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移动支付是相对于传统支付方式的一种新型支付方式,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市场的追捧。但正是因为其新颖的特点,我国关于移动支付、网络支付以及消费者支付信息、个人信息等方面的立法和法律规制还不完善,因此,在移动支付应用过程中。出现了不少法律问题,阻碍了移动支付健康发展。本文将分析移动支付过程中涉及的重点法律问题,从而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移动支付 法律问题 解决方案
一、我国移动支付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一)发展现状
一方面,我国移动支付市场目前呈现井喷式发展。这种高速发展模式使得一些新兴创业投资公司应运而生,相应地刺激了互联网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移动支付的线上端口发生转移,消费者的支付习惯逐渐带动移动支付端口从PC端向APP端转移,且转移速度不断加快。
(二)未来趋势
第一,移动支付寻求与传统金融机构的合作,比如微信、银联相继开展了条码再支付业务,这种趋势逐渐打破了支付宝、财付通对移动支付市场的垄断格局,加强了国家对第三方支付的控制。第二,移动支付应用范围涉及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在公共领域应用的普及促成了人们非现金交易习惯的形成。于是一些中小城市、乡镇中的小额交易业务成了移动支付可以挖掘的潜在市场。第三,为了规范移动交付市场,政府等监管部门对移动支付市场的监管工作不断加强,比如通过人脸识别技术确认客户身份,从而降低移动支付风险。各种高新技术的应用为新产业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机遇。第四,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日益加强,中国移动支付业务势必影响到全世界的支付习惯。在国际市场上中国移动支付引领时尚潮流,被誉为中国新世纪的四大发明之一。
二、移动支付发展中存在的法律问题
(一)信息安全问题。
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促进了大数据时代的形成,那么大数据下软件运营商会根据用户的个人偏好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当然这是在经过用户授权情况下产生的数据分享。而去除软件运营商,很多不法分子从各种渠道获取相关数据,侵犯个人隐私。除此之外,信息安全还有可能是软件运营商的技术安全不达标而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造成的个人隐私泄露。
(二)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
首先,消费者具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也就是说消费者可以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但是某些时候,软件运营商的强制性搭配捆绑销售就侵犯了消费者自主选择的权利。其次,消费者是拥有公平交易权的。但是在移动支付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资金沉淀的问题,违背市场准入规则以及要求客户先充值后消费的行为都违背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关于公平交易的有关规定。最后是消费者的知情权,由于消费者专业知识能力的不同,对事物的相关认识会有所欠缺,这时候就需要商家对这些问题进行解释,然而很多运营商或者商家都是利用了消费者对移动支付的认识不足这一缺点对消费者进行引导,使得消费者陷入了陷阱。
(三)免密支付存在的问题
移动支付本身已属于新型支付方式,虽然发展速度快但不可否认其属于新生事物的属性。而免密支付属于移动支付中一种新兴支付方式,在移动支付相关法律并不完善的情况下,对于免密支付这种更新颖的支付方式来说,对它进行约束规制的法律就更远远落后于其发展速度了。虽然中国人民银行是行业监督主体,银监会也能牵制中国人民银行,但是行业中仍然没有明确的监管机构,而且银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在监管过程中还存在着交叉监管和重复监管的现象,这不仅降低了监管效率,也造成了资源浪费,更留下了漏洞,为非法经营群体和个人提供了违法犯罪的可乘之机。
(四)监管主体相互制衡,监管机制缺乏有效协调
我国移动支付监管机构之间职能划分不明确,职能分散。导致各监管部门之间相互扯皮,互相制衡,大大降低了监管效率,也浪费了监管资源。从而产生重叠监管、交叉监管甚至缺乏监管等行业现象。
(五)金融法律风险
移动支付中容易引发的金融法律风险主要包括沉淀资金的法律风险和洗钱的法律风险。首先,沉淀资金的风险。由于移动支付的过程中就存在一用户存入账户中的资金和支付的时间差而产生的在途资金等的沉淀资金,这些沉淀资金的收益及能否对其进行挪用等将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尤其是有的机构擅自挪用资金而有可能产生的一系列的后果等将有可能引发金融法律风险。其次,洗钱的风险。移动支付这一新兴的支付方式由于其方便快捷也很有可能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进行不当收益的漂白活动,因而反洗钱也是移动支付可能引发的一种金融风险。
三、我国移动支付法律问题解决对策
(一)加强司法监督,防范洗钱风险
移动支付的便捷性和方便性可能会增加不法分子利用移动支付进行洗黑钱的活动。因此,应当加强相关司法机构的监管,对不法分子利用移动支付平台进行洗黑钱的活动坚决予以制止,否则移动支付的发展因为洗黑钱而夭折。同时,在用户开立账户时,也要进行严格的审查,并做好交易流水号、手机登陆IP等的保存工作,在发生洗钱犯罪时便于查询和破案。
