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问题·关键词”阅读课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实录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wu87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永遇乐》被誉为“辛词第一”,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定篇”。但是由于此词用典过多,故与当代高中生之间产生了不小的隔阂。如何引导学生体味辛稼轩隐藏在诸多典故之后的复杂情感呢?笔者认为对文中出现的典故人物的“称呼”是破译此词的一把金钥匙①。因而,引导学生关注并比较“称呼”背后情感的异同,逐层解读词中隐含的切实感受与生命共
  鸣(叶嘉莹先生语),乃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所在。
  一、导入,谈初读感受
  师:(请一位男生上台板书全词)同学们,你们第一次读这首词有什么感觉?
  生1:有点难懂。
  生2:感觉很豪放。
  师:嗯,你读出了这首词的风格,它的确是一首豪放词。
  生3:作者胸怀大志。
  师:更进一步了,读出了词人胸怀大志。
  生4:一开始没怎么读懂,多读几遍就体会到词人的心情了。
  师问:什么心情?
  生4:胸怀大志,但没有地方来施展他的志向。
  师:用一个成语来说说看?
  生4:壮志难酬。
  师:好个壮志难酬!那你们喜欢这首词吗?
  生5:还可以。
  生6:不喜欢。
  师:我当年念高中的时候也不喜欢这首词,但是后来我慢慢地喜欢上它了。注释已经讲了这首词的创作背景。请思考一下这首词最大的特点,等会儿请同学来讲讲。
  二、诵读,读对节奏和停顿
  师:我们先请一位男生读一读这首词吧。(一男生起立诵读)请同桌点评几句。
  生1:读得感情很到位,很有气势。
  师:有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
  生1:几处停顿和断句还可以改进。比如,上下阕之间需要一个比较明显的间隔,“封狼居胥”,“封”和“狼居胥”中间也需要停顿。
  师:为什么“封”和“狼居胥”中间需要一个停顿?为什么不是“封狼”“居胥”呢?二二停顿不是更朗朗上口吗?
  生1:狼居胥是一座山。
  师:对,所以我们不能把山名拆开。那“封狼居胥”讲的是什么故事呢?
  生1:一个和霍去病有关的故事,注释中有解释。
  师:很好,你关注了注释。下面我们全班齐读一下这首词。(生齐诵读)大家读得意气风发,豪放词是不是都应该读得这么激昂?请大家再默读一遍,看看它和以往读过的豪放词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全体学生默读)板书的同学写好了,我们掌声送给
  他。(生鼓掌)我们看黑板,这首词有几个字比较难写,所以我找同学上来写,大家看,有写错的吗?
  生2:“廉颇”的“廉”少了一横。
  生3:“佛狸祠”的“祠”写成“衣”字旁了。
  三、品读,找出词的最大写作特色
  师:大家再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词,注意停顿和韵脚,这首词押的是什么韵?
  生:U韵。
  师:对。(生齐读)节奏和停顿都比刚才好多了,韵脚也重读了。请这位男生说一说,这首词最大的写作特点是什么?(主问题之一)
  生1:用了很多典故。
  师:很好,用典,请坐。这首词共用了几个典故?(板书“用典”)
  生2:五个。
  师:分别是哪几个?
  生2: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
  四、细读,发现典故中的异同点
  师:大家思考一下这五个典故之间有什么联系,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与不同点?(主问题之二)
  生1:所有典故都表达壮志难酬,这是共同点。
  生2:共同点都是怀古。
  师:是的,用典就是用古人或古事表达自己的情感。我们一起来看题目,“永遇乐”是词牌名,规定了词的格式,而这首词的题目是?
  生(齐):“京口北固亭怀古”。
  师:这首词的五个典故中有四个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点,都和京口北固亭这个地点有关,除了谁?
  生(齐):廉颇。
  师:对,其他四个人都和京口北固亭有关。(板书“仲谋、寄奴、元嘉、佛狸、廉颇”)你们能通过板书看出他们之间的不同吗?
  生3:前四个是帝王,最后一个是将。
  师:嗯,还能发现其他不同吗?
