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理解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er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俯仰之间,已为陈迹”。这是治史者对历史最易产生的一种情愫。时间如沙般从指缝间流走,手掌中却难以留得分毫。历史最令人叹惋也最令人动容之处也正在于此。它的逝去是如此轻易,以致当你注意它时,它已化作前尘旧影,只余追摹慨叹的份了。遂事不谏,往事难还,历史之所以是历史,正因为我们无法当面对质,询其根由,只有在事后追味反思,揣度前因后果。
  当交流失语的时候,理解也就开始了。恰如只有一句话画上了句号,我们才能明了这句话真正表达的意义一样。我们无从与历史攀谈,只能从它留下的只言片语中去忖思、去理解蕴藏内里的意义。
  历史呼唤理解,“过去人们以精神、以双手塑造出及接触过的东西,这些人类活动的遗址……无论何时、何地遗留下来,都在呼唤着我们,也都是可以理解的。”
  但需知,历史女神克里奥从不以她的真容示人。在历史的深林中,她轻捷的身影总是倏隐倏见,她不会与你晤谈,只在古卷和遗迹中留下回声。有时她甚至像一个幻影,但当你怀疑她的存在时,她又刻意留下蛛丝马迹,指引你前往她的圣堂。但在行进的路上,她又会故布迷阵,让你真伪莫辨,满腹狐疑,就像白居易的诗中所言:
  周公恐惧流言日,
  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时身先死,
  一生真伪复谁知?
  但怀疑恰恰是理解历史的第一步,只有善于怀疑的人,才能从她布下的迷阵中寻到通向她圣堂的正确道路,这也是她所设下的试炼。克里奥厌恶断语和成见,却偏爱怀疑的人,那些在她面前提出疑问的人才有资格踏入圣堂的大门。怀疑意味着思考,意味着探索,意味着自由意志和独立精神,更意味着一颗对历史满怀敬畏的心灵——我怀疑,故我探寻;我探寻,故我理解。
  艺术史家埃尔金斯在描述一幅中古时代的圣母恸子画时,曾以纤细的笔触记下了圣母眼中的那一滴泪水带给他的震撼:“我曾怀疑这刻板漠然的面容是否意味着那时人的心灵也同样冷漠,但当我看到了那一滴盈在眼眶中的泪水——那是一位母亲强抑住的温热的情感,在百年后的今天,仍能从画布中淌入我的心间。”
  曾有人问我,如何才是历史的理解?
  “正好像一个心灵潜入另外一个心灵一样。”
  我用德国史家德罗伊森的这句话,作为回答。
其他文献
税收是理解国家发展的一把钥匙。17世纪以后,普鲁士演变成为一个军事色彩极为深厚的中央集权国家。究其原因,同样是由于国王和贵族之间围绕征税问题所形成的制度安排,一步步地塑造了普鲁士的国家发展之路。  普鲁士的前身是神圣罗马帝国中的勃兰登堡选帝侯。从13世纪以后,所谓的神圣罗马帝国的中央权力,就处于不断衰落的过程中。到17世纪,神圣罗马帝国已经分裂为360个政治实体,所谓的帝国只是徒有虚名而已。极度的
期刊
《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西汉武帝时期,记载了中国三千多年的历史。但它一开始并不叫这个名字,司马迁自己称它为《太史公书》,后来又有称为《太史公记》或《太史记》的,到了东汉末年,才被称为《史记》。  它的作者司马迁,字子长,是西汉左冯翊夏阳(今天陕西韩城)人,出生于公元前145年,大约在公元前87年去世。司马迁说他生于史官世家,祖先在周代就担任周王室的史官,世世代代从事史
期刊
胡适既不是一个罗曼蒂克的人,也不是一个真正希冀举案齐眉的人,虽然他在留美的时候,写过一首诗给江冬秀,遐想他俩未来“我当授君读,君为我具酒”的画眉之乐。关于这点,敏感的杜威夫人就洞察到了。她在一封家信里说:  胡适回国以后就结婚了。他的妻子来自乡村、裹过小脚。他们说现在二十岁以下的女子都是天足了。尽管胡适才气纵横,但我不相信他会去教育他的妻子。  杜威夫人在另一封家信里,形容胡适是一个对家事三不管的
