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它和学习的关系表现为一种间接的促进或促退的关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情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热爱数学。选择适当的方式创设数学课堂情境,使学生整节课处于情绪高昂、思维活跃的状态中,既有助于知识的更好掌握,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情境 创设 兴趣
新课程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同时也改变了我们教师的教学生活,我亲历其中,深刻感受到对我们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往的数学课堂只是重视知识的传授、平铺直叙、满堂灌,而忽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很是沉闷,学生被动地学习。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它和学习的关系表现为一种间接的促进或促退的关系。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情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热爱数学。因此创设课堂情境,这种启发式教学更受到学生的欢迎,我在平时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现就自己的数学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趣味式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布鲁纳曾经说过:“学生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创设一个欢乐愉悦课堂的有效途径之一,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学生渴望获得知识而积极参与的意向活动。教师要善于分析学生的思维状态,想方设法将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设计成有趣、诱人而且学生易于接受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例如:在“感受概率”这一章教学中,我经常提供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事件,如“下一届世界杯足球赛巴西队夺冠”,“青蛙会用腮呼吸”,“小明家买彩票中了500万元的大奖”等事件。又如在学习三视图时,我用屏幕投影从不同方向拍摄的庐山彩照,并带领学生吟诵苏轼的《题西林壁》,让学生说说诗的含义和生活中类似的体验。学生表现出很浓的学习兴趣,整堂课进行得有声有色。
二、创设提问式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学精于思而荒于嬉,思源于疑而止于不惑。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师设定的问题情境中去,探索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必将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例如,在“图形的平移”这一节的数学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以一个建筑师的身份思考:南京江南大酒店是一家三星级酒店,2001年马路拓宽,这栋楼在拓宽范围以内,将这样的一个星级酒店拆掉耗时又费钱,那怎么办呢?学生们马上各抒己见,有的要求政府改变马路规划方案;有的说用炸药炸掉;有部分学生提前预习了,很没有信心地说:“老师,可以用平移吗?”我肯定地说:“讲的好,就是用平移。”在一片惊叹声中,我引入了图形的平移。接着又问同学们去过游乐场吗?坐过里面的“小火车”和“摩天轮”吗?哪项运动属于物体的平移?哪项属于物体的旋转?一连串的提问让学生在自己熟悉喜欢的事物中学习,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同时加强了对图形平移的感性认识。
三、创设活动式情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性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形成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图形展开与折叠”时,我以活动为主,强调“做数学”,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大量活动中,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养成研究性学习的良好习惯。
四、创设生活式情境,让学生学以致用。
生活离不开数学,因此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经历对现实生活中具体事例的观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了解数学是人们交流信息的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例如:在让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时,我用多媒体展示很多生活中的图形,如我国几家银行的标志、雪花、枫叶、美丽的蝴蝶、人的脸、建筑等让学生来判断和鉴赏,使学生感受到轴对称图形的稳重、美观效果。再让学生进行轴对称图案设计,并要求应用在实际生活中,使学生进一步体验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五、创设竞赛式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中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甚为强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认真地组织学生开展关于课程的竞赛,有助于唤起学生的内驱力,激发学生的斗志,极大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引导学生质疑、观察、探究,在比赛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以经常开展速度竞赛,看谁解题速度最快,或者小组竞赛等。例如:在“认识三角形”这一节的教学中,在探求三角形三条边间的关系时,我采用小组竞赛,4人一组,每个小组准备3cm,4cm,5cm,6cm和9cm五根小木棒,任意取3根首尾相接搭三角形,看哪一组搭的多、搭的快。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有人搭,有人记载,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也感悟到任意3根不一定能够搭成三角形,从而主动寻求构建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的关系。这样的设计,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也加深了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
总之,选择适当的方式创设数学课堂情境,使学生整节课处于情绪高昂、思维活跃的状态中,既有助于知识的更好掌握,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创设课堂问题情境,要求教师熟练掌握、驾驭教材和了解本班学生已有经验和智能水平,合理安排课堂情境,使数学教学课堂情境的创设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闪光点。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高等师范院校教材