  生4:前四个不是用真名,分别是字、小名、年号、小名,廉颇直呼其名。
  (师分别在五人的称呼之后板书“字、小名、年号、小名、名”)
  五、研读,探讨称呼背后的情感
  师:除了字数和平仄的原因之外,请思考在词人这样的处理背后隐藏着的情感密码。(主问题之三)大家不妨小组讨论一下。(生热烈讨论6分钟)
  师:好,声音小下来了,看来大家已经讨论好了,请各小组派代表来分享一下。
  生1:仲谋是字,字表示对一个人的尊重。
  生2:而且辛弃疾当时也想找到像孙仲谋这样的明主。
  师:那当时有明主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3:没有,从“英雄无觅”可以看出来。还有“舞榭歌台”,是吴国留下来的,而现在“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说明当年他建立的功业已经不在了。有一种惋惜之感。
  师:非常好,大家把写孙仲谋的这两句好好读一读,读出这种“尊敬”和“惋惜”之感。(生齐读,师板书“尊敬、惋惜”)
  生4:刘裕从小寄住在舅舅家里,所以有这个小名。
  师:对,那作者想借这个小名表达什么呢?
  生5:表达对寄奴北伐成功的仰慕。
  师:说得很好。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
  生6:希望自己也可以像刘裕一样建功立业。
  师:那还是仰慕之情啊,還有其他情感吗?大家像刚才一样抓关键词。我们先读一读与“寄奴”相关的这几句词。(生齐读)   生7: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场景很震撼,写出了辛弃疾还是有收复中原的那份雄心,并表达了对刘裕的崇敬之情。
  师:崇敬和仰慕也比较接近,还有其他的情感吗?
  生8:我觉得还有惆怅,因为只能“想当年”了,因为刘裕那样的人已经没有了,英雄已经不在了。
  师:很好!我们一起怀着尊敬和惋惜、仰慕和惆怅的复杂情感把上阕读一读。(板书“仰慕、惆
  怅”)(生齐读上阕)
  生9:作者想借“元嘉草草”这个历史事件提醒当权者,有告诫的意思。告诫当权者北伐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师:很到位!告诫。还有别的补充吗?能再提炼一个关键词出来吗?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
  生10:还有忧虑,影射当时的韩侂胄的北伐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板书“告诫、忧虑”)
  师:请“佛狸组”代表来说一说。
  生11:这个称呼显得亲切,但是又带着一点耻辱感。
  师:为什么又亲切又耻辱呢?这不是听起来有一点矛盾吗?
  生11:亲切是因为拓跋焘和南朝宋的关系密切,他打败了宋文帝,而现在佛狸祠却被人们当作神庙在祭拜,所以对于宋人来说是一种耻辱。
  师:拓跋焘的身份是什么?
  生11:他是一个外来的入侵者。
  师:除了耻辱大家还读到什么?
  生12:还有对人们的愤懑。
  师:是的,因为当时很多人已经把这件事忘记了,所以作者感到愤懑,才感叹“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这里的“可堪”是什么意思?
  生(齐):不堪。
  师:对啊,“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板書“愤懑、耻辱”)
  师:请“廉颇组”代表来说一说。
  生13:自比,希望自己像廉颇一样被重用。
  师:廉颇被重用了吗?你从哪个词里读出来?
  生13:“尚能饭否”,他后来并没有受重用。
  师:那么作者有没有受到重用?
  生13:没有,只是虚职,借他来当一个棋子,所以他觉得悲愤。
  师:大家把最后一句再读一读。(生齐读)
  师:廉颇尚且有赵王去问,那辛弃疾呢?有人来问吗?
  生14:没有。
  师:那大家觉得他的情感除了悲愤外,还有什么?
  生15:无奈。
  师:哪个关键词能读出这种感情?
