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云南省教育厅决定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学生中实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即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学校德育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和感染力,它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着育人的功能。本文分析了“三生教育”在德育建设中的育人功能,并对推进学校德育建设提出建议。
[关键词]三生教育 学校德育
一、“三生教育”对学校德育的作用
1.导向与激励功能
三生教育指明了学校德育的发展方向。学校是育人的场所,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作用于人,影响着人的思想和行为,尤其是对学生这个主体的影响教育作用是多方面的;对人、对一个集体的行为都有较强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概括起来主要有目标导向、价值导向、动机导向、需要导向等等。就是一面鲜明的旗帜,它引导着广大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道路和方向;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优良的校园文化有一种催人奋进的积极作用,可以激发学生朝着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前进。
2.规范与约束功能
规范与约束功能主要体现在制度文化的约束和精神文化的规范和支配作用上,此外还有道德约束和舆论约束等。各项规章制度维护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促使学生养成文明的举止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的独特节日、典礼、仪式等,以学校群体价值观和群体行为规范的方式也熏染着学生;一定的校园文化,为生活在其文化氛围内的学生在评定自己的品质、行为和人格等方面提供了内在的尺度,使学生用这种尺度自觉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群体规范。
3.协调与陶冶功能
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现代先进的设施装备、井井有条的校园秩序、品高业精的师表形象、求实进取的敬业精神、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和谐融洽的人际交往、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等,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励他们更加热爱学校、热爱生活、热爱人生。同时,校园文化会对人的全面发展起到促进和协调的作用,文化的熏陶,能够使学生的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规范,维护学校良好的学习环境,也为学生的个人发展提供必要的文化条件,保证学校不受世俗干扰和影响。
4.教育与自我教育功能
人是文化的载体,在高校校园生活的每一个人,既是文化所影响的对象,又是文化建设的主人,在这种环境中,每个人都是受教育者,同时又是教育者。校园文化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各方面才华的舞台,使他们各自的管理能力、社交能力、自主能力和创造能力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发挥,从而最大限度地展示自我个性、体现各自优势、挖掘不同潜能,完成大学生塑造自我的过程。
二、在“三生教育”中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文化,是国家民族的灵魂,社会发展的思想先导,人民精神的家园。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欲知明日之社会,须看今日之校园。高校校园在“三生教育”中要实践校园的文化育人,就要以精神文化為核心,以物质文化为基础,以制度文化为保障,以行为文化为重点,大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提升学校环境建设的文化内涵和层次,营造有利于“三生教育”的良好校园文化环境。
(一)文化育人要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学校存在的意义在于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是学校育人的基本途径,而“文化育人”则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一环。学生正确人生观的树立,高尚道德人格的养成,健康审美情趣的形成,无不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云南省教育厅德育处、省委高校工委宣传处处长杨丽在实施“三生教育”教师培训班上讲到开展“三生教育”的基本途径:认为实施“三生教育”,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关键、社会教育是保障,必须坚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统一的基本途径。既然学校是“三生教育”的关键,校园文化则是文化育人的基础和底蕴。随着教育的社会化发展和面向市场的产业运营,文化育人应顺应知识经济和市场经济对教育的需求,必须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势的作品鼓舞人,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工程的实施,形成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不但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育人为己任,促进以人为本的制度建设,构建科学、民主的制度文化,实现人性化管理;还要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宿舍文化建设、绿化校园环境、整治校园周边文化环境等。
(二)充分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发挥校园文化的“三生教育”功能
社会实践活动承载体现着校园文化的内涵,也传承和发展着校园文化的内涵。参与这些活动的师生将理想信念和聪明才智注入到这些活动之中,同时也从这些活动之中受到锻炼、熏陶和教育。通过开展野外拓展训练、灾难知识讲座、急救技能训练以及基本生存技能训练等,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和智慧,是“三生教育”中生存教育的内容之一。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会理财、直面挫折、认识生命的价值,感受生命之美等,也都是生命和生活教育将涉及的内容。此外,以典型案例或小组辩论等形式,将基本知识及所拓展的相关内容紧密结合,引导学生成为主体并在实践中提高能力。这些实践活动都会使学生展现独特个性、外化潜在智慧、内塑高尚品格、提前见习社会;并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三生教育”功能。有研究指出,对学生个性的尊重有利于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和自我完善与发展。美国心理学家格.桥伊强调“明天的文盲不是不能阅读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让学生深入社会实际,了解社会的实际需求,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磨练意志,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动手能力和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这些都是人生存、生活所必须的。
