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顾当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两种低效化的教学现象普遍存在:(1)教师苦教,学生苦学,教学形式单一,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学生学习兴趣低下,高耗低效;(2)教师做秀式教学,矫揉造作、花架务虚,课堂上热热闹闹,而学生真正习得的知识和体验到的方法却很少。那么,如何让学生从练习、考试、分数的枷锁中解脱出来?又如何真正走出两种极端的怪圈,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呢?这些问题很值得每一个高中语文教师进行深入地思考,笔者认为,语文课堂需要“求活”,但要舍得丢弃糟粕,切实处理好“务实高效”的问题。
一、舍弃“独裁”,彰显民主气氛
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体系下,高中学生在学习材料,阅读材料的自我选择的空间极小。在教师的“强买强卖”下,课堂所教便是学生语文生活的全部,学生阅读的主体性和学习的潜能并没有被充分释放。学生处被动学习的地位,课堂成为教师制造“考生”的场所,即使有超出教材的想象,也是老师早已处理过的“二手货”,课堂教学完全在教师的掌控之中,课堂提问,亦是追求答案的标准化,不然则师生的内心不踏实。学生在这样的课堂里不敢有自己的想法,因为怕与参考答案不一致,受到教师或其他同学的嘲讽,看不到“民主”的影子,更谈不上对教材的多元理解,“集权”才是真相。一节课下来,教师只知道自己教了什么,却无法预知学生学了什么,掌握了多少,甚至有些学生不知道老师在教什么,师生都很茫然。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高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结合学生具体实际的教学,应该是民主的,和谐的,只有舍弃教师的独裁,建立真正的民主教学环境,把学生的疑问和想法都暴露出来,才能实现所有学生对教材真正的理解。
二、舍弃“高耗”,构建节约型课堂
用时间和空间的“高耗”来换取学生成绩的做法,教师和学生都苦不堪言,要追求高效,就必须舍弃“高耗”。构建节约型课堂,表现上包括时间上的守时,不迟到、不拖课,科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扩大教学容量,节约教学时间等等,更深层的是要处理好讲什么?讲多少?这一系列的问题。课堂的教学时间有限,什么都探究必然“蜻蜓点水”,面面俱到必然“高耗低效”。课堂教学中要有重点,而且在设计上应该舍弃“完满”,给课堂留有一个调度的空间,确保将一节课必须解决的问题解决并拓展开。
节约型课堂,教师应该思考“多少”的问题,即拿捏好教师讲解与学生探求的关系比例。新课程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合作、探究,教师要舍弃“满堂灌”,敢于少讲精讲,给学生留足自由思考和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把有限的课堂时间大部分让给学生,将学生的主体性落到实处。节约型课堂的评价标准不是看教师讲了多少,关注的是学生读了多少、思维了多少、活动了多少、收获了多少。
三、追求“精细”,注重细节的实效性
要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必须把教学的细节“精细化”。笔者认为一堂高效的语文课应该都有以下几个环节:
1.目标定向
要追求高效,就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为主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立体交互式学习目标,在目标定向上,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确定,也可由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和文本特点预设,也可师生双方共同探讨确立。
2.自主学习
学生的自主性最为直接的体现就是能够自主学习和阅读一些材料,从时间上划分,自学分为课上自学与课外自学,教师要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起主导作用,指导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要注意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如:圈点批注、涵咏深思、质疑问难等,体现“以学定教”、“以情定教”。
3.合作交流
从教学实践经验可以看出,合作是获得成功最为快捷的方式,应该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环节,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合作和讨论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4.成果展示
高效的课堂,应该是一个平台,学生思考和探究实践必然有成果、有质疑,让学生把自己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结果展示出来,将学生中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展示出来,与其他同学分享成果;或者将最有价值的问题展示出来,让全班同学一起来思考,在展示的过程中,学生彼此借鉴、丰富、充实自己的成果。
5.反思小结
“学而不思则罔”,反思是内化知识、提升能力的重要一环,是学生学习自主性的表现形式之一。高效的课堂应该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思、自悟和自结,达到落实知识、提升能力、调整方向的目的。
例如,笔者在教学《赤壁赋》一文后要求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笔者发现其中有一位男生是这样总结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苏轼的一生是超然物外的人生,只因如此,他才成为历史长卷中的圣人之一。“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这是一种缺憾又恰是苏轼人生的完美之处。东坡,如一只孤鸿,穿过宋代烟云,穿过含愁的山水,在历史的上空,永远飞着飞着。
