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课后练习 提升教学效益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shaphoto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后练习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并把握它的特点,才能在教学中采取相应的策略进行教学,这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至关重要。本文从对课后习题的分析出发,探讨了在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课后练习的效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后练习;有效运用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5-087-2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除略读课文外,每篇课文的后面均编有练习题,与前面的课文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小学语文课每课安排了三至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朗读、背诵、默读、复述课文,旨在让学生认真读书,继续增加规范化语言的积累。二是要求学生按笔顺描红,继续坚持指导学生练好写字的基本功。三是读抄常用词语,巩固复习所学生字,也为今后的正确运用打下基础。四是词句练习或思维训练,意在结合具体的词语形态,句式的变化进行句式训练,让学生充分感知,反复习用,逐步实现内化与迁移,或是启发学生感悟课文丰富的人文内涵,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文运用能力得到发展。因此,课后练习的设计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体现了教材编排意图,也是课堂教学目标的具体呈现。目前,有些教师常常忽略教材的课后练习,没有积极发挥其效用,致使课后练习形同虚设,导致课堂教学高耗低效。如果我们能准确地把握课后练习的编排意图,充分利用课后练习这一课程资源,积极发挥其效用,将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依照课后练习体会文章主旨
  如果教者认真研读教材,不难发现,课后练习一般会设计一个统领全文的思考问答题。编者的目的是提示教师在教学中从整体出发,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形象和优美语言,初步领悟文章表达方法。
  如《海伦·凯勒》课后的第4题是“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画出来,再读一读。”其实这就是从整体出发设计的一个大问题,如果我们把它作为主问题引领课堂阅读,不仅可以减少繁琐的课堂问答,还会使学生轻松而又自然地领悟文章主旨。笔者在教学中就由这个问题切入,引领学生通过读课文,找出文章中表现海伦了不起的词句,也就是描写海伦刻苦学习阅读、书写、算术、说话的句子。学生通过读课文、讨论交流,领悟到了海伦那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从而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这种立体多维式的建构,于大气中隐含深邃,在平和中彰显个性,体现了阅读的整体性,提升了阅读的品质。
  二、根据课后练习明确教学重难点
  课后练习是根据课文的教学任务设计的,它提示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或启发学生自学的思路,为教师正确理解教材,学生的自学提供了很好的帮助。教师要在全面、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借助课后“思考练习”,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师可以利用课后练习,使学生明确目标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理解课文内容,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去读书。如小学语文(新课标)第11册《怀念母亲》一课,文章情感丰富,对母亲的怀念之情贯穿全文,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具体感悟,感受作者对“两位母亲”的深厚情感。而课后练习第一题的编排正是体现了这样的目标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可以以此题为主线,引导学生画找相关句子,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加深理解,感受作者对母亲,尤其是对祖国母亲不变的情感。进一步明确本课的教学重点,最后形成师生的共识。只有明确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者在课堂上才能有的放矢,游刃有余。
  三、依循课后练习理清课文脉络
  教师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中表示时间推移、情感变化、地点变化的核心句或核心段落,了解文章内容,理清作者行文的思想轨迹,为学生深入把握文本内蕴创设良好的情境。
  如《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课后练习第3题“不耐烦”“怒吼”“发火”分别出现在课文的哪些句子中?联系上下文,说说它们分别表达了彭德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一题不但向学生提出了读书的要求,还暗示了文章的情感脉络。教师在教学时抓住这个练习让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学生就会很快理清课文的脉络。笔者在课堂上让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找出带有这些词语的句子,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找出能体现彭德怀心理变化的句子,探究彭德怀的情感变化,从而理清了作者的写作思路。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后练习这一资源,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调动思维,理清课文脉络。
  四、依据课后练习落实词句训练
  词语和句子的感悟、积累是小学各年级阅读教学的共同任务。课后练习中的词句训练均是教材编者依据课标,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课文特点,紧扣教学重点而设计的。在阅读教学中,应结合课后练习中的词句理解课文,揣摩语言。
  如《嫦娥奔月》的课后练习第三题:读读下面的词语:威逼、周旋、接济、皓月当空、迫不及待、凝望、企盼、敬重、树影婆娑、奸诈、贪婪;第四题是:说说带点词语有什么特点,再照样子写几个。(1)嫦娥吃了仙药,突然飘飘悠悠地飞了起来。(2)碧蓝碧蓝的夜空挂着一轮明月。从课后练习可以看出:第3题所列出的词语,基本上是文中的重要词语,“读读”的目的是感悟和积累。第4题中加点词语是“飘飘悠悠”和“碧蓝碧蓝”。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这两个词语的结构特点。“飘飘悠悠”是AABB式,“碧蓝碧蓝”是ABAB式。照样子写几个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积累这样的词语。教学中应把这两项词语练习结合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训练,在此基础上感受人物的形象,体会文章的情感。
  五、借助课后练习领悟写作方法
  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应重视学生对表达方法的领悟。分析教材的课后练习,我们会发现,编者在课后也相应地安排了领悟文章表达方法的练习。如《大江保卫战》课后第4题:默读课文,说说第2和第4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笔者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引导学生围绕这道习题阅读课文。通过讨论,学生明白第2自然段是写人物众多的群体场面,第4自然段是写黄晓文一个人的行为表现。此时再让学生体会这是一种写作的方法——为了表现人物的某种品质,可以写人物众多的场面,也可以抓住典型,写一个人的表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全面、具体、生动地表现人物的品质。通过课后习题,学生不但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领悟了文章的表达方法,也为学习打下了基础。
  六、依托课后练习进行课堂练笔
  读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课堂练笔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它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而且是阅读教学过程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有效措施。笔者认为,在阅读过程中结合课后练习顺水推舟地进行课堂练笔,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把课后练习引进课堂教学,为学生练笔提供了现成的“下锅之米”,使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引导学生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语言形式的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彼此交融。
  总之,整合语文课后练习题,正确使用,将它作为教学内容有机地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这样既可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又可创造性地开展各类语文教学活动,扩大了语文学习的容量与空间,可以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和展现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教学效率。且课后练习是教师钻研教材、设计教学过程的依凭,是学生巩固知识、演练技能的阶梯,也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因此,如何将课后练习融于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教好小学语文的重要环节,值得我们每位老师的注意。
  [参考文献]
  [1]葛敏芸.课文后练习应是课后完成的吗?.江苏教育,2008(20).
