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寻找传统的现代性
在左右建筑的工作室里,有一组很大的抽屉柜,从侧面看都是传统的实木材质,但台面却用了高反光的镜面不锈钢。传统的气质一下被坚硬的现代性所打破,却又因为极其简洁而和谐相生。这是王旎自己设计的柜子,她说这个作品完整地体现了他们在建筑中试图开展的对话:寻找传统的现代性。
这个问题看上去是老生常谈,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一直是艺术领域的热门话题,不仅是建筑界,绘画和音乐也都走在这条路上。但是在张大为看来,现在流行的中国风,大多不外乎两种:一种是符号化的中国,铜钱都可以成为建筑的元素:另一种是一味地仿古,全国遍地的古文化街便是这一类。而这两种风潮引领着后来的建筑师们意乱情迷于形式的表达,却从来没有发现形式早已成为包袱。
大为和王旎都觉得,一定要在国际化的语境中,以现代建筑的语汇,做富有东方传统气质的设计,这样才能真正完成一次有效的对话。符号化的中国,只是将东方传统简单地凝聚在个别元素上,人们只看见表象的中国元素,却无法体会中国精神。而一味地仿古,就好像潘家园做假古董一样毫无价值,传统依旧停留在过去的时代,无法与现代生活产生对话。
最近大为在学中医,他看到清末明初的中医泰斗张锡纯有一服石膏阿司匹林汤,用阿司匹林做发汗药,再以中药汤药调理身体。在他看来,张锡纯是真正融会贯通的名医。大为说,既然要对话,就不应该把东西、古今对立起来。我们常说“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也许只有真正大胆突破古今中外之间的那道屏障,如张锡纯所言,“不被古人所愚”“不被今人所惑”,才能真正让传统落地当下。
在左右建筑的作品中,大为和王旎正在实践着自己的想法。去年他们设计了一家私房菜馆,将原本木结构的老房子,改造成了现代简约兼具东方禅意的空间。除了惯常的实木和不锈钢的混搭,他们还用阳光板制作了屏风。在农村被人们用作蔬菜大棚的阳光板是最便宜轻便的材质,在被切片重组后,就产生了半透明、像素化的朦胧感。这些现代材质的屏风,让餐厅出现了空间上的暧昧,彼此隔离又浑然一体。
同样用现代材质和设计达成传统精神的设计,大为和王旎还做过一个灯光装置作品。简单的两层玻璃,通过镜面处理,中间放置一排灯管,创造出了一个“东方竹林”。灯一亮,光影中就会产生朦胧的雾气感和延伸的空间,好像是水墨画里的意境。这片极具未来感光之林,让原本狭长的走廊,产生了无穷尽的纵深感。
虽然大为和王旎都是从澳洲留学归来,学的也都是西方的建筑理论,但他俩却都很痴迷于中国传统。大为念书时的外国导师就是研究中国园林的,而他自己又学习中医。王旎十六岁出国念书时,更是背了一把古琴漂洋过海,现在她又开始学习书画。在他们看来,中国文化是他们骨子里的东西,而西方建筑是后天学来的手段,用这种手段表达出东方传统的精神,这就是他们的建筑理想。
成为全专业建筑师
大学刚毕业的时候,大为和王旎留在悉尼工作了一段时间,但他们发现,西方建筑行业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基本已经进入了饱和状态。为了施展自己的才华,他们回到北京进了一家建筑师事务所。但是很快又发现,国内建筑行业的产业链不够成熟,工业化水准也比较落后。大为用非常简单的一句话说出了自己的困惑
“你画的图纸很可能是造不出来的,这对设计师来说是极大的挫败。”
为了能让自己的设计落到实处,他们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左右建筑”。哪怕从很小的项目开始,他们也希望能跨越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这道鸿沟,让自己笔下的图纸实实在在地被建造出来。其实西方建筑划分得非常细致,建筑学做设计、土木工程搞施工、给排水工程和设备工程负责供暖、水电和其他设备安装,而室内设计最后完成空间规划。
