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斯特在钢琴音乐史上是最杰出、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钢琴在他的眼中,不亚于任何管弦乐队,在他的手中,宛如征服世界的利器。
李斯特一生创作了数百首、种类多样的钢琴改编曲,其中有自己的作品、有乐队作品、也有许多前人和当时著名作曲家的优秀音乐进行创作收纳、改写的音乐作品。
李斯特钢琴改编曲
李斯特的钢琴改编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对优秀作曲家器乐曲的改编:在这个类别中首推的是他根据帕格尼尼《24首小提琴独奏随想曲》其中的6首改编的钢琴曲《6首帕格尼尼练习曲》;其次是根据巴赫《6首管风琴序曲及赋格》、《g小调管风琴赋格幻想曲》改编的同名钢琴曲;根据德国作曲家费迪南·大卫的24首为钢琴和小提琴创作的“风格小品”(charaetel一 5pieces)中的6首改编的同名钢琴曲等1。
第二大类是对交响乐和管弦乐曲的改编曲。管弦乐曲的恢弘气势在他的钢琴改编曲中,不仅保持了原有的音乐特色,而且突出了钢琴的表现魅力,这其中的代表作品是贝多芬的9部交响乐和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
第三大类是对艺术歌曲的改编。在浪漫主义时期,出现了像舒伯特、舒曼、罗西尼威尔第等创作艺术歌曲的杰出作曲家。同样的,李斯特也不会错过让钢琴“歌唱”的机会,再次表现出优美的人声般的旋律质感的钢琴曲。这类的作品有根据舒伯特的《美丽的磨房女》、《冬之旅》、《天鹅之歌》三大歌集中的多首以及《小夜曲》、《魔王》、《水上吟》、《鱼尊鱼》、《流浪者之歌》《圣母颂》等19首歌曲改编的钢琴曲;根据舒曼《奉献》、《春之夜》改编的钢琴曲;威尔第的《威廉·退尔》序曲和门德尔松、罗西尼、拉森的艺术歌曲等2。
第四大类是对歌剧创作主题的改编曲。这类作品有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钢琴改编曲;威尔第《弄臣》、《游吟诗人》歌剧改编曲;根据贝利尼歌剧《诺尔玛》片断改编的钢琴曲《回忆》;根据门德尔松的歌剧《仲夏夜之梦》中的片断改编的《婚礼进行曲》;根据奥伯歌剧《波尔蒂亚的哑女》改编的钢琴曲《塔兰泰拉舞曲》;根据古诺歌剧《浮士德》中的《圆舞曲》改编的钢琴曲《圆舞曲》等等。
李斯特通过改编众多艺术家的歌剧,对当时音乐生活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扩展了钢琴自身的独特表现魅力。
匈牙利狂想曲(Hungarian Rhapsodies)
这是李斯特最为人熟知的创作题材,魏玛3时期平静的生活唤起了李斯特高昂的创作热情,他在1854年这一时期完成了《匈牙利狂想曲》前15首,晚年又写了4首,它是将标题音乐的原则与内涵引向深化。李斯特曾这样概括《匈牙利狂想曲》:“作品体现着这个民族的精神灵魂和他们内心最深处的情感,它的每个片段就像是一系列组诗的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这个民族所有的爱国激情感人至深……”4这19首《匈牙利狂想曲》创作素材来源主要是以匈牙利民族器乐舞曲中广泛流传着的两种音乐形式——威尔本科什和恰尔达什的上基础创作完成的。
“威尔本科什” 形成于18世纪末,具有富有表现力的民族器乐舞曲形式,近似于组曲的形式。由庄重缓慢的慢板(Lassu)部分和欢快热情的快板(Friska),部分组成并相连。“恰尔达什”它来源于威尔本科什舞曲中的快板部分,它充分展示了李斯特在处理吉普赛音乐创作时的才能。
李斯特创作的匈牙利狂想曲,继承并发展了民族器乐舞曲,利用钢琴模仿整个管弦乐队的音响效果,仅仅对民间音乐素材进行创作,借助钢琴生动的语汇,即兴弹奏出流浪艺人热情奔的蹈场面,表现出李斯特对匈牙利民族音乐风格所独有的特色和风情的喜爱。
钢琴套曲《岁月之旅》(Anne’e de pelerinage)
钢琴套曲《岁月之旅》是李斯特在各国旅行演奏时创作的26首钢琴音乐,共三集。《旅行之月》是李斯特去艺术家最珍爱的地方:旅游中包含了李斯特许多优秀的钢琴作品,里面的主题包括有赞美大自然的逸俪风光或壮观的景色,面对历史遗迹的感触和对文学艺术的理解。《瑞士游记》是第一集,《意大利游记》是第二集,《威尼斯与拿波里》是第二集续集。第一集和第二集续集是以大自然美好风光为选题的创作对象。而在《意大利游记》中的则是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国家文化艺术瑰宝中得到的灵感加上自己的艺术感受二者融合而成。
这一套作品不仅是李斯特所见到和所经历的往事记录,而且也是对往事进行的思考——透过艺术家崇高的意识,思考自己所感受过的一切,描绘种种事件和印象。