  [2]张进.课文后练习还有什么功能?.江苏教育,2008(20).
  [3]王尚文.语文教育学导论.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09)
其他文献
摘要:诗歌是有丰富阅历、有深刻思想的人写的,而读诗的人则是在生活阅历和思考上比较浅的,这就造成了阅读理解上的障碍。笔者从诗歌教学中提炼出一些方法: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同身受;援引生活,在生活中发现诗歌;调动旧知,温故知新,以助学生解读诗歌。  关键词:诗歌;隔膜;情境;体验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0-027-2  古典诗歌以其凝练、概括、跳跃
摘要: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发展受年龄发展规律、语文知识积累、训练方法、生活积累及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而这个发展过程呈现出一定的阶段特点。语文教师在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时要充分考虑这一特点,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安排不同层次的习作训练,并且要分阶段安排不同内容的训练和作文评改训练。  关键词:小语教学;习作训练;阅读能力;年龄特点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
摘 要:新课标下的高中历史教材“一标多本”,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赋予传统的历史教学以现代教学元素,构建开放多元的教学模式;通过确立鲜明的教学主题,构思精巧的教学主线,营造合适的历史情景;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提升学生的价值观等;让枯燥的历史生动起来,让沉寂的课堂生态起来,让狭隘的思维开阔起来。  关键词:布局;细节;高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
摘要:本文从体现教学意图,呈现课文特点,突出教学重点;显示教学思路,连接读、写,提供作文提纲范例,有利巩固记忆两个方面浅析了语文课堂教学中书写板书的优点,从而为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语文板书;优点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1-092-1一、体现教学意图,呈现课文特点,突出教学重点  教师备课必须有明确的意图,突出教学重点。
摘要:在教学中,我们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渗透,运用师生感情的互动和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使整个教学活动趋于“和谐”,进而促进学生自身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渗透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2-019-1  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从教育心理学角度,充分利用教材、创设情境、师生互动把学生带入作品的特定情景之中与主人公形成共鸣,把传
摘要: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人物,应努力成为校园思想者、师生示范者、平民教育家,以“二者一家”丰富校长这一张名片,厚重自身的底蕴,领跑学校创新特色多样发展。  关键词:校长;思想者;示范者;教育家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1-006-2  校长无疑是学校的主导,是学校的灵魂,也是学校的“名片”。一位校长可成就一所名校,反之亦
摘要:语文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对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探求活动,教师采用设置悬念、创新情境等方法,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产生对所学知识的关切和渴望“发现”奥秘的急切心理,这就形成了他们学习新知的内驱力。本文对如何培养学生的这种发现能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优化环境;解放学生;设计练习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4-088-1  语文课堂教学
摘要:本文结合课例,分析了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方法,指出通过对教材文本、教学资源、活动任务和情感道德等方面的整合,可以形成“正能量”,实现小学英语课堂上教师智慧与学生创造力的有效融合,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语言水平的发展。    关键词:整合;文本;资源;情感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0-029-1    一、整合文本,构建宜学的教材    
摘要:本文从在讲一讲中理解古诗,发展幼儿的理解智力;在画一画中熟记古诗,发展幼儿的记忆智力;在演一演中“悦”读古诗,发展幼儿的模仿智力这三方面层层递进,引导幼儿“悦”读古诗,让智慧之花在“古诗教学”中绽放。  关键词:讲一讲;画一画;演一演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2-038-1  我们认为应该带领幼儿到大自然中去感受不同季节的气息,从而丰
摘要:要学好英语,关键是要入好“门”。英语音标就是英语学习的一道“门”,进入这道“门”对学好英语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对初中阶段学习音标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音标;音标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1-068-1一、教师要重新认识音标学习的重要性  1.音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预习生词。如果没有掌握音标,学生课后单词预习就只是一句空话。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