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渗透

来源 :高考·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yuj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全面推进教育深化改革和推行新课标以来,从之前成绩为上到现在的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发展,做好科学学科中的人文教育渗透,成为当下教育教学的趋势。高中生物课程是一门自然学科,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在渗透人文教育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本文基于高中生物课程中的人文教育渗透,阐述了高中生物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渗透的原则及高中生物教学中做好人文渗透的有效途径,以期为促进人文教育能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更好的得到渗透,从而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全面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人文教育;渗透
  一、高中生物课程中人文教育渗透概述
  人人文教育起源于古希腊,英语原文是“Liberal Arts”,提倡的是“自由艺术教育”。人文教育目的是利用学科领域的专门知识,比如生物、历史、政治、文学等增长人的智识和训练人的思维,教会人独立思考,运用理论联系社会,培养表达和沟通、共情等能力。放在生物教学的结合里,高中学生相对中小学生更自主且大多正在三观的塑造期,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系统各个层次的种类、结构、功能、行为、发育和起源进化以及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的科学,是典型的科学学科,其中课程中蕴含的科学精神、健康教育、生命教育等人文教育资源,体现着独特的人文教育价值,通过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思考,在平等的对话和讨论中,不仅增加了学生的生物知识,也引导学生树立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正确价值观,提高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科学精神和态度的教育等。《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从课程性质到课程理念再到生物课程三维目标,都体现着对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的重视。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渗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倡探究性学习,主动学习。从生活实际多渠道激发生物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二是提倡师生平等,重视合作交流。与以往教师灌输式教学、教师主导教学不同,实施新课标后,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师生之间平等的交流与合作。三是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更加提倡学生要联系社会实际去运用所学生物知识,并进行适当创新,激发创新思维。四是注重培养热爱自然和珍爱生命意识。高中生物教程和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都将人和自然放在了一个平等的地位,提倡大家要保护自然,尊重自然,并爱护生物界的动物植物,维护生态平等,保护环境,人和自然要和谐相处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渗透的原则
  (一)以人为本原则。人文教育的本质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教育学中认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独立的人,那么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认知能力以及接受能力和实践能力都有所差异,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材施教,比如对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在学习细胞结构时,布置生物作业的时候就可以让其自己独自完成一个生物实验;对于思维活跃的学生时,我们就可以让其对学过的生物知识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发散思维。有针对性的让高中生物教育中的人文教育渗透达到最好的结合效果。
  (二)平等性原则。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和学生要形成一个平等和谐的氛围,老师不仅要进行知识传递,更要进行知识引导,带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用耐心和爱心,“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在一个平等良好的课堂氛围里,学生能畅所欲言,积极表达,更好的进行发散思维,从而使得学生被动学习变为被动学习,调动学生内在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而真正做到生物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
  (三)科学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原则。生物是一门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自然科学,其中包含了包罗万象、丰富有趣的生物知识,也蕴含着勇于探索、敢于尝试、坚持真理、锲而不舍的人文精神,生物知识为自然科学提供“真”,人文精神为自然科学提供善和美的动力。生物教学中,要恰当的掌握好两者的平衡,让其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三、高中生物教学中做好人文渗透的有效途径
  (一)运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做好高中生物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
  课改环境下,高中生物教学对知识应用性、灵活性和综合性显著提高,对学生理解、运用和实践的能力均明显提高,这就对教师的教学传授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放下权威的架子,循循善诱,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而不是代替学生进行思考。比如说高中生物必修1中,在第四节光合作用和能量转化中,在学完光合作用的原理后,可以让学生分小组利用生物实验主动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教师做好实验操作的全程指导,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学会控制自变量,能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并把这些方法和技能应用与其他探究活动,做到举一反三,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运用教材和课堂教学做好高中生物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
  一方面,教师要以生物教学内容为载体,以生物教学三维目标为目的,结合学生的反应,把人文教育自然而然地融入生物教学内容中来,自然渗透,不可牵强附会,从创设情境、展示教学目标、到设计课堂活动、进行习题巩固、课堂小结,都是教师进行人文教育渗透的时机。特别是创设情景,它能给学生一个形象化、直观化的情景,帮助学习者进行注意力集中,激发学习兴趣,一般创设情景采取实验设计法、类比法、故事法等方式进行,比如说在进行在讲述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这一章节时,教材的开篇就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情境,为什么单细胞能独立生活,而多细胞动物必须依赖各种分化细胞的密切合作才能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为什么细胞的形态各异,但却有着大致相同的基本结构?在教学中,教师可利用flash动画显示细胞的结构和整个细胞吸水和失水的过程,既形象生动,又让学生印象深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讲述必修2“遗传和变异”这一章节的时候,教师可利用当前便利的网络资源搜集一些名人轶事,如近亲结婚导致的遗传疾病“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家史”等典型案例,为学生讲述近亲结婚的危害,让学生在学习时加强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另一方面,当前的教育理念里,在教学中对教师的角色定位是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不再是传统教学上仅限于知识层面传授的角色定位,因此教师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然后再站在学生的角度,教学时善于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善于观察,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步骤,在一些难度大的内容知识理解上,举一些生活实例,如在学习高中生物必修2时第一章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时显性基因,什么是隱性基因以及是怎么其不同组合和表现,教师就可以结合我们自身特征,如学生的单双眼皮、发色曲直等特征,让学生立足生活实际更好的去理解,同时,也明白生物不是一门无用的科学,它和我们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并能从科学的角度解释我们自然界的现象,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也培养了善于联系实际和提高了解决问题的人文素质,使人文教育渗透收获真正的效果。
  (三)通过开发课外课程资源做好高中生物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
  学习不仅仅只是局限于课堂内,生物作为一门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自然学科,有着丰富的课外课堂,可以渗透人文教育的素材多种多样。《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中也提倡学生的联系生活实际和运用能力以及探索自然的勇气。教师可以围绕某个学习课题,走出教室,亲近自然,组织丰富多彩的生物课外课堂,比如对于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图书馆等资源进行兴趣拓展,周末去科技馆和植物园进行实地标本制作和数据采集,对于教育基础薄弱的农村学校,在做好安全措施的前提下,可以组织学生上山、下农田、草地、河边等地进行生物教学并要求学生撰写活动后期心得或者上交生物小作品。这些课外资源不仅仅给了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探究的机会,有助于学生认识到生物知识的价值,也有助于在实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敢于探究、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还有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和形成科学的唯物主义自然观,从而让人文教育在生物教学上得到潜移默化的渗透。
  结语
  高中生物课程是一门自然学科,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在渗透人文教育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人生观、态度观、价值观,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平衡发展。但当前高中生物教育中的人文渗透方式和途径还是个不断摸索和完善的阶段,不仅需要我们的教学者一个正确的认识,认识到人文教育在自然学科的融合中的重要性,也要加强自身的教学能力,善于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并善于发掘生物学科知识和人文素养相融合的新途径和新方法,积极适应新课标的要求,通过人文教育在生物学科中的渗透,全面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
  参考文献
  [1]蒋卫娟.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探讨[J].生物技术世界,2015(02):116+118.
