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讲述了如何培养刚进入初三年级学习化学的方法和增加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知道化学来源于生活更好的服务于生活
关键词:化学;实验
刚进入初三年级,我们就会接触一门新的学科即化学,它是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在学习化学知识中,许多知识如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化合物性质等,都是通过化学实验而获得的。因此,在化学学习中必须学会对实验进行正确的观察,并在观察的基础上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从而掌握化学知识。同时学习化学还要和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因为很多化学物质就是我们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比如在初三化学中将学到的氧气与水等物质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离不开的,所以在学到这些内容的时候都要实际联系起来,这样就有利于化学知识的学习与记忆。有的学生刚一接触化学总感觉内容繁多,元素符号和化学方程式难写等诸多问题。因此就片面的认为化学难学,不想去学。其实每一学科都有它自身的特点,只要我们能够掌握方法,对症下药,就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在初中阶段化学教材中安排的实验较少,多数是以教师演示实验为主。演示实验是教师做给学生看的,这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当然是不利的,同时还会导致实验在学生的心目中仅仅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过程,长此以往,学生学习化学的爱好也会骤减。因此,我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意识将一些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合作或学生分组实验。如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动手选择仪器,边组装边思考,采用什么样的实验装置来制取氧气?为什么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应加入多少的高锰酸钾为适宜?怎样证实生成的气体是氧气?怎样证实集气瓶里已布满了氧气?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学生积极地参与,使学生在动眼、动手、动脑中学到了知识技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二、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探索性实验是指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问题 --实验--科学抽象--结论的过程来获取知识,这一过程能促进学生自主地观察实验现象,从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始终处于一种主动探索知识的状态,对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的培养非常有利。而教材上绝大多数的演示实验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探索性实验偏少,二者比例关系失衡,导致各自的作用的发挥受到限制,这肯定是不合适的,因此有必要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以增强学生探索。如在讲《质量守恒定律》时,我的做法:首先,设置探索情景,提出问题:物质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呢?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增加?是减少?还是不变呢?再进行实验探索。
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课本上有很多实验,细细分析,有不少实验在装置和操作等方面,是可以进一步改进的。通过实验的改进,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学会改进的方法技术,体验改进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激发了创新意识,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力。如在讲《氢气的实验室制法》这节课时,先学习了氢气实验室制法的原理,又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作了分析,引导学生得出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装置,接着就让学生利用简易装置来制取和用排水法收集一集气瓶的氢气,实验后出现了不少的问题:( 1)实验时加入的稀硫酸过少,反应进行了一会儿就停止了,只收集了半瓶氢气,要再收集还得打开橡皮塞加稀硫酸,使得氢气不纯;(2)实验时加入的稀硫酸过多,收集了一瓶氢气后,试管中的反应还在进行,不断地产生氢气,造成一定的浪费等。经讨论,确认这是实验装置造成的。接下来,我就适时地提出第一个问题:需要随时加入稀硫酸该增设什么装置?以前后四个同学为一组展开讨论,有的学生还在纸上画图,很快得出:配上一个漏斗,及时进行了表扬,拿出预备好的装置(普通漏斗)让学生们看,一些学生觉得问题解决了。又提示,试管中的稀硫酸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而这种漏斗下端的玻璃管较短,会有什么后果呢?学生一想,会使产生的氢气从漏斗下端的管口逸出。学生又讨论开了。一会儿又有一个学生说,用长颈漏斗不就行了吗!学生们恍然大悟。接着,我提出第二个问题,即假如稀硫酸加多了,如何能使反应随时停止,在同学热烈的讨论中,又得出了结论:配上有孔塑料板和弹簧夹。实践证实,充分挖掘、改进课本现有实验,不仅能完成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而且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四、增设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爱好
爱因斯坦说过:爱好是最好的老师。生刚学化学时往往对化学中的实验现象感到很神奇,渴望知道为什么。因此,我充分结合教学内容,从课时教学目的出发不失时机设置和安排一些生动、有趣的实验进入课堂,激发了学生的爱好和热情,促进化学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例如,第一堂化学课中"什么是物理变化"、"什么化学变化",而是先做几个有趣味的化学实验,如"小猫捉迷藏"等趣味实验把学生引入奇妙的化学世界,并提出一个个为什么,使学生们激发出学习化学的浓厚爱好。同时,我还介绍化学日常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知道学习化学的重要性。这样就使化学这门功课如同一块磁石强烈地吸引着学生。
五、开辟兴趣小组,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在实验教学实践中,有部分同学对化学实验的爱好表现突出,我就召集这部分同学成立课外实验爱好小组,利用课外活动时间选做学生实验和家庭小实验,组织学生在校园文化艺术节上进行实验表演活动,获得了成功感。通过课外爱好小组、家庭小实验,拓宽学生的视野,也使学生熟悉到化学知识在社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让化学更好的服务于生活。