(二)规范个人信息处理
大数据时代下,个人隐私、个人信息得不到相应的保护是时代发展的弊端。在这一点上,国家要做到的就是规范企业对于个人信息的处理,防止个人信息泄露以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这是移动支付在新时代下提出的新要求。除此之外,国家还应该加强对贩卖个人信息的惩处力度,明确对于侵害个人信息行为的责任处理,从而保障国家对于居民的个人信息以及个人隐私的安全保护,使居民的移动支付用起来更安心。
(三)制定并颁布我国的《电子支付法》
法律作为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所以随着移动支付的诞生和发展,加快制定和颁布专门的电子支付法律势在必行。在制定我国《电子支付法》过程中首先应立足于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现状及前景,同时加强与法学界、人民群众的密切交流,更要积极汲取国外已有的先进经验。增强《电子支付法》的科学性、民主性、长远性。
(四)建立移动支付小额诉讼程序
目前我国移动支付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单次支付金额小,支付频率高。所以消费者一旦遇到相关支付业务纠纷,出于复杂的司法程序和较高的司法成本,往往抱着得不偿失的心理不愿意寻求法律解决途径。然而正是这种受害者心理和积少成多的利益操作,成为不法分子进行非法活动的动机。因此应针对目前移动支付纠纷的特点建立便捷快速的司法程序,鼓励消费者通过司法程序维护合法权益,只有这样才能打击相关违法犯罪活动,促进移动支付市场健康良性发展。
(五)建立统一的信用评价等级
移动支付因其快捷、方便、高效的特性,在當前的互联网时代迅速兴起,并得到相应的普及与发展。那么就从移动支付的发展入手,建立起统一的信用评价等级制度,将各部门的信息整合分析共享,并定期向社会大众公布,加强大众对于移动支付的监督。通过对不同移动支付平台进行信用评价,使大众了解相关信息,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同时也能督促信用等级低的移动支付平台及时进行整改,促进整个社会移动支付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蔡佳奇.浅析移动支付的法律规制[J].北方经贸.2018,(03),52-54
[2]王旭.移动支付反洗钱监管面临的问题及国际经验借鉴[J].对外经贸实务2017,(12),56-59
[3]王丽.免密支付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研究[J].法制博览.2018,(18),218
[4]薛金宏.移动支付的法律风险及法律规制[D].天津:天津工业大学,2017.
[5]朱茜.2018年中国移动支付行业发展现状[J].前瞻产业研究院,2018,2:70-71.
[6]陈旭双、金环.浅析中国移动支付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时代金融.2018,(24),168
关键词:移动支付 法律问题 解决方案
一、我国移动支付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一)发展现状
一方面,我国移动支付市场目前呈现井喷式发展。这种高速发展模式使得一些新兴创业投资公司应运而生,相应地刺激了互联网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移动支付的线上端口发生转移,消费者的支付习惯逐渐带动移动支付端口从PC端向APP端转移,且转移速度不断加快。
(二)未来趋势
第一,移动支付寻求与传统金融机构的合作,比如微信、银联相继开展了条码再支付业务,这种趋势逐渐打破了支付宝、财付通对移动支付市场的垄断格局,加强了国家对第三方支付的控制。第二,移动支付应用范围涉及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在公共领域应用的普及促成了人们非现金交易习惯的形成。于是一些中小城市、乡镇中的小额交易业务成了移动支付可以挖掘的潜在市场。第三,为了规范移动交付市场,政府等监管部门对移动支付市场的监管工作不断加强,比如通过人脸识别技术确认客户身份,从而降低移动支付风险。各种高新技术的应用为新产业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机遇。第四,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日益加强,中国移动支付业务势必影响到全世界的支付习惯。在国际市场上中国移动支付引领时尚潮流,被誉为中国新世纪的四大发明之一。
二、移动支付发展中存在的法律问题
(一)信息安全问题。
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促进了大数据时代的形成,那么大数据下软件运营商会根据用户的个人偏好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当然这是在经过用户授权情况下产生的数据分享。而去除软件运营商,很多不法分子从各种渠道获取相关数据,侵犯个人隐私。除此之外,信息安全还有可能是软件运营商的技术安全不达标而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造成的个人隐私泄露。
(二)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
