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智能媒体技术是实现对信息的高效、智能处理的技术。具有合成智能和人造劳动者两大重要应用方向。目前智能化程度较低,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和交互性。智能媒体在应用方面起到了个性化辟谣、弘扬主旋律,提高公益性宣传效能的作用。
关键词:智能媒体技术;公众传播;人工智能
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伴随大数据、云计算、自主深度学习算法不断发展,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技术又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诸如无人驾驶、语义识别、面部识别、智能机器人等人工智能应用层出不穷。人工智能呈现的利益点成为新的利益追逐中心,各行各业的“人工智能+”态势使科技伦理研究历史而又必然的聚焦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目前,人工智能与媒体技术也进行了融合,并渗透进信息生产、分发、传播的全过程中。如个性化推送、机器人写作、AI主播等无不反应了媒体的智能化发展趋势。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智能媒体也起到了数据推送分析、舆论引导等作用。本文将从智能媒体技术现实进行分析,关注探讨智能媒体的技术应用。
一、智能媒体的概念厘析及特征分析
(一)智能媒体的概念厘析
强人工智能与弱人工智能计算机领域的学者们较为普遍地认为人工智能技术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模拟、延伸和拓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新技术科学。1智能媒体按其发展程度,现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弱人工智能又被称为狭义人工智能(Artificial Narrow Intelligence,ANI),指能够“像人一样”的去执行由人类设定的任务的人工智能,能够模拟人类但不具备自主意识,不能够形成逻辑推理能力和道德意识的有限自主的人工智能。如语言理解、智能推荐、智能数据分析、专家系统等。
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與伦理学教授杰瑞·卡普兰( Jerry Kaplan) 将当下的人工智能应用实践总结为合成智能( Synthetic Intellects) 和人造劳动者 ( Forge Ia-bors) 两个方向。③智能媒体对这两个方向都有体现,智能媒体能够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对信息的获取、改造、审查、传播、分发等任务进行看似智能的运转。在合成智能方面,智能媒体能够依托计算机软件和智能算法对目标数据进行高效的搜集、分类、预测和审查,最终形成较为全面的知识获取和较为全面的决策制定。例如对用户的数字画像、行为和喜好分析、信息个性化推荐等,实现“千人千面”,对解决信息过载问题有着显著作用。此外,人工智能用于媒体的内容审核可以提高对内容的审核效率,基于语义识别、图像识别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对不同内容依据不同方式进行不同处理的智能化审核,有效组织媒体的内容数据库。
在人造劳动者方面智能媒体能够模仿媒体工作者,“像人一样”代替人去执行对信息的处理、控制等相关任务。最为典型的便是机器人新闻,智能媒体应用中,通过给“智能作家”提前设定相关语法、行文格式、话语题型等标准,让其按照一定的程序,依托设定好的模板规范将搜集到的数据和新闻点进行加工,自动批量产出限制类型的新闻。无论是合成智能还是人造智能,其最显著特点便是依托智能算法对信息进行处理和运算。可以说,智能算法是智能媒体的功能内核与技术本质。
所以,我们可以将智能媒体(Intelligent media)理解为以智能算法为功能内核和技术本质,通过结合人工智能的软硬件方面技术通过合成智能和人造工作者两个应用方向,实现对信息的高效、智能处理的技术。
(二)智能媒体的特征分析
目前智能媒体仍是依托算法内核,用数据为主要驱动的技术工具。属于弱人工智能的范畴,是尚且只具备有限自主的智能体,智能媒体特征主要有三点。
一是智能程度尚且有限。智能媒体属于弱人工智能,尚达不到人类智能的高度,不具备和人类或类人类的推理和意识自主性。在媒体应用情境下,表现为达不到和人一样的情感表达、主观创造、反思思辨的高度。例如机器新闻写作的确是了不起的技术创举,但其内容现阶段是对所搜集到的数据信息和新闻点的组合性行文,模板和格式化明显,缺少正常人类新闻写作工作者的思辨和人文思想。智能媒体机器新闻写作更多是用于诸如体育竞技、财经报告等模式性强、数据密度高、涵盖人文语境少的新闻报道。诸如新闻述评,思想辩论等内容虽有涉及但机器痕迹过于明显。此外,智能媒体目前高度依赖人所给与的数据标准和算法。对待多变的外部条件无法做到自主的反应,需要存在解决问题的“方法数据库”,依赖人工丰富事物处理标准,尚未达到较高的自主学习程度。
