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告诉我们,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无疑是语文教学中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工程。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科技教育,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和科技创新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探究:第一、语文课堂是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的重要阵地。第二、语文实践活动是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的快乐驿站。
关键词:科学素养;科学创新精神;科技创新能力;语文课堂;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和思想方法。”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探究和尝试。
一、语文课堂是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的重要阵地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的主渠道,运用得当,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语文教师,应当适时适度地挖掘课文中的科技基础知识。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探奇心理,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寓科技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1.积累科技知识,激发科学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往往能诱导孩子探索知识的奥秘,对科学产生热情和向往,并能使孩子在科学实践中得到乐趣。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结合课文的内容,为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意识地创设了一些有关科技内容的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和思考,从中得到探索的乐趣和满足,以此增加对科学的兴趣。如《夜晚的实验》一课讲的是科学家斯帕拉捷通过多次夜晚的实验,终于揭开了蝙蝠飞行的秘密。这一实验结果促使人们对超声波进行研究,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恩惠。事实上,人类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生物身上得到启示的,从而就产生了一门新兴的科学—仿生学。学习完课文后,我设疑,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人们还从哪些生物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鲁班从植物的叶子得到启示,發明了锯;从鸟儿得到启示,发明了飞机;从青蛙等得到启示,创造了蛙泳……接着再请学生们想一想,自己从什么生物身上得到启示,觉得可以发明出什么?鼓励学生联系实际,大胆想象,学生兴趣盎然。尽管有的设想显得幼稚可笑,却也闪耀着学生们创造思维的火花。这可真是“有心插柳柳成荫”,那颗探索科学奥秘的种子深深的扎根了。
2.创设情境,培养创造性思维。要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就得让学生学会思考,激励学生独立探索并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启发和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意识及习惯。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我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线路有何好处?有何不足?用什么办法来解决不足?他为何要选择“人”字形线路呢?对于“人”字形线路这部分教学,我总是满足于让学生理解“人”字形线路,从中理解詹天佑的杰出才能。而对于“人”形线路的利弊,往往学生没有过问。所以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美中不足,探索新的设计方法,这样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充分发散的基础上,又回到“人”字形线路,集中体会它的好处,并认识到当时的条件限制,无法克服其中的弊。通过发散和集中,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他们今后学习更多的科学知识、从事科学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3.感受人物的魅力,培养科学精神。小学教材中涉及到古今中外的著名科学家有十几位,每位科学家的成长道路都是不断战胜挫折,不懈追求的奋斗之路,在教学这类文章时,我就是引领学生通过课文内容的学习、感悟,去体会文中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把握科学家的精神实质和人格魅力,让科学家们成为他们的榜样和偶像,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之情。例如,在教学《装满昆虫的衣袋》、《夜晚的实验》这些课文时,我就提出“你最敬佩他吗?为什么?”这一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学生通过课文中所举的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的几个事例的了解,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斯帕拉捷强烈的好奇心,以及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课后,让学生收集科学家的故事,利用班会时间举行“科学家的故事”演讲比赛。通过让学生讲述科学家的故事,介绍科学发展的历史和科学家成长工作的事迹,进行科学精神教育与熏陶,使学生客观公正地看世界,避免主观偏见。科学家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求实创新精神、甘于奉献、刻苦钻研的精神,都会使学生受到鼓舞,进一步激发学生崇尚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和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使学生懂得探索科技奥秘,掌握先进技术,都要付出辛苦劳动和一定代价,遇到挫折和失败要锲而不舍,不断进取。
二、语文实践活动是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的快乐驿站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超越书本知识学习的局限,要求学生从生活、社会现实中提出问题,自主提出活动主题,并开展探究、社会参与性的体验、实践等活动,因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为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架起一座桥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能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协调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与科学有关的实践活动才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结合我们所处的环境和周边的自然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课外科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1.把表演请进课堂。语文教学应创设让学生活动的机会,以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教师在语文学习中应多提供学生活动的机会,在语文学习中注重学生说的训练。还可将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因为爱表演是学生的天性,学生希望老师给予他们表演的机会,使他们能充分地展示自我、施展自己的才华。
2.训练學生写作。科学知识是丰富的,获取科学知识的途径是多样的,写作训练是锻炼学生科技思维的有效方法之一。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写作水平较低,因此,我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写作水平确定与科技有关的主题时尽量与课文相结合,与学生的特点相结合。如在教学完《海洋——二十一世纪的希望》一课后,让学生查阅资料,写一写《我心目中未来的海洋》;在学完了《夜晚的实验》后,让学生编写采访斯帕拉捷的采访稿,激起对科学家坚持不懈、勇于实践精神的敬佩及对科学的热爱之情……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写作能力,而且了解了更多的科技知识,增强了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与热情。
3.从课堂走向课外。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内容讲到了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教育我们要合理地、科学地利自然环境,这样,能造福于人类。反之,则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例如学习《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后,我和学生搜集了大量的有关水资源缺乏的资料,召开了“破坏环境,危及健康”主题班会,让学生增加节约用水的意识,并提出倡议,号召家乡人民爱护家乡,爱护水资源。
