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所谈的修辞是指广义的,它指的是运用语言的艺术,其目的在于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通过对语言的调整和选择,使表达更恰切、更适当,表意更准确、更完备。广义的修辞包含语音修辞、语汇修辞、句子修辞、篇章修辞和通常所说的修辞格等。总之,凡是运用语言的艺术,无论是内容上的还是形式上的,都属于广义修辞学的范畴。
在品味语言中恰当地运用修辞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地理解诗文内容,并提高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品味语言中恰当地运用修辞知识主要有以下内容:一是运用语汇修辞的知识理解诗文中的词语,体会文章用词的巧妙,主要是动词和形容词的精当运用;二是运用句子修辞的知识理解诗文对句子的精心组织和选择,主要是整句和散句、常式句和变式句的合理配置;三是理解诗文中修辞格的运用,主要是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反语、设问、反问、排比、对偶、反复等的表达作用。
一、运用语汇修辞的知识理解词语的语境意义和品味音韵的和谐
在各种修辞手段中,语汇修辞使用的频率最高,可以说是一种最重要的修辞手段。语汇修辞主要指同义词语的选择。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同义词语,这些同义词语表示的意思虽然相同,但有时会在轻重、大小、使用的对象等方面有细微的差别,有时在感情或语体等色彩方面稍不同,而且在语音、音节多少等语音方面往往有异。另外,一些词语从语汇意义的角度看不一定是同义词或近义词,但在一个特定的语境中,它们有可能就成为同义词或近义词。因此,在语言运用中,要从表达的需要和特定的语境出发,选择那些最准确、经济、富有表现力的同义或近义词语,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这就是语汇修辞。语汇修辞可以从意义、色彩、声音三个方面的选择入手。
运用语汇修辞的知识理解词语的意义,要紧密结合语境去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生动,明白用词必须精心选择的道理。体会文章用词的精妙,通常采用词语替换的方法。例如: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沁园春·长沙》)这几句诗,用词是很奇特的,本来“鹰”应该“飞”或“翔”于“长空”才对;在水中游的鱼,到了作者笔下,竟能“翔”了。作者这么超常规地组合语言,有什么目的呢?我们可以通过下列提问从对比中体会“击”“翔”“浅”三个词的准确运用。
把“鹰击长空”换成“鹰飞长空”行不行?把“鱼翔浅底”换成“鱼游水底”或“鱼飞水底”行不行?通过比较,我们就会发现,在这个特定的语境中,“击”与“飞”,“翔”与“游”、“飞”,“浅底”与“水底”虽然各是同义词,但原文的词不能更换。把“击”换成“飞”,就不能表现雄鹰搏击长空的矫健;把“翔”换成“游”或“飞”,就不能表现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神态。另外,“击”的韵母是齐齿呼,“长”的韵母是开口呼;“翔”是开口呼,“浅”是齐齿呼,音节的配合非常和谐。
诗文中哪些词语应细细品味?用得精妙的词语,即超常规使用的词语,最应该深入品味。如沃尔柯特的《黑八月》(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的第一节:
这么多雨水,这么多生活,正如这黑八月
肿胀的天。我的姐妹———太阳
在她的黄房间里抱窝不出。
这节诗中就有一个超常规使用的词“肿胀”。“肿胀的天”是什么样子的?你想,热带的雨季,天天下雨,天像在雨水中泡得肿胀起来,是多么令人厌恶啊!人活在这样的雨季里一定烦躁不安,浑身不自在吧?一个“肿胀”就把诗人烦躁厌恶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里,“肿胀”一词,是其他任何词语都不能替代的。
二、运用句子修辞的知识理解诗文对句子的精心组织和选择
句子修辞是在准确选用词语的基础上,对句子进行精心的组织和调配。句子修辞是修辞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包括句子的组织和句式的选用。一个句子,可以长些,意思表达得完备些,也可以短些,意思表达得简短有力些;可以使用大致整齐的结构,形成一种整齐美,也可以采用松散有致的结构,形成一种错综美;可以按照正常的语序组织,符合人们心理,也可以变通正常语序,造成一种突出强调的特殊效果。这就是句子的组织问题。句式的选择,就是在汉语的各种句式中选择一种最适合语句的句式,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这种选择主要体现在同义句式的选择上。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表达:而不同的句式,表达效果是不一样的。有这么一个笑话,甲乙两人一同去理发,甲想开乙的玩笑,说:“我看你的头,怎么看怎么觉得不像人头。”乙立即回敬道:“我看你的头,怎么看怎么觉得像人头。”甲乙两人都在说对方不是人,甲用的是否定句,但否定句隐含有肯定的意思。他这句话的意思是,乙是人,可是长得不像人。乙用的是肯定句,它隐含着否定的意思。他这句话的意思是,甲不是人,只是长得像人而已。看看,句式不同,连骂人的效果也不同吧?