笔者看到学生的这段文字,惊讶啊!这个学生不仅把苏轼人生情趣尽露无疑,同时也折现出该生自己对人生的认识。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扬大附中东部分校)
一、舍弃“独裁”,彰显民主气氛
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体系下,高中学生在学习材料,阅读材料的自我选择的空间极小。在教师的“强买强卖”下,课堂所教便是学生语文生活的全部,学生阅读的主体性和学习的潜能并没有被充分释放。学生处被动学习的地位,课堂成为教师制造“考生”的场所,即使有超出教材的想象,也是老师早已处理过的“二手货”,课堂教学完全在教师的掌控之中,课堂提问,亦是追求答案的标准化,不然则师生的内心不踏实。学生在这样的课堂里不敢有自己的想法,因为怕与参考答案不一致,受到教师或其他同学的嘲讽,看不到“民主”的影子,更谈不上对教材的多元理解,“集权”才是真相。一节课下来,教师只知道自己教了什么,却无法预知学生学了什么,掌握了多少,甚至有些学生不知道老师在教什么,师生都很茫然。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高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结合学生具体实际的教学,应该是民主的,和谐的,只有舍弃教师的独裁,建立真正的民主教学环境,把学生的疑问和想法都暴露出来,才能实现所有学生对教材真正的理解。
二、舍弃“高耗”,构建节约型课堂
用时间和空间的“高耗”来换取学生成绩的做法,教师和学生都苦不堪言,要追求高效,就必须舍弃“高耗”。构建节约型课堂,表现上包括时间上的守时,不迟到、不拖课,科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扩大教学容量,节约教学时间等等,更深层的是要处理好讲什么?讲多少?这一系列的问题。课堂的教学时间有限,什么都探究必然“蜻蜓点水”,面面俱到必然“高耗低效”。课堂教学中要有重点,而且在设计上应该舍弃“完满”,给课堂留有一个调度的空间,确保将一节课必须解决的问题解决并拓展开。
节约型课堂,教师应该思考“多少”的问题,即拿捏好教师讲解与学生探求的关系比例。新课程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合作、探究,教师要舍弃“满堂灌”,敢于少讲精讲,给学生留足自由思考和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把有限的课堂时间大部分让给学生,将学生的主体性落到实处。节约型课堂的评价标准不是看教师讲了多少,关注的是学生读了多少、思维了多少、活动了多少、收获了多少。
三、追求“精细”,注重细节的实效性
要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必须把教学的细节“精细化”。笔者认为一堂高效的语文课应该都有以下几个环节:
1.目标定向
要追求高效,就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为主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立体交互式学习目标,在目标定向上,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确定,也可由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和文本特点预设,也可师生双方共同探讨确立。
2.自主学习
学生的自主性最为直接的体现就是能够自主学习和阅读一些材料,从时间上划分,自学分为课上自学与课外自学,教师要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起主导作用,指导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要注意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如:圈点批注、涵咏深思、质疑问难等,体现“以学定教”、“以情定教”。
3.合作交流
从教学实践经验可以看出,合作是获得成功最为快捷的方式,应该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环节,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合作和讨论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4.成果展示
高效的课堂,应该是一个平台,学生思考和探究实践必然有成果、有质疑,让学生把自己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结果展示出来,将学生中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展示出来,与其他同学分享成果;或者将最有价值的问题展示出来,让全班同学一起来思考,在展示的过程中,学生彼此借鉴、丰富、充实自己的成果。
5.反思小结
“学而不思则罔”,反思是内化知识、提升能力的重要一环,是学生学习自主性的表现形式之一。高效的课堂应该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思、自悟和自结,达到落实知识、提升能力、调整方向的目的。
例如,笔者在教学《赤壁赋》一文后要求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笔者发现其中有一位男生是这样总结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苏轼的一生是超然物外的人生,只因如此,他才成为历史长卷中的圣人之一。“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这是一种缺憾又恰是苏轼人生的完美之处。东坡,如一只孤鸿,穿过宋代烟云,穿过含愁的山水,在历史的上空,永远飞着飞着。
笔者看到学生的这段文字,惊讶啊!这个学生不仅把苏轼人生情趣尽露无疑,同时也折现出该生自己对人生的认识。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扬大附中东部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