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化学教学的应用

来源 :教学世界·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mri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媒体环境为实验探究性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它不仅可以创设探究情境,提供丰富的主题资源,改善学习环境,满足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各种需求,同时还可以为学生表达思想、观点提供交流工具。下面就我在化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经验,谈谈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和引发的思考。
  
  一、运用多媒体进行化学教学的必要性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化学有三个世界:宏观世界、微观世界和符号世界。宏观世界所包含的物质种类繁多,知识零碎,记忆的成份较多;而微观世界和符号世界又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无论是教还是学都会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怎样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既完成好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又较好地帮助学生从沉重的负担中解放出来,是摆在化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应用多媒体,不仅可以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景,更可毫不费力地将传统教学中难于描述、难于突破的难点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二、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化学实验的模拟,解决教学重点、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许多微观结构和微观现象既看不见、又摸不着,演示试验也无法做成。传统教学中,只能靠挂图、板书及教师的语言来完成,然而这样的教学却难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应用化学课件,这些困难就会迎刃而解。如:《分子》一课中,教师在讲水是由水分子构成,通过微机操作,学生在大屏幕上看到有电子显微镜将水放大几十万倍所拍摄下的闪烁星点的水分子,它是构成水的一个最小微粒,并且演示了一滴水的质量及水分子的个数。这时教师适当地加以引导和讲解,使学生总结出分子的基本性质之一,分子的体积、质量都很小,这样学生对应掌握的知识点理解得非常深刻透彻。教师在教学难点的突破中巧妙地选用多媒体课件,用生动、形象的动画影视图像实现难点的突破,使学生轻松地建立微观物质运动的概念,并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质运动的不同点。激发了学生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中,试管口向上倾斜以及结束实验时,先熄灭酒精灯再撤导管的错误操作,即使教师刻意去做也未必每次都会得到预期的效果(试管破裂)。另外,本着节约的目的也不能每次都给学生做这样的演示。通过电脑的动画模拟,则可以轻松地达到教学目的。又如,我们在讲《一氧化碳》一课时,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气体,在以往的教学演示试验中,学生不但不能清楚地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还会因实验排出的少量的一氧化碳而感觉到轻微的疲倦,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效果。这时,教师引入多媒体课件,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试验,学生通过生动直观的多媒体课件清楚地观察到一氧化碳将黑色的氧化铜还原成红色的铜,尾气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本实验充分证实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加深了对一氧化碳的认识,掌握了教学重点。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联系实际生活,讲解环保知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一氧化碳对环境的污染,对人类的危害。使学生深刻地了解到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现象是密不可分的,这样把环保知识渗透到教学中,注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多媒体适于剖析机理和解剖难点
  物质的结构和化学反应机理这些知识,由于是宏观无法认知的,所以学生学起来较困难,而多媒体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如在讲分子原子结构这部分知识时,由于分子、原子这些微观粒子我们无法看见,而且初中学生的立体概念又比较差。这时可以利用动画软件使微观放大,将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间隔的变化很好地演示出来。原子结构的知识,可通过三维动画,将原子内部结构演示出来,比较原予核与原子大小时,通过画面将原子形象地放大成10层楼房大,同时原子核也随着放大成樱桃大小,置于楼房中心,这样学生就可以很容易地认识到原子内有大量空间,再将电子随机地点击在这一空间内,使学生认识到电子在原子核外的广大空间内做高速运动,而不是圆周运动。这样就使知识的讲授由抽象而变得形象生动,降低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难度。
  
  三、运用多媒体进行化学教学引发的思考
  
  (一)提高教师的素质
  首先要有一支具有现代化教育观念的教师队伍,特别是中老年教师要接受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过去那种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就可以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模式已显得落后;其次,专修业务,不断“充电”,既要继续学习和钻研、掌握最新的知识和史学理论,提高业务水平和课堂教学的艺术,又要积极学习和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辅助化学教学:再次,增强创新意识,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形成一种符合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技术发展的新的教学思路。
  (二)注意积累素材
  制作一个优秀课件,需要大量的图片、录像等资料,平时要做一个有心人,特别是利用Internet丰富的教育资源下载有关历史资料并分门别类储藏在计算机里,随时备用。日积月累,丰富的资料库将为制作课件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
  (三)演示与操作相结合
  一个课件质量的好坏,与它的机动性、灵活性和学生参与性密切联系,根据课堂教学实际需要,能随机应变,对过程等可由教师或学生进行当堂操作或演示,体现交互性,让学生参与,气氛活跃,可防止从“人灌”到“机灌”的现象。课后对上课中产生的灵感及时记录,并进行修改,做到精益求精。
  总之,多媒体教学是一个新事物,在教学实践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让我们不断探索、交流,共同为化学教学的改革而努力,共同为培养出跨世纪的有用人才而努力!
其他文献
小学自然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精心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亲自参加实验获得知识是搞好小学自然教学的关键。教学实践证明,实验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现就如何搞好自然教学中的实验设计谈谈个人的体会。    一、实验设计要符合自然学科特点    一切自然科学都来自实践,都是从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发展起来的,小学自然也不例外。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探求自然
期刊
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还存在着许多弊端,如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重讲授轻探究,显而易见,这种教学模式的结果,造成目前语文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少、慢、差、费”,使我们的某些语文教学走入误区,其结果是学生叫苦,教师叫累,事倍功半。我认为,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语文学质量,其根本出路在于优化课堂教学形式,创造出一种新的更为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  因此,将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
期刊
教学的本质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备课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前奏,能否按新课程理念新课程理念的要求进行有效的备课,是教师能否顺利开展新课程教学,落实新课程理念的前提。    一、研究课标,解读教材,设计教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号、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语文学科课程标准规定了语文教学所要实现的课程目标和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因此,语文学科课程
期刊
求函数最值的常用方法有:  (1)配方法、主要适用于二次函数,或者是可化为二次函数的函数,要特别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期刊
以前常听一些教师说三年级语文教学中作文起步教学最难,教了一学年的三年级语文,才真正体会到作文教学的难度之大。面对一篇新的训练题目,老师不讲,学生审不透题目要求,无处下手;老师一讲,又抹杀了学生的自主性,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犹如一个模型套出来似的。其次,学生年龄小,表达能力不够,写出来的文章没有条理性,语句也不通顺,一篇作文批改下来往往是老师重新给学生写了一篇作文;至于立意、选材这些更是无从谈起,
期刊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根据学生认知规律,针对阅读教学的特点,努力加强学生自主探究性阅读的指导,突出“导”字。    一、设境导入,初读感知
期刊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主张课堂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教学过程,怎样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氛围,使之成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张扬自己个性的平台呢?    一、营造和谐氛围,调动学习热情    教学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其中蕴含着
期刊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给电化教学带来了新的途径和方法。计算机多媒体可以适时地综合处理声音、文字、图形、图像等多种信息,不仅有静态信息的形式,而且还有动态信息的属性,它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完成传统教学所不易或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信息技术为化学实验教学开辟了新的天地、创造了新的模式。    一、虚拟实验演示模式    有的演示实验,需要较长的时间或仪器药品缺乏或危险性大,不宜课堂演示。
期刊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都是教师为本位,教材为中心,课堂教学是从知识到知识的“满堂灌”,最高目标也仅是从知识到解题的“模仿秀”,这样的教学只能使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框框内进行思维活动。由于学习缺乏主动性,学生思维受到限制,受到束缚,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僵化,对数学学习缺少热情,兴趣淡漠,怎样使学生从“填鸭式”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质疑问难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课上“质疑”应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我认为新课改环境下,教师应该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