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教学中教师的一个重要话题。高中地理是高中学科中较为重要的一科,较初中地理难度有所增加,想要提高高中生的地理成绩,必须激发学生对高中地理的学习兴趣。结合教学经验,就如何激发学生对高中地理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高中地理 教学 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无论是做事还是学习,只有先激发一个人的兴趣,才能自觉把精力投入其中。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必须认识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合理制定地理教学方案,进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教学内容是培养学习兴趣的源泉
地理环境丰富,要想感知地理必须从室内走向室外,或者通过教师的讲解、图像的反应等方式进行了解,也正是因为难以感知地理环境,才经常给人以新鲜、奇特的印象。地理感性知识是兴趣源泉的源头,它既是地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获得理性知识的基础。如果学生缺乏表象的认识,就难以对学习地理产生热情,所以我们要多提供机会让学生进行感知,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拥有熟练的地理技能往往是一件令人羡慕的事情,比如,探险家和考古学家只凭借一张地形图就可以对陌生的环境、区域进行分析,当学生看到这些必然会渴望掌握讀图的技能。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希望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了解要想掌握熟练的技能必须以坚实的理论知识为基础,从而逐渐推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
二、改变学生对地理的偏见,端正其学习态度
很多学生对地理的认识存在着很大的偏见,这导致其学习态度不端正,试想学生都没有正确认识地理,又何谈对学习地理感兴趣呢?因此,要想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就要纠正他们对地理的错误认识,端正其学习态度。应试教育理念一直以来就引领着我国的教育走向,深受其影响的师生在教育教学观念上也多多少少存在着一些认知偏差。比如,很多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认为重要的科目就是语数外,像地理这类学科都不重要,因此,在安排教学上语数外所占的课时很多,而地理一周也就两到三节课。不仅如此,很多教师根本不重视地理教学,课堂上不是照本宣科,就是给学生划划考试重点,讲课没有激情,毫无活力,教师的这种教学态度也深深地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其认为地理不重要,应该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主科的学习上。因此,很多学生在上地理课的时候不是心不在焉,就是看小说,或是做其它作业,总之,就是无心学习地理。这种对地理的认知偏见以及不认真的学习态度,如果不及时纠正,又怎么可能激发其学习兴趣呢?因此,教师要改变自身对地理学科的偏见,然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科认知,并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教师的情感态度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大的影响,只要教师改变了自身对地理的偏见,相信潜移默化中,也会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三、在教学中加强地理与生活的联系
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学以致用,尤其是在生活中能运用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帮助其能解决问题。之所以很多高中学生对学习地理毫无兴趣,就是在于他们认为地理没有实用价值。地理的确不像语数外那样能够普遍使用,随时随地都能体现其学习价值,但是地理也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比如,各个地方的气候,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山川河流的走势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学习地理来了解。毕竟我们的精力和经历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实地考察各个地方的风俗民情,而通过书本去了解不失是一个好的办法。只是学生可能难以将地理与生活相联系,对此教师就要帮助学生来建立两者之间的联系。比如,教师可以在开展户外活动的时候,随时随地提问学生一些与地理有关的知识,如根据河流的水流方向,让学生判断适宜居住的地方等。总之,在教学中加强地理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的实用价值,相信他们就会逐渐对地理学习感兴趣了。
四、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高中学生对学习地理不感兴趣,还可能是因为他们没有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没有形成主人翁意识,没有自主学习的认知,学习就好像是在帮老师学的。所以,教师应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帮助他们树立主人翁意识,让他们意识到这不是在帮老师学习,而是在给自己学,这样,才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呢?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授课方式,不能一股脑地把要讲的知识都灌输给学生,而应该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发现知识,教师在一旁进行引导,当学生在自主学习时遇到了困难,或是出现了偏差,教师要帮助他们,直到学生获得正确的知识,这样做既能有效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帮助他们树立主人翁的意识,又能锻炼学生自学的能力。比如,地理老师可以把全班同学分成几小组,让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合作探究,然后,选出每一小组的代表,谈谈所探究的知识,这时候不管学生的回答怎么样,教师都要以表扬为主,过多的批评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表扬能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五、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班上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们的智力发展由于受到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都是不一样的,对学习的接受能力也是有差异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对全班学生采取一样的教学方法,恐怕会使一些学生无法获得相应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根据不同学生的表现,对他们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提出不同的发展要求,这样不仅能很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与之相对的进步。比如,地理教师可以把班上的学生分成三组,分别代表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对优等生教师可以要求严厉,要求高一些,重点是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对待中等生主要是要求其向优等生迈进,对待学困生,则只需要让他们掌握基本的做题技能和基本的地理知识就行。只有做到因材施教,才能避免因统一的教学要求,而使一些学生得不到发展。
总之,兴趣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一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地理教学就会变得容易。
参考文献
