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屋顶看巴黎

来源 :大视野iLOOK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思想才是自由的,所以它只好全部都写在那些被称为建筑物的书籍上面。倘若不是采用建筑物这种形式,而是冒然写成书稿的形式,那它早就遭到刽子手的毒手,当众被焚毁了;教堂门廊所体现的思想,早就目睹书籍所表现的思想所蒙受的苦。既然只有营造术这条出路,思想要得见天日,就从四面八方急速汇集到建造术上来了。
  ——雨果《巴黎圣母院》第五卷二
  -《这个将会灭那个》
  屋顶——巴黎建筑物的象征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改变着以适应各个时代建筑的需要。这是几个世纪逐渐塑造出来的城市作品。
  早在19世纪末,奥斯曼对巴黎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他的改造受到了许多批评。在审美上也是饱受斥责,被嘲笑改建后的道路过于笔直,大量的巴黎老建筑因改造而被摧毁,奥斯曼式的建筑风格也被认为过于沉重单调。被信奉古典建筑风格的人士讥评为没有风格的样板建筑。
  据统计,奥斯曼拆掉了巴黎三分之一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以及近百分之十的私人宅邸。大量古典主义建筑的消失,至今令人惋惜。
  奥斯曼在任的17年中,共摧毁了19730座房屋、120000所住处,被34000座新房和215300处新住宅所取代。除增加了房屋数量外,奥斯曼的住房工程在楼层和户型上也做了很大的调整。从过去的5层增加到7层,并在楼顶增加了阁楼,地面层和地下室用厚大的石块建造;二楼是所谓的贵族层,有阳台;三四楼风格类似,但窗子周围没有精致的石雕;五层楼是各户相连,有没有任何装饰的阳台;屋顶一定是45度倾角的木结构锌板…--
  这些房屋元素一直沿用至今,奠定了巴黎近150年的城市建筑基础,成就了巴黎独特统一的城市建筑风格。
  随着巴黎蓬皮杜文化中心的电动扶梯上升,你可以从顶层俯瞰整个城市。巴黎的屋顶也慢慢浮现在你眼前:铁灰色、老虎窗、天线、烟囱,鳞次栉比。
  从蓬皮杜所在的高地俯瞰巴黎这座水平的城市,会让人想念曾经的北京,张永和先生曾写道:“从空中看,这座城市像是一个向天际展开的坡屋顶的海洋。打破这些灰色瓦浪的只是院落中飘出的葱茏的绿色以及城中辉煌的金色,也有若干不同形式的塔企图反抗这宏大、统一的建筑蔓延,但只能被其所吞没。”
  巴黎的屋顶与城市融合的景色是每个来巴黎设计建筑的建筑师的最爱,纵览各个新兴建筑的每个顶层都被赋予了最舒适的空间,这仅仅是为了更好地欣赏巴黎的“屋顶海洋”。巴黎城市如此整体,这都得利于严格的城市建造规范和巴黎人对自己历史的尊重与热爱。
  当城市的完整性已经消失在北京,法国人的“守旧”却让他们的规划肌理保留下来,让他们值得为此感到骄傲。傍晚从蒙马特高地上眺望巴黎,满城灯火,整个城市都在脚下,当身后的圣心教堂的钟声响起时,让人恍惚间不知身处哪个时代,感觉巴黎很近又很远。
其他文献
“绝大多数对小说着迷的人都喜欢做白日梦,或者从童年时代就喜欢做白日梦。无论何时在某种程度上他们都能沉迷于想入非非。日复一日,有时候这种想入非非就会再造生活,贴近你心目中的愿望。”Pichard Paul Evans的The Walk是当年觉得自己文艺到巅峰的时候读过的一本书,这些年疯狂的Gap Year或者辞职旅行的大浪潮中,在途中遇到的人都或多或少地都在Justify自己的白日梦,美妙的狂想的或
期刊
关于女性权益的话题似乎从未被放下过,追溯人类社会史上,人权的概念已有了200多年的历史,这其中相当长一段时期中并不包括女权。早在1791年法国大革命的妇女领袖Olympe de Gouges发表《女权与女公民权宣言》,或者可称为《女权宣言》的时候,女性主义运动在那时正式拉开序幕。时至今日,有为数不少的女性权益组织活动着,弗朗索瓦-亨利·皮诺(Fran?oisHenri Pinault)先生则是其一
期刊