钢琴协奏曲与奏鸣曲
《降E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和《A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是李斯特除了钢琴独奏曲创作以外,写下的单乐章形式接近于交响诗体裁的两首钢琴协奏曲。在两首钢琴协奏曲中,又以第一首更为出色。因为在配器中使用了当时只用于流行音乐的乐器——三角铁,因此又名“三角铁协奏曲”,这首钢琴协奏曲集中体现了李斯特的炫技性。虽然不同于传统古典音乐的四乐章协奏曲的样式,但这首钢琴协奏曲属所有协奏曲中最光辉灿烂之列5。
李斯特深入发掘钢琴音乐的内涵、人生的哲理、宗教内容,思维逻辑等加强音乐的宽阔性和深刻性,长达760小节的单乐章辉煌作品《b小调奏鸣曲》是当时备受争议的一部作品,最集中体现了李斯特整体音乐构思和创作。根据李斯特的经历和体验,可把这首奏鸣曲解释为“人类在上帝是昭示与魔鬼的诱惑之间挣扎、搏斗、经受灵魂的煎熬和炼狱,逐渐获得净化,但即使如此,也依然无法完全逃脱魔鬼的拉拽。”6如此鸿篇作品,音乐材料十分凝练集中,乐曲运用单一主题出发,慢慢的以自由、狂想的方式发展为诸多音乐动机,衍生、开掘、拓展,最后形成奏鸣曲与多乐章套曲形式为一体化的单乐章形式,各部分之间结构关系复杂,使钢琴单乐章作品达到规模巨大的篇幅结构。这首奏鸣曲在思想方面,反映出李斯特十分矛盾而迷茫的心态,以及不明确道路时的痛苦。在情感表现方面对真诚信仰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在结构上,乐曲运用了主题变奏的方式打破以往奏鸣曲式的多乐章形式特点,单个乐章主题虽然短小,但层次整体分明,灵活多变,周薇曾在《西方钢琴艺术史》这本书中提到:“《b小调奏鸣曲》不仅是李斯特钢琴作品之最,也可列为贝多芬奏鸣曲以后最伟大的奏鸣曲。”2
【参考文献】
[1]朱晓玲著.对李斯特钢琴改编曲的解析.南京师范大学,2005,3
[2]朱晓玲著.对李斯特钢琴改编曲的解析.南京师范大学,2005,3
[3]德国城市,拥有众多文化古迹,曾是德国文化中心。1848年,李斯特来到魏玛担任宫廷乐长。
[4]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集.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前言
[5]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7:1:335
李斯特一生创作了数百首、种类多样的钢琴改编曲,其中有自己的作品、有乐队作品、也有许多前人和当时著名作曲家的优秀音乐进行创作收纳、改写的音乐作品。
李斯特钢琴改编曲
李斯特的钢琴改编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对优秀作曲家器乐曲的改编:在这个类别中首推的是他根据帕格尼尼《24首小提琴独奏随想曲》其中的6首改编的钢琴曲《6首帕格尼尼练习曲》;其次是根据巴赫《6首管风琴序曲及赋格》、《g小调管风琴赋格幻想曲》改编的同名钢琴曲;根据德国作曲家费迪南·大卫的24首为钢琴和小提琴创作的“风格小品”(charaetel一 5pieces)中的6首改编的同名钢琴曲等1。
第二大类是对交响乐和管弦乐曲的改编曲。管弦乐曲的恢弘气势在他的钢琴改编曲中,不仅保持了原有的音乐特色,而且突出了钢琴的表现魅力,这其中的代表作品是贝多芬的9部交响乐和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
第三大类是对艺术歌曲的改编。在浪漫主义时期,出现了像舒伯特、舒曼、罗西尼威尔第等创作艺术歌曲的杰出作曲家。同样的,李斯特也不会错过让钢琴“歌唱”的机会,再次表现出优美的人声般的旋律质感的钢琴曲。这类的作品有根据舒伯特的《美丽的磨房女》、《冬之旅》、《天鹅之歌》三大歌集中的多首以及《小夜曲》、《魔王》、《水上吟》、《鱼尊鱼》、《流浪者之歌》《圣母颂》等19首歌曲改编的钢琴曲;根据舒曼《奉献》、《春之夜》改编的钢琴曲;威尔第的《威廉·退尔》序曲和门德尔松、罗西尼、拉森的艺术歌曲等2。
第四大类是对歌剧创作主题的改编曲。这类作品有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钢琴改编曲;威尔第《弄臣》、《游吟诗人》歌剧改编曲;根据贝利尼歌剧《诺尔玛》片断改编的钢琴曲《回忆》;根据门德尔松的歌剧《仲夏夜之梦》中的片断改编的《婚礼进行曲》;根据奥伯歌剧《波尔蒂亚的哑女》改编的钢琴曲《塔兰泰拉舞曲》;根据古诺歌剧《浮士德》中的《圆舞曲》改编的钢琴曲《圆舞曲》等等。
李斯特通过改编众多艺术家的歌剧,对当时音乐生活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扩展了钢琴自身的独特表现魅力。
