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独立学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与社会力量联合举办的高等教育办学机制,是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机制和模式的一项探索和创新。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学生管理是一项中心工作。
一 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
(一) 学生普遍入学成绩低,学习基础差,但仍有部分学生基础好、动力足,注重自身学习
综合全国普通高校的录取情况可以看到,独立学院被确定在三批本科的层次上,录取控制线普遍低于学校本部的分数线。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差,偏科现象严重,英语底子薄弱。但依然有一部分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入学后,他们在学习上目标明确、态度端正、勤奋努力、成绩优异。对于大学生活有一定的思考,对于就业形势,比较关注,并能根据形势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做以调整,善于通过各种渠道尤其是利用网络手段广泛搜集与自己发展有关的各类信息,知识更新、掌握速度快。
(二) 学生兴趣爱好广泛,综合素质较高
独立学院许多学生从小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受过特长教育,有理想、有能力,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文艺体育活动以及社团活动中展现自己的才艺。在文艺汇演中,在各项体育赛事中,在演讲比赛、歌唱大赛的领奖台上都可以看到独立学院学生的身影。独立学院学生注重个人能力素质的提高,培养潜力大,很有可能成为社会上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俱备的复合型人才。
(三) 学生理想远大,生活定位高
独立学院中的部分学生从小生活在较高社会地位和较好生活条件下,人生选择定位较高;也有部分学生毕业于重点高中,身边的同学朋友较为优秀,因而对生活的期望值较高,不甘于落后,希望成为不平凡的人。远大的理想和较高的生活目标对独立学院学生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使他们具有较高的目标、人生的地位,使他们注重个人发展与成才。
(四) 学生思维活跃,重视社会实践,但部分学生自律性差,缺乏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独立学院学生普遍头脑灵活,重视社会实践,善于走出校园,寻求、借助社会力量开展活动,丰富课余生活。学校组织活动,学生自主与校外企业联系,取得赞助。假期、课余时间,部分同学能通过自己力量找到实习单位,并能解决自己的生活费问题。独立学院中虽然有部分学生自觉性较高,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自律性较差,在中学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对于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难于落实到行动上。更有些学生有不良的爱好,例如迷恋网络游戏、看小说、打牌等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
二 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对学生的特殊性认识不到位,忽视学生的差异性
教育的实质是不仅要了解学生的特点,承认学生的差异,而且要尊重学生的自身发展需求。但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往往强调培养学生的服从态度,这在无形中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抑制了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创新能力的发挥,缺乏对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引导,没有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学校的教学和管理中来,致使学生对学校的教育管理多表现出麻木、淡漠和沉默,表现出较大的对立情绪。独立学院学生不仅具有普通高校学生的特色,又具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其家庭背景、文化背景的不同,如果对学生的特殊性认识不到位,学生就会更加显示出不遵守纪律,无视学校的规定。因此。辅导员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多深入了解学生,多调查研究,多换位思考,多考虑学生的视角,通过不断地对学生施以鼓励、赞扬,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 学生管理工作方法和手段滞后
独立学院从诞生之日起就有先天的依赖性,依赖母体学校,使得独立学院的学生管理也是沿用母体的学生管理模式。而母体的学生管理中普遍存在着工作观念滞后、思路滞后、方法滞后,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学生辅导员不能善于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信息手段,创造适合独立学院学生发展规律的、切合独立学院学生身心特点的工作方法。因此,探索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的新的理念势在必行。
(三) 学生辅导员队伍力量不稳定,不利于提高学生管理的效果
随着独立学院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很多独立学院的在校学生已超过万人,为解决学生辅导员数量不足的问题,学校多是聘用刚刚毕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工作经验不足,思想不够稳定,出现管理的不连续性。加之大多数学校往往只注重师资队伍数量上的增加,片面地认为学生管理只要有人管就行了,忽视了学生辅导员的管理水平和待遇的提高,严重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因此导致大多数学生辅导员并不会把学生管理工作当作是自己终身的事业,有的甚至刚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就在想办法调离这个工作岗位,从而导致学生的思想也会随之波动,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生活。
三 对培养独立学院学生自主管理的新探索
在自我管理中,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受压抑,学生有充分的机会认识和把握自我、创造自我、完善自我,学生的组织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都可以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这既是学生工作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实现这一理念需要围绕学生所想、所能和所需展开,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尤其是要“学会生存”,学校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一) 坚持“以人为本”,关爱学生
在高校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恰当的策略和方法对学生加强引导、疏通和培养,把对学生的尊重、理解、信任和关注贯穿到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耐心细致地做好对学生的管理、教育、服务工作。首先,强化“服务”意识,转变管理工作者的角色认知,坚持“管理育人、教育育人、服务育人”三结合的原则。其次,注重感情沟通和交流,把相互尊重的态度贯穿到实际工作中,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从生活、学习上关心和爱护学生。从学生的思想深处人手做工作,通过尊重与信任,把对学生的爱融入到整个学生工作过程中。这样才能有利于师生心灵上的和谐交流,增强整个学院的凝聚力、向心力,推动学生管理工作向前发展。
