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学习空间中学业评价助力阅读教学

来源 :语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yueliu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已经进入了课堂,语文教学应积极利用新技术、新手段,以学生核心素养为本,创设学生深度参与的学习情境,使学生获得真知识、拥有真情感,做知情合一的真人。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但具有工具性、人文性,而且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涉及范围广,实践性很强,语文课程更是强调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并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笔者以两次执教《猫》为例,同课重构,在互联网空间学习背景下,以学业评价为抓手进行了教学改进,实现了语文教学目标的进阶。
  第一次执教《猫》的教学思路如下。
  1.说一说“三只猫”: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法,从来历、外形、性情、猫在我家的地位和结局等几个方面,提炼信息。
  2.品析“一篇文”:每一只猫的得与失,都激起了我们的波澜,体味关键句,厘清线索,把握结构。
  3.思考“主题”:探究“芙蓉鸟被吃”事件,合作交流,探究主题。
  4.拓展“群文”:阅读夏丏尊的《猫》、巴金的《小狗包弟》和靳以的《猫》,引导学生加强对人类自身的反思,形成尊重自然、善待生命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毫不费力地从文本中提炼到了三只猫的信息。在品析“一篇文”环节中,学生阅读似乎也没有障碍,毫无波澜地完成了教师预设的目标。在探究“芙蓉鸟被吃”事件时,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我试图让学生通过分析“第三只猫之死”的原因,理解文章的主题,期待学生的深度思维。实际效果是大多数学生能分析出我冤枉了第三只猫,最终导致第三只猫死在领居的屋脊上;极个别学生能考虑到家里其他人也间接导致了第三只猫的死亡,没有我预想的那种热烈讨论,也未出现我期待的深度学习和课堂高潮。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起点,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教师应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艾斯纳指出“我们的教学目标对所有的学生规定了相同的预期学习结果,但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参与了活动或者有了某种体验,每个学生都会以某种方式被独特地改变。”教学应该为学习者指出方向,不是指出特定的目的。基于此我改进了第二次教学活动。
  首先我设计了在线预学单和问题收集表,依托网络平台收集学业反馈。学生对三只猫的信息提炼基本准确;分析文章的思路时,全班54人,30人分析清晰,24人需要指导。问题大多集中在“第三只猫之死谁之过”上,观点多元,但大多数孩子不能细读文本,只是泛泛而谈。
  布卢姆在教育目标分类中把知识分为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从认知过程维度分为了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我利用学业评价,根据目标分类学的双向表格确立了教学目标,重视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的教学,提升了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在认知过程维度上的要求。第二次教学设计思路如下。
  一、整体把握,厘清故事
  1.默读课文,提炼信息:依据表格,提炼三只猫的信息,借助平板电脑上传,组内反馈;借助每只猫的亡失激起我们感情波澜的句子,来厘清三段故事。
  2.探究交流,思考联系:审视猫与猫的关联,三只猫与三段故事之间的关联。
  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三只猫构成对比关系:第一只是“要来的”,活泼可爱;第二只猫是“拿来的”,更活泼有趣;第三只猫是“捡来的”,样貌性格都不招人喜欢。前两只猫的活泼可爱,更凸显第三只猫的懒惰丑陋,不讨人喜欢,也为人们臆断造成猫的结局埋下了伏笔。问题引发学生关注信息背后的关联。
  二、合作交流,探究主题
  1.还原芙蓉鸟被吃事件。学生默读课文,寻找“我”和家人认定是第三只猫吃了芙蓉鸟的证据,开辟网络互动点评区。
  案发前这只花白猫总是对鸟笼凝望,有作案的动机。案发现场鸟的惨死状,让我们对咬死鸟的猫痛恨不已,“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 妻子一口咬定,斩钉截铁。案发后,猫好像吃着什么,实在是“畏罪潜逃”。“我”在盛怒下棒打猫,猫逃走后死在了邻家的屋脊上。学生们兴趣盎然地寻找到了证据,在点评区发表观点。
  2.这些证据真的成立吗?教学时电脑推送文本关键句,并对一些词语加了着重号,引导学生细读讨论。
  (1)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
  (2)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3)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讨论热烈。“似乎”一词,表明证据似是而非;“我以为”一词在强调是思维定式和偏听偏信,导致了妄下断语;“好像”一词,突出了我仅凭自己好恶主观进行了判斷。所谓的“证据”都不成立,弱小者被忽视,盲从给弱小者带来了伤害,主观臆断造成了冤案。
  3.第三只猫之死对你有什么启示?电脑推送自选角度,表达观点,上传后学生点评区交流,教师选择点拨。学生们深度思考,有的认为是我和妻子的主观臆断和偏听偏信导致第三只猫之死,倡导打破思维定势,不可主观臆断、偏听偏信;有的分析第三只猫要反思自身的行为,提出了要强大自身;有的同学呼吁要敬畏生命,同情弱小;有学生提出了大自然与人类息息相关,要共建共享人类命运共同体……激发了学生们表达的热情,课堂热烈而有序。
  三、推送群文,进行类比
  夏丏尊的《猫》、巴金的《小狗包弟》和靳以的《猫》,引导学生加强对人类自身的反思,形成尊重自然、善待生命的意识。本次同课重构使我深刻认识到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深度思维的策略。
  利用互联网技术反馈学生的课前预学,深度了解学情。学生课前借助互联网技术获取相关课程资源,学习在课前已经开始,而且产生了真实的学习成果,为课上的文本阅读、展示交流、知识内化提供了新起点,也为后续的探究释惑、深度学习提供了充分的前提准备。利用学业质量评价发现学生已有的知识起点,从而确立教学新的起点,这是课堂结构的重心前移和流程再造。