运用句子修辞的知识理解文章,就是准确理解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尤其是那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同时认真体会句子组织的巧妙,句式选用的合理;提高句子组织的能力。
理解句子,可以通过句子替换从不同角度对句子进行比较和分析。例如:
苍苍的榕树啊,用怎样的魔力把全村的人召集到膝下?不是动听的言语,也不是诱惑的微笑,只是默默地张开温柔的翅膀,在风中为他们遮挡,在炎热中给他们阴凉,以无限的爱心庇护着劳苦而淳朴的人们。(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故乡的榕树》)
我们可以把这个句子改写为:苍苍的榕树默默地张开温柔的翅膀,在风中为全村人遮挡,在炎热中给他们阴凉,以无限的爱心庇护着劳苦而淳朴的人们。
这么一改写,语句就变得毫无生气。原文是一个呼告、拟人和设问兼用的句子,目的是直接抒怀,强调榕树的崇高品质。它的答案部分是一个长句,先否定,后肯定,详尽地写出了榕树的温柔、慈爱,突出榕树的默默奉献的高贵品质;同时,作者运用两组整句(不是动听的言语,也不是诱惑的微笑;在风中为他们遮挡,在炎热中给他们阴凉),形式整齐,音律和谐,气势贯通,集中鲜明地表达了强烈的赞美之情。
三、分析诗文所用修辞格的表达效果
分析诗文中的修辞格,不应仅仅停留在判断它是哪种修辞格上,而应该重点品味这种修辞格在某个语境中的恰当运用,它有什么表达效果。例如:
故乡的亲切的榕树啊,我是在你绿阴的怀抱中长大的,如果你有知觉,会知道我在这遥远的异乡怀念着你么?如果你有思想,你会像慈母一样,思念我这漂泊天涯的游子么?(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故乡的榕树》)
这两个句子兼用了多种修辞格,有反复、拟人、比喻、设问,还有深情的呼告。准确理解句子的深意,比较困难。这时我们可以把句子改写为:
我是在榕树下长大的,如果它有知觉,会知道我在这遥远的异乡怀念着它的。如果它有思想,它会像慈母一样,思念我这漂泊天涯的游子的。
改写后的句子,少了呼告(“故乡的亲切的榕树啊”),就少了作者感情的迸发。原句的比喻、拟人,形象地表达了作者永远不忘故乡之恩、永远做故乡儿子的一片赤诚之心。而连用两个设问,不断追问,同时答案就在句中,把思乡之情引到了更高的层次,使感情表达得更连贯、更强烈。改写后的句子很平淡,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一篇好文章,是作者炼字炼句的结果。如果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能这样有意识地运用修辞知识来品味语言,一定能走进作者丰富的精神世界,提高阅读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品味语言中恰当地运用修辞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地理解诗文内容,并提高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品味语言中恰当地运用修辞知识主要有以下内容:一是运用语汇修辞的知识理解诗文中的词语,体会文章用词的巧妙,主要是动词和形容词的精当运用;二是运用句子修辞的知识理解诗文对句子的精心组织和选择,主要是整句和散句、常式句和变式句的合理配置;三是理解诗文中修辞格的运用,主要是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反语、设问、反问、排比、对偶、反复等的表达作用。
一、运用语汇修辞的知识理解词语的语境意义和品味音韵的和谐
在各种修辞手段中,语汇修辞使用的频率最高,可以说是一种最重要的修辞手段。语汇修辞主要指同义词语的选择。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同义词语,这些同义词语表示的意思虽然相同,但有时会在轻重、大小、使用的对象等方面有细微的差别,有时在感情或语体等色彩方面稍不同,而且在语音、音节多少等语音方面往往有异。另外,一些词语从语汇意义的角度看不一定是同义词或近义词,但在一个特定的语境中,它们有可能就成为同义词或近义词。因此,在语言运用中,要从表达的需要和特定的语境出发,选择那些最准确、经济、富有表现力的同义或近义词语,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这就是语汇修辞。语汇修辞可以从意义、色彩、声音三个方面的选择入手。
运用语汇修辞的知识理解词语的意义,要紧密结合语境去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生动,明白用词必须精心选择的道理。体会文章用词的精妙,通常采用词语替换的方法。例如: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沁园春·长沙》)这几句诗,用词是很奇特的,本来“鹰”应该“飞”或“翔”于“长空”才对;在水中游的鱼,到了作者笔下,竟能“翔”了。作者这么超常规地组合语言,有什么目的呢?我们可以通过下列提问从对比中体会“击”“翔”“浅”三个词的准确运用。