匈牙利狂想曲(Hungarian Rhapsodies)
这是李斯特最为人熟知的创作题材,魏玛3时期平静的生活唤起了李斯特高昂的创作热情,他在1854年这一时期完成了《匈牙利狂想曲》前15首,晚年又写了4首,它是将标题音乐的原则与内涵引向深化。李斯特曾这样概括《匈牙利狂想曲》:“作品体现着这个民族的精神灵魂和他们内心最深处的情感,它的每个片段就像是一系列组诗的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这个民族所有的爱国激情感人至深……”4这19首《匈牙利狂想曲》创作素材来源主要是以匈牙利民族器乐舞曲中广泛流传着的两种音乐形式——威尔本科什和恰尔达什的上基础创作完成的。
“威尔本科什” 形成于18世纪末,具有富有表现力的民族器乐舞曲形式,近似于组曲的形式。由庄重缓慢的慢板(Lassu)部分和欢快热情的快板(Friska),部分组成并相连。“恰尔达什”它来源于威尔本科什舞曲中的快板部分,它充分展示了李斯特在处理吉普赛音乐创作时的才能。
李斯特创作的匈牙利狂想曲,继承并发展了民族器乐舞曲,利用钢琴模仿整个管弦乐队的音响效果,仅仅对民间音乐素材进行创作,借助钢琴生动的语汇,即兴弹奏出流浪艺人热情奔的蹈场面,表现出李斯特对匈牙利民族音乐风格所独有的特色和风情的喜爱。
钢琴套曲《岁月之旅》(Anne’e de pelerinage)
钢琴套曲《岁月之旅》是李斯特在各国旅行演奏时创作的26首钢琴音乐,共三集。《旅行之月》是李斯特去艺术家最珍爱的地方:旅游中包含了李斯特许多优秀的钢琴作品,里面的主题包括有赞美大自然的逸俪风光或壮观的景色,面对历史遗迹的感触和对文学艺术的理解。《瑞士游记》是第一集,《意大利游记》是第二集,《威尼斯与拿波里》是第二集续集。第一集和第二集续集是以大自然美好风光为选题的创作对象。而在《意大利游记》中的则是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国家文化艺术瑰宝中得到的灵感加上自己的艺术感受二者融合而成。
这一套作品不仅是李斯特所见到和所经历的往事记录,而且也是对往事进行的思考——透过艺术家崇高的意识,思考自己所感受过的一切,描绘种种事件和印象。
钢琴协奏曲与奏鸣曲
《降E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和《A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是李斯特除了钢琴独奏曲创作以外,写下的单乐章形式接近于交响诗体裁的两首钢琴协奏曲。在两首钢琴协奏曲中,又以第一首更为出色。因为在配器中使用了当时只用于流行音乐的乐器——三角铁,因此又名“三角铁协奏曲”,这首钢琴协奏曲集中体现了李斯特的炫技性。虽然不同于传统古典音乐的四乐章协奏曲的样式,但这首钢琴协奏曲属所有协奏曲中最光辉灿烂之列5。
李斯特深入发掘钢琴音乐的内涵、人生的哲理、宗教内容,思维逻辑等加强音乐的宽阔性和深刻性,长达760小节的单乐章辉煌作品《b小调奏鸣曲》是当时备受争议的一部作品,最集中体现了李斯特整体音乐构思和创作。根据李斯特的经历和体验,可把这首奏鸣曲解释为“人类在上帝是昭示与魔鬼的诱惑之间挣扎、搏斗、经受灵魂的煎熬和炼狱,逐渐获得净化,但即使如此,也依然无法完全逃脱魔鬼的拉拽。”6如此鸿篇作品,音乐材料十分凝练集中,乐曲运用单一主题出发,慢慢的以自由、狂想的方式发展为诸多音乐动机,衍生、开掘、拓展,最后形成奏鸣曲与多乐章套曲形式为一体化的单乐章形式,各部分之间结构关系复杂,使钢琴单乐章作品达到规模巨大的篇幅结构。这首奏鸣曲在思想方面,反映出李斯特十分矛盾而迷茫的心态,以及不明确道路时的痛苦。在情感表现方面对真诚信仰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在结构上,乐曲运用了主题变奏的方式打破以往奏鸣曲式的多乐章形式特点,单个乐章主题虽然短小,但层次整体分明,灵活多变,周薇曾在《西方钢琴艺术史》这本书中提到:“《b小调奏鸣曲》不仅是李斯特钢琴作品之最,也可列为贝多芬奏鸣曲以后最伟大的奏鸣曲。”2
【参考文献】
[1]朱晓玲著.对李斯特钢琴改编曲的解析.南京师范大学,2005,3
[2]朱晓玲著.对李斯特钢琴改编曲的解析.南京师范大学,2005,3
[3]德国城市,拥有众多文化古迹,曾是德国文化中心。1848年,李斯特来到魏玛担任宫廷乐长。
[4]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集.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前言
[5]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7: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