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南财经大学证券与期货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
【摘要】:比特币是一种基于网络算法的新兴虚拟货币,具有有限数量、无担保、网络化和规避监管等特点,能规避中央银行的不良政策和不稳定性带来的影响。但比特币价格波动较大,具有一定的投机风险;各国政府对比特币的监管不足,伴随而之的是相关的税务风险和反洗钱风险,这给比特币的规范发展产生了阻碍。本文分析比特币的交易现状和监管现状,并从发行流通机制与非货币属性角度对比特币的货币属性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比特币;货币属性
一、比特币研究现状综述
比特币自诞生之日起便引来了很大讨论,凯恩斯学派认为比特币固定货币总量牺牲了可调控性,将不可避免地导致通货紧缩,进而伤害整体经济;而奥地利学派认为对货币的干预越少越好,固定货币总量导致的通缩影响不大,反而可能保持经济稳定。对于比特币,目前国内外尚无明晰的概念界定。立法者很难界定比特币的属性,可能同时将其归类为一种货币、商品或者服务。Walance继而认为比特币已经成为国际间货币一种廉价交换方式[1]。Yermack认为比特币与其说是一种货币,不如说是一种投机性工具[2]。
在信用保证方面, Chris Robert认为比特币本身没有使用价值,其价格增长来源于需求增长与供给增长的不均衡,从长期来看,政府无力阻止此类货币的发展,只要公民拥有使用电脑的权利,去中心化的货币就有存在的土壤。James Turk认为比特币挖矿的速度与黄金储量增长率一致,它没有黄金交易所存在的交易成本,便于携带和使用,是一种改良版的黄金。
二、比特币现状
(一)比特币的交易现状
(1)价格走势
有据可查的第一笔交易出现在2010年8月17日,价格为0.0769美元/个,之后价格都低于0.1美元/个。2012年,比特币价格先降后升,全年呈现稳步上涨的态势。2013年,比特币价格迎来疯狂行情,价格从200美元窜升至1000美元。虽然之后出现利空消息让年终价格出现回落,但依旧在700美元以上。2014年比特币价格总体呈持续下滑趋势,从900美元的高点快速下滑至400美元;之后价格回升至600美元附近;但随后又出现了下降行情。2015年上半年,比特币延续了低迷走势,只有保持了微小的上涨趋势。而进入十月份,比特币价格突然大幅上涨,截至2015年底,比特币价格大涨40%。(见图1)
(2)交易量
2010年,比特币交易量没有非常明显的剧烈波动,仅有数天的单日交易量超过10000笔,其余时间大多数在1000笔左右徘徊。2011年比特币交易量开始呈现明显上涨趋势,波动开始加剧,单日交易量最大值为14172笔,均值达到了5207笔。进入2012年后,全年交易量最大值达到57407笔,均值达到23081笔。2013年与2014年,比特币交易量继续保持增势,但交易量波动出现缓和,年均值分别为53804与69199笔。2015年是比特币价格回升之年,同时比特币交易量也出现了大幅稳步上升,波动则趋于缓和。交易量最大值出现在九月份,达到了241346笔,交易最平淡的日期,交易量也达到了58963笔,全年单日交易量均值为125100笔,较2014年增长了80.8%(见图2)。
(二)比特币监管现状
中国大陆对于比特币的监管有一个逐渐严厉的过程。2013年12月5日,人民银行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认为比特币不是由货币当局发行,不具有法偿性与强制性等货币属性,并不是真正意义的货币。官方在给比特币定性的同时,也认可了比特币的交易活动。2013年12月16日,央行约谈国内多家第三方支付公司,要求不得向比特币交易平台等提供支付与清算服务,此举极大地打击了内地比特币投资者的信心,也在政策上封堵了资金在交易平台的流动。2014年3月,央行发布《关于进一步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强调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不得服务于比特币交易。2014年4月24日,央行約谈了部分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要求彻底切断比特币交易的资金链条,此次监管成效显著。
