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计算机应用基础是我国中等专业学校(中专)开设的一门公共必须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养。本文以中专学校计算机教学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我国中专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特别揭示了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然后以“兴趣”“信息化”和“案例教学”为切入点对中专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教学;教学策略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
中专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应用能力作为基本的实践技能对中专生的未来发展意义重大。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中专学校陆续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中专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也取得了蓬勃的发展。然而,从整体上看,我国中专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实效性依然较低。概括而言,我国中专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存在三个突出问题:其一,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薄弱。不同的学生由于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等的不同,他们在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中表现也有很大差异。其二,学生学习动机多样。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学生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学习需求复杂多样。例如,有的学生是为了通过计算机考试,取得该课程的学分;有的学生是为了掌握或提升自己的计算机技能,等等。其三,学生的兴趣不高。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很多中专计算机教师在教学中依然选用傳统的教学方法,陈旧、单一的教学方法无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不利于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等。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实效教学策略
对于中专生而言,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只有扎实掌握丰富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及其能力,才能确保自己更好地满足信息化社会对新时期人才的要求。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集理论性、实践性的基础课程,课程内容丰富且专业性强。考虑到中专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教师应当制订科学教学策略。本文认为,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切入点制订教学策略。
1.以“兴趣”为切入点开展教学
学习兴趣是个体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认识倾向。中专生计算机基础多样、且学习动机多样,倘若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没有浓厚的兴趣,很容易出现厌学心理。因此,教师要采用一定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增强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首先要在课前充分调查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尤其是兴趣爱好。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兴趣爱好(如游戏原画设计、网页制作、App开发等)融入课程内容。在教学环节,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数字电视、计算机等设备向学生展示他们兴趣爱好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关联度,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教学。教师要照顾到全体学生,尤其是计算机基础薄弱、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实践能力薄弱的学生。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程度安排教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2.以“信息技术”为切入点开展教学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多而杂,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文字处理、电子表格等。同时,该课程的广度和深度可选性大,任何一个知识点的内容都可以进行进一步拓展和深化。面对如此丰富的知识量,倘若学生没有教师的指导很容易陷入“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境地,看似经过了一番努力学习,但最终依然没有掌握难点知识和重点知识。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短小精悍、言简意赅、生动形象、主题突出的微课成为我国学校教育中广受师生关注的教学载体。从学生角度而言,微课教学真正体现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革新了学生传统的学习模式。通过微课,学生的课前预习、课中讨论、课后作业都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相比传统的“灌输式”教师,微课教学真正体现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从教师角度而言,教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的分析归纳能力、对学生学习程度的掌握能力、微课制作能力以及基础微课资源库的校本研修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3.以“任务驱动”为切入点开展教学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集理论性、实践性的课程,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学习,这样才能切实提高他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然而,当前很多中专学校以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或教师为主体的教学非常僵硬、严肃,不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鉴于此,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以多样而真实的案例为载体,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选择案例时,教师应尽量选择学生广为熟知的社会热点(如计算机操作系统研发)或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真实事件(如发送电子邮件),以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最大程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运用案例教学法时,教师不能将案例简单地作为一种活跃课堂氛围的手段,而是真正将其列入日常的教学准备中,从课前导入到课中分析再到课后总结都要紧紧围绕案例来开展,让学生通过案例真正获得情感上和理论上的深刻体验。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多选用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案例,且切忌长期选用一些让学生感到遥不可及的案例,这样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语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校学校计算机教学软硬件条件、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目标,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规律,制订科学的教学策略。无论选用何种教学策略,教师都要坚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并充分利用前沿的科学技术手段,以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养。
参考文献
[1]尚中君.层次化教学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9(19).
[2]刘渊.浅谈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J].好家长,2019(15).
[3]徐文焕.关于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方法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9).
[4]刘庆.微课在中专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探索[J].才智,2018(17).
[5]陈国财.浅谈中专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16).