科技教育是强国之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应在学科教学中,不断强化科技教育的内容,使语文教学与科技教育相互促进、相互推动,更好地为培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优秀人才服务。
关键词:科学素养;科学创新精神;科技创新能力;语文课堂;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和思想方法。”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探究和尝试。
一、语文课堂是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的重要阵地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的主渠道,运用得当,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语文教师,应当适时适度地挖掘课文中的科技基础知识。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探奇心理,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寓科技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1.积累科技知识,激发科学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往往能诱导孩子探索知识的奥秘,对科学产生热情和向往,并能使孩子在科学实践中得到乐趣。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结合课文的内容,为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意识地创设了一些有关科技内容的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和思考,从中得到探索的乐趣和满足,以此增加对科学的兴趣。如《夜晚的实验》一课讲的是科学家斯帕拉捷通过多次夜晚的实验,终于揭开了蝙蝠飞行的秘密。这一实验结果促使人们对超声波进行研究,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恩惠。事实上,人类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生物身上得到启示的,从而就产生了一门新兴的科学—仿生学。学习完课文后,我设疑,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人们还从哪些生物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鲁班从植物的叶子得到启示,發明了锯;从鸟儿得到启示,发明了飞机;从青蛙等得到启示,创造了蛙泳……接着再请学生们想一想,自己从什么生物身上得到启示,觉得可以发明出什么?鼓励学生联系实际,大胆想象,学生兴趣盎然。尽管有的设想显得幼稚可笑,却也闪耀着学生们创造思维的火花。这可真是“有心插柳柳成荫”,那颗探索科学奥秘的种子深深的扎根了。
2.创设情境,培养创造性思维。要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就得让学生学会思考,激励学生独立探索并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启发和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意识及习惯。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我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线路有何好处?有何不足?用什么办法来解决不足?他为何要选择“人”字形线路呢?对于“人”字形线路这部分教学,我总是满足于让学生理解“人”字形线路,从中理解詹天佑的杰出才能。而对于“人”形线路的利弊,往往学生没有过问。所以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美中不足,探索新的设计方法,这样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充分发散的基础上,又回到“人”字形线路,集中体会它的好处,并认识到当时的条件限制,无法克服其中的弊。通过发散和集中,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他们今后学习更多的科学知识、从事科学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3.感受人物的魅力,培养科学精神。小学教材中涉及到古今中外的著名科学家有十几位,每位科学家的成长道路都是不断战胜挫折,不懈追求的奋斗之路,在教学这类文章时,我就是引领学生通过课文内容的学习、感悟,去体会文中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把握科学家的精神实质和人格魅力,让科学家们成为他们的榜样和偶像,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之情。例如,在教学《装满昆虫的衣袋》、《夜晚的实验》这些课文时,我就提出“你最敬佩他吗?为什么?”这一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学生通过课文中所举的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的几个事例的了解,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斯帕拉捷强烈的好奇心,以及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课后,让学生收集科学家的故事,利用班会时间举行“科学家的故事”演讲比赛。通过让学生讲述科学家的故事,介绍科学发展的历史和科学家成长工作的事迹,进行科学精神教育与熏陶,使学生客观公正地看世界,避免主观偏见。科学家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求实创新精神、甘于奉献、刻苦钻研的精神,都会使学生受到鼓舞,进一步激发学生崇尚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和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使学生懂得探索科技奥秘,掌握先进技术,都要付出辛苦劳动和一定代价,遇到挫折和失败要锲而不舍,不断进取。
二、语文实践活动是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的快乐驿站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超越书本知识学习的局限,要求学生从生活、社会现实中提出问题,自主提出活动主题,并开展探究、社会参与性的体验、实践等活动,因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为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架起一座桥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能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协调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与科学有关的实践活动才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结合我们所处的环境和周边的自然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课外科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1.把表演请进课堂。语文教学应创设让学生活动的机会,以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教师在语文学习中应多提供学生活动的机会,在语文学习中注重学生说的训练。还可将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因为爱表演是学生的天性,学生希望老师给予他们表演的机会,使他们能充分地展示自我、施展自己的才华。
2.训练學生写作。科学知识是丰富的,获取科学知识的途径是多样的,写作训练是锻炼学生科技思维的有效方法之一。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写作水平较低,因此,我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写作水平确定与科技有关的主题时尽量与课文相结合,与学生的特点相结合。如在教学完《海洋——二十一世纪的希望》一课后,让学生查阅资料,写一写《我心目中未来的海洋》;在学完了《夜晚的实验》后,让学生编写采访斯帕拉捷的采访稿,激起对科学家坚持不懈、勇于实践精神的敬佩及对科学的热爱之情……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写作能力,而且了解了更多的科技知识,增强了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与热情。
3.从课堂走向课外。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内容讲到了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教育我们要合理地、科学地利自然环境,这样,能造福于人类。反之,则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例如学习《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后,我和学生搜集了大量的有关水资源缺乏的资料,召开了“破坏环境,危及健康”主题班会,让学生增加节约用水的意识,并提出倡议,号召家乡人民爱护家乡,爱护水资源。
科技教育是强国之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应在学科教学中,不断强化科技教育的内容,使语文教学与科技教育相互促进、相互推动,更好地为培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优秀人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