[2]张志香.谈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途径[J].柳州师专学报
[3]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情境 创设 兴趣
新课程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同时也改变了我们教师的教学生活,我亲历其中,深刻感受到对我们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往的数学课堂只是重视知识的传授、平铺直叙、满堂灌,而忽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很是沉闷,学生被动地学习。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它和学习的关系表现为一种间接的促进或促退的关系。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情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热爱数学。因此创设课堂情境,这种启发式教学更受到学生的欢迎,我在平时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现就自己的数学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趣味式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布鲁纳曾经说过:“学生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创设一个欢乐愉悦课堂的有效途径之一,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学生渴望获得知识而积极参与的意向活动。教师要善于分析学生的思维状态,想方设法将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设计成有趣、诱人而且学生易于接受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例如:在“感受概率”这一章教学中,我经常提供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事件,如“下一届世界杯足球赛巴西队夺冠”,“青蛙会用腮呼吸”,“小明家买彩票中了500万元的大奖”等事件。又如在学习三视图时,我用屏幕投影从不同方向拍摄的庐山彩照,并带领学生吟诵苏轼的《题西林壁》,让学生说说诗的含义和生活中类似的体验。学生表现出很浓的学习兴趣,整堂课进行得有声有色。
二、创设提问式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学精于思而荒于嬉,思源于疑而止于不惑。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师设定的问题情境中去,探索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必将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例如,在“图形的平移”这一节的数学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以一个建筑师的身份思考:南京江南大酒店是一家三星级酒店,2001年马路拓宽,这栋楼在拓宽范围以内,将这样的一个星级酒店拆掉耗时又费钱,那怎么办呢?学生们马上各抒己见,有的要求政府改变马路规划方案;有的说用炸药炸掉;有部分学生提前预习了,很没有信心地说:“老师,可以用平移吗?”我肯定地说:“讲的好,就是用平移。”在一片惊叹声中,我引入了图形的平移。接着又问同学们去过游乐场吗?坐过里面的“小火车”和“摩天轮”吗?哪项运动属于物体的平移?哪项属于物体的旋转?一连串的提问让学生在自己熟悉喜欢的事物中学习,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同时加强了对图形平移的感性认识。
三、创设活动式情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性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形成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图形展开与折叠”时,我以活动为主,强调“做数学”,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大量活动中,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养成研究性学习的良好习惯。
四、创设生活式情境,让学生学以致用。
生活离不开数学,因此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经历对现实生活中具体事例的观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了解数学是人们交流信息的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例如:在让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时,我用多媒体展示很多生活中的图形,如我国几家银行的标志、雪花、枫叶、美丽的蝴蝶、人的脸、建筑等让学生来判断和鉴赏,使学生感受到轴对称图形的稳重、美观效果。再让学生进行轴对称图案设计,并要求应用在实际生活中,使学生进一步体验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五、创设竞赛式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中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甚为强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认真地组织学生开展关于课程的竞赛,有助于唤起学生的内驱力,激发学生的斗志,极大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引导学生质疑、观察、探究,在比赛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以经常开展速度竞赛,看谁解题速度最快,或者小组竞赛等。例如:在“认识三角形”这一节的教学中,在探求三角形三条边间的关系时,我采用小组竞赛,4人一组,每个小组准备3cm,4cm,5cm,6cm和9cm五根小木棒,任意取3根首尾相接搭三角形,看哪一组搭的多、搭的快。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有人搭,有人记载,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也感悟到任意3根不一定能够搭成三角形,从而主动寻求构建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的关系。这样的设计,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也加深了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
总之,选择适当的方式创设数学课堂情境,使学生整节课处于情绪高昂、思维活跃的状态中,既有助于知识的更好掌握,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创设课堂问题情境,要求教师熟练掌握、驾驭教材和了解本班学生已有经验和智能水平,合理安排课堂情境,使数学教学课堂情境的创设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闪光点。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高等师范院校教材
[2]张志香.谈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途径[J].柳州师专学报
[3]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