关键词:化学;实验
刚进入初三年级,我们就会接触一门新的学科即化学,它是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在学习化学知识中,许多知识如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化合物性质等,都是通过化学实验而获得的。因此,在化学学习中必须学会对实验进行正确的观察,并在观察的基础上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从而掌握化学知识。同时学习化学还要和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因为很多化学物质就是我们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比如在初三化学中将学到的氧气与水等物质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离不开的,所以在学到这些内容的时候都要实际联系起来,这样就有利于化学知识的学习与记忆。有的学生刚一接触化学总感觉内容繁多,元素符号和化学方程式难写等诸多问题。因此就片面的认为化学难学,不想去学。其实每一学科都有它自身的特点,只要我们能够掌握方法,对症下药,就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在初中阶段化学教材中安排的实验较少,多数是以教师演示实验为主。演示实验是教师做给学生看的,这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当然是不利的,同时还会导致实验在学生的心目中仅仅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过程,长此以往,学生学习化学的爱好也会骤减。因此,我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意识将一些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合作或学生分组实验。如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动手选择仪器,边组装边思考,采用什么样的实验装置来制取氧气?为什么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应加入多少的高锰酸钾为适宜?怎样证实生成的气体是氧气?怎样证实集气瓶里已布满了氧气?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学生积极地参与,使学生在动眼、动手、动脑中学到了知识技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二、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探索性实验是指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问题 --实验--科学抽象--结论的过程来获取知识,这一过程能促进学生自主地观察实验现象,从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始终处于一种主动探索知识的状态,对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的培养非常有利。而教材上绝大多数的演示实验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探索性实验偏少,二者比例关系失衡,导致各自的作用的发挥受到限制,这肯定是不合适的,因此有必要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以增强学生探索。如在讲《质量守恒定律》时,我的做法:首先,设置探索情景,提出问题:物质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呢?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增加?是减少?还是不变呢?再进行实验探索。
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课本上有很多实验,细细分析,有不少实验在装置和操作等方面,是可以进一步改进的。通过实验的改进,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学会改进的方法技术,体验改进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激发了创新意识,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力。如在讲《氢气的实验室制法》这节课时,先学习了氢气实验室制法的原理,又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作了分析,引导学生得出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装置,接着就让学生利用简易装置来制取和用排水法收集一集气瓶的氢气,实验后出现了不少的问题:( 1)实验时加入的稀硫酸过少,反应进行了一会儿就停止了,只收集了半瓶氢气,要再收集还得打开橡皮塞加稀硫酸,使得氢气不纯;(2)实验时加入的稀硫酸过多,收集了一瓶氢气后,试管中的反应还在进行,不断地产生氢气,造成一定的浪费等。经讨论,确认这是实验装置造成的。接下来,我就适时地提出第一个问题:需要随时加入稀硫酸该增设什么装置?以前后四个同学为一组展开讨论,有的学生还在纸上画图,很快得出:配上一个漏斗,及时进行了表扬,拿出预备好的装置(普通漏斗)让学生们看,一些学生觉得问题解决了。又提示,试管中的稀硫酸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而这种漏斗下端的玻璃管较短,会有什么后果呢?学生一想,会使产生的氢气从漏斗下端的管口逸出。学生又讨论开了。一会儿又有一个学生说,用长颈漏斗不就行了吗!学生们恍然大悟。接着,我提出第二个问题,即假如稀硫酸加多了,如何能使反应随时停止,在同学热烈的讨论中,又得出了结论:配上有孔塑料板和弹簧夹。实践证实,充分挖掘、改进课本现有实验,不仅能完成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而且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四、增设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爱好
爱因斯坦说过:爱好是最好的老师。生刚学化学时往往对化学中的实验现象感到很神奇,渴望知道为什么。因此,我充分结合教学内容,从课时教学目的出发不失时机设置和安排一些生动、有趣的实验进入课堂,激发了学生的爱好和热情,促进化学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例如,第一堂化学课中"什么是物理变化"、"什么化学变化",而是先做几个有趣味的化学实验,如"小猫捉迷藏"等趣味实验把学生引入奇妙的化学世界,并提出一个个为什么,使学生们激发出学习化学的浓厚爱好。同时,我还介绍化学日常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知道学习化学的重要性。这样就使化学这门功课如同一块磁石强烈地吸引着学生。
五、开辟兴趣小组,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在实验教学实践中,有部分同学对化学实验的爱好表现突出,我就召集这部分同学成立课外实验爱好小组,利用课外活动时间选做学生实验和家庭小实验,组织学生在校园文化艺术节上进行实验表演活动,获得了成功感。通过课外爱好小组、家庭小实验,拓宽学生的视野,也使学生熟悉到化学知识在社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让化学更好的服务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