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民国时期的民族政策

来源 :丝路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holar1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民国时期的民族政策主要包括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北洋政府以及南京国民政府三个阶段的民族政策,不同阶段,不同的统治阶层根据当时的社会状况提出了各自的民族政策,这些民族政策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总的来说存在“大汉族主义”等弊端,没有真正保证各民族的平等。
  关键词:临时政府;北洋政府;国民政府;民族政策
  1911年10月10日,爆发了武昌起义,打响了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第一枪,随着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统治,中国的历史就正式进入了民国时代。一般来说,民国的历史可分为南京临时政府、北洋军阀政府以及南京国民政府三个时期,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在不同时期不同的政府都根据当时的社会实际制定了各自解决民族问题的民族政策。
  一、清末民初民族观对民国时期民族政策的影响
  清末民初,西方列强加大了侵略中国的步伐,此时的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知识分子也在积极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当时在西欧风靡一时的进化论以及将此用于人类社会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给予当时的知识分子很大的影响。
  虽然清末民初的这些民族观都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陷,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都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通过这一系列关于民族问题的宣传和论战,使广大革命志士在孙中山的领导下,逐步明确了民族革命的使命,清扫了革命的思想障碍,为以后革命派的民族主义发展奠定了思想和理论的基础。这些思想都为以后民国政府制定相应的民族政策提供了思想基础。
  二、南京临时政府的民族政策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南京临时政府的诞生,标志中国建立了第一个民主共和国。这一时期的民族政策主要涵盖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里。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以立法的形式保障各民族一律平等;为了切实保障各少数民族平等的权力,孙中山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明确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其次,明确提出要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维护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安定;最后,孙中山在他的《建国方略》中提出发展交通,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和文化的构想,这些计划在他有生之年虽尚未能实施,但足使我们可以看到他主张民族平等和扶助弱小民族政策的真诚。
  三、北洋政府的民族政策
  (一)背景
  1912年4月1日年袁世凯接替孙中山大总统的植物,篡夺辛亥革命胜利的果实,中华民国自此进入了北洋军阀统治的时期。总体来说,在北洋军阀统治的15年时间,军阀割据,战火纷飞,帝制复辟,外交妥协,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二)民族政策具体内容
  1、在中央设置管理民族事務的专门机构
  1912年4月10日,袁世凯任命其亲信张元奇为内务次长,专门管理蒙藏事务,并于2日颁布:“现在五族共和,凡蒙、藏、回疆各民族,即同为我中华民国国民,自不能如帝政时代再有藩属名称。此后,蒙、藏、回疆等处,自应统筹规划,以谋内政之统一,而冀民族之大同。”自袁世凯政府起,以后北洋军阀政府都设有这一机构。
  2、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特别行政区与地方官职维持民族地区旧制度,沿袭双轨制
  在原清政府划定的内蒙古政区和不属于盟的两个独立旗,以及察哈尔八旗地方,划出3个特别行政区即绥远特别行政区、热河特别行政区、察哈尔特别行政区,设立都统,掌管军政和蒙旗事务。这是袁世凯对蒙古族实行直接统治的一个重要措施,也为后来的政府设置行政区奠定了基础,在行政区域划分和行政制度原则上,少数民族地区仍使用旧名旧制。
