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金融学告诉我们投资者应该如何管理投资,而理解投资者实际上是如何行动的,这对于证券投资管理非常重要。对于投资者行为的研究已经有很多成熟的模型了,但是具体到中国投资者来说,他们有什么特别的投资行为呢?这就是本文试图研究的问题。
【关键字】:投资者行为;中国投资者;差异性
一、投资者行为的一般特征
1.投资行为的多元主体
在我国虽然国有经济成份占主导地位,但所有制结构却是各种经济成分、各种经济形式并存。多种经济成分的所有者与经营者都有能力和权力作为投资主体从事投资活动,这就形成了国家、部门、地方、企业、个人等作为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特征。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决定了投资来源的多渠道,由此形成了国家投资、地方和部门自筹投资、企业自行积累投资、社会集资投资以及个人、专门投资机构在证券市场上的间接投资等多种形式。
2.投资行为的多元目标
投资者在某一时点的利益是由物质利益、非物质利益和闲暇三个变量所构成的,相应地,支配投资者行为的目标也不是一元的,而是三元的。物质利益是指投资者从事投资活动而得到的物质收入,以及把物资收入用之于消费,满足自身的生存、享受和发展的诸种物质需要;非物质利益是指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所发展的人际交往、同某一群体取得的认同和归属、受人尊重、职务升迁、承担社会责任、发展个人才能以及实现理想抱负等等;闲暇是指投资者受生理条件的限制需要休息,是保证投资者物质利益和非物质利益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它本身也是投资者利益的一个独立存在的要素。这三个目标之间,存在相互替代、相互转化和相互补偿的关系。
3.投资行为的系统性
投资决策行为取决于对股价的预期,股价的预期取决于股份公司的营运机制、股市行情、国家政治经济以及投资者心理与情绪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多样性与复杂性导致了投资决策行为的不确定性。从而导致投资行为不是一种结果,而是一种系统性的状态过程。投资者一旦进入股市,买卖股票的投资行为就必须不断地关注股市任何变化,投资者无时无刻不在面临选择。投资者买入股票的决策行为,卖出股票决策行为,以及持有期间的监控行为表现为不同投资行为阶段,对投资行为的绩效具有重要影响。投资所具有的货币增值性,使得投资活动不是一次性行为,而是周而复始的周转系统性行为,這就要求投资者必须在正确的时候做出投资决策行为,抛弃一切幻想把正确选择及时体现在行动上。
4.投资行为的差异性
主力大户、中小散户的投资行为特征明显不同。主力大户能操纵股市,是因其资金额巨大、交易量惊人,并有中小散户为其“抬轿”筑基。所以主力大户进行投资,也需要外围造势,广大散户跟风紧随、哄抬股价,方能造势炒作。中小散戶没有组织、缺乏计划地进行投资。一般而言,股市里的中小散户往往成为股市波动的最先牺牲者。在资金量大、富于经验的大户、机构面前,套牢、亏损的只能是缺乏组织和有效计划的散户股民。由于中小散户“散”的特性,致使其易为股市行情所困,追涨杀跌,为主力大户义务打工尚不自知。不同年龄阶段的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上所表现出的行为特征各有不同,如青年投资者的勇猛果断,老年投资者的小心谨慎,中年投资者的迟疑不决等等。市场经验丰富的股民与股市新手也不同。老股民在股市中久经沙场经验比较丰富,在操作中易于把握机会,避免风险,但有时易于被胜利冲昏头脑,急于入市,缺乏耐心。股市新手富于勇气,缺乏经验,往往需要经历股市风雨后,方能从失败的教训中获得经验。
5.非理性决策的经常性
投资行为与自身利益高度相关使得投资者对市场波动极为敏感,投资者对投资收益的共同关注使得其对群体和信息高度依赖,投资者经常面对风险普遍存在情况下需要作出决策的种种心理压力和情绪波动。在这个市场上,人的本性与缺点无所遁形,战胜自然困难也许比较容易,战胜自己与生俱来而不易改变的本性,树立良好理智的心态绝非易事,需要一个痛苦的时间过程。俗话说:“股市是一个心理王国”。大量的调查表明,投资者所犯的错误中 70%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心理因素成为影响我们投资行为的无形之手。加上自身知识、经验等限制,而导致了投资者认知错误发生的经常性进而出现非理性决策行为。