期刊
◆ 时间:2013年9月13日  ◆ 地点:北京清华附中B106教室  ◆ 人物:清华附中初二创新班学生  圆明”二字,“圆”指个人的品德圆满,“明”则意味政治业绩明光普照。圆明园的中心名为“九洲清晏”,象征国家的统一,政权集中。东面的福海象征东海,西北角上全园最高土山名叫“紫碧山房”,从所处方位与紫、碧为名的含义,就是代表昆仑山。整个园林无异是宇宙的缩影。然而 150多年前的那场大火,将一切都化
期刊
今儿就从代表胜利的手势“V”开始吧。V是规的形状,用V转出来的轨迹是圆。规是圆规V的名称。  有没有直接显示圆规形象的字呢?  有。这个字是丫头的“丫”。  单字诞生较晚,但作为字符却很早,在甲骨文里就有。  丫,其实就是树叉,把两头削尖了就是个圆规。古人的圆规也有几种样式:如两个钉子一根绳,或两个钉子一根木条,或直接把矩反过来直接画。功能一样形状不一。后来人给这些画圆工具一个总的名称便是规。  
期刊
顾炎武在论及明代宗室时,曾说:这些人大都沉湎在富贵里,狂妄骄横,不知礼义,游手好闲,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名义上是天枝,实际上是“弃物”——也就是废物。这一针见血之论,活脱脱地勾画出明代宗藩的脸谱。堂堂明王朝的“龙子凤孙”“天枝玉叶”,成了一钱不值的废物,是发人深思的。  每个王朝的开国君主,都比较注意前朝覆亡的教训,从而采取新的措施,以确保天下长治久安。朱元璋认为,必须加强宗藩势力,洪武三年(13
期刊
作为钥匙的戒指  早在公元前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人们为了抵御外敌,保护自己的生命和财产,就已经开始使用钥匙。然而,除了这些本原性的用途,钥匙最初也是巫婆和女神等女性持有的物件。因为自古以来,钥匙就是家庭主妇权力的象征。另外,如同《圣经》所说的那样,钥匙还象征着基督的权威,基督曾经亲自将钥匙移交给彼得(Peter),罗马教皇也有将钥匙世代继承下去的规定。  在基督教形成以前,钥匙就受到人们的高度重
期刊
从茹毛饮血开始,直到火的发现以后,人类才开始进入熟食阶段,而盐作为一种调味品进入人类的生活,实际是较晚的事情。直至中国夏朝,盐还是一种仅限于贵族享受的奢侈品。到了商代,盐才为人们所了解,人们甚至用盐来治疗疾病,“以咸养脉”。周之后,盐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无盐则肿”。食盐作为烹饪的核心原料,《汉书》则称之为“食者之将”。  在传统农业社会,虽然大部分生产和生活资料都能自给自足,但盐却必须从外
期刊
姓名  “生”是辈字,“明”寓意为“聪明毓秀,洞察是非”;字季澧,“季”是因为排行第四,“澧”取自澧水——遵照父命,唐家后人的表字均取自湖南各大水系。  外号  唐生明生于豪绅世家。祖父是湘军将领;父亲唐承绪善于经营,富甲一方;长兄是独霸一方的军阀唐生智。唐生明正是在这枝繁叶茂的关系网下成长起来的。他从24岁起就肩负要职,但从未专心于公务,而是混迹于灯红酒绿之中。时人也从不称呼其职衔,而是称他为“
期刊
儿童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塑造的。  国家塑造儿童,儿童也塑造国家。国家赋予儿童的意义是丰富的,也是复杂的——他们是未来、是希望,也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性。  塑造了怎样的儿童,就塑造了这个国家怎样的未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