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开展信息化管理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不仅能够优化管理方法,还能够创新管理模式。在中职教育发展的历程中,进行信息化管理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既能够提高管理质量与效率,还能够累计相关经验,保证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促进中职教育走上一个全新的高度。
【关键词】:中职学校 信息化管理 对策研究
一、中职学生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伴随着中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将信息化管理模式融入到学生的管理模式中,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信息化管理模式得到了中职学校的高度重视,并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取相关经验。但是,在进行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尚未对其科学性进行全面了解,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没有得到应有重视,尽管部分中职教师已经具备一定信息化管理水平,但因自身能力有限,只能够简单操作Word、Excel等简单的办公软件,距离信息化协作、资源共享方面存在距离,难以将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充分凸显出来。
二、中职学生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一)保证学生管理效果
对学生进行信息化管理,能够实时监控其日常学习与生活的各方面情况。有了这一平台作为支撑之后,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时,不再需要依赖传统的纸质报告,而是直接登录系统,了解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情况。无论是学生学业、实训、还是考勤情况,教师都可以对其进行全面深入调查,探究其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对其进行有效预防。另外,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时效性,还能够从安全性、人性化等方面提高其管理水平。
(二)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提高管理效率,是进行信息化管理的主要优势。在对中职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在统一的管理平台中能够保证操作业务的真实完整性,获得最佳的工作结果。在对中职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为保证管理结果的完成便捷性,应在统一的管理平台上进行操作。在这一平台中能够查阅学生、考勤、社会实践等在内的信息内容,教师只需要在平台内录入信息,便能省去其中等待纸质表格送达的时间,在本端口权限范围内输入信息,系统自动将其处理为信息汇总表。
三、中职学生信息化管理的對策
(一)完善管理平台
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累积经验,才能够将信息化管理平台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完善信息检索与查询时,其中应包含学生的整体情况,基础设施建设与师资与教学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完善学习档案、考试得分以及实训考评。另外,在信息化管理平台当中,还可以发布招聘求职信息,为中职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提供沟通交流的桥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自主操作过程,作为基础完善信息化管理平台。例如,在信息化管理平台当中,制定完成的学生生涯规划流程,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进行正确引导,帮助学生进行未来规划。在这一过程中,还可以开展查询功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所知所想。
(二)提升信息安全
将信息安全作为基础,开展高效便捷的信息化管理方法,尊重学生在学校内的主体地位,信息安全是学生较为关心的问题,学校应给予其应用的重视。信息技术人员秉承着高度负责的态度,加以重视信息安全,不但完善预防系统,实时关注病毒预警,有针对性的进行高效杀毒,同时还应更新杀毒软件。信息备份是提高信息安全的另一措施,全方位备份学生的信息资料,同时对重要资料进行多项备份。根据资料内容与学校的实际需求,确定资料的备份周期,既可以是本地备份,也可以是云储存。为从根本降低管理与备份成本,对管理手续进行优化,采取云储存的方式对普通信息进行备份。
(三)建立管理平台
对中职学生进行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举措,应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是推动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情况进行动态监督,是进行信息化管理平台的主要目的。教师只需要登录信息管理平台,就能够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学生考勤与实训的所有资料。既能够实现人性化的管理方式,还能够保证管理效率,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不仅要包括实验室、实训场地等各项环节的资料,还应将学生成绩、实训结论、学籍档案等信息录入到信息化管理平台当中,完善信息化管理的规章制度,实现可量化的信息化管理方式。另外,根据安全级别的不同,进行不同等级的平台操作权限。
四、结语
总而言之,信息化管理构建的水平,会影响到中职学校的转型及今后发展的状态,部分学校在进行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依旧停留在起步阶段,尚未对硬件进行设置,难以将信息化的特点与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在对学生进行信息化管理时,从技术层面上进行突破,改变传统的管理内容与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后,提高管理效率与质量,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保证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职学校学生合作学习研究[A]. 王茜菊,谢险峰,李慎旭,李瑶琴,刘洁.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三卷)[C]. 2017
【2】推进专业技能、职业素养与企业需求“零距离”对接——中职校企合作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A]. 梁华.中国职协2016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学校二等奖)[C]. 2016