(二) 增强学生自主独立的意识
大学生要有主动、独立的意识,作为教师不仅要依靠学生自身力量推动这项工作,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的自主生活和管理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从管理者“管理”学生转变成服务学生,在服务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寓教育于服务之中。对于学生会的管理,学院也要创造宽松的环境,给学生提供个性发展和自主管理的空间,营造有利于沟通的环境,启发学生自觉提高自主管理意识,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放手让学生大胆去做,在大方向上给予指导,在过程中监督、总结和调整;在参与学校事务管理方面,学校学生管理部门要给予学生相对的发言权,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发展的机会。
(三) 培养和发挥学生的自主组织能力
党员是学生团体中一股主要的力量,他们的一言一行体现了学生党员应有的先进本质和时代风貌,在学生中树立了良好的党员形象,从而带动一大批学生自觉地向党组织靠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学生干部是学生群体的直接引领者,充分发挥学生骨干和学生组织的作用,发扬学生自主管理精神,相信并依靠学生,通过学生骨干和学生组织来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唤起人实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按照我的深刻理解,是一种真正的教育。”由于学生人数较多,单纯依靠学校老师管理的效果很不明显。因此,学生党支部、学生会和班委会是管理班级、学生的主要帮手,充分发挥和运用他们的优势,更好地引导和服务学生。通过举行演讲赛、迎新晚会、运动会、英语竞赛、数学建模等活动,让那些有特长的学生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在每个班级设立一名心理委员,随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向和状况,及时排除潜在的心理问题。学生骨干是广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他们和普通学生交往最密切,联系也最广泛。因此,充分发挥学生骨干自身存在的优势,在帮助辅导员老师了解学生思想动向、引导学生发展、服务学生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 重视学生社团作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学生社团是学生自愿组成的建立在相互信赖基础上的非正式组织,其成员在思想感情、兴趣爱好、价值标准等方面具有较强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学生社团在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以及调整规范学生行为方面,具有学生班级等正式组织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中如英语俱乐部、新闻中心、足球俱乐部、乒乓球协会、辩论社团等各种社团组织,他们的社团活动丰富,活跃了校园文化环境,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有利于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因此,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制订教育计划和工作制度,有序、有效、科学地管理社团;加强社团骨干队伍的建设。使社团稳定、持续地发展。要充分发挥社团团结学生、组织学生的积极作用,通过社团锻炼学生自主管理的毅力和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推动学生管理上作目标的实现。
一 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
(一) 学生普遍入学成绩低,学习基础差,但仍有部分学生基础好、动力足,注重自身学习
综合全国普通高校的录取情况可以看到,独立学院被确定在三批本科的层次上,录取控制线普遍低于学校本部的分数线。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差,偏科现象严重,英语底子薄弱。但依然有一部分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入学后,他们在学习上目标明确、态度端正、勤奋努力、成绩优异。对于大学生活有一定的思考,对于就业形势,比较关注,并能根据形势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做以调整,善于通过各种渠道尤其是利用网络手段广泛搜集与自己发展有关的各类信息,知识更新、掌握速度快。
(二) 学生兴趣爱好广泛,综合素质较高
独立学院许多学生从小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受过特长教育,有理想、有能力,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文艺体育活动以及社团活动中展现自己的才艺。在文艺汇演中,在各项体育赛事中,在演讲比赛、歌唱大赛的领奖台上都可以看到独立学院学生的身影。独立学院学生注重个人能力素质的提高,培养潜力大,很有可能成为社会上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俱备的复合型人才。
(三) 学生理想远大,生活定位高
独立学院中的部分学生从小生活在较高社会地位和较好生活条件下,人生选择定位较高;也有部分学生毕业于重点高中,身边的同学朋友较为优秀,因而对生活的期望值较高,不甘于落后,希望成为不平凡的人。远大的理想和较高的生活目标对独立学院学生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使他们具有较高的目标、人生的地位,使他们注重个人发展与成才。
(四) 学生思维活跃,重视社会实践,但部分学生自律性差,缺乏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独立学院学生普遍头脑灵活,重视社会实践,善于走出校园,寻求、借助社会力量开展活动,丰富课余生活。学校组织活动,学生自主与校外企业联系,取得赞助。假期、课余时间,部分同学能通过自己力量找到实习单位,并能解决自己的生活费问题。独立学院中虽然有部分学生自觉性较高,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自律性较差,在中学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对于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难于落实到行动上。更有些学生有不良的爱好,例如迷恋网络游戏、看小说、打牌等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
二 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对学生的特殊性认识不到位,忽视学生的差异性
教育的实质是不仅要了解学生的特点,承认学生的差异,而且要尊重学生的自身发展需求。但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往往强调培养学生的服从态度,这在无形中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抑制了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创新能力的发挥,缺乏对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引导,没有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学校的教学和管理中来,致使学生对学校的教育管理多表现出麻木、淡漠和沉默,表现出较大的对立情绪。独立学院学生不仅具有普通高校学生的特色,又具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其家庭背景、文化背景的不同,如果对学生的特殊性认识不到位,学生就会更加显示出不遵守纪律,无视学校的规定。因此。辅导员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多深入了解学生,多调查研究,多换位思考,多考虑学生的视角,通过不断地对学生施以鼓励、赞扬,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 学生管理工作方法和手段滞后