二是智能媒体具有一定的可交互性。人类具有复杂的情感,有主观能动性。智能媒体的不断发展,如今日头条“张小明”、AI合成主播等在于人的交互过程中,其类人的功能模拟式的“沟通”会不断被人类接受,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投射一定的情感寄托甚至产生依赖。
三是智能媒体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进行有限的认知、反应和决策,随着智能媒体的技术层面的提高,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增强,可能会被人类赋予更多的决策权力来提高智能媒体的运转效率,智能化水平的提高也可能促使“技术黑箱”的产生。
二、智能媒体的应用
(一)助力开辟“战疫”的网络战场
在抗疫期间,智能媒体在人们的防控生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一方面,面对前所未有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人们难免会畏惧甚至产生恐慌。而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关于新冠肺炎的谣言和虚假信息甚嚣尘上,从武汉“封城”,到各种别有用心的谣言都影响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增添社会恐慌。各类如微博、抖音、微信等已经逐步智能化社交媒体和社交平台正式居家隔离期间人们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途径,肩负着肃清网络,辟谣述正的重要职责。政府也积极与智能媒体合作,如开辟微信小程序,开始抖音官方号等方式通过新型智能媒体向社会公众传播专业、正确、科学的相关知识。积极与智能媒体平台合作对待谣言通过发布官方通告,智能筛选过滤等多管齐下的办法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使人民坚定信心共同投入到这场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中。此外,智能媒体也给政府提供了非常好的搜集民意的平台,可以实时筛选媒体平台上的相关言论,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对一些“一刀切”的管控措施及时进行调整,优化处理机制。政府部门迫于疫情的严重性进行权力下放、信息透明化实践,新冠肺炎防疫进程是我国在社会治理智能化、网络化和社交媒体化上的一次实践和探索。
(二)弘扬主旋律,提高公益性宣传效能
智能媒体其丰富的视听渲染可以让受众更加沉浸其中,使得传播内容的效果得到增强,为公益传播强效增势。例如智能媒体可以依托虚拟现实技术,为受众渲染一个“真实”的第一现场。在报道中,智能媒体的虚拟现实技术将文字难以刻画的细节都形成真实的场景,直观的呈现到受众面前,让受众仿佛就是场景中的一员,坐在旁边见证事情的发生,引起强烈情感共鸣。这种由智能媒体营造的“设身处地”的感觉更能促进人们对主流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并激发更多人对公益性活动的热爱与向往,激发人们从事公益性传播的热情。智能媒体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相较以往传统媒体更多的发声机会。公益发生模式越来越多,不在拘泥于传统的宣传形式。智能媒体使公益信息快速流传,帮助依托于新媒体平台的公益募捐也能够快速实现。
参考文献
[1]党家玉:《人工智能的伦理与法律风险问题研究》,《信息安全研究》,2017年第12期
[2]李琪. 关于智能媒体平台参与社会治理的思考[J]. 新闻研究导刊, 2020, v.11;No.183(03):246-247.
[3]吴世文.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伪信息传播,治理困境及其突破路径——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J]. 电子政务, 2020, No.213(09):46-56.
[4]徐琦, 赵子忠. 中国智能媒体生态结构,应用创新与关键趋势[J]. 新闻与写作, 2020(8):51-58.
[5]熊普江. 媒体智能应用与责任[J]. 人工智能, 2020, No.15(02):127-137.