首先,消费者具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也就是说消费者可以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但是某些时候,软件运营商的强制性搭配捆绑销售就侵犯了消费者自主选择的权利。其次,消费者是拥有公平交易权的。但是在移动支付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资金沉淀的问题,违背市场准入规则以及要求客户先充值后消费的行为都违背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关于公平交易的有关规定。最后是消费者的知情权,由于消费者专业知识能力的不同,对事物的相关认识会有所欠缺,这时候就需要商家对这些问题进行解释,然而很多运营商或者商家都是利用了消费者对移动支付的认识不足这一缺点对消费者进行引导,使得消费者陷入了陷阱。
(三)免密支付存在的问题
移动支付本身已属于新型支付方式,虽然发展速度快但不可否认其属于新生事物的属性。而免密支付属于移动支付中一种新兴支付方式,在移动支付相关法律并不完善的情况下,对于免密支付这种更新颖的支付方式来说,对它进行约束规制的法律就更远远落后于其发展速度了。虽然中国人民银行是行业监督主体,银监会也能牵制中国人民银行,但是行业中仍然没有明确的监管机构,而且银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在监管过程中还存在着交叉监管和重复监管的现象,这不仅降低了监管效率,也造成了资源浪费,更留下了漏洞,为非法经营群体和个人提供了违法犯罪的可乘之机。
(四)监管主体相互制衡,监管机制缺乏有效协调
我国移动支付监管机构之间职能划分不明确,职能分散。导致各监管部门之间相互扯皮,互相制衡,大大降低了监管效率,也浪费了监管资源。从而产生重叠监管、交叉监管甚至缺乏监管等行业现象。
(五)金融法律风险
移动支付中容易引发的金融法律风险主要包括沉淀资金的法律风险和洗钱的法律风险。首先,沉淀资金的风险。由于移动支付的过程中就存在一用户存入账户中的资金和支付的时间差而产生的在途资金等的沉淀资金,这些沉淀资金的收益及能否对其进行挪用等将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尤其是有的机构擅自挪用资金而有可能产生的一系列的后果等将有可能引发金融法律风险。其次,洗钱的风险。移动支付这一新兴的支付方式由于其方便快捷也很有可能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进行不当收益的漂白活动,因而反洗钱也是移动支付可能引发的一种金融风险。
三、我国移动支付法律问题解决对策
(一)加强司法监督,防范洗钱风险
移动支付的便捷性和方便性可能会增加不法分子利用移动支付进行洗黑钱的活动。因此,应当加强相关司法机构的监管,对不法分子利用移动支付平台进行洗黑钱的活动坚决予以制止,否则移动支付的发展因为洗黑钱而夭折。同时,在用户开立账户时,也要进行严格的审查,并做好交易流水号、手机登陆IP等的保存工作,在发生洗钱犯罪时便于查询和破案。
(二)规范个人信息处理
大数据时代下,个人隐私、个人信息得不到相应的保护是时代发展的弊端。在这一点上,国家要做到的就是规范企业对于个人信息的处理,防止个人信息泄露以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这是移动支付在新时代下提出的新要求。除此之外,国家还应该加强对贩卖个人信息的惩处力度,明确对于侵害个人信息行为的责任处理,从而保障国家对于居民的个人信息以及个人隐私的安全保护,使居民的移动支付用起来更安心。
(三)制定并颁布我国的《电子支付法》
法律作为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所以随着移动支付的诞生和发展,加快制定和颁布专门的电子支付法律势在必行。在制定我国《电子支付法》过程中首先应立足于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现状及前景,同时加强与法学界、人民群众的密切交流,更要积极汲取国外已有的先进经验。增强《电子支付法》的科学性、民主性、长远性。
(四)建立移动支付小额诉讼程序
目前我国移动支付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单次支付金额小,支付频率高。所以消费者一旦遇到相关支付业务纠纷,出于复杂的司法程序和较高的司法成本,往往抱着得不偿失的心理不愿意寻求法律解决途径。然而正是这种受害者心理和积少成多的利益操作,成为不法分子进行非法活动的动机。因此应针对目前移动支付纠纷的特点建立便捷快速的司法程序,鼓励消费者通过司法程序维护合法权益,只有这样才能打击相关违法犯罪活动,促进移动支付市场健康良性发展。
(五)建立统一的信用评价等级
移动支付因其快捷、方便、高效的特性,在當前的互联网时代迅速兴起,并得到相应的普及与发展。那么就从移动支付的发展入手,建立起统一的信用评价等级制度,将各部门的信息整合分析共享,并定期向社会大众公布,加强大众对于移动支付的监督。通过对不同移动支付平台进行信用评价,使大众了解相关信息,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同时也能督促信用等级低的移动支付平台及时进行整改,促进整个社会移动支付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蔡佳奇.浅析移动支付的法律规制[J].北方经贸.2018,(03),52-54
[2]王旭.移动支付反洗钱监管面临的问题及国际经验借鉴[J].对外经贸实务2017,(12),56-59
[3]王丽.免密支付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研究[J].法制博览.2018,(18),218
[4]薛金宏.移动支付的法律风险及法律规制[D].天津:天津工业大学,2017.
[5]朱茜.2018年中国移动支付行业发展现状[J].前瞻产业研究院,2018,2:70-71.
[6]陈旭双、金环.浅析中国移动支付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时代金融.2018,(24),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