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老龄化的进程不断加速,老龄化问题对整个社会的资源供给和分配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十四五规划中对养老提出了新的要求。未来我国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极为丰富,本文旨在探讨除社区失能半失能老人之外,供需关系下的老年人日常社区养老模式如何变化,进而提出和建议我国社区如何适应中度老龄化问题。
关键词:社区养老;老年人;供需关系;中度老龄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本文探讨的社区老年人为社区非失能老人,他们以家庭为核心,把社区作为依托,在社区内与各种资源进行互动,包括社区内各种日常生活物质型服务和精神慰藉等专业型服务,从而分析社区内各主体之间互动过程中的变化,探讨和研究供需视角下的社区老年人养老模式。
一、社区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供需关系
吃喝日用品消费是社区中老年居民的高频消费内容,由于市场机制,社区中方便老年人采购的便利店、小型商超分布均匀,社区中居民楼盘带有相应的餐饮服务配套,几乎全部覆盖老年人所需的餐饮需求。社区中公共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也逐步为社区老人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娱乐健身服务。但是,在医疗卫生、心理咨询、日间照料和老年人公共设施等领域仍存在需大于求,供需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以西安市中心城区为例,社区居家养老设施覆盖率低,并伴随着大量的基本养老保健服务设施的缺失。
二、社区中养老服务供需不平衡的影响因素
(一)社区养老产品和服务供需错位。经调查发现,社区养老内容多以日常消费为主,在医疗保健领域和心理健康领域服务比较少,而潜在的老年人群需求却很高。在供给方面,社区养老相关服务提供内容较为单一,社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群需求极为广泛,在日常照护、医疗康复、精神文化活动这三个领域需求最为火热,然而社区内包括营利组织在内,能够提供的服务少之甚少,因此社区内老年人大多自发性组织活动内容。-
(二)社区养老政策滞后。首先是社区内基本家庭生活的老年人的基本收入保障水平不高,城乡之间的收入差异过大,因此老年人购买高附加值的服务或优质服务则非常望尘莫及。其次,不同城市间的政策扶持力度差异大,东南沿海城市和省会城市扶持力度较大,四五线城市扶持力度非常小。另外,平台建设相对滞后,某种程度上,老年人的需求很难与政府购买服务相对接。
(三)社会力量的注入不够强劲。很多地区的老年社区型服务只是星星之火,并未形成统一性、规范性、长期性的老年服务支持,而社会力量薄弱的重点原因之一是因为资金问题。与此同时,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也存在着隐性壁垒,一方面社会组织自身实力与服务项目水平不符,另一方面社会组织志愿者的价值认同水平不高,导致社会组织参与路径不够明确,服务质量很难提升。
三、社区养老服务在供需方面的优化路径
(一)释放老年人养老需求,提升社区养老服务的利用效率。加强老年人对服务的认知,提升社会各单位提供服务的效率是服务发展的出发点。首先要平衡传统型的家庭养老方式与社区内各资源之间的互联互通。其次开展各类型老龄教育、运用各种媒介对社区内有老人生活的家庭进行社区养老宣传,如宣传应该聚焦老年人常看报纸、当地电视台等媒介。资源提供方应该树立社区养老意识,不论是营利性质的商超,还是非营利性质的机构,都应该转换营销思维,积极对社区内老年人进行回应。
(二)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增强养老服务专业水平。社区内养老单位涉及多元化的供给主体,应该充分发挥四社联动理念,解放市场对社区能够释放的潜力,促进各单位优势互补,才能保证供需稳定合理。这就需要社区管理单位对社区进行有效管理,平台建设通畅有序,不同的地区可以推出示范性社区,充分考虑到老年群体所具有的异质性特征,让日常服务的供给优先发展,让专业服务有针对性对老年人进行补充。
(三)完善养老制度上层建设,保障社区内养老服务长期有效发展。未来社区养老的需求大量产生,政府务必要在其中发挥主导性质的作用,要为社区养老服务发展提供更多思路和上层制度保障。一是促进各政府部门间的合作机制建设,破除部门间的壁垒和障碍,不断发展基本的养老保障制度建设;二是协调好公共养老服务与市场性养老服务的关系,缩小城市和乡村间的养老差异过大问题;三是加强养老服务行业的市场监管体系,通过第三方评估,社区老年居民满意度评估等方式来建立标准。四是聚焦家庭养老的未来发展方向,未来科技与社会变革深刻影响社区老年人基本家庭养老的生活方式,如何利用先进技术来改造社区养老,也是更好地发展社区养老的制度要求。
(四)加快培育社区服务人才,保障社区养老服务岗位和人员的持续供给。社区养老服务人员大多年龄偏大,年龄结构不合理导致社区养老服务质量的低下,年轻人才短缺的根源在于从业人员的收入过低。社区服务人员应该随着社区的发展不断进行专业能力培训,逐步树立社区养老服务的积极正确价值观,社区内主管养老服务活动的单位也应该积极招募广大高校志愿者、广大社会力量的参与,促使各方力量共同建设和营造良好的社区养老服务人员供应链。
(五)提升老年人的社区参与意愿,增强老年人自我价值感。老年人往往是被社会隔离和忽视的群体,他们与社会脱钩并因为生理、心理等各种因素而需要被鼓励参与社区,某些老年人也是丰富的社区内再就业群体,只要积极引导老年人的社区观念,他们也会充分发挥自身的效能,增强在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参考文献
[1]崔树义,杨素雯,田杨.供需视角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质增效研究——基于山东省1200名老年人的调查[J].山东社会科学,2020(09):127-133.