作者简介:褚浩宇(1996-),男,汉,河南南阳人,中原工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科技传播与伦理问题研究。
(中原工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郑州 450007)
关键词:智能媒体技术;公众传播;人工智能
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伴随大数据、云计算、自主深度学习算法不断发展,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技术又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诸如无人驾驶、语义识别、面部识别、智能机器人等人工智能应用层出不穷。人工智能呈现的利益点成为新的利益追逐中心,各行各业的“人工智能+”态势使科技伦理研究历史而又必然的聚焦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目前,人工智能与媒体技术也进行了融合,并渗透进信息生产、分发、传播的全过程中。如个性化推送、机器人写作、AI主播等无不反应了媒体的智能化发展趋势。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智能媒体也起到了数据推送分析、舆论引导等作用。本文将从智能媒体技术现实进行分析,关注探讨智能媒体的技术应用。
一、智能媒体的概念厘析及特征分析
(一)智能媒体的概念厘析
强人工智能与弱人工智能计算机领域的学者们较为普遍地认为人工智能技术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模拟、延伸和拓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新技术科学。1智能媒体按其发展程度,现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弱人工智能又被称为狭义人工智能(Artificial Narrow Intelligence,ANI),指能够“像人一样”的去执行由人类设定的任务的人工智能,能够模拟人类但不具备自主意识,不能够形成逻辑推理能力和道德意识的有限自主的人工智能。如语言理解、智能推荐、智能数据分析、专家系统等。
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與伦理学教授杰瑞·卡普兰( Jerry Kaplan) 将当下的人工智能应用实践总结为合成智能( Synthetic Intellects) 和人造劳动者 ( Forge Ia-bors) 两个方向。③智能媒体对这两个方向都有体现,智能媒体能够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对信息的获取、改造、审查、传播、分发等任务进行看似智能的运转。在合成智能方面,智能媒体能够依托计算机软件和智能算法对目标数据进行高效的搜集、分类、预测和审查,最终形成较为全面的知识获取和较为全面的决策制定。例如对用户的数字画像、行为和喜好分析、信息个性化推荐等,实现“千人千面”,对解决信息过载问题有着显著作用。此外,人工智能用于媒体的内容审核可以提高对内容的审核效率,基于语义识别、图像识别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对不同内容依据不同方式进行不同处理的智能化审核,有效组织媒体的内容数据库。
在人造劳动者方面智能媒体能够模仿媒体工作者,“像人一样”代替人去执行对信息的处理、控制等相关任务。最为典型的便是机器人新闻,智能媒体应用中,通过给“智能作家”提前设定相关语法、行文格式、话语题型等标准,让其按照一定的程序,依托设定好的模板规范将搜集到的数据和新闻点进行加工,自动批量产出限制类型的新闻。无论是合成智能还是人造智能,其最显著特点便是依托智能算法对信息进行处理和运算。可以说,智能算法是智能媒体的功能内核与技术本质。
所以,我们可以将智能媒体(Intelligent media)理解为以智能算法为功能内核和技术本质,通过结合人工智能的软硬件方面技术通过合成智能和人造工作者两个应用方向,实现对信息的高效、智能处理的技术。
(二)智能媒体的特征分析
目前智能媒体仍是依托算法内核,用数据为主要驱动的技术工具。属于弱人工智能的范畴,是尚且只具备有限自主的智能体,智能媒体特征主要有三点。
一是智能程度尚且有限。智能媒体属于弱人工智能,尚达不到人类智能的高度,不具备和人类或类人类的推理和意识自主性。在媒体应用情境下,表现为达不到和人一样的情感表达、主观创造、反思思辨的高度。例如机器新闻写作的确是了不起的技术创举,但其内容现阶段是对所搜集到的数据信息和新闻点的组合性行文,模板和格式化明显,缺少正常人类新闻写作工作者的思辨和人文思想。智能媒体机器新闻写作更多是用于诸如体育竞技、财经报告等模式性强、数据密度高、涵盖人文语境少的新闻报道。诸如新闻述评,思想辩论等内容虽有涉及但机器痕迹过于明显。此外,智能媒体目前高度依赖人所给与的数据标准和算法。对待多变的外部条件无法做到自主的反应,需要存在解决问题的“方法数据库”,依赖人工丰富事物处理标准,尚未达到较高的自主学习程度。
