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民族团结进步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主旋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浓缩了中国各族人民建设国家的美好愿望,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近年来,云南民族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立足“民族性、边疆性、国际性”的办学定位,以高水平民族大学、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和校风教风学风示范校“三大建设”为抓手,对标高校“双一流”建设要求,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在稳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持续推进中带动学校的全面建设发展。
关键词:民族团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云南民族大学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不断寻找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增强民族团结教育实效性的有效路径。在探索和实践民族类院校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有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取得一定成效,积累了一定经验。云南民族大学一直把灌输“扎根边疆,服务边疆,动员一切力量支持民族团结工作”的理念作为培育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民族工作社会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办学过程中学校始终坚持“四个结合”。一是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精准扶贫“实事”相结合;二是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探索学校治理模式相结合;三是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维稳工作相结合;四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民族团结示范校建设相结合。
一、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精准扶贫“实事”相结合
云南民族大学自挂联彝良县海子镇以来,在工作中以为彝良办十件实事为基础,聚焦“四扶”目标,将扶贫攻坚责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一是聚焦“扶志”,举办了农业技能、致富带头人及农村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帮助贫困群众转变观念寻找新的出路。二是聚焦“扶智”,定向招收彝族和苗族学生,为海子中学和中沟小学捐赠的教学设施设备,帮助当地基础教育长效发展。同时,加强研究,为扶贫攻坚提供另一智力帮扶维度,學校成立了云南民族大学扶贫开发大数据中心和云南民族大学扶贫开发研究院,智力支持面向云南。三是聚焦“扶治”,加大“两联系一共建双推进”工作力度,举办了三期彝良县少数民族、非党、妇女、年轻干部素质提升培训班。
二、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探索学校治理模式相结合
着力探索学校治理模式,进一步凝聚智慧和力量,是我校稳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2015年我校获批成为云南省政府、教育部、国家民委共建学校,成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2016年获得“云南省文明学校”,“昆明市文明单位”、“第四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称号。这些都是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契机和积极动力。
三、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维稳工作相结合
云南民族大学坚持在处理各类突发事件时做到了四个加强:一是加强宣传,让广大学生员工在第一时间了解事实真相,不信谣、不传谣,自觉维护中央权威、国家利益和社会校园稳定;二是加强教育,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的政治信念、鲜明的政治立场;三是加强管理,严格考勤和请销假制度,严格信息管理和网络监控;四是加强合作。校内外各单位、部门及时通力合作,做到信息沟通、措施互补。学校近年来多次被授予“云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称号。
四、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民族团结示范校建设相结合
一是搭建了民族团结教育硬件和软件两个平台。改造了“民族博物馆”的六个展厅,增加了布展面积,增加了展品数量;创建新校史馆,云南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建成了突出各民族元素的应用,设计以“团结、进步”为主题的浮雕。完成了“雨花校区老校门复原”、“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标志建设”、“校名石更新”等一系列校园文化项目的建设工作。开展有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宿舍活动。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软平台的建设方面学校完善了思政课机制,并建立一批实践教学基地;民族团结进步研究院启动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评价指标体系项目。
二是坚持“四个着力”,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即着力于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研究,进一步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着力民族文化传承,进一步彰显我校的“民族性”特色;着力服务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进一步彰显学校“边疆性”办学特色;着力探索学校治理模式,进一步凝聚智慧和力量,形成学校发展的强大合力。重视民族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等国家发展战略,进一步凝练“团结、进步”的办学精神,形成“民大共识”,创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三是构建民族团结进步的主渠道教育机制、新媒体宣传机制和少数民族人才多元化培养机制,不断探索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有效机制。将维护民族团结进步作为开展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坚持将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作为全体学生的必修课,做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
四是构建少数民族人才的多元化培养机制。民族地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学校以民族地区需求为导向,结合云南实际,扩大少数民族人才培养规模和范围,打造各民族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
五、结语
近年来,云南民族大学坚持解放思想、科学发展、创先争优,紧密联系改革发展实际,在深入开展创建工作、努力营造和谐氛围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开创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在服务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云南各民族专业技术人才和少数民族干部培养、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云南民族高等教育振兴、党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咨询、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教育及创建等六个方面作出示范。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教育及创建中,云南民族大学把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转化为各族师生的自觉行动,进一步凝练“团结、进步”的民大精神,形成民大人的文化共识。
