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改变教育者教育观念
家庭,是人一生教育的起点;父母,是孩子一生教育的第一位老师;日常生活自理技能教育,是幼儿最基本的生活能力的培养,是在家庭环境中随时随地可以进行的教育。因此,我们把转换家教观念,改进家教方式放在家教工作的首位。通过各种形式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幼儿园,教师把自理能力的培养纳入幼儿园教育活动之内,设计一些培养自理能力的活动;在日常生活中教幼儿一些简单的自理技能,如扫地、拖地、收拾碗勺、擦桌椅、整理床铺和玩具……并在日常生活中强化幼儿的自理技能,使幼儿形成习惯。
二、增强幼儿的自理意识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让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要不怕苦,不怕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首先,我们创设了相应的环境,激发孩子生活自理的愿望。对新入园的幼儿我们从精神和心理上入手,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气氛,产生生活自理的愿望。例如:开学初邀请哥哥、姐姐给弟弟妹妹表演穿衣服、穿鞋子、叠被子等生活技能,然后鼓励幼儿“看谁能像哥哥姐姐一样能干”,从而使幼儿产生“要学习”的心理。
其次,我们对幼儿进行了正面教育,以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如通过谈话“我长大了”“我会……”等活动,利用提问、讨论、行为练习等形式,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为自己会干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兴。在练习中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以提高他的动手能力和意识。再通过分辨不同行为,巩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
三、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
(一)寓教于乐,让幼儿学习自理的技能
幼儿的思维特点告诉我幼儿的模仿性强,很喜欢鹦鹉学舌,儿歌内容具体、直观、形象,琅琅上口,易读易懂。另一方面儿歌内容直接有指导学习的作用。因此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把一些幼儿自理技巧编成儿歌、歌曲以及设计成饶有趣味的情节等,让幼儿在游戏、娱乐中学习本领。
比如表演和角色游戏:“给小猫洗脸”“给布娃娃扣纽扣”等,这类游戏是用拟人化手法的構思情节来巩固自理能力的。孩子们在这些游戏中,会学到一些吃饭、穿衣、整理玩具等基本技能。然后,再帮助孩子迁移运用到他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这种方法,符合幼儿心理特点,自然亲切,生动活泼,收效较明显。
(二)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进行个别指导
由于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对于每层次的幼儿来说,要求就有所区别,须因材施教。对于自我服务能力较强的幼儿,就以较高水平来要求;对于自理能力较差的幼儿,就相对降低要求的标准,不可强求,更不可鄙视,对他们的点滴进步都应肯定。我们可以开展“强帮弱”的活动,如在午睡起床后,请能力强的幼儿来帮助能力弱的幼儿穿衣服、鞋子、叠被子等。使能力强的幼儿体验到为他人服务的乐趣,也使能力弱的幼儿在内心深处播下了要学会自我服务的意识并逐步学会掌握自理方法。
(三)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幼儿自理的要求
自理技能的掌握都不是一步到位的,它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例如:小朋友学习吃饭,我们首先应该让幼儿学习用勺,再要求幼儿做到“三净”,最后才是要求幼儿注意速度和质量。教师切不可在幼儿的学习过程中以“一步登天”的思想高要求幼儿,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信心。
(四)体验成功,进一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获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动自理能力发展的动力。如幼儿自己扣上扣子,但位置却扣错了。我们首先肯定幼儿自理意识,表扬他:“真能干,能自己扣上扣子。”接着纠正:“只是一颗小扣子进错了门,重新扣一次好吗?”使幼儿产生良好情绪, 提高自信心。因此当幼儿取得点滴进步时,成人的“你真棒”“你真能干”……都会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成为激励幼儿自觉掌握自我服务能力的强大推动力;但当幼儿限于自身能力,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时,我们要耐心细致地引导,还可辅以鼓励性语言,必要时我们还需协助幼儿实现成功,以免挫伤幼儿积极进取的精神。
(五)提供幼儿的自理机会
孩子虽小,但我们不能低估他们做事的能力,应该不失时机地为幼儿提供锻炼的机会和条件, 放手让幼儿去尝试、去体验他要自己干的、能自己干的事情。例如,每天安排小值日生。有管理自然角的,即早晨小值日生要早早入园,给自然角的花、农作物浇水。
(六)巩固幼儿的自理行为
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反复的过程,还要注意以后的巩固练习。教师要经常督促、检查、提醒幼儿,使幼儿良好的习惯得到不断的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行为。
1.在生活活动中训练幼儿的自理行为
入厕、盥洗、排泄无处不体现着幼儿生活自理的水平,如入厕后要求幼儿自觉整理好衣裤,餐前便后要求幼儿能自觉正确洗手,饭后要求幼儿正确漱口的习惯。
2.在区角活动中练习生活自理的技巧
让幼儿在区角活动中掌握技巧、练习技巧、熟悉技巧。如在“过家家”游戏中,给娃娃扣扣子、梳头、穿衣等。使平时所掌握的自我服务的技能能得到进一步的巩固的机会和条件。
从儿童教育来说,幼儿园是一个人养成习惯的关键时期,最佳时期。我们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幼儿的健康人格,而良好的生活习惯正是健康人格的牢固基础。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要充分给他们创造条件,教他们正确的自理方法,多指导、多鼓励、少指责,要多一些耐心和等待,相信我们的孩子有能力进行自我服务。只有这样,培养幼儿较强的自理能力才能成为现实,最终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我们的孩子终身得益。