这几年,大为和王旎一直在发展自己的全专业技能,就是为了对自己的项目有更好的把控力,保证自己的设计能更完整地被完成。他们觉得,工业化的流水线作业,让每一个工种都出现了墨守陈规的状况。面对日新月异的建筑行业,很多现有的系统都已经落后,他们只能靠自己去尝试做些突破。之所以自己设计抽屉柜,王旎说就是因为市场上找不到符合他们需求的产品。
同样是从满足自己的需求出发,去年秋天王旎还跨界设计了珠宝。王旎说,她在做建筑的时候跟在做首饰一样,都是以一个手艺人精雕细琢的眼睛去设计。无论是对细节的把握,还是对完成度的要求,他们都像鲁班一样创新设计并追求极致。像手艺人一样做建筑,是大为和王旎的理想状态。
左右建筑正在为薄荷糯米葱做的店铺设计方案企图通过空间设计,去引导顾客逛店时的节奏。他们计划将原本单一通透的大空间,分割成几个有层次感的小空间,所有空间又形成一个环路。在逛店的过程中,每个空间可能呈现出不同的节奏感,顾客会相应地放慢和定格。这完全是展览中应该达成的目标,却被他们改变成了一种购物体验。
他们把时间的概念注入到空间设计中,好像让三维的空间拓展成了四维的时空感受。说起来好像有点玄乎,其实这感觉有点像是在逛苏州园林,这里艋水、那边赏花,近看盆景、远望山峦,大为和王旎就是试图在一个小小的店铺里完成一次东方园林式移步易景的实验。
这是大为和王旎所追求的建筑意境,和他俩的生活状态特别一致。当外面的世界甚嚣尘上的时候,他们俩常在家里喝茶读书。虽然从表象上看,大为的确是一个安静的人,而王旎应该是一个社交达人,但实际上他俩在内里几乎是百分百契合的。平日里懒于社交的两个人,觉得自己的生活其实已经很忙碌了。
至于设计的理念和工作室的未来,他们更是高度统一的。尽管在大都市里,每天都在进行着建筑奇观竞赛,奇形怪状的摩天大楼遍地都是。但面对这股宏大叙事的风潮,左右建筑还是更欣赏苏州园林的小而美。所以大为和王旎决定不去追赶潮流,宁愿在自家院落里造一处精致的园林,也不去建造那一时惊叹却注定毫无回味的摩天大楼。
在左右建筑的工作室里,有一组很大的抽屉柜,从侧面看都是传统的实木材质,但台面却用了高反光的镜面不锈钢。传统的气质一下被坚硬的现代性所打破,却又因为极其简洁而和谐相生。这是王旎自己设计的柜子,她说这个作品完整地体现了他们在建筑中试图开展的对话:寻找传统的现代性。
这个问题看上去是老生常谈,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一直是艺术领域的热门话题,不仅是建筑界,绘画和音乐也都走在这条路上。但是在张大为看来,现在流行的中国风,大多不外乎两种:一种是符号化的中国,铜钱都可以成为建筑的元素:另一种是一味地仿古,全国遍地的古文化街便是这一类。而这两种风潮引领着后来的建筑师们意乱情迷于形式的表达,却从来没有发现形式早已成为包袱。
大为和王旎都觉得,一定要在国际化的语境中,以现代建筑的语汇,做富有东方传统气质的设计,这样才能真正完成一次有效的对话。符号化的中国,只是将东方传统简单地凝聚在个别元素上,人们只看见表象的中国元素,却无法体会中国精神。而一味地仿古,就好像潘家园做假古董一样毫无价值,传统依旧停留在过去的时代,无法与现代生活产生对话。
最近大为在学中医,他看到清末明初的中医泰斗张锡纯有一服石膏阿司匹林汤,用阿司匹林做发汗药,再以中药汤药调理身体。在他看来,张锡纯是真正融会贯通的名医。大为说,既然要对话,就不应该把东西、古今对立起来。我们常说“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也许只有真正大胆突破古今中外之间的那道屏障,如张锡纯所言,“不被古人所愚”“不被今人所惑”,才能真正让传统落地当下。
在左右建筑的作品中,大为和王旎正在实践着自己的想法。去年他们设计了一家私房菜馆,将原本木结构的老房子,改造成了现代简约兼具东方禅意的空间。除了惯常的实木和不锈钢的混搭,他们还用阳光板制作了屏风。在农村被人们用作蔬菜大棚的阳光板是最便宜轻便的材质,在被切片重组后,就产生了半透明、像素化的朦胧感。这些现代材质的屏风,让餐厅出现了空间上的暧昧,彼此隔离又浑然一体。
