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探析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tou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是语文教育界思想最深刻,影响最广泛的教育家。他一生从事语文教育、研究七十多年,教过小学、中学、大学,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总结了深刻的语文教育思想。他的语文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内容极其丰富,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在我国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曾发挥过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深入进行课程改革的今天,认真学习与研究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是一件十分必要而有意义的工作。
  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旗帜鲜明的语文工具观
   1.叶圣陶对语文内涵的界定。叶圣陶从青年时代任语文教员起就积极提倡白话文、大众语和新文字活动。解放初期,叶圣陶及时给语文学科正名定性:什么叫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的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
  2.关于语文学科的任务。教语文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马克思认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叶圣陶在对这些科学论断进行认真学习体会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语文学科是工具学科的观点:语文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是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思维是手段,交际是目的,本质特征是交际工具性。交际包括吸收(听和读)和表达(说和写)两方面,所以语文教学必须听、说、读、写四者并重。要从训练内部语言思维的能力入手,达到提高外部语言交际能力的目的,使学生的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思维能力和交际能力相互促进,从而真正掌握语文这个工具。
  二、注重实效、科学的教学观
  1.“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思想。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精髓,如果用一句话来加以概括,那就是“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一至理箴言。“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是对语文教育的本质和理想境界的高度概括。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但教师绝不是机械代办地传授书本知识,而是要在“教”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自求得之”的本领,训练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关注听、说、读、写的阅读教学观。阅读能力包括阅读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而理解能力是核心。叶圣陶认为,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而阅读能力的提高和阅读习惯的养成,绝非易事一桩,得靠学生和教师长期共同努力方能见效。阅读教学如何教?叶圣陶设计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即“预习——讨论——历练”的三段教法:在课前预习这个环节中,要求学生认真做好“翻查、分析”等工作。预习的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去动脑筋,必然印象更深,收益更大,对不能理解的部分,学生自然会在上课时迫切想得到疏通。在课内讨论时,教师引导学生各自发表预习的心得,包括收获与疑惑,通过相互讨论,大部分问题得到解决,教师再适时进行纠正、补充和点拨。这样,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都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其效果之好不言自明。历练应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只有经过反复历练,才能掌握语文工具,才能养成语文习惯。
  3.开放民主的写作教学观。在作文教学中,叶圣陶以“作文与做人”相一致的原则去实践和探索,注重作文和做人、教育和行为有机结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参与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活动,让“诚实的自己的话”在笔下汩汩流淌,在培养作文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首先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弄清楚写作的实质是什么,学生为什么要练作文。写作的目的就是练习说话,练习思想。学生练作文,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学会运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技能,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和思维习惯。
  其次在作文训练上,如同叶圣陶先生所言:虽然任何能力的锻炼总是越频越好,而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教师的任务就是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下水,练习游泳的本领。
  最后教师批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谈起批改作文,叶圣陶先生认为,应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作了文又能自己改,不用请别人改,这就经常处于主动地位,更有价值。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并且不断提高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三、生活化的语文教材观
  1.教材的性质和作用。“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简言之,叶圣陶先生认为,教材就性质而言,它是“例子”;就作用来说,它是“凭借”。这一观点,是对语文界有的教师“以教材为目的”、“只要教好课文就行”的观念当头一棒,它指明了“文选型”教材的最终目标,也为我们指明了教语文、学课文、用教材的方向。
