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动手实践作为一种数学学习方式是基于传统的数学教学存在的弊端而提出来的,传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方式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这容易造成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缺失, 课堂中适时、适当、有效地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上课的注意力,同时学生的摆、想、说等综合素质就可以得到发展。学数学,其本质就是做数学。没有做,学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理解。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手实践;能力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引導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实践中学习。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他们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而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取经验和知识,感悟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这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还可以从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自主解决问题。下面谈一谈我平时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 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引出概念性的知识
数学概念、公式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为了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我常常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推导出本堂课要掌握的定义和公式。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取出课前准备好的圆形纸片,把它分成若干偶数等份,剪开后,用这些近似于等腰三角形的小纸片拼一拼,然后把自己的发现分享给大家,经过大家的归纳总结,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样,让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协同参与活动,有利于数学新概念的形成和巩固。
(二)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直观形象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必须采用学生喜爱的“看一看、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画一画”等实际活动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找出正确的解答方法。例如,我在教学分数除法应用题时,重点引导学生画线段图,通过画线段图理解题意,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三)通过动手实践,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乐趣,让数学走向生活
例如,教学“长方形面积”一课后,我让学生回家量一量家里客厅的长和宽,再测量一块地砖的长和宽,最后算一算客厅里铺这样的地砖需要多少块?如果一块地砖120元钱,一共需要多少钱?通过这种活动,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通过动手实践活动,降低了学习难度,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让学生动手操作不仅能使他们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而且能引出兴趣。因此,教学中要注意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自制学具,自己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在知识的运用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很浓,主动积极,能尝到探求知识的乐趣。在动手过程中,学生互相讨论,收到群体效应的激励,更能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如学生在学习“确定位置”的知识后,为加深学生对环节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就上了一节“用数字标座位”的活动课。“如小斌坐在教室的第3行第4列,就用(4 ,3)表示。小敏坐在教室的第5行第2列,应当如何表示呢?你还能用同样的方法,给你的同桌标上座位号吗?”此题一出,学生们学习兴趣高涨,相互讨论,积极地给同桌标上座位号,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将手与脑统一起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学习兴趣,还可以加强学生对于抽象事物的理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动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汤福生.阐述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J].好家长,2018(12).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手实践;能力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引導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实践中学习。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他们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而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取经验和知识,感悟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这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还可以从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自主解决问题。下面谈一谈我平时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 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引出概念性的知识
数学概念、公式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为了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我常常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推导出本堂课要掌握的定义和公式。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取出课前准备好的圆形纸片,把它分成若干偶数等份,剪开后,用这些近似于等腰三角形的小纸片拼一拼,然后把自己的发现分享给大家,经过大家的归纳总结,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样,让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协同参与活动,有利于数学新概念的形成和巩固。
(二)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直观形象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必须采用学生喜爱的“看一看、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画一画”等实际活动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找出正确的解答方法。例如,我在教学分数除法应用题时,重点引导学生画线段图,通过画线段图理解题意,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三)通过动手实践,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乐趣,让数学走向生活
例如,教学“长方形面积”一课后,我让学生回家量一量家里客厅的长和宽,再测量一块地砖的长和宽,最后算一算客厅里铺这样的地砖需要多少块?如果一块地砖120元钱,一共需要多少钱?通过这种活动,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通过动手实践活动,降低了学习难度,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让学生动手操作不仅能使他们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而且能引出兴趣。因此,教学中要注意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自制学具,自己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在知识的运用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很浓,主动积极,能尝到探求知识的乐趣。在动手过程中,学生互相讨论,收到群体效应的激励,更能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如学生在学习“确定位置”的知识后,为加深学生对环节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就上了一节“用数字标座位”的活动课。“如小斌坐在教室的第3行第4列,就用(4 ,3)表示。小敏坐在教室的第5行第2列,应当如何表示呢?你还能用同样的方法,给你的同桌标上座位号吗?”此题一出,学生们学习兴趣高涨,相互讨论,积极地给同桌标上座位号,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将手与脑统一起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学习兴趣,还可以加强学生对于抽象事物的理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动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汤福生.阐述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J].好家长,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