三、比特币的非货币属性
(一)缺乏信用基础
货币体现了商品交换中经济主体之间的一种信用关系,即对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认可、接受与信赖,而比特币明显就缺乏这样的信用基础。比特币在现实交易世界中的价值在于持币人相信有人会接纳其持有的比特币,否则存在于网络世界的那一串密码对持币人而言既无价值又无使用价值。而去中心化化的发币形式更是无人对持币人承诺还本付息。可见,仅凭比特币协议及密码认证系统不足以构建货币赖以生存的信用基础。
(二)缺乏安全保障
比特币目前的运行存在一个无非克服的缺陷:即基于其匿名、去中心化等特征,用户账号一旦被盗将无从申诉和救济。虽然比特币从诞生之日就以私钥作为其卖点,但是再精密的加密规则也会被破解。比特币交易平台的系统安全存在很大风险,任何比特币交易平台都会成为黑客攻击的目标。
(三)缺乏中央调节机制
没有集中发行和调节机构即所谓的“去中心化”是比特币的又一个特征,也被认为是比特币优于其他虚拟货币的一个重要原因。比特币没有集中发行方,容易被过度炒作,导致价格波动过大,币值的剧烈波动又提供了巨大套利空间,进一步推动过度炒作,形成恶性循环。历史上没有任何一种货币价值的波动像比特币那样剧烈。比特币不受货币当局控制,难以发挥经济调节手段的作用。
四、结论
比特币是互联网背景下出现的一种“去中心化”虚拟货币,表达了人们对自由货币的追求。目前比特币只是局部领域中的天然通缩货币,假如成为世界货币,那么货币供给量与经济增长不匹配将引发全球通货紧缩。虽然比特币具备货币的传统五大职能,具有货币的某些属性,但缺乏必要的信用基础、缺乏货币资产所需的安全保障、缺少中央调节机制等缺点,比特币并不具备成为流通货币的条件。相反,比特币交易所以及各类比特币衍生品交易的活躍,使比特币离成为货币的道路越来越远,反而成为一种极具投机性的金融产品。
参考文献:
[1] Wallace B. The rise and fall of Bitcoin [OL]. Wired Magazine. Available, 2011
[2]Yermack D. Is Btcoin a real currency? An economic appraisal[R].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2013
【摘要】:比特币是一种基于网络算法的新兴虚拟货币,具有有限数量、无担保、网络化和规避监管等特点,能规避中央银行的不良政策和不稳定性带来的影响。但比特币价格波动较大,具有一定的投机风险;各国政府对比特币的监管不足,伴随而之的是相关的税务风险和反洗钱风险,这给比特币的规范发展产生了阻碍。本文分析比特币的交易现状和监管现状,并从发行流通机制与非货币属性角度对比特币的货币属性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比特币;货币属性
一、比特币研究现状综述
比特币自诞生之日起便引来了很大讨论,凯恩斯学派认为比特币固定货币总量牺牲了可调控性,将不可避免地导致通货紧缩,进而伤害整体经济;而奥地利学派认为对货币的干预越少越好,固定货币总量导致的通缩影响不大,反而可能保持经济稳定。对于比特币,目前国内外尚无明晰的概念界定。立法者很难界定比特币的属性,可能同时将其归类为一种货币、商品或者服务。Walance继而认为比特币已经成为国际间货币一种廉价交换方式[1]。Yermack认为比特币与其说是一种货币,不如说是一种投机性工具[2]。
在信用保证方面, Chris Robert认为比特币本身没有使用价值,其价格增长来源于需求增长与供给增长的不均衡,从长期来看,政府无力阻止此类货币的发展,只要公民拥有使用电脑的权利,去中心化的货币就有存在的土壤。James Turk认为比特币挖矿的速度与黄金储量增长率一致,它没有黄金交易所存在的交易成本,便于携带和使用,是一种改良版的黄金。
二、比特币现状
(一)比特币的交易现状
(1)价格走势
有据可查的第一笔交易出现在2010年8月17日,价格为0.0769美元/个,之后价格都低于0.1美元/个。2012年,比特币价格先降后升,全年呈现稳步上涨的态势。2013年,比特币价格迎来疯狂行情,价格从200美元窜升至1000美元。虽然之后出现利空消息让年终价格出现回落,但依旧在700美元以上。2014年比特币价格总体呈持续下滑趋势,从900美元的高点快速下滑至400美元;之后价格回升至600美元附近;但随后又出现了下降行情。2015年上半年,比特币延续了低迷走势,只有保持了微小的上涨趋势。而进入十月份,比特币价格突然大幅上涨,截至2015年底,比特币价格大涨40%。(见图1)
