民的人身安全,保护公共财产,预防和制止妨碍检察活动的违法犯罪行为等任务。正是由于司法警察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它在检察工作中将起到的重要作用。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