一、改变教育者教育观念
家庭,是人一生教育的起点;父母,是孩子一生教育的第一位老师;日常生活自理技能教育,是幼儿最基本的生活能力的培养,是在家庭环境中随时随地可以进行的教育。因此,我们把转换家教观念,改进家教方式放在家教工作的首位。通过各种形式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幼儿园,教师把自理能力的培养纳入幼儿园教育活动之内,设计一些培养自理能力的活动;在日常生活中教幼儿一些简单的自理技能,如扫地、拖地、收拾碗勺、擦桌椅、整理床铺和玩具……并在日常生活中强化幼儿的自理技能,使幼儿形成习惯。
二、增强幼儿的自理意识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让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要不怕苦,不怕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首先,我们创设了相应的环境,激发孩子生活自理的愿望。对新入园的幼儿我们从精神和心理上入手,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气氛,产生生活自理的愿望。例如:开学初邀请哥哥、姐姐给弟弟妹妹表演穿衣服、穿鞋子、叠被子等生活技能,然后鼓励幼儿“看谁能像哥哥姐姐一样能干”,从而使幼儿产生“要学习”的心理。
其次,我们对幼儿进行了正面教育,以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如通过谈话“我长大了”“我会……”等活动,利用提问、讨论、行为练习等形式,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为自己会干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兴。在练习中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以提高他的动手能力和意识。再通过分辨不同行为,巩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
三、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
(一)寓教于乐,让幼儿学习自理的技能
幼儿的思维特点告诉我幼儿的模仿性强,很喜欢鹦鹉学舌,儿歌内容具体、直观、形象,琅琅上口,易读易懂。另一方面儿歌内容直接有指导学习的作用。因此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把一些幼儿自理技巧编成儿歌、歌曲以及设计成饶有趣味的情节等,让幼儿在游戏、娱乐中学习本领。
比如表演和角色游戏:“给小猫洗脸”“给布娃娃扣纽扣”等,这类游戏是用拟人化手法的構思情节来巩固自理能力的。孩子们在这些游戏中,会学到一些吃饭、穿衣、整理玩具等基本技能。然后,再帮助孩子迁移运用到他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这种方法,符合幼儿心理特点,自然亲切,生动活泼,收效较明显。
(二)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进行个别指导
由于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对于每层次的幼儿来说,要求就有所区别,须因材施教。对于自我服务能力较强的幼儿,就以较高水平来要求;对于自理能力较差的幼儿,就相对降低要求的标准,不可强求,更不可鄙视,对他们的点滴进步都应肯定。我们可以开展“强帮弱”的活动,如在午睡起床后,请能力强的幼儿来帮助能力弱的幼儿穿衣服、鞋子、叠被子等。使能力强的幼儿体验到为他人服务的乐趣,也使能力弱的幼儿在内心深处播下了要学会自我服务的意识并逐步学会掌握自理方法。
(三)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幼儿自理的要求
自理技能的掌握都不是一步到位的,它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例如:小朋友学习吃饭,我们首先应该让幼儿学习用勺,再要求幼儿做到“三净”,最后才是要求幼儿注意速度和质量。教师切不可在幼儿的学习过程中以“一步登天”的思想高要求幼儿,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信心。
(四)体验成功,进一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获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动自理能力发展的动力。如幼儿自己扣上扣子,但位置却扣错了。我们首先肯定幼儿自理意识,表扬他:“真能干,能自己扣上扣子。”接着纠正:“只是一颗小扣子进错了门,重新扣一次好吗?”使幼儿产生良好情绪, 提高自信心。因此当幼儿取得点滴进步时,成人的“你真棒”“你真能干”……都会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成为激励幼儿自觉掌握自我服务能力的强大推动力;但当幼儿限于自身能力,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时,我们要耐心细致地引导,还可辅以鼓励性语言,必要时我们还需协助幼儿实现成功,以免挫伤幼儿积极进取的精神。
(五)提供幼儿的自理机会
孩子虽小,但我们不能低估他们做事的能力,应该不失时机地为幼儿提供锻炼的机会和条件, 放手让幼儿去尝试、去体验他要自己干的、能自己干的事情。例如,每天安排小值日生。有管理自然角的,即早晨小值日生要早早入园,给自然角的花、农作物浇水。
(六)巩固幼儿的自理行为
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反复的过程,还要注意以后的巩固练习。教师要经常督促、检查、提醒幼儿,使幼儿良好的习惯得到不断的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行为。
1.在生活活动中训练幼儿的自理行为
入厕、盥洗、排泄无处不体现着幼儿生活自理的水平,如入厕后要求幼儿自觉整理好衣裤,餐前便后要求幼儿能自觉正确洗手,饭后要求幼儿正确漱口的习惯。
2.在区角活动中练习生活自理的技巧
让幼儿在区角活动中掌握技巧、练习技巧、熟悉技巧。如在“过家家”游戏中,给娃娃扣扣子、梳头、穿衣等。使平时所掌握的自我服务的技能能得到进一步的巩固的机会和条件。
从儿童教育来说,幼儿园是一个人养成习惯的关键时期,最佳时期。我们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幼儿的健康人格,而良好的生活习惯正是健康人格的牢固基础。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要充分给他们创造条件,教他们正确的自理方法,多指导、多鼓励、少指责,要多一些耐心和等待,相信我们的孩子有能力进行自我服务。只有这样,培养幼儿较强的自理能力才能成为现实,最终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我们的孩子终身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