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食者、竞技者与求道者

来源 :东方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xxc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哪些人可算是知识分子,人们没有一致的看法。可大致地把从事教学、科研和写作的人们都称为知识分子。今天的知识分子大致可分为三类:谋食者、竞技者和求道者。
   知识分子中的谋食者是知识分子群体中的“芸芸众生”。他们没有什么远大抱负,也没有很强的名利之心。他们教书、写作或搞研究,只是为了养家活口,即只是“为稻粱谋”,也许还出于一种不十分浓厚的个人兴趣。正因为他们没有什么远大抱负,又没有强烈的出人头地的欲望,故不大可能在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中有什么了不起的建树。但不可小瞧了他们的整体作用,大量的平凡工作是他们做的,没有他们所做的大量的平凡工作,就不可能有教育和学术工作的正常进行,也不可能有杰出学人的脱颖而出(杰出是平庸衬托出来的)。正如没有人民群众的辛勤劳作,就不可能有杰出人物的英雄创举。
  竞技者是一心要在教学和学术上胜过同行的人们。他们有极强的出人头地的欲望,有自强不息的精神,也往往有极好的天赋,即智商很高。今天,是他们在领导着各个学科的发展,是他们在主导着学术舞台。我们正全力以赴地追求现代化,现代化建设要求高效率,商品生产要求大批量。这种要求也强烈地影响着学界和教育界。为追求高效率,学界和教育界也制定了对个人成绩进行定量评估的标准,成果多的人能得到高报酬、高荣誉。今天的学人想出名靠“一本书”(据说50年代丁玲曾提出“一本书主义”)已远远不够了,没几个人能认认真真地把某人的一本书从头读到尾。作者必须用“批量产品”去占领市场,让自己的名字不断地通过包装不同的出版物出现在读者面前才能出名。于是,想出名,想出人头地,想表明自己比同行利害,就必须出版、发表很多东西,像曹雪芹那样只写一部《红楼梦》,或像维特根斯坦那样生前只出版一本专著是不可能出名的。立誓写出经典的学人之“十年磨一剑”的作品只会淹没在出版物的汪洋大海之中。于是竞技者们总是出版、发表很多著作或作品,而不再愚顽地坚持“十年磨一剑”。竞技者们的竞争意识极强,他们对同行的批评往往毫不留情,这能很好地促进学术繁荣和思想进步;但他们也容易借贬低他人而凸显自己。竞技者中的少数人由于功名利禄之心太强,往往也会做一些有违学术惯例、张扬出去颇不体面的事。竞技即技术竞赛。姑且不说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哲学人文学科亦有个“技术”层面,例如外语水平的高低,逻辑思维的精密程度,对古代和国外文献的占有,等等。冯友兰先生曾把诗分为“止于技底诗”与“进于道底诗”(参见《冯友兰学术论著自选集》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第412—413页)。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学问亦可分为“止于技底”与“进于道底”。竞技者的追求往往“止于技”,他们要与同行一比高下的就是“技术”,也只有在技术层面,从事同一行当的人才能一比高下。
  求道者是执着的真理追求者。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是求道者。张子一意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子亦为求道者。“朝闻道,夕死可矣!”可见道是“终极关怀”,为了求道,得道,可抛却世俗的功名利禄,甚至不惜舍弃自己的身家性命。所以,求道者并不十分在意同行之间的竞争,并不一定要与同行一争高下。求道者追求的目标是超越的,而非世俗的。求道者与竞技者的一个重要区别是,求道者不太看重世俗的荣誉,而竞技者极看重世俗的荣誉。不仅政府和大众授予或认同的荣誉是世俗的荣誉,学术界所授予或认同的荣誉也是世俗的荣誉。竞技者中的少数人可能不看重政府和大众给予的荣誉,但他们不可能不看重学界所给予的荣誉,求道者则连这种荣誉也并不十分看重。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没有什么东西比真理或道更重要,得到荣誉并不意味着寻得了真理。
  在大多数人的眼中,今天的求道者一概是可笑迂腐的人,是“不合时宜的人”。但多数人的看法不见得就正确。求道者的境遇可能很糟糕,可能极为穷愁潦倒,但他们若有幸拥有足以保证温饱的收入,那便肯定拥有充实而又幸福的生活。从学术上看,真正能影响后世的学人不是那些竞技者,而是极少数求道者。哲学人文学科所求之道必须上升到形而上层次,形而上的真理不是技术性的,而是高度抽象的,高度综合性的,是对世界、社会与人的博大圆融的理解,是大智慧,是真正的远见灼识。当然,求道者所求之道不能不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求道者不能不具备基本的“技术”,但“技术”只是他求道的工具,而不是最高目的。接受了现代思想的求道者大约不会认为道是一成不变的、封闭的真理体系,不会认为“天不变道亦不变”,正因为如此,他们不能指望一朝得道便万事大吉,他们只能永远行进在求索的道路上。
  现代社会特重技术,特重智能,这是启蒙之后西方唯理智主义文化价值导向的结果。工程技术人员和哲学人文学界的竞技者是现代建设事业的主要推动者。但在现代文明中潜伏着巨大的危机,芸芸众生和竞技者们对这些危机浑然不觉。只有求道者有足够的远见灼识从而能看到这种潜伏的危机。现代社会该适时地听一听极少数求道者所发出的微弱呼声,以免被现代技术的巨大惯性带入毁灭的深渊。这里没有贬低技术的意思,人类不能不发展技术,解决像生态破坏这样的全球性问题也必须诉诸技术,但人类仅有技术不能保证自己的生存安全,须有大智慧的指引,才能保证生存的安全。求道者是追求大智慧者,他们今天被我们 嘲笑为“不合时宜的人”,但他们有可能为后人所景仰。