【3】新课改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A]. 王林,王卫,屈莹莹,马晓庆,刘茵,邸苏田,牟新,张欣,李实,李宇.《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一卷)[C]. 2017
【关键词】:中职学校 信息化管理 对策研究
一、中职学生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伴随着中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将信息化管理模式融入到学生的管理模式中,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信息化管理模式得到了中职学校的高度重视,并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取相关经验。但是,在进行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尚未对其科学性进行全面了解,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没有得到应有重视,尽管部分中职教师已经具备一定信息化管理水平,但因自身能力有限,只能够简单操作Word、Excel等简单的办公软件,距离信息化协作、资源共享方面存在距离,难以将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充分凸显出来。
二、中职学生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一)保证学生管理效果
对学生进行信息化管理,能够实时监控其日常学习与生活的各方面情况。有了这一平台作为支撑之后,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时,不再需要依赖传统的纸质报告,而是直接登录系统,了解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情况。无论是学生学业、实训、还是考勤情况,教师都可以对其进行全面深入调查,探究其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对其进行有效预防。另外,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时效性,还能够从安全性、人性化等方面提高其管理水平。
(二)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提高管理效率,是进行信息化管理的主要优势。在对中职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在统一的管理平台中能够保证操作业务的真实完整性,获得最佳的工作结果。在对中职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为保证管理结果的完成便捷性,应在统一的管理平台上进行操作。在这一平台中能够查阅学生、考勤、社会实践等在内的信息内容,教师只需要在平台内录入信息,便能省去其中等待纸质表格送达的时间,在本端口权限范围内输入信息,系统自动将其处理为信息汇总表。
三、中职学生信息化管理的對策
(一)完善管理平台
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累积经验,才能够将信息化管理平台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完善信息检索与查询时,其中应包含学生的整体情况,基础设施建设与师资与教学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完善学习档案、考试得分以及实训考评。另外,在信息化管理平台当中,还可以发布招聘求职信息,为中职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提供沟通交流的桥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自主操作过程,作为基础完善信息化管理平台。例如,在信息化管理平台当中,制定完成的学生生涯规划流程,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进行正确引导,帮助学生进行未来规划。在这一过程中,还可以开展查询功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所知所想。
(二)提升信息安全
将信息安全作为基础,开展高效便捷的信息化管理方法,尊重学生在学校内的主体地位,信息安全是学生较为关心的问题,学校应给予其应用的重视。信息技术人员秉承着高度负责的态度,加以重视信息安全,不但完善预防系统,实时关注病毒预警,有针对性的进行高效杀毒,同时还应更新杀毒软件。信息备份是提高信息安全的另一措施,全方位备份学生的信息资料,同时对重要资料进行多项备份。根据资料内容与学校的实际需求,确定资料的备份周期,既可以是本地备份,也可以是云储存。为从根本降低管理与备份成本,对管理手续进行优化,采取云储存的方式对普通信息进行备份。
(三)建立管理平台
对中职学生进行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举措,应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是推动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情况进行动态监督,是进行信息化管理平台的主要目的。教师只需要登录信息管理平台,就能够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学生考勤与实训的所有资料。既能够实现人性化的管理方式,还能够保证管理效率,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不仅要包括实验室、实训场地等各项环节的资料,还应将学生成绩、实训结论、学籍档案等信息录入到信息化管理平台当中,完善信息化管理的规章制度,实现可量化的信息化管理方式。另外,根据安全级别的不同,进行不同等级的平台操作权限。
四、结语
总而言之,信息化管理构建的水平,会影响到中职学校的转型及今后发展的状态,部分学校在进行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依旧停留在起步阶段,尚未对硬件进行设置,难以将信息化的特点与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在对学生进行信息化管理时,从技术层面上进行突破,改变传统的管理内容与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后,提高管理效率与质量,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保证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职学校学生合作学习研究[A]. 王茜菊,谢险峰,李慎旭,李瑶琴,刘洁.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三卷)[C]. 2017
【2】推进专业技能、职业素养与企业需求“零距离”对接——中职校企合作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A]. 梁华.中国职协2016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学校二等奖)[C]. 2016
【3】新课改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A]. 王林,王卫,屈莹莹,马晓庆,刘茵,邸苏田,牟新,张欣,李实,李宇.《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一卷)[C].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