[1]袁书琪.地理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王向东.中学地理素养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余力,顾树栋.教育衔接若干问题研究[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关键词:高中地理 教学 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无论是做事还是学习,只有先激发一个人的兴趣,才能自觉把精力投入其中。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必须认识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合理制定地理教学方案,进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教学内容是培养学习兴趣的源泉
地理环境丰富,要想感知地理必须从室内走向室外,或者通过教师的讲解、图像的反应等方式进行了解,也正是因为难以感知地理环境,才经常给人以新鲜、奇特的印象。地理感性知识是兴趣源泉的源头,它既是地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获得理性知识的基础。如果学生缺乏表象的认识,就难以对学习地理产生热情,所以我们要多提供机会让学生进行感知,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拥有熟练的地理技能往往是一件令人羡慕的事情,比如,探险家和考古学家只凭借一张地形图就可以对陌生的环境、区域进行分析,当学生看到这些必然会渴望掌握讀图的技能。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希望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了解要想掌握熟练的技能必须以坚实的理论知识为基础,从而逐渐推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
二、改变学生对地理的偏见,端正其学习态度
很多学生对地理的认识存在着很大的偏见,这导致其学习态度不端正,试想学生都没有正确认识地理,又何谈对学习地理感兴趣呢?因此,要想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就要纠正他们对地理的错误认识,端正其学习态度。应试教育理念一直以来就引领着我国的教育走向,深受其影响的师生在教育教学观念上也多多少少存在着一些认知偏差。比如,很多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认为重要的科目就是语数外,像地理这类学科都不重要,因此,在安排教学上语数外所占的课时很多,而地理一周也就两到三节课。不仅如此,很多教师根本不重视地理教学,课堂上不是照本宣科,就是给学生划划考试重点,讲课没有激情,毫无活力,教师的这种教学态度也深深地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其认为地理不重要,应该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主科的学习上。因此,很多学生在上地理课的时候不是心不在焉,就是看小说,或是做其它作业,总之,就是无心学习地理。这种对地理的认知偏见以及不认真的学习态度,如果不及时纠正,又怎么可能激发其学习兴趣呢?因此,教师要改变自身对地理学科的偏见,然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科认知,并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教师的情感态度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大的影响,只要教师改变了自身对地理的偏见,相信潜移默化中,也会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三、在教学中加强地理与生活的联系
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学以致用,尤其是在生活中能运用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帮助其能解决问题。之所以很多高中学生对学习地理毫无兴趣,就是在于他们认为地理没有实用价值。地理的确不像语数外那样能够普遍使用,随时随地都能体现其学习价值,但是地理也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比如,各个地方的气候,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山川河流的走势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学习地理来了解。毕竟我们的精力和经历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实地考察各个地方的风俗民情,而通过书本去了解不失是一个好的办法。只是学生可能难以将地理与生活相联系,对此教师就要帮助学生来建立两者之间的联系。比如,教师可以在开展户外活动的时候,随时随地提问学生一些与地理有关的知识,如根据河流的水流方向,让学生判断适宜居住的地方等。总之,在教学中加强地理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的实用价值,相信他们就会逐渐对地理学习感兴趣了。
四、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高中学生对学习地理不感兴趣,还可能是因为他们没有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没有形成主人翁意识,没有自主学习的认知,学习就好像是在帮老师学的。所以,教师应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帮助他们树立主人翁意识,让他们意识到这不是在帮老师学习,而是在给自己学,这样,才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呢?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授课方式,不能一股脑地把要讲的知识都灌输给学生,而应该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发现知识,教师在一旁进行引导,当学生在自主学习时遇到了困难,或是出现了偏差,教师要帮助他们,直到学生获得正确的知识,这样做既能有效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帮助他们树立主人翁的意识,又能锻炼学生自学的能力。比如,地理老师可以把全班同学分成几小组,让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合作探究,然后,选出每一小组的代表,谈谈所探究的知识,这时候不管学生的回答怎么样,教师都要以表扬为主,过多的批评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表扬能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五、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班上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们的智力发展由于受到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都是不一样的,对学习的接受能力也是有差异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对全班学生采取一样的教学方法,恐怕会使一些学生无法获得相应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根据不同学生的表现,对他们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提出不同的发展要求,这样不仅能很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与之相对的进步。比如,地理教师可以把班上的学生分成三组,分别代表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对优等生教师可以要求严厉,要求高一些,重点是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对待中等生主要是要求其向优等生迈进,对待学困生,则只需要让他们掌握基本的做题技能和基本的地理知识就行。只有做到因材施教,才能避免因统一的教学要求,而使一些学生得不到发展。
总之,兴趣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一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地理教学就会变得容易。
参考文献
[1]袁书琪.地理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王向东.中学地理素养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余力,顾树栋.教育衔接若干问题研究[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