同样用现代材质和设计达成传统精神的设计,大为和王旎还做过一个灯光装置作品。简单的两层玻璃,通过镜面处理,中间放置一排灯管,创造出了一个“东方竹林”。灯一亮,光影中就会产生朦胧的雾气感和延伸的空间,好像是水墨画里的意境。这片极具未来感光之林,让原本狭长的走廊,产生了无穷尽的纵深感。
虽然大为和王旎都是从澳洲留学归来,学的也都是西方的建筑理论,但他俩却都很痴迷于中国传统。大为念书时的外国导师就是研究中国园林的,而他自己又学习中医。王旎十六岁出国念书时,更是背了一把古琴漂洋过海,现在她又开始学习书画。在他们看来,中国文化是他们骨子里的东西,而西方建筑是后天学来的手段,用这种手段表达出东方传统的精神,这就是他们的建筑理想。
成为全专业建筑师
大学刚毕业的时候,大为和王旎留在悉尼工作了一段时间,但他们发现,西方建筑行业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基本已经进入了饱和状态。为了施展自己的才华,他们回到北京进了一家建筑师事务所。但是很快又发现,国内建筑行业的产业链不够成熟,工业化水准也比较落后。大为用非常简单的一句话说出了自己的困惑
“你画的图纸很可能是造不出来的,这对设计师来说是极大的挫败。”
为了能让自己的设计落到实处,他们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左右建筑”。哪怕从很小的项目开始,他们也希望能跨越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这道鸿沟,让自己笔下的图纸实实在在地被建造出来。其实西方建筑划分得非常细致,建筑学做设计、土木工程搞施工、给排水工程和设备工程负责供暖、水电和其他设备安装,而室内设计最后完成空间规划。
这几年,大为和王旎一直在发展自己的全专业技能,就是为了对自己的项目有更好的把控力,保证自己的设计能更完整地被完成。他们觉得,工业化的流水线作业,让每一个工种都出现了墨守陈规的状况。面对日新月异的建筑行业,很多现有的系统都已经落后,他们只能靠自己去尝试做些突破。之所以自己设计抽屉柜,王旎说就是因为市场上找不到符合他们需求的产品。
同样是从满足自己的需求出发,去年秋天王旎还跨界设计了珠宝。王旎说,她在做建筑的时候跟在做首饰一样,都是以一个手艺人精雕细琢的眼睛去设计。无论是对细节的把握,还是对完成度的要求,他们都像鲁班一样创新设计并追求极致。像手艺人一样做建筑,是大为和王旎的理想状态。
左右建筑正在为薄荷糯米葱做的店铺设计方案企图通过空间设计,去引导顾客逛店时的节奏。他们计划将原本单一通透的大空间,分割成几个有层次感的小空间,所有空间又形成一个环路。在逛店的过程中,每个空间可能呈现出不同的节奏感,顾客会相应地放慢和定格。这完全是展览中应该达成的目标,却被他们改变成了一种购物体验。
他们把时间的概念注入到空间设计中,好像让三维的空间拓展成了四维的时空感受。说起来好像有点玄乎,其实这感觉有点像是在逛苏州园林,这里艋水、那边赏花,近看盆景、远望山峦,大为和王旎就是试图在一个小小的店铺里完成一次东方园林式移步易景的实验。
这是大为和王旎所追求的建筑意境,和他俩的生活状态特别一致。当外面的世界甚嚣尘上的时候,他们俩常在家里喝茶读书。虽然从表象上看,大为的确是一个安静的人,而王旎应该是一个社交达人,但实际上他俩在内里几乎是百分百契合的。平日里懒于社交的两个人,觉得自己的生活其实已经很忙碌了。
至于设计的理念和工作室的未来,他们更是高度统一的。尽管在大都市里,每天都在进行着建筑奇观竞赛,奇形怪状的摩天大楼遍地都是。但面对这股宏大叙事的风潮,左右建筑还是更欣赏苏州园林的小而美。所以大为和王旎决定不去追赶潮流,宁愿在自家院落里造一处精致的园林,也不去建造那一时惊叹却注定毫无回味的摩天大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