(作者单位: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第四中学)
[关键词]三生教育 学校德育
一、“三生教育”对学校德育的作用
1.导向与激励功能
三生教育指明了学校德育的发展方向。学校是育人的场所,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作用于人,影响着人的思想和行为,尤其是对学生这个主体的影响教育作用是多方面的;对人、对一个集体的行为都有较强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概括起来主要有目标导向、价值导向、动机导向、需要导向等等。就是一面鲜明的旗帜,它引导着广大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道路和方向;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优良的校园文化有一种催人奋进的积极作用,可以激发学生朝着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前进。
2.规范与约束功能
规范与约束功能主要体现在制度文化的约束和精神文化的规范和支配作用上,此外还有道德约束和舆论约束等。各项规章制度维护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促使学生养成文明的举止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的独特节日、典礼、仪式等,以学校群体价值观和群体行为规范的方式也熏染着学生;一定的校园文化,为生活在其文化氛围内的学生在评定自己的品质、行为和人格等方面提供了内在的尺度,使学生用这种尺度自觉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群体规范。
3.协调与陶冶功能
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现代先进的设施装备、井井有条的校园秩序、品高业精的师表形象、求实进取的敬业精神、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和谐融洽的人际交往、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等,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励他们更加热爱学校、热爱生活、热爱人生。同时,校园文化会对人的全面发展起到促进和协调的作用,文化的熏陶,能够使学生的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规范,维护学校良好的学习环境,也为学生的个人发展提供必要的文化条件,保证学校不受世俗干扰和影响。
4.教育与自我教育功能
人是文化的载体,在高校校园生活的每一个人,既是文化所影响的对象,又是文化建设的主人,在这种环境中,每个人都是受教育者,同时又是教育者。校园文化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各方面才华的舞台,使他们各自的管理能力、社交能力、自主能力和创造能力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发挥,从而最大限度地展示自我个性、体现各自优势、挖掘不同潜能,完成大学生塑造自我的过程。
二、在“三生教育”中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文化,是国家民族的灵魂,社会发展的思想先导,人民精神的家园。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欲知明日之社会,须看今日之校园。高校校园在“三生教育”中要实践校园的文化育人,就要以精神文化為核心,以物质文化为基础,以制度文化为保障,以行为文化为重点,大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提升学校环境建设的文化内涵和层次,营造有利于“三生教育”的良好校园文化环境。
(一)文化育人要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学校存在的意义在于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是学校育人的基本途径,而“文化育人”则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一环。学生正确人生观的树立,高尚道德人格的养成,健康审美情趣的形成,无不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云南省教育厅德育处、省委高校工委宣传处处长杨丽在实施“三生教育”教师培训班上讲到开展“三生教育”的基本途径:认为实施“三生教育”,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关键、社会教育是保障,必须坚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统一的基本途径。既然学校是“三生教育”的关键,校园文化则是文化育人的基础和底蕴。随着教育的社会化发展和面向市场的产业运营,文化育人应顺应知识经济和市场经济对教育的需求,必须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势的作品鼓舞人,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工程的实施,形成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不但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育人为己任,促进以人为本的制度建设,构建科学、民主的制度文化,实现人性化管理;还要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宿舍文化建设、绿化校园环境、整治校园周边文化环境等。
(二)充分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发挥校园文化的“三生教育”功能
社会实践活动承载体现着校园文化的内涵,也传承和发展着校园文化的内涵。参与这些活动的师生将理想信念和聪明才智注入到这些活动之中,同时也从这些活动之中受到锻炼、熏陶和教育。通过开展野外拓展训练、灾难知识讲座、急救技能训练以及基本生存技能训练等,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和智慧,是“三生教育”中生存教育的内容之一。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会理财、直面挫折、认识生命的价值,感受生命之美等,也都是生命和生活教育将涉及的内容。此外,以典型案例或小组辩论等形式,将基本知识及所拓展的相关内容紧密结合,引导学生成为主体并在实践中提高能力。这些实践活动都会使学生展现独特个性、外化潜在智慧、内塑高尚品格、提前见习社会;并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三生教育”功能。有研究指出,对学生个性的尊重有利于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和自我完善与发展。美国心理学家格.桥伊强调“明天的文盲不是不能阅读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让学生深入社会实际,了解社会的实际需求,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磨练意志,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动手能力和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这些都是人生存、生活所必须的。
(作者单位: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