二、中国投资者的行为
(1)过度自信
我国的股票市场是弱式有效市场甚至是无效市场,证券市场中股票价格并不能有效的反映股票的真实价值和相关信息,缺乏真实的风险和预期收益来构造投资组合的基础。而且即使在最成熟最发达的证券市场中,个人投资者也都面临着巨量信息的收集、筛选和处理,巨大的计算量,决策的时间限制等等难以克服的问题,更不用说处于发展阶段的我国证券市场中的个人投资者了。有效投资组合在我国个人投资者的实践中是不可能存在机会的,也就根本上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为平衡风险与收益进行交易。如果投资者认为自己的投资组合是有效的那就显得是自信过度了。我国投资者明显存在过度自信的投资倾向,这种认知偏差导致相当一部分投资者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换手频繁,幻想通过投机,不断骑黑马,发横财,没有树立长期投资、理性投资的健康投资意识。同时操纵股市的庄家行为不仅没有得到抑制和公众的谴责,反而成为大众追捧的对象,长此以往,极大的伤害了证券市场应该具有的良好氛围。
(2)过度交易
我国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存在过度交易倾向。据统计,个人投资者的年平均交易次数高达232次,这充分暴露了我国个人投资者过度自信与急于求成的心里偏差.个人投资者由于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或者投资组合选择上存在问题,导致投资行为的偏差,从而使得个人投资的平均收益率不高,几乎没有投资者能够获得高于大势或者无风险市场的收益率。投资者由于过度交易财富损失巨大,有统计显示,投资者的交易频率与其投资收益率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交易频率越高投资收益就越低。
(3)政策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大
政策对于投资者的交易频率具有显著的影响,直接影响投资者交投的活跃及入市的意愿。当利好政策出台后,投资者交易频率有明显的上升,并且持续了一个较长时间;当利空政策出台后,投资者的交易频率有较大幅度的下跌,并且下降趋势也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不仅投资者的交易频率明显随政策的出台而变化,同时对政策导向存在依赖性偏差。当有利好的政策出台会加剧投资者的“过度自信”偏差,交易频率提高,导致过度交易;一旦利空性政策出台,投资者的“过度恐慌”偏差,又会导致交易频率下降。
结论和建议
通过对中国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的分析,我们相应提出一些建议。
1、个人投资者应该认清自己在证券市场中所处的不利地位,在加强证券投资基本知识学习的同时,注重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了解自身存在的心理认知偏差的基础上,在投资实践活动中有意识的加以纠正,培养良好的投资习惯。摒弃企图在证券市场上一夜暴富的投资心理,而使自己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中,从而减少心理认知偏差的出现,降低因此而蒙受的投资损失。
2、以准确理解新出台政策意图为基础,把预测、把握政策的发展方向和变化趋势,提高自身投资水平的一个重要努力方向。对绝大多数个人投资者来说,由于信息获得的成本递增性、海量信息的筛选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性,实现对政策变化方向和变化趋势的事先预测具有相当大的难度。但是只要能很好的理解新出台政策的意图,同时合理利用政策的时滞效应,仍然可以实现投资收益提高的目的。由于每个政策的出台都将考虑许多方面利益的平衡;程序上还必须广泛征求各相关方面的意见;变化趋势上总是沿着从不规范到规范的路径。换言之,政策变化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首先,广泛搜集信息结合所处的市场背景,分析管理层的监管思路,把握监管焦点,立足管理层的监管立场上换位思考,推测监管政策的发展方向和变化趋势。其次,关注国民经济状况,据以判断国家宏观经济工作重点,从而推测股市为实现这一目标所需要做出的调整以及可能的调整时间。