其他文献
[摘要]类癌是一种生长缓慢的少见低度恶性神经内分泌肿瘤,起源于神经外胚层的胺前体摄取和脱羧细胞,可发生于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系统及胸腺、皮肤等部位,最常见于消化道,占消化道肿瘤0.4-0.8%,由于临床缺乏特异的症状和体征,不易早期发现。直肠是胃肠道类癌的第3好发部位,占胃肠道类癌的10-20%。本文对我科收治的2例直肠类癌病例,综合其临床资料、治疗,现报道如下。  [中图分类号]R574.63 
期刊
北京大学的朱苏力教授曾在五年前出版过一本很好的书,名叫《法治及本土资源》。我起这个题目,虽有模仿的痕迹,但目的是方便于强调村民自治与乡村传统文化资源之间的密切联系:在本土资源严重流失的情况下,不可能有真正的村民自治;或者,要实现村民自治就必须着力引导及培育乡村的传统文化资源,包括民间权威、家族网络、熟人社会的共同体意识。    一、村民自治的实质    《三国志·魏志·毛()传》中有“自治”一
期刊
对于目前中国农村蓬勃开展的村民自治,知识分子中大约有两种典型的反应:一种是满腔热忱地予以关注,对它的前景满怀期望;一种是不以为然地嗤之以鼻,对它的现状满腹抱怨。由此,他们对村民自治产生了两种不同的评价:有人说好得很,有人说糟得很。尽管说好得很未见得就完全正确,说糟得很也未见得完全错误,毕竟今日不同于说农民运动好得很是革命派,说农民运动糟得很就是反动派的那个年代,但是,有两种倾向特别值得我们这些一向
期刊
[摘要]慢性胃炎是胃粘膜的慢性炎症,生活习惯对慢性胃炎的康复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介绍慢性胃炎的生活指导知识,以期提高患者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促进疾病康复。  [关键词]慢性胃炎;生活指导;护理  [中图分类号]R58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18(2017)01-287-01  慢性胃炎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不良生
期刊
想起农民,心中不免浮现淡淡的乡愁。在中国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农民的生存状况怎么样?在中国迈向民主化的过程中,农民的政治心态又怎么样?这两个事关中国发展的大话题,不由得让人思绪良多。然而,一想到20年来中国农村政治经济改革正在改变中国,心中又不免升腾起冉冉曙光。  发端于包产到户的农村经济改革也有20多年了,目前的农民经济生活状况又怎样?情况并不令人乐观。这里,我不想罗列数据,只想从农村的一般生产状
期刊
在人们用民主的价值观和标准看待今天的乡村基层民主时,有叫好和叫糟的两种声音。因有法律的逐步落实,再加上新闻媒体的炒作,现在叫糟的声音少了很多。但叫好的人一味地拿现实中的先进地区的做法来说好,似乎也并不能征服人。毕竟在现实中,存在着乡政府和村党支部大量有悖民主程序的做法:拟定不符合《村委会组织法》规定的候选人资格条件,以便将不合组织意图的人选挤出候选人之列;通过村党支部或村干部为合乎组织意图的候选人
期刊
在21世纪即将揭幕之际,教育问题更加引人关注。在此,我想坦率地就最近各种教育改革议论的动向阐述己见,进行若干具体的提议。  最近,专家指出:“每个孩子都有可能出现旷课现象。”前阵,日本文部省在1999年度学校基本调查报告中指出:小学、中学旷课的学生人数已逾13万。这是史无前例的最多人数。在每290位小学生、40位中学生中就有1人,一个班级就有一位学生为此苦恼。  学生因被欺负而自杀等悲剧层出不穷。
期刊
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是20世纪最令人触目惊心的历史事件,国际共运也因此跌入谷底。这一事件,使西方主流理论家获得了重述历史的可乘之机,弗郎西斯·福山幸灾乐祸地断言:“我们所正在经历的一切,或许不仅仅是冷战或是一个战后历史的特定历史阶段的结束,而根本上就是历史的终结,也就是说,我们已经处在人类的意识形态演化的终点,而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作为人类政府的最终形式已经开始适用于全世界。”①福山的“历
期刊
现代中国的本土思想的规定性是什么样的呢?这个重大的问题实际是“现代中国”问题的一部分,首要和关键之处在于对“现代中国经验”的洞察与批判。  “现代中国”作为始自19世纪中期的一种历程,即是中国本土现代性成长的经验历程,到如今,这种经验已经生长为一种独特的对象,其中既包含着传统的积淀和西方观念的植入,也包含着百多年来中国人对传统、西化、各种冲突(社会的、观念的)和实际历史事件等等一切的亲历经验,而这
期刊
2000年下半年,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两次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修正草案)》,参与起草的有关负责人和部分专家学者也在媒体上对其中的一些焦点问题作了解释和说明。2001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发出通知,向全国人民广泛征求意见,以便进一步修改《婚姻法修正草案》。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我们一方面对人大常委会关于婚姻法修正工作的谨慎态度和民主程序表示欢迎,另一方面对《婚姻法修正草案》的内容和倾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