  3、推行民族同化,造成各族事实上的不平等
  袁世凯统治时期大力推行民族语言和文化风俗等方面的同化政策。1912年8月10日公布的《众议员选举法》规定:“凡有中华民国国籍之男子,年满二十五岁以上者,得被选举为众议院议员。于蒙藏青海具有前项资格并通晓汉语者得被选举为众议院议员。”这里,除了同样限制只有男子才有被选举权之外,还特别限制蒙藏青海只有通晓汉语的男子才有被选举权。
  (三)评价
  北洋政府是政治历史上的畸形物,它建立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又打着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旗号。北洋军阀政府的民族政策继承了以往的成功经验又增添了与时代相适应的新内容。当然这种民族政策的实施在当时帝国主义挑拨边疆民族与内地汉族之间的关系,妄图分离中国的情况下,有一定的积极性。
  四、国民党政府的民族政策
  1、 设立管理少数民族的中央机构——蒙藏委员会
  1928年,国民党召开二届四中全会,在“改组国民政府案”的议案中提出设立蒙藏委员会。1929年2月,蒙藏委员会正式成立,阎锡山为第一任委员长,但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期间各种机构更换频繁,蒙藏委员会不仅机构多次改变,委员长更换频繁,而且其组织法也多次被修正。
  2、确定民族平等、民族自治和少数民族参政的法律依据
  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上以及1931年《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强调:“中华民国国民无男女、种族、宗教、阶级之区别,在法律上一律平等”。
  3、认为各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宗支,积极倡导“国族”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感到了强烈的危机意识,1942年8月,在西宁演讲称:“我们中阿民族乃是联合我们汉、满、蒙、回、藏五个宗族组成一个整体的总名词。我说我们是无个宗族而不是五个民族,就是说我们都是构成中华民族的分子,像兄弟合成家庭一样……所以我们只有一个中华民族,而其中各单位最确当的名称,实在应称为宗族。”
  国民党是中国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在其颁布的约法、宪法中,都不乏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自治,扶植边疆民族发展经济和教育等提法,然而,这些提法,只不过是抽象的、形式的提法而已。在国民党统治中国的二十几年里,他对国内少数民族的实际政策与上述所说的是完全另一回事。
  (三)评价
  南京国民政府在其统治期间,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民族思想理论和民族政策,不过其理论只有一个框架,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所制定的民族政策,由于内战、抗日战争等原因也多数未能具体实施。总体来看,南京国民政府的民族思想政策存在着严重缺陷,。
  五、结论
  20世纪初的中国,国内政治、经济社会从辛亥革命开始就不断转型,帝国主义国家也不断在边疆制造危机 ,国际国内动荡不安,显然旧时期的民族政策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孙中山提倡的民族平等一系列的民族思想成为了时代最强音,在此后的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处理民族问题时,在某种程度上都继承了孙中山的民族思想,具有积极的一面;但他们的阶级本质又决定了其思想的局限性,甚至最终背弃了孙中山的民族思想。
  总体来说,代表资产阶级的民国政府尽管顺应历史潮流、社会的进步,使其所制定的民族政策具有整体性、系统性、时代发展性、历史进步性等特点,但从其阶级本质来说,民国政府的民族政策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和虚伪性。他们虽然高唱民族平等,制定相关民族政策,但从根本上来说,仍然是为了维护其阶级利益,充满了大汉族主义的色彩,这也就决定它最终将被历史所遗弃,与民国政府一起走向衰亡。
  参考文献:
  【1】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二辑)[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106.
  【2】中国大事记[J].东方杂志,1993(12)
  【3】李国栋.民国时期的民族问题与民国政府的民族政策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107-108
  【4】王天玺.民族法概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88
  【5】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二辑)[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269.