(2)交易量
2010年,比特币交易量没有非常明显的剧烈波动,仅有数天的单日交易量超过10000笔,其余时间大多数在1000笔左右徘徊。2011年比特币交易量开始呈现明显上涨趋势,波动开始加剧,单日交易量最大值为14172笔,均值达到了5207笔。进入2012年后,全年交易量最大值达到57407笔,均值达到23081笔。2013年与2014年,比特币交易量继续保持增势,但交易量波动出现缓和,年均值分别为53804与69199笔。2015年是比特币价格回升之年,同时比特币交易量也出现了大幅稳步上升,波动则趋于缓和。交易量最大值出现在九月份,达到了241346笔,交易最平淡的日期,交易量也达到了58963笔,全年单日交易量均值为125100笔,较2014年增长了80.8%(见图2)。
(二)比特币监管现状
中国大陆对于比特币的监管有一个逐渐严厉的过程。2013年12月5日,人民银行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认为比特币不是由货币当局发行,不具有法偿性与强制性等货币属性,并不是真正意义的货币。官方在给比特币定性的同时,也认可了比特币的交易活动。2013年12月16日,央行约谈国内多家第三方支付公司,要求不得向比特币交易平台等提供支付与清算服务,此举极大地打击了内地比特币投资者的信心,也在政策上封堵了资金在交易平台的流动。2014年3月,央行发布《关于进一步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强调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不得服务于比特币交易。2014年4月24日,央行約谈了部分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要求彻底切断比特币交易的资金链条,此次监管成效显著。
三、比特币的非货币属性
(一)缺乏信用基础
货币体现了商品交换中经济主体之间的一种信用关系,即对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认可、接受与信赖,而比特币明显就缺乏这样的信用基础。比特币在现实交易世界中的价值在于持币人相信有人会接纳其持有的比特币,否则存在于网络世界的那一串密码对持币人而言既无价值又无使用价值。而去中心化化的发币形式更是无人对持币人承诺还本付息。可见,仅凭比特币协议及密码认证系统不足以构建货币赖以生存的信用基础。
(二)缺乏安全保障
比特币目前的运行存在一个无非克服的缺陷:即基于其匿名、去中心化等特征,用户账号一旦被盗将无从申诉和救济。虽然比特币从诞生之日就以私钥作为其卖点,但是再精密的加密规则也会被破解。比特币交易平台的系统安全存在很大风险,任何比特币交易平台都会成为黑客攻击的目标。
(三)缺乏中央调节机制
没有集中发行和调节机构即所谓的“去中心化”是比特币的又一个特征,也被认为是比特币优于其他虚拟货币的一个重要原因。比特币没有集中发行方,容易被过度炒作,导致价格波动过大,币值的剧烈波动又提供了巨大套利空间,进一步推动过度炒作,形成恶性循环。历史上没有任何一种货币价值的波动像比特币那样剧烈。比特币不受货币当局控制,难以发挥经济调节手段的作用。
四、结论
比特币是互联网背景下出现的一种“去中心化”虚拟货币,表达了人们对自由货币的追求。目前比特币只是局部领域中的天然通缩货币,假如成为世界货币,那么货币供给量与经济增长不匹配将引发全球通货紧缩。虽然比特币具备货币的传统五大职能,具有货币的某些属性,但缺乏必要的信用基础、缺乏货币资产所需的安全保障、缺少中央调节机制等缺点,比特币并不具备成为流通货币的条件。相反,比特币交易所以及各类比特币衍生品交易的活躍,使比特币离成为货币的道路越来越远,反而成为一种极具投机性的金融产品。
参考文献:
[1] Wallace B. The rise and fall of Bitcoin [OL]. Wired Magazine. Available, 2011
[2]Yermack D. Is Btcoin a real currency? An economic appraisal[R].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