作者简介:
杨彬(1975-10)男,汉族,河北秦皇岛人,本科毕业,毕业于河北大学,现为秦皇岛市卫生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实习指导教师,实验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教学。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教学;教学策略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
中专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应用能力作为基本的实践技能对中专生的未来发展意义重大。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中专学校陆续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中专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也取得了蓬勃的发展。然而,从整体上看,我国中专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实效性依然较低。概括而言,我国中专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存在三个突出问题:其一,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薄弱。不同的学生由于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等的不同,他们在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中表现也有很大差异。其二,学生学习动机多样。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学生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学习需求复杂多样。例如,有的学生是为了通过计算机考试,取得该课程的学分;有的学生是为了掌握或提升自己的计算机技能,等等。其三,学生的兴趣不高。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很多中专计算机教师在教学中依然选用傳统的教学方法,陈旧、单一的教学方法无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不利于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等。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实效教学策略
对于中专生而言,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只有扎实掌握丰富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及其能力,才能确保自己更好地满足信息化社会对新时期人才的要求。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集理论性、实践性的基础课程,课程内容丰富且专业性强。考虑到中专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教师应当制订科学教学策略。本文认为,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切入点制订教学策略。
1.以“兴趣”为切入点开展教学
学习兴趣是个体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认识倾向。中专生计算机基础多样、且学习动机多样,倘若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没有浓厚的兴趣,很容易出现厌学心理。因此,教师要采用一定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增强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首先要在课前充分调查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尤其是兴趣爱好。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兴趣爱好(如游戏原画设计、网页制作、App开发等)融入课程内容。在教学环节,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数字电视、计算机等设备向学生展示他们兴趣爱好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关联度,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教学。教师要照顾到全体学生,尤其是计算机基础薄弱、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实践能力薄弱的学生。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程度安排教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2.以“信息技术”为切入点开展教学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多而杂,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文字处理、电子表格等。同时,该课程的广度和深度可选性大,任何一个知识点的内容都可以进行进一步拓展和深化。面对如此丰富的知识量,倘若学生没有教师的指导很容易陷入“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境地,看似经过了一番努力学习,但最终依然没有掌握难点知识和重点知识。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短小精悍、言简意赅、生动形象、主题突出的微课成为我国学校教育中广受师生关注的教学载体。从学生角度而言,微课教学真正体现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革新了学生传统的学习模式。通过微课,学生的课前预习、课中讨论、课后作业都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相比传统的“灌输式”教师,微课教学真正体现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从教师角度而言,教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的分析归纳能力、对学生学习程度的掌握能力、微课制作能力以及基础微课资源库的校本研修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3.以“任务驱动”为切入点开展教学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集理论性、实践性的课程,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学习,这样才能切实提高他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然而,当前很多中专学校以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或教师为主体的教学非常僵硬、严肃,不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鉴于此,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以多样而真实的案例为载体,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选择案例时,教师应尽量选择学生广为熟知的社会热点(如计算机操作系统研发)或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真实事件(如发送电子邮件),以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最大程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运用案例教学法时,教师不能将案例简单地作为一种活跃课堂氛围的手段,而是真正将其列入日常的教学准备中,从课前导入到课中分析再到课后总结都要紧紧围绕案例来开展,让学生通过案例真正获得情感上和理论上的深刻体验。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多选用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案例,且切忌长期选用一些让学生感到遥不可及的案例,这样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语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校学校计算机教学软硬件条件、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目标,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规律,制订科学的教学策略。无论选用何种教学策略,教师都要坚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并充分利用前沿的科学技术手段,以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养。
参考文献
[1]尚中君.层次化教学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9(19).
[2]刘渊.浅谈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J].好家长,2019(15).
[3]徐文焕.关于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方法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9).
[4]刘庆.微课在中专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探索[J].才智,2018(17).
[5]陈国财.浅谈中专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16).
作者简介:
杨彬(1975-10)男,汉族,河北秦皇岛人,本科毕业,毕业于河北大学,现为秦皇岛市卫生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实习指导教师,实验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