【关键字】:投资者行为;中国投资者;差异性
一、投资者行为的一般特征
1.投资行为的多元主体
在我国虽然国有经济成份占主导地位,但所有制结构却是各种经济成分、各种经济形式并存。多种经济成分的所有者与经营者都有能力和权力作为投资主体从事投资活动,这就形成了国家、部门、地方、企业、个人等作为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特征。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决定了投资来源的多渠道,由此形成了国家投资、地方和部门自筹投资、企业自行积累投资、社会集资投资以及个人、专门投资机构在证券市场上的间接投资等多种形式。
2.投资行为的多元目标
投资者在某一时点的利益是由物质利益、非物质利益和闲暇三个变量所构成的,相应地,支配投资者行为的目标也不是一元的,而是三元的。物质利益是指投资者从事投资活动而得到的物质收入,以及把物资收入用之于消费,满足自身的生存、享受和发展的诸种物质需要;非物质利益是指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所发展的人际交往、同某一群体取得的认同和归属、受人尊重、职务升迁、承担社会责任、发展个人才能以及实现理想抱负等等;闲暇是指投资者受生理条件的限制需要休息,是保证投资者物质利益和非物质利益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它本身也是投资者利益的一个独立存在的要素。这三个目标之间,存在相互替代、相互转化和相互补偿的关系。
3.投资行为的系统性
投资决策行为取决于对股价的预期,股价的预期取决于股份公司的营运机制、股市行情、国家政治经济以及投资者心理与情绪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多样性与复杂性导致了投资决策行为的不确定性。从而导致投资行为不是一种结果,而是一种系统性的状态过程。投资者一旦进入股市,买卖股票的投资行为就必须不断地关注股市任何变化,投资者无时无刻不在面临选择。投资者买入股票的决策行为,卖出股票决策行为,以及持有期间的监控行为表现为不同投资行为阶段,对投资行为的绩效具有重要影响。投资所具有的货币增值性,使得投资活动不是一次性行为,而是周而复始的周转系统性行为,這就要求投资者必须在正确的时候做出投资决策行为,抛弃一切幻想把正确选择及时体现在行动上。
4.投资行为的差异性
主力大户、中小散户的投资行为特征明显不同。主力大户能操纵股市,是因其资金额巨大、交易量惊人,并有中小散户为其“抬轿”筑基。所以主力大户进行投资,也需要外围造势,广大散户跟风紧随、哄抬股价,方能造势炒作。中小散戶没有组织、缺乏计划地进行投资。一般而言,股市里的中小散户往往成为股市波动的最先牺牲者。在资金量大、富于经验的大户、机构面前,套牢、亏损的只能是缺乏组织和有效计划的散户股民。由于中小散户“散”的特性,致使其易为股市行情所困,追涨杀跌,为主力大户义务打工尚不自知。不同年龄阶段的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上所表现出的行为特征各有不同,如青年投资者的勇猛果断,老年投资者的小心谨慎,中年投资者的迟疑不决等等。市场经验丰富的股民与股市新手也不同。老股民在股市中久经沙场经验比较丰富,在操作中易于把握机会,避免风险,但有时易于被胜利冲昏头脑,急于入市,缺乏耐心。股市新手富于勇气,缺乏经验,往往需要经历股市风雨后,方能从失败的教训中获得经验。
5.非理性决策的经常性
投资行为与自身利益高度相关使得投资者对市场波动极为敏感,投资者对投资收益的共同关注使得其对群体和信息高度依赖,投资者经常面对风险普遍存在情况下需要作出决策的种种心理压力和情绪波动。在这个市场上,人的本性与缺点无所遁形,战胜自然困难也许比较容易,战胜自己与生俱来而不易改变的本性,树立良好理智的心态绝非易事,需要一个痛苦的时间过程。俗话说:“股市是一个心理王国”。大量的调查表明,投资者所犯的错误中 70%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心理因素成为影响我们投资行为的无形之手。加上自身知识、经验等限制,而导致了投资者认知错误发生的经常性进而出现非理性决策行为。
二、中国投资者的行为
(1)过度自信