二是智能媒体具有一定的可交互性。人类具有复杂的情感,有主观能动性。智能媒体的不断发展,如今日头条“张小明”、AI合成主播等在于人的交互过程中,其类人的功能模拟式的“沟通”会不断被人类接受,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投射一定的情感寄托甚至产生依赖。
三是智能媒体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进行有限的认知、反应和决策,随着智能媒体的技术层面的提高,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增强,可能会被人类赋予更多的决策权力来提高智能媒体的运转效率,智能化水平的提高也可能促使“技术黑箱”的产生。
二、智能媒体的应用
(一)助力开辟“战疫”的网络战场
在抗疫期间,智能媒体在人们的防控生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一方面,面对前所未有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人们难免会畏惧甚至产生恐慌。而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关于新冠肺炎的谣言和虚假信息甚嚣尘上,从武汉“封城”,到各种别有用心的谣言都影响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增添社会恐慌。各类如微博、抖音、微信等已经逐步智能化社交媒体和社交平台正式居家隔离期间人们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途径,肩负着肃清网络,辟谣述正的重要职责。政府也积极与智能媒体合作,如开辟微信小程序,开始抖音官方号等方式通过新型智能媒体向社会公众传播专业、正确、科学的相关知识。积极与智能媒体平台合作对待谣言通过发布官方通告,智能筛选过滤等多管齐下的办法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使人民坚定信心共同投入到这场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中。此外,智能媒体也给政府提供了非常好的搜集民意的平台,可以实时筛选媒体平台上的相关言论,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对一些“一刀切”的管控措施及时进行调整,优化处理机制。政府部门迫于疫情的严重性进行权力下放、信息透明化实践,新冠肺炎防疫进程是我国在社会治理智能化、网络化和社交媒体化上的一次实践和探索。
(二)弘扬主旋律,提高公益性宣传效能
智能媒体其丰富的视听渲染可以让受众更加沉浸其中,使得传播内容的效果得到增强,为公益传播强效增势。例如智能媒体可以依托虚拟现实技术,为受众渲染一个“真实”的第一现场。在报道中,智能媒体的虚拟现实技术将文字难以刻画的细节都形成真实的场景,直观的呈现到受众面前,让受众仿佛就是场景中的一员,坐在旁边见证事情的发生,引起强烈情感共鸣。这种由智能媒体营造的“设身处地”的感觉更能促进人们对主流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并激发更多人对公益性活动的热爱与向往,激发人们从事公益性传播的热情。智能媒体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相较以往传统媒体更多的发声机会。公益发生模式越来越多,不在拘泥于传统的宣传形式。智能媒体使公益信息快速流传,帮助依托于新媒体平台的公益募捐也能够快速实现。
参考文献
[1]党家玉:《人工智能的伦理与法律风险问题研究》,《信息安全研究》,2017年第12期
[2]李琪. 关于智能媒体平台参与社会治理的思考[J]. 新闻研究导刊, 2020, v.11;No.183(03):246-247.
[3]吴世文.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伪信息传播,治理困境及其突破路径——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J]. 电子政务, 2020, No.213(09):46-56.
[4]徐琦, 赵子忠. 中国智能媒体生态结构,应用创新与关键趋势[J]. 新闻与写作, 2020(8):51-58.
[5]熊普江. 媒体智能应用与责任[J]. 人工智能, 2020, No.15(02):127-137.
作者简介:褚浩宇(1996-),男,汉,河南南阳人,中原工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科技传播与伦理问题研究。
(中原工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郑州 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