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问题教学

来源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meng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语文问题教学突出了对学生质疑、探究、创新能力的培养,它突破了“师问生答”的传统教学,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品质为核心,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这种集教法、学法、新课改理念于一体的动态行为策略正是授人以渔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语文 问题教学 实施策略 效果
  
  Problem teaching of high-school teaching
  ------Teaching students the effective way for “fishing”
  Hao Yuxin
  【Abstract】To give someone a fish is not than to teach him to fish. If we want to make students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ir lifelong learn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individuality, we must make them find the effective learning style which fits them. Chinese question teaching has given prominence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bility to oppugn, to explore and to innovate, has broke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that teaches ask questions and students give the answer. Changing students’ learning style becomes the center and lifelong learning becomes the emphasis. This kind of dynamic act and strategy of gathering the style of teaching, the style of learning and the new course reform idea into one just is the effective way for teaching how to fish.
  【Keywords】Chinese Question teaching Actualizing strategy Effect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和理论学习中,我发现“问题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有效途径。
  
  1.问题教学的含义。中学语文问题教学,是教师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质疑探究能力为目标,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导学生对原有的知识进行重组、转换,从而解决矛盾、提升学生语文学习品质的教学行为。
  
  2.问题教学提出的依据。
  ①高中语文课程要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②高中阶段的教学应教会学生学“问”。
  ③教师发现学生课下提出的问题多集中在知识性问题上,极少数学生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④问题教学的实施在理科课堂中收效显著,它是否同样适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基于以上四点原因,我提出假设:问题教学法是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有效途径。
  
  3.语文问题教学的实施策略。
  
  3.1 实施步骤:
  ①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引发学生产生认知矛盾,从而激发学生提出问题。
  ②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找出有价值的问题。
  ③自主、合作探究或由教师讲解。
  ④学生掌握文本内容,并实现知识迁移和自主发展。
  3.2 课例分析:(在这里,我以2008年上的两堂公开课作为课例来分析)
  【课例一】《将进酒》教学课例:
  步骤1、2创设问题情境并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朗读李白的诗歌《行路难》,他在本诗中流露出怎样的情感?
  生:面对艰难险阻,依旧对未来充满信心。
  师:八年后,李白又写下了一首诗《将进酒》,那么同学们从这首诗中最想知道的问题是什么?
  生1:李白生活得怎样?
  生2:李白这么多年经历了什么?
  生3:李白的人生态度怎样?
  生4:李白有着怎样的的情感世界?
  师:就语文文本而言,我们看哪个问题提得最具体,最好呢?
  生:第4个。因为“诗言志”,“志”即情感。
  师:肯定学生的回答。明确本堂课中要探究的主问题:8年后,李白的情感世界。(此处让学生到电脑前打出,让学生体会到质疑的乐趣,为进一步的探究做好铺垫。)
  步骤3:探究问题(生生探究,师生探究),引导学生走进李白的情感世界。(具体环节略)明确情感世界:狂放、悲壮、乐观、激愤、孤独。
  步骤4:走出文本,拓宽角度,实现知识迁移和自主发展。
  师:以上我们对李白情感世界的探究是由他第二次漫游时期的两篇作品提出问题的,那么我们还可以从别的角度提出问题,比如围绕《将进酒》这首诗中的语句,我们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生1:可以围绕“酒”字提出问题。如:为什么喝酒?(借酒消愁)→什么愁?(怀才不遇)→情感世界
  生2:可以围绕“万古愁”中的“愁”字提出问题。如:愁→什么愁→情感世界
  师:对学生的观点给予肯定,并布置作业:
  从《将进酒》中的“酒”字或“愁”字,走进李白的情感世界。(这项作业的布置,一可以巩固、检验学生课上的听课效果,夯实基础;二可以培养学生在日后的阅读中学会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这个角度看,又有很大的开放性。
  【课例二】《逍遥游》教学片断:(文本探究中的问题教学课例)
  师:作者庄子认为怎样才能达到逍遥的状态?
  生:乘天地之正。
  师:书下将“正”字解释为“与辨字相对”,即“不辨”,你怎样理解“正”字?
  生:天地间不变的是自然。
  师明确:庄子认为一切顺应自然才能达到逍遥的状态。齐读课文前两句,你有什么疑问?
  生1:鲲为什么要化为鹏?
  生2:鲲是怎样化为鹏的?
  生3: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师引导:鲲“化而为鹏”与“乘天地之正”有关系么?
  生:鲲“化而为鹏”抵达南溟实际上就是顺应了自然,也就是做到了“乘天地之正”。(突破了难点,为后面文本的解读作了有力的铺垫。同时学生也意识到生1、生3的问题有价值,他们只是从不同的角度问了同一个问题。)
  