关键词:民族团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云南民族大学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不断寻找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增强民族团结教育实效性的有效路径。在探索和实践民族类院校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有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取得一定成效,积累了一定经验。云南民族大学一直把灌输“扎根边疆,服务边疆,动员一切力量支持民族团结工作”的理念作为培育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民族工作社会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办学过程中学校始终坚持“四个结合”。一是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精准扶贫“实事”相结合;二是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探索学校治理模式相结合;三是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维稳工作相结合;四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民族团结示范校建设相结合。
一、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精准扶贫“实事”相结合
云南民族大学自挂联彝良县海子镇以来,在工作中以为彝良办十件实事为基础,聚焦“四扶”目标,将扶贫攻坚责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一是聚焦“扶志”,举办了农业技能、致富带头人及农村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帮助贫困群众转变观念寻找新的出路。二是聚焦“扶智”,定向招收彝族和苗族学生,为海子中学和中沟小学捐赠的教学设施设备,帮助当地基础教育长效发展。同时,加强研究,为扶贫攻坚提供另一智力帮扶维度,學校成立了云南民族大学扶贫开发大数据中心和云南民族大学扶贫开发研究院,智力支持面向云南。三是聚焦“扶治”,加大“两联系一共建双推进”工作力度,举办了三期彝良县少数民族、非党、妇女、年轻干部素质提升培训班。
二、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探索学校治理模式相结合
着力探索学校治理模式,进一步凝聚智慧和力量,是我校稳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2015年我校获批成为云南省政府、教育部、国家民委共建学校,成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2016年获得“云南省文明学校”,“昆明市文明单位”、“第四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称号。这些都是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契机和积极动力。
三、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维稳工作相结合
云南民族大学坚持在处理各类突发事件时做到了四个加强:一是加强宣传,让广大学生员工在第一时间了解事实真相,不信谣、不传谣,自觉维护中央权威、国家利益和社会校园稳定;二是加强教育,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的政治信念、鲜明的政治立场;三是加强管理,严格考勤和请销假制度,严格信息管理和网络监控;四是加强合作。校内外各单位、部门及时通力合作,做到信息沟通、措施互补。学校近年来多次被授予“云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称号。
四、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民族团结示范校建设相结合
一是搭建了民族团结教育硬件和软件两个平台。改造了“民族博物馆”的六个展厅,增加了布展面积,增加了展品数量;创建新校史馆,云南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建成了突出各民族元素的应用,设计以“团结、进步”为主题的浮雕。完成了“雨花校区老校门复原”、“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标志建设”、“校名石更新”等一系列校园文化项目的建设工作。开展有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宿舍活动。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软平台的建设方面学校完善了思政课机制,并建立一批实践教学基地;民族团结进步研究院启动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评价指标体系项目。
二是坚持“四个着力”,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即着力于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研究,进一步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着力民族文化传承,进一步彰显我校的“民族性”特色;着力服务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进一步彰显学校“边疆性”办学特色;着力探索学校治理模式,进一步凝聚智慧和力量,形成学校发展的强大合力。重视民族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等国家发展战略,进一步凝练“团结、进步”的办学精神,形成“民大共识”,创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三是构建民族团结进步的主渠道教育机制、新媒体宣传机制和少数民族人才多元化培养机制,不断探索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有效机制。将维护民族团结进步作为开展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坚持将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作为全体学生的必修课,做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
四是构建少数民族人才的多元化培养机制。民族地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学校以民族地区需求为导向,结合云南实际,扩大少数民族人才培养规模和范围,打造各民族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
五、结语
近年来,云南民族大学坚持解放思想、科学发展、创先争优,紧密联系改革发展实际,在深入开展创建工作、努力营造和谐氛围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开创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在服务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云南各民族专业技术人才和少数民族干部培养、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云南民族高等教育振兴、党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咨询、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教育及创建等六个方面作出示范。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教育及创建中,云南民族大学把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转化为各族师生的自觉行动,进一步凝练“团结、进步”的民大精神,形成民大人的文化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