  【6】林恩显.国父民族主义与民国以来的民族政策[M].台北,国立编译馆,1994:200
  作者简介:
  马娜(1993—),女,回,硕士在读,单位: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民族理论与政策
其他文献
摘 要:在这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由于朝代的更替,政权的转移,经济的发展繁荣,中西文化的频繁交流等历史情况的变化,飞天的艺术形象姿态和意境,风格和情趣,都在不断变化,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艺术家,为我们留下了不同风格特点的飞天。中国人物画的表现形式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演变,形成了多种风格和流派一级独特的绘画理论和造型体系。中国古代人物画对于人物的描绘,不仅仅是满足外形的肖似,而是更注重人物性格与内心世界的
期刊
摘 要:文化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影响社会建设和规划布局等方面,影响城市发展。不同时期的文化影响着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因此希望通过对探讨文化对唐代城市发展的影响,更加全面的了解文化对城市发展的意义。  关键词:文化;城市;长安城;影响  1.文化对唐代的影响  唐代经济繁荣思想开化,允许宗教的传播并且奉行佛教道教并重的宗教政策,统治者尤其重视宗教对其巩固统治地位的作用,大力支持宗教的传播,使得宗
期刊
摘 要:在新疆多民族聚居的生活环境,每个民族之间的文化和风俗都在不断的碰撞和融合,以此产生更加绚丽的火花,在这片热土上生活并且成长的少数民族作家,尤其是个人成长背景和生活环境特殊的少数民族作家以阿舍和帕蒂古丽为例,她们不断经历着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这种种的撞击,不论在从小生长的故土还是在以后工作的内地,这种表现在其作品中都有所体现。  关键词:民族身份;文化认同;阿舍;帕蒂古丽  一、民族身份和认同
期刊
摘 要:随着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和基础教育机制深化改革,越来越多的初中教育工作者开始意识到创新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作用和地位,创新历史课堂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而且能健全学生的历史认知架构,促进学生形成历史核心素养和爱国情操。鉴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特征,其次介绍了建立初中历史有效课堂的重要性,最后就当前初中历史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
期刊
摘 要:《刮痧》中于大同为了表示对上司的尊重,当着上司一家的面扇打自己儿子,而上司对此却并不认同,甚至反感。本文以Leech提出的礼貌原则为视角,分析《刮痧》中的跨文化交际冲突中的礼貌问题。  关键词:《刮痧》;跨文化冲突;礼貌原则  Abstract:The Treatment is a film reflecting cross-cultural conflicts. In one scene
期刊
摘 要:在物质生活相对匮乏的年代,人民群众凭借自己的双手不仅创造了物质财富也创造了精神财富。在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体制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物质文化的创造者也是精神文化的创造者。在当代社会,重提大力发展群众文化,把它作为社会美育的重要手段是极为必要的。  关键词:群众文化;美育;特征  文化起源于劳动,人类文化的早期,生产力水平的低下制约着人类对自然的认识,面对着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人类处于
期刊
摘 要: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藏茶的需求越来越高,雅安藏茶产业发展迅速,但是其产品的类型和外存在同质化问题,如何规避以上问题寻找一个独特的地域文化元素并合理运用在包装设计中成为现在藏茶包装设计的一个难点。而木雅文化作为藏文化的一个分支,具有独特的文化风俗,提取其文化元素并运用在雅安藏茶包装设计中,可能成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突破点。  关键词:木雅文化元素;雅安藏茶;包装设计;地域元素  一、雅安藏
期刊
摘 要:纳西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从他的历史文化来看,堪称一个艺术宝库:古老神秘的东巴教经文,被誉为“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的东巴文,绚丽古朴的东巴教绘画,融汇宗教与人文的纳西古乐,独特的宗教雕塑及用象形文字记录的东巴舞谱等等,无不围绕着东巴教而繁衍生息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宗教文化—东巴文化。  一、东巴经和东巴文化  东巴文化是指纳西古代传统文化,因保存东巴教而得名,是过去纳西族全民信仰的民族宗教
期刊
摘 要:哈尼族是云南省红河地区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特征,而服饰作为一个民族本身的外在标志,最直接的纪录与传承着古老民族文化。云南省金平县的哈尼族服饰,身为一种特殊的地理文化,集中在服饰文化中体现了红河地区哈尼族的审美情趣、社会特点、生活环境以及宗教信仰等。本文主要从哈尼族服饰款式结构特征、图案纹样、面料色彩、服饰工艺等方面,对云南金平县哈尼族服饰特征进
期刊
摘 要: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一般说来是我国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群众文化质量的提升,有利于我国综合素质的提高,也能够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少数民族群众观念的更新。要实现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的新突破,必须从群众文化建设入手,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群众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不断吸收和借鉴先进文化成果,弘扬传统文化。只有这样,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建设才能得到很大发展,少数民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