我国的股票市场是弱式有效市场甚至是无效市场,证券市场中股票价格并不能有效的反映股票的真实价值和相关信息,缺乏真实的风险和预期收益来构造投资组合的基础。而且即使在最成熟最发达的证券市场中,个人投资者也都面临着巨量信息的收集、筛选和处理,巨大的计算量,决策的时间限制等等难以克服的问题,更不用说处于发展阶段的我国证券市场中的个人投资者了。有效投资组合在我国个人投资者的实践中是不可能存在机会的,也就根本上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为平衡风险与收益进行交易。如果投资者认为自己的投资组合是有效的那就显得是自信过度了。我国投资者明显存在过度自信的投资倾向,这种认知偏差导致相当一部分投资者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换手频繁,幻想通过投机,不断骑黑马,发横财,没有树立长期投资、理性投资的健康投资意识。同时操纵股市的庄家行为不仅没有得到抑制和公众的谴责,反而成为大众追捧的对象,长此以往,极大的伤害了证券市场应该具有的良好氛围。
(2)过度交易
我国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存在过度交易倾向。据统计,个人投资者的年平均交易次数高达232次,这充分暴露了我国个人投资者过度自信与急于求成的心里偏差.个人投资者由于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或者投资组合选择上存在问题,导致投资行为的偏差,从而使得个人投资的平均收益率不高,几乎没有投资者能够获得高于大势或者无风险市场的收益率。投资者由于过度交易财富损失巨大,有统计显示,投资者的交易频率与其投资收益率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交易频率越高投资收益就越低。
(3)政策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大
政策对于投资者的交易频率具有显著的影响,直接影响投资者交投的活跃及入市的意愿。当利好政策出台后,投资者交易频率有明显的上升,并且持续了一个较长时间;当利空政策出台后,投资者的交易频率有较大幅度的下跌,并且下降趋势也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不仅投资者的交易频率明显随政策的出台而变化,同时对政策导向存在依赖性偏差。当有利好的政策出台会加剧投资者的“过度自信”偏差,交易频率提高,导致过度交易;一旦利空性政策出台,投资者的“过度恐慌”偏差,又会导致交易频率下降。
结论和建议
通过对中国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的分析,我们相应提出一些建议。
1、个人投资者应该认清自己在证券市场中所处的不利地位,在加强证券投资基本知识学习的同时,注重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了解自身存在的心理认知偏差的基础上,在投资实践活动中有意识的加以纠正,培养良好的投资习惯。摒弃企图在证券市场上一夜暴富的投资心理,而使自己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中,从而减少心理认知偏差的出现,降低因此而蒙受的投资损失。
2、以准确理解新出台政策意图为基础,把预测、把握政策的发展方向和变化趋势,提高自身投资水平的一个重要努力方向。对绝大多数个人投资者来说,由于信息获得的成本递增性、海量信息的筛选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性,实现对政策变化方向和变化趋势的事先预测具有相当大的难度。但是只要能很好的理解新出台政策的意图,同时合理利用政策的时滞效应,仍然可以实现投资收益提高的目的。由于每个政策的出台都将考虑许多方面利益的平衡;程序上还必须广泛征求各相关方面的意见;变化趋势上总是沿着从不规范到规范的路径。换言之,政策变化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首先,广泛搜集信息结合所处的市场背景,分析管理层的监管思路,把握监管焦点,立足管理层的监管立场上换位思考,推测监管政策的发展方向和变化趋势。其次,关注国民经济状况,据以判断国家宏观经济工作重点,从而推测股市为实现这一目标所需要做出的调整以及可能的调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