  [2]方小同.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社会责任的培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9.
  [3]秦佳佳.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立足于研究性学习在信息技术中的应用,从研究性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和研究性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探究。其中,研究性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包括利用网络空间,提高预习效率;合理导入话题,注重兴趣激发;融合其他学科,提高探究综合性;小组合作探究,提高学生能力;优化评价方法,促进有效反思五点。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必要性;策略  近年来,随着新
期刊
摘 要:本文从高三教学实践出发,本着简中求道的原则,以真正提高高三学生复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为根本目标,不断改进高三的教学方法,从而摸索出一点看似“懒”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做中学,回归课本,把每道高考题的题根在课本中找到,并以研究高考题的“进化论”为乐趣,对其化整为零,各个击破。同时,在教学中从课本题出发,以循序渐进的精选题目为线索,带领学生过关斩将,逐步解决令学生愁眉不展的高考题目,从而让每一位学
期刊
摘 要:知识迁移是学生解决真实问题情境的必备能力,同时也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为适应化学学科的独特性,教师教学中应有意识的运用迁移规律和迁移策略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建立生活知识和化学知识的双向迁移。本文以氯水性质教学片段为例,介绍在真实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实施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双向迁移,最终达成知识建构的过程。  关键词:知识迁移;特征点;问题情境  社会经济、科技迅猛发展,对学生终身发展提出了要求
期刊
摘 要:在中学英语核心素养的要求下,教师要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通过正确的方式分析英语教材文本的结构、语言和背景,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培养语感,提升其综合能力。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地不断深入,在中学英语教学课堂中提出了较多新颖的教学模式,其中翻转课堂的提出就是秉承以生为本的理念,通过丰富的教学形式和资源来打造生动的课堂,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让英语学习变得
期刊
摘 要:高中数学是很多学生的薄弱学科,高中数学知识难度等级比较高,很多题型都具有多种不同的解题方法,学生在高中数学解题当中很难找准解题的思路和方向,在考试当中高中数学的错题率比较高。本文针对高中数学解题教学展开系统研究,明确高中数学解题教学的现实意义,以及高中数学解题教学的注意方法和要点,针对现阶段高中数学解题教学的现状进行反思,探究新时期高中数学解题教学的具体思路和模式,着重培养高中生的数学解题
期刊
摘 要: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探索性、创新性、综合性的思维活动,它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一个实例中理解和推论。这种能力不仅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效率更加高,而且也能在帮助数学的学习。创新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遇到问题时,不受传统观念和现有知识的束缚,能够从多方面进行思考,从而更容易找到新的、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改变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期刊
教材上呈现的往往是结论性的知识,而且是抽象的、理想化的、静态的一般规律,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往往是复杂的、不断变化的不良结构情境。运用知识化结论去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就会陷入固化的绝境。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挖掘知识背后的思维过程,或者说用可视化的思维展示地理知识的形成过程,理清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实现结构化学习。  “思维可视化”是一种激发学生思维主动性、提高学生思维效率的高效课堂教学手段和途径。
期刊
摘 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和教育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将信息技术和教育相融合,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历史教学也是如此,信息网络技术和历史教学相融合,能让历史教学的方式更丰富和灵活,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也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教学手段和模式。本文从当前学校历史教学的现状出发,提出了在信息化环境下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学校历史课堂教学的一些方法和策略,
期刊
摘 要: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活动是高中生教学活动中的基础学科,也是高考三大必考的主科之一,其在高考的分数占比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所以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活动一直以来都是高中学校、高中英语教育工作者以及高中生重点关注的学习科目。那么在高中英语教学活动中,如何有效去构建一个高效的英语教学课堂,以此来提升高中生的英语综合素质和英语成绩,这一点是高中英语教育工作者一直以来在进行深思的问题。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一
期刊
摘 要:英语是一门极其复杂需要长期积累的语言学科,高中英语的学习难度高、内容繁琐。随着新农村的发展建设,国家对英语人才的需求量加大,也为整体提升农村高中生的素养提供了契机。然而,农村中学的英语资源、师资力量等较城区相比都有很大差距。农村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学生普遍对英语学习的热情不高,有的甚至还产生了厌学情绪。本文主要从学生因素、教师因素、学校因素和家庭因素依次分析各自对农村高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