  生15:“凭谁问”。
  师: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下阕。(板书“悲愤、无奈”)(生齐读下阕)
  六、小结,归纳词风并布置作业
  师:我们请“总结组”的同学来做一下小结。
  生:辛弃疾这首词里的五个典故,借助四种不同的称呼蕴含着多种不同的情感,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一读再读。
  师:是的,后人对辛弃疾这种词风有一个评价叫作“沉郁顿挫、潜气内转”(板书)。接下来,让我们试着背一背这首词。(生齐背全词)
  师:最后,给大家布置一个作业,以“辛弃疾,我想对你说”为开头写一段话,200字左右,好吗?下课。(生鼓掌)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
  责任编辑:孙昕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是学校的旗帜,是一校之魂,是学校的一面镜子。校长的管理决定着学校的发展, 而一个校长的管理艺术、管理才能取决于校长自身素质的高低。  思想素养高一点  做一个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肆意生长,张扬生命的时期,只有丰沛的情感灌溉,才能护佑这些幼苗茁壮成长,枝繁叶茂。小学生的特点决定了小学校长须是一个有情感温度,有生活情趣的人,要有善于发现生活之美的能力,
一、创设情境,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伴着《思乡曲》,教师充满深情地走上讲台。)  师:1972年,台湾的一个深夜。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空,如水的月光穿过窗棂,洒进房间。一位诗人倚窗而立,时而低头沉思,时而抬头眺望。突然他拿出一瓶酒,斟满酒杯。酒入愁肠,双眼朦胧,思乡之情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情,快步走进书房,打开台灯,摊开稿纸,一首小诗从他的笔尖流淌出来:“小时候,乡愁是一枚
针对本人发在《语文建设》2010年第6期上的《的美学问题》,丁启阵先生在博客里发文表示“我赞成把朱自清《背影》从语文课本中删去”。丁先生的观点引起的反响强烈。不过,绝大多数读者都反对丁先生的看法,表示对《背影》的肯定和欣赏。我感到,有必要通过这次讨论来澄清一些基本的美学原则。  古希腊人把感性的和情感的学问与理性的实用性学问相对,这就是后来英语中的“美学”(aesthetics)一词。18世纪的德
知识观与教育关系甚密。回顾教育史,几乎每一次重大的教育理论的论争都伴随着知识观的讨论,从而引起教育实践的变革。知识既是教学的目标,又是教学的内容和载体,这决定了知识观与教学的紧密联系。人们对知识的性质、功能、价值的看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对教学的理解,从而形成不同的教学思想。今天,知识观正经历着从现代知识观到后现代知识观的转变,这将引起课堂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师生关系等
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作为高考试题中较为成熟、最具信度的板块,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考查内容涉及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对文章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理解、对重点语句的翻译或断句等。能力方面,在考查识记、理解的同时,还涉及对作品的分析、综合、鉴赏和评价等多种能力。本文拟从试题选材、命题形式、考试内容等方面对今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做一简要分析。    一
在网上读到这样一则故事:  1985年,人们发现,牛津大学有着350年历史的大礼堂出现了严重的安全问题。  经检查,大礼堂的20根横梁已经风化腐朽,需要立刻更换。每一根横梁都是由巨大的橡木制成的,为了保持大礼堂350年来的历史风貌,只能用橡木更换。  在1985年,要找到20棵巨大的橡树已经不容易,或者有可能找到,但每一根橡木也许将花费至少25万美元。这令牛津大学一筹莫展。  这时,校园园艺所来报
大学美术馆不以营利为目的,通过收藏、研究、展示、教育、交流五项功能[1]实现艺术创作与艺术沟通以及公众文化认知度的提升。与社会公共美术馆不同的是,大学美术馆最直接、最稳定的受众是在校学生,因而大学美术馆的美育职能也就成为其诸多职能中的突出特色。近年来,随着我国院校美术馆的大量兴建和繁荣,大学美术馆在提高大学审美教育、开展艺术研究、服务教学和促进学科沟通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2]。本文以京师美术馆和
单元整体设计    一、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几篇短小易懂的文言文,其故事性、趣味性、哲理性很适合初一学生阅读。各篇选文记事、记人、状物各有侧重,既与本册教材的现代文部分相呼应,又是第六单元古诗文学习的继续,前后照应,体现了教材结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运用第六单元所学的古诗文阅读法和积累的文言字词、句法知识,在反复诵读中把握课文的内容及主旨,逐步感受我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二、单
杜甫继承《诗经》、汉乐府以来的叙事传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叙事诗,塑造了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三吏”“三别”就是这样一组叙事诗。在这组叙事诗中,杜甫将自己的真实经历熔铸成篇,真实地再现了安史之乱中,唐王朝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历史画卷,因而被后人誉为“诗史”。《石壕吏》是其中流传最广、最受后人推崇的一篇。  对《石壕吏》,宋黄鹤注曰:“观‘急应河阳役’之句,当是乾元二年九节度之师溃,子仪断河桥,以
最近有教育专家提出,新课程下的备课需要我们加入更多的研究性因素,其中包括对课文的解读、问题的设计、教学内容的确定、教案的撰写和课后反思等。正确理念只有物化为课堂上的教学实践,对一线教师才有切实的价值。因此,我们以研究的态度对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俗世奇人》这篇课文进行了设计尝试,从题目入手,抓住一句话、几个词来组织课堂教学,在课例层面实现了课堂教学的优化,下面是案例展示。    一、《俗世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