  4.问题教学实施的效果。在这两堂课中,学生的收获不仅仅是读懂了文本,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的思维在“问”的过程中活跃起来,主动地将课程设置的内容“能学到什么”和学习方法“怎么学”结合起来。从而为学生将来对问题的“考证”(或者说对学生的终生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两年来,我把问题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在课堂中不断改进,基本探明了这条集教法、学法、新课改理念于一体的动态行为策略。现在我教的两个班级的大多数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独立思考,主动地提出问题,所提问题的质量与高一时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其中,邹贺同学(我的课代表)的进步尤为明显。他不仅能够对课内外篇章提出问题,并主动搜集材料,寻找答案,而且还能够较自如的运用这种方法引导同学们进行有效学习,促使班级“问”的风气长盛不衰。我相信,问题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一定大有裨益。
  
  5.结论:语文问题教学突出了对学生质疑、探究、创新能力的培养,它突破了“师问生答”的传统教学,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品质为核心,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可见,这种集教法、学法、新课改理念于一体的动态行为策略的确是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有效途径。当然,问题教学如能和其他教学途径合而并用,必能推进中学语文教学进入新天地。
其他文献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正在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在职业技能培养方面已经有很多成功的经验,但对于理论性较强的文化课教学,如何渗透工学结合的理念,加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方面,还需要大量的探索和尝试。如何加强学生对数学灵活应用能力的培养是把数学同医学相结合的关键,也就是为培养中等卫生专业实用型人才这个大目标而服务。本人在数学课教学实践中,围绕教学目标而进行了教学改革,遵照现代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实
期刊
1.什么是校园文化?校园文化的内涵丰富,外延广阔,是学校在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利用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既遵循和反映社会进步、教育发展规律的共性要求,又体现特定学校的个性特点。校园文化产生于学校,存在于学校,惠及师生,辐射社会。它不仅是一种现象,更是一种积淀,体现着一个学校的办学品味、办学特色、办学理念、办学水准及办学成果。一般认为校园文化由校园物质、制度、精神及行为四个层面的文化组成。其中物
期刊
【摘要】在教育改革的热潮中,化学教学必须加强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这不仅是教学的要求,更是学生学习的需要。本文就化学教学中有关化学试验的能力培养,来体现我国素质教育在教学中的深入展开。  【关键词】化学 实验 演示 创新    How to cultivate students’ experiment ability in chemistry teaching   Liu Yuhong  【Abst
期刊
【摘要】职业学校差生的成因主要有:①教育目标定位错误;②生源质量低下;③学习转轨太快;④教学要求上“一刀切”;⑤教学方法陈旧;⑥学生个人、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原因。转化差生的对策:①改变思想观念;②抓好转轨期的教学;③实行分层教学;④加大教法改革力度。  【关键词】数学差生 学习转轨者 分层教学 教学改革    Thought on how to change the students having
期刊
【摘要】长期以来,我们在语文课堂中追求的最高目标就是实现师生之间充分的情感交流和融合。笔者认为,要实现情感的交流融合,建立和谐共振的课堂氛围必不可少。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探讨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和谐共振问题。  【关键词】语文课堂 和谐氛围 换位思考 边缘材料 争议性问题    How to construct the harmonious atmosphere in Chinese class   
期刊
【摘要】网络将改变现代人的生活,也将改变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学生对网络的倾向性日趋严重,网络对初中生的学习态度和人生观具有很深的影响。作为教师,如果不懂当代中学生心理,那便是不懂教育;不懂现代互联网技术,同样也是不懂教育。教师要深入探究互联网技术对青年学生身心成长产生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有效地寻求引导的途径和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网络环境 教育    Brief talk about t
期刊
【摘要】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如何打破课程的系统性、专业性,强调实用性、够用的原则,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教学效益?这就需要在制图课的教学方式上进行改革和创新,也就是进行创新教学,将创新的理念运用到教学设计中,关注教学目标的创新,关注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成效,随时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充分利用创新理念。  【关键词】机械制图教学 创新教学    Innovation teaching used i
期刊
【摘要】口语交流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更显得切合实际和重要。笔者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 学生 口语表达能力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spoken language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Chinese teach
期刊
【摘要】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关键词】学生 地理学习 兴趣培养    Brief talk about the cultivation of the interest in Geography   Liu Ruifang   【Abstract】At the course of teaching geography, t
期刊
【摘要】由于小学生生活经历少,语言组织能力有限,导致他们惧怕、厌恶写作文。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为我们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丰富作文内容,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关键词】远程教育资源 激发兴趣 丰富内容 创造性想象    Make use of the resource of long-distance education to improv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