把“鹰击长空”换成“鹰飞长空”行不行?把“鱼翔浅底”换成“鱼游水底”或“鱼飞水底”行不行?通过比较,我们就会发现,在这个特定的语境中,“击”与“飞”,“翔”与“游”、“飞”,“浅底”与“水底”虽然各是同义词,但原文的词不能更换。把“击”换成“飞”,就不能表现雄鹰搏击长空的矫健;把“翔”换成“游”或“飞”,就不能表现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神态。另外,“击”的韵母是齐齿呼,“长”的韵母是开口呼;“翔”是开口呼,“浅”是齐齿呼,音节的配合非常和谐。
诗文中哪些词语应细细品味?用得精妙的词语,即超常规使用的词语,最应该深入品味。如沃尔柯特的《黑八月》(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的第一节:
这么多雨水,这么多生活,正如这黑八月
肿胀的天。我的姐妹———太阳
在她的黄房间里抱窝不出。
这节诗中就有一个超常规使用的词“肿胀”。“肿胀的天”是什么样子的?你想,热带的雨季,天天下雨,天像在雨水中泡得肿胀起来,是多么令人厌恶啊!人活在这样的雨季里一定烦躁不安,浑身不自在吧?一个“肿胀”就把诗人烦躁厌恶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里,“肿胀”一词,是其他任何词语都不能替代的。
二、运用句子修辞的知识理解诗文对句子的精心组织和选择
句子修辞是在准确选用词语的基础上,对句子进行精心的组织和调配。句子修辞是修辞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包括句子的组织和句式的选用。一个句子,可以长些,意思表达得完备些,也可以短些,意思表达得简短有力些;可以使用大致整齐的结构,形成一种整齐美,也可以采用松散有致的结构,形成一种错综美;可以按照正常的语序组织,符合人们心理,也可以变通正常语序,造成一种突出强调的特殊效果。这就是句子的组织问题。句式的选择,就是在汉语的各种句式中选择一种最适合语句的句式,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这种选择主要体现在同义句式的选择上。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表达:而不同的句式,表达效果是不一样的。有这么一个笑话,甲乙两人一同去理发,甲想开乙的玩笑,说:“我看你的头,怎么看怎么觉得不像人头。”乙立即回敬道:“我看你的头,怎么看怎么觉得像人头。”甲乙两人都在说对方不是人,甲用的是否定句,但否定句隐含有肯定的意思。他这句话的意思是,乙是人,可是长得不像人。乙用的是肯定句,它隐含着否定的意思。他这句话的意思是,甲不是人,只是长得像人而已。看看,句式不同,连骂人的效果也不同吧?
运用句子修辞的知识理解文章,就是准确理解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尤其是那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同时认真体会句子组织的巧妙,句式选用的合理;提高句子组织的能力。
理解句子,可以通过句子替换从不同角度对句子进行比较和分析。例如:
苍苍的榕树啊,用怎样的魔力把全村的人召集到膝下?不是动听的言语,也不是诱惑的微笑,只是默默地张开温柔的翅膀,在风中为他们遮挡,在炎热中给他们阴凉,以无限的爱心庇护着劳苦而淳朴的人们。(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故乡的榕树》)
我们可以把这个句子改写为:苍苍的榕树默默地张开温柔的翅膀,在风中为全村人遮挡,在炎热中给他们阴凉,以无限的爱心庇护着劳苦而淳朴的人们。
这么一改写,语句就变得毫无生气。原文是一个呼告、拟人和设问兼用的句子,目的是直接抒怀,强调榕树的崇高品质。它的答案部分是一个长句,先否定,后肯定,详尽地写出了榕树的温柔、慈爱,突出榕树的默默奉献的高贵品质;同时,作者运用两组整句(不是动听的言语,也不是诱惑的微笑;在风中为他们遮挡,在炎热中给他们阴凉),形式整齐,音律和谐,气势贯通,集中鲜明地表达了强烈的赞美之情。
三、分析诗文所用修辞格的表达效果
分析诗文中的修辞格,不应仅仅停留在判断它是哪种修辞格上,而应该重点品味这种修辞格在某个语境中的恰当运用,它有什么表达效果。例如:
故乡的亲切的榕树啊,我是在你绿阴的怀抱中长大的,如果你有知觉,会知道我在这遥远的异乡怀念着你么?如果你有思想,你会像慈母一样,思念我这漂泊天涯的游子么?(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故乡的榕树》)
这两个句子兼用了多种修辞格,有反复、拟人、比喻、设问,还有深情的呼告。准确理解句子的深意,比较困难。这时我们可以把句子改写为:
我是在榕树下长大的,如果它有知觉,会知道我在这遥远的异乡怀念着它的。如果它有思想,它会像慈母一样,思念我这漂泊天涯的游子的。
改写后的句子,少了呼告(“故乡的亲切的榕树啊”),就少了作者感情的迸发。原句的比喻、拟人,形象地表达了作者永远不忘故乡之恩、永远做故乡儿子的一片赤诚之心。而连用两个设问,不断追问,同时答案就在句中,把思乡之情引到了更高的层次,使感情表达得更连贯、更强烈。改写后的句子很平淡,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一篇好文章,是作者炼字炼句的结果。如果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能这样有意识地运用修辞知识来品味语言,一定能走进作者丰富的精神世界,提高阅读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