  2.教材的使用。叶圣陶在《关于探讨教材教法的几点想法》等文章中说:“课本只能当工具看、当手段看,通过这些工具的手段,使包含在里头的种种东西在学生的思想、意识、行动、工作方面起积极作用,这才是目的。”“教语文不仅要学生熟读课本,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生活里扩大词汇,掌握语言的规律,增长表达能力,从文学作品的阅读里提高思想的境界。”“教学不能不从课本入手,可是绝不能限于课本里的语言文字,课本里的语言文字原是实际的反映,必须通过它而触及实际的本身。”
  四、与时俱进的语文教师观和语文育人观
  1.与时俱进,务抓根本,“身教”为先。叶圣陶认为,语文教师一定要严于律己,自觉觉人。他曾多次强调,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全过程中,无论哪个方面都要成为学生的楷模。教师长年从事教育工作,“凡是带点儿教育意味的事都一样:自己做不到的,别教人家做;自己教人家,要想收到效果,就得自己作出榜样来”。比如,教学生阅读和写作,自己就一定要善读善写,“惟有老师善读善写,乃能导引学生渐进于善读善写”。
  语文教师教的是语文,教的是阅读和写作的知识和技能,以及思想与情感培育。教师除了必须懂得教育和教学的规律以外,还必须具有扎实的语文专业知识和纯熟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健康的人格、高尚的情操,这样才能“身教”胜于“言教”,实现“学语文就是学做人”的终极目标;这样才能与时俱进,成为一个能让学生得到实益,深受学生欢迎的语文教师。
  2.民族的、科学的语文育人观。关于语文教育的育人观,叶圣陶认为,学生读课本不是最终目的,真能懂得事物,真能明白道理,真能实践好行为,才是目的。他认为,语文教育说到底应该是为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健康成长,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合格的、全面的、善于处理生活的普通公民,决不能把学生训练成记诵很广博的“活书橱”、学舌很巧妙的“人形鹦鹉”、或大或小的官吏、靠教读为生的“儒学生员”。否则的话,我们的语文教育对国家,对社会以及对学生本人都是毫无意义甚至是有害的。
  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是留给我们及子孙后代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让我们所有从事和关注语文教育的人都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他的光辉的语文教育思想,通过锐意探索和不懈努力,共同把我国的语文教育改革推向一个又一个新的台阶。
  (责编陈剑平)
其他文献
当前,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公共管理中文化教育管理的重要内涵之一。近些年来,人们摆正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的认识,也越来越意识到学前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基础与保障,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但在农村,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仍有许多农村家长对于学前教育的性质、功能还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不理解,有不少不适应时代要求的观念与想法、做法,严重影响基础教育的顺利进行
新课标明确指出:“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是指小学生主动探求问题的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研读课文等语文现象,掌握规律,获取知识,调查了解社会,深入研究,应用有关知识去寻求相关原因,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  一、激发小学生的探究欲望  
【摘要】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人们常常关心以何种技术弹奏,演奏方法是什么,曲子的创作背景是什么,音乐的曲式结构是什么等问题。音乐之外的内容却不太多,然而人本身的感受,肌肉的控制力对音乐又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从理性、感性角度分析提高影响学习钢琴的因素。从而更全面地了解认识钢琴学习的过程。  【关键词】理性;感性;钢琴演奏;技术;控制力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理性是指人在正常思维
在非线性工艺规划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制造资源状态、加工成本、加工时间、资源消耗以及环境影响等因素,提出一种面向非线性工艺规划的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制造资源决策方法,可有效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基础阶段,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不同教师对同一课文因理解、感悟和教学目标确定的不同,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上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异。小学语文教学,有时应付性和随意性较大,没有科学性和系统性,使语文考试陷入盲目,这样又反过来影响语文教学效果。如何避免空泛、含糊而混杂的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一直是广大师生和家长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依据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几个教学实
介绍了广东省恩平市水处理厂使用的SCADA系统.系统以A-B公司的SLC 500及MicroLogix1000为可编程控制器,以ControlNet网、DFI无线电通讯方式和以太网为通讯网络,以RSView32及R
教学用具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低年级,科学有效地使用学具操作,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直觉形象思维,而且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一、学具准备要力求有序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小,自理能力差,一个班级即使进行最简单的一次操作,前后也要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这样既影响了教学进程,又冲淡了课堂气氛,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可要求学生将学具摆设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