  教学中利用网络及时推送资源,通过学业质量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活动。教师利用互联网技术现场展示评点,学习成果得到即时激励评价,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并产生发散思维。
  课后利用互联网技术延学,在个性化学习需求基础上,拓宽学习者的学习内容。
  从课前的自主学习、课中的合作探究,到课后的链接拓展,互联网技术借助学业质量评价,将课前、课中、课后有机融合,让学生站在课堂中央,助力了语文阅读教学。
  此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网络学习空间背景下初中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阅读教学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2004250
  作者单位:河北省保定师范附属学校
其他文献
想象思维是语文学习的基本思维方式之一。它不是简单的线性思维,而是一种复合思维方式,需在已有信息基础上,组织分离原有经验,再重新排列、组合,形成新的信息序列,逐步建构为最佳模式。它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语文学习深度发生。神话体现了人类奇幻的想象力,里面有神奇的情节、神奇的人物、神奇的力量等,能使我们洞悉祖先感知世界的思维方式,是培养学生想象思维的沃土。在教学《盘古开天地》一课时,我尝试通过多种方
期刊
《阿长与〈山海经〉》是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的一篇教读课文,也是一篇经典的回忆性散文。在教读该课之前,学生已完成了《朝花夕拾》的名著阅读,对该文本已有初步的理解和把握。《阿长与〈山海经〉》的教读课,其实是在名著整本书阅读基础上进行的一文多读教学。  一、统编教材一文多读的现状之思  一文多读,是指同一文本在不同课型中的多次阅读和学习。但在实际教学中,一文多读往往存在两种误区: 一是忽视一文多
期刊
《土地的誓言》是当代作家端木蕻良的作品,作为一篇抒情散文,被选录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1931年9月18日,日寇狼子野心,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从此处于侵略者铁蹄的蹂躏下,无数东北人流亡关内,有家不能归。1941年,作为亲历事变的作者,以强烈的爱国情怀,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倾诉了东北流亡青年对国土沦丧的悲愤、压抑、痛苦之情;对美好故土的热爱;对收复故土的执着与坚定。  
期刊
一年一度的春节,是中国人最盛大的节日。我,一个初中生,已经度过十多个春节了。在这些佳节中,最快乐、最有意义的就数今年的春节了。  同往年一样,今年春节前夕我回到了老家。我的外公在“村小”当教师。放了寒假,村里办了个文化补习班,请他去给要到城里打工的青年农民补补必要的文化课。  这天,我看见外公在屋里踱来踱去,好像有什么发愁的事,连忙走过去询问。他说补课的农民年初就要进城了,但他们还有很多基础的东西
期刊
南宋诗人杨万里现存诗歌4200多首,耳熟能详的诗多是他写“童趣”类的,诸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宿新市徐公店》,“日常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闲居初夏午睡起》。而杨万里的创作中也有不少田园诗,比如《悯农》《农家叹》《秋雨叹》《插秧歌》等。《插秧歌》作为杨万里“诚斋体”的代表作,洋溢着浓厚的田园气息。笔者在检索文献时发现,前人多从诗歌内
期刊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真实情境下的写作成为风向。纵观近两年各地高考作文的设题已经由过去自我陈述式的作文慢慢向交际语境作文过渡。除去情境的营造和文类的拓宽以及要求学生的写作更具有对象感和目的性外,思辨性训练仍然是写作教学的重心。如,2019年全国卷I以身边常见的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作为情境,要求学生写一篇主题为 “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的演讲稿。实际上,劳动只是一个媒介,题目的内核仍然聚焦在人如何去和世界
期刊
在部编教材使用中,我们需要研究教材特点,吃透教材编写的理念和意图,在注重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中合理有效使用教材,达成素质教育的落实与推进。就部编教材而言,单元教学是建立在主题阅读基础上的,教材的使用不能孤立篇章教学,而是在单元全局观下的主题式阅读教学。  一、主题阅读的认识和价值思考  在部编高中语文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必修教材的单元所选文章都具有同一主题,可以运用主题阅读的教学策略。主题阅读教学是
期刊
李密的《陈情表》是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散文的代表作之一,曾有这样的说法:“读诸葛亮《出师表》不流泪者不忠,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可见《陈情表》一文的影响之大。的确,作为一篇抒情的文章,李密立足于“孝”行谋划,着眼于“情”的表达与抒发,将“情”再三揉搓,以至于调弄到极致,让你不能不为之动心,即使铁石心肠在如此精心揉捏的过程中,也会变得绵软。以辣手著称的晋武帝面对这一介书生也只能束手,最后不得不
期刊
高中语文新课标中引导学生将整本书阅读与思辨性阅读结合到一起,不仅能推动高中语文教学改革,还能促进学生在阅读中思辨,在思辨中阅读,继而开拓学生阅读视野,形成自己的独特阅读模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思辨力培养为目标的整本书阅读既是思考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思维的过程,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最终起到提升整本书阅读质量,增强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其新思维的作用。  一、以阅读引导帮助学生梳理文本
期刊
小学语文阅读练习,一方面能及时反馈教师“教”的效果,另一方面能够巩固学生“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应高度重视阅读练习,做到科学设计、合理布置与有效讲评,让学生在阅读练习中提升自身语文的阅读素养,在阅读讲评中深入感受语文的魅力。以《梅花魂》(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课)的讲评设计为例,摭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练习的讲评策略。  一、紧扣标题善提问  在小学语文阅读的习题设计中,标题并非可有可无的存在,而是十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