男服女着,确实有不一样的惊喜和韵味。但单从女士穿着男装来说,剪裁、大小还是一个问题。  不妨选一件较中性的女装来完成一身的造型。本是女生喜爱的清新薄荷绿,加上印染洗水效果,出来的感觉率性不少。  短靴也是中性造型常见的搭配利器,选择浅色系的皮靴,夏天在视觉上不致过于沉重。  形状俏皮的木质太阳镜,加上着重设计感的项链以及硬朗的包包,一身中性又恰到好处的造型便完成了。  厌倦了小花裙的个性女生不防在
期刊
BARENIA小牛皮ECRITOIRE背包  这款背包是为热爱旅途写作的人士专门设计的。带拉链的可伸展风琴袋最适合放置铅笔和笔记本,平坦的底部具有足够的硬度,可将纸张铺在上面写作——即便把包放在腿上也毫无影响——配上肩带,便可随身携带。这款背包使用同Ulysse日程本和笔记本封面相同的Barenia小牛皮制作,在一次次旅行中,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浮现出美丽的光泽。  NAUTILUS书写笔和GRA
期刊
作为服装设计师,其中一个大课题就是如何让自己的下一个系列在传承品牌DNA的同时比上一个更有新意。这充满着挑战也乐趣无穷。  选择“Mosaique-马赛克”为主题其实非常偶然。那一天,我们拿到面料供应商的一个面料打样小样,它绚丽多彩的图案很吸引人。红色、紫色、绿色、蓝色、深深浅浅没有规律地交错,像极了被打碎的彩色玻璃在阳光照射下折射出的五彩光芒,让人有无限遐想,很是美好。我们就此拍案决定就叫这个系
期刊
THEN是来自上海的创意团队,倡导平衡、自然、包容的生活态度。品牌的名字来源于英语介词“then”,代表着生活中种种不经意的停顿,或许可以带给人们一个承上启下的思考空间。THEN期望这个短暂的停顿可以让人们用更多的时间思考,为未来带来多种可能。THEN带着设计师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传统的文化、自然的质感、纯粹的感动,每一个微小的细节都可以成为设计的元素进而融入现代生活产品,以全新的形式和理念呈现给大
期刊
人们常说“夫妻同心,其力断金”,这句话一点不假,遇到困难时,夫妻两人共同面对,共同战胜困难,就会无往而不利。  很多成功的企业都是夫妻俩共同创造的,当然夫妻档也会遇到不少问题。我和我先生也是这样一对夫妻档,不如借此机会回忆一下我们的“艺术情缘”。  一直以来,很多人问我们俩是怎么认识的?其实“艺术”才是我和我先生的红娘。10年前我还在法国的一家画廊工作,通过同事介绍,认识了我先生Anthony,当
期刊
去年年底,我正为筹备Triple—Maj0 r北京《檠》店新空间的视觉产品印刷而苦恼。我们希望《檠》的印刷产品能与空间相呼应,带有某种传统的痕迹,而常规印刷品平整光滑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偶然在网络上看到《加餐面包》工作室出品的Risograph作品,随即被其多变的色彩和肌理感所吸引,继而开展了与他们的多次合作。《加餐面包》这家由苏菲和关暐夫妇所经营的出版社,除了提供印刷服务外也推出自主出版以及桌面
期刊
近几年与很多有趣的人结缘,继而成了朋友。  有制作3D打印机的上海青岛人陈正翔、做家用风力发电机的德国人simon、在家生育宝宝并食生的广东人蒲蒲、成都的自酿啤酒师王睿、50多岁用几个集装箱过上田园生活的北京人牛健、在家读书的13岁济南天才少年……每位朋友都有一段难忘的故事。而在这些有趣的人里,小周一家,最值得先来细说一番。  三年前,小周夫妇带着7岁的女儿从北京二环内搬到昌平区的一处小小的村庄,
期刊
周靖和魏雨姝这对恋人在做木作之前是建筑设计师,2012年接触木作,2013年在郊区做了自己的小木工坊,并创立了设计师品牌“不然”。  由于是建筑设计师,二三十平方米的空间被布置得非常合理,从一开始就考虑到木材的最大加工尺寸,第一件作品就是工作室中问的木工桌。目前的作品包括擀面杖、木钵、锅垫、案板等生活器物。  YIIZ:介绍一下你们两个吧,之前是同事?  魏雨姝:我们俩之前都是建筑设计师,在同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