独立学院从诞生之日起就有先天的依赖性,依赖母体学校,使得独立学院的学生管理也是沿用母体的学生管理模式。而母体的学生管理中普遍存在着工作观念滞后、思路滞后、方法滞后,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学生辅导员不能善于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信息手段,创造适合独立学院学生发展规律的、切合独立学院学生身心特点的工作方法。因此,探索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的新的理念势在必行。
(三) 学生辅导员队伍力量不稳定,不利于提高学生管理的效果
随着独立学院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很多独立学院的在校学生已超过万人,为解决学生辅导员数量不足的问题,学校多是聘用刚刚毕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工作经验不足,思想不够稳定,出现管理的不连续性。加之大多数学校往往只注重师资队伍数量上的增加,片面地认为学生管理只要有人管就行了,忽视了学生辅导员的管理水平和待遇的提高,严重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因此导致大多数学生辅导员并不会把学生管理工作当作是自己终身的事业,有的甚至刚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就在想办法调离这个工作岗位,从而导致学生的思想也会随之波动,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生活。
三 对培养独立学院学生自主管理的新探索
在自我管理中,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受压抑,学生有充分的机会认识和把握自我、创造自我、完善自我,学生的组织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都可以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这既是学生工作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实现这一理念需要围绕学生所想、所能和所需展开,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尤其是要“学会生存”,学校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一) 坚持“以人为本”,关爱学生
在高校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恰当的策略和方法对学生加强引导、疏通和培养,把对学生的尊重、理解、信任和关注贯穿到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耐心细致地做好对学生的管理、教育、服务工作。首先,强化“服务”意识,转变管理工作者的角色认知,坚持“管理育人、教育育人、服务育人”三结合的原则。其次,注重感情沟通和交流,把相互尊重的态度贯穿到实际工作中,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从生活、学习上关心和爱护学生。从学生的思想深处人手做工作,通过尊重与信任,把对学生的爱融入到整个学生工作过程中。这样才能有利于师生心灵上的和谐交流,增强整个学院的凝聚力、向心力,推动学生管理工作向前发展。
(二) 增强学生自主独立的意识
大学生要有主动、独立的意识,作为教师不仅要依靠学生自身力量推动这项工作,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的自主生活和管理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从管理者“管理”学生转变成服务学生,在服务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寓教育于服务之中。对于学生会的管理,学院也要创造宽松的环境,给学生提供个性发展和自主管理的空间,营造有利于沟通的环境,启发学生自觉提高自主管理意识,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放手让学生大胆去做,在大方向上给予指导,在过程中监督、总结和调整;在参与学校事务管理方面,学校学生管理部门要给予学生相对的发言权,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发展的机会。
(三) 培养和发挥学生的自主组织能力
党员是学生团体中一股主要的力量,他们的一言一行体现了学生党员应有的先进本质和时代风貌,在学生中树立了良好的党员形象,从而带动一大批学生自觉地向党组织靠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学生干部是学生群体的直接引领者,充分发挥学生骨干和学生组织的作用,发扬学生自主管理精神,相信并依靠学生,通过学生骨干和学生组织来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唤起人实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按照我的深刻理解,是一种真正的教育。”由于学生人数较多,单纯依靠学校老师管理的效果很不明显。因此,学生党支部、学生会和班委会是管理班级、学生的主要帮手,充分发挥和运用他们的优势,更好地引导和服务学生。通过举行演讲赛、迎新晚会、运动会、英语竞赛、数学建模等活动,让那些有特长的学生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在每个班级设立一名心理委员,随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向和状况,及时排除潜在的心理问题。学生骨干是广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他们和普通学生交往最密切,联系也最广泛。因此,充分发挥学生骨干自身存在的优势,在帮助辅导员老师了解学生思想动向、引导学生发展、服务学生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 重视学生社团作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学生社团是学生自愿组成的建立在相互信赖基础上的非正式组织,其成员在思想感情、兴趣爱好、价值标准等方面具有较强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学生社团在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以及调整规范学生行为方面,具有学生班级等正式组织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中如英语俱乐部、新闻中心、足球俱乐部、乒乓球协会、辩论社团等各种社团组织,他们的社团活动丰富,活跃了校园文化环境,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有利于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因此,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制订教育计划和工作制度,有序、有效、科学地管理社团;加强社团骨干队伍的建设。使社团稳定、持续地发展。要充分发挥社团团结学生、组织学生的积极作用,通过社团锻炼学生自主管理的毅力和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推动学生管理上作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