[2]王云倩,孙伟婷.西安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供需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24):184-185.
[3]陈泳全.一种日常生活模式的延续——美国养老社区探析[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20,21(11):26-28.
[4]赵海然. 小城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供需匹配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20.
[5]能艳兰. 积极老龄化语境下昆明市养老社区服务供需研究[D].云南大学,2019.
[6]陈宇. 欠发达地区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研究[D].广东财经大学,2019.
[7]張昊. 智慧养老视域下中国养老服务体系的优化路径研究[D].吉林大学,2020.
作者简介:安俊铭(1996.03—),男,汉族,甘肃平凉市人,研究生,法学硕士,单位:西北大学哲学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研究方向:社区老年人群
关键词:社区养老;老年人;供需关系;中度老龄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本文探讨的社区老年人为社区非失能老人,他们以家庭为核心,把社区作为依托,在社区内与各种资源进行互动,包括社区内各种日常生活物质型服务和精神慰藉等专业型服务,从而分析社区内各主体之间互动过程中的变化,探讨和研究供需视角下的社区老年人养老模式。
一、社区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供需关系
吃喝日用品消费是社区中老年居民的高频消费内容,由于市场机制,社区中方便老年人采购的便利店、小型商超分布均匀,社区中居民楼盘带有相应的餐饮服务配套,几乎全部覆盖老年人所需的餐饮需求。社区中公共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也逐步为社区老人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娱乐健身服务。但是,在医疗卫生、心理咨询、日间照料和老年人公共设施等领域仍存在需大于求,供需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以西安市中心城区为例,社区居家养老设施覆盖率低,并伴随着大量的基本养老保健服务设施的缺失。
二、社区中养老服务供需不平衡的影响因素
(一)社区养老产品和服务供需错位。经调查发现,社区养老内容多以日常消费为主,在医疗保健领域和心理健康领域服务比较少,而潜在的老年人群需求却很高。在供给方面,社区养老相关服务提供内容较为单一,社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群需求极为广泛,在日常照护、医疗康复、精神文化活动这三个领域需求最为火热,然而社区内包括营利组织在内,能够提供的服务少之甚少,因此社区内老年人大多自发性组织活动内容。-
(二)社区养老政策滞后。首先是社区内基本家庭生活的老年人的基本收入保障水平不高,城乡之间的收入差异过大,因此老年人购买高附加值的服务或优质服务则非常望尘莫及。其次,不同城市间的政策扶持力度差异大,东南沿海城市和省会城市扶持力度较大,四五线城市扶持力度非常小。另外,平台建设相对滞后,某种程度上,老年人的需求很难与政府购买服务相对接。
(三)社会力量的注入不够强劲。很多地区的老年社区型服务只是星星之火,并未形成统一性、规范性、长期性的老年服务支持,而社会力量薄弱的重点原因之一是因为资金问题。与此同时,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也存在着隐性壁垒,一方面社会组织自身实力与服务项目水平不符,另一方面社会组织志愿者的价值认同水平不高,导致社会组织参与路径不够明确,服务质量很难提升。
三、社区养老服务在供需方面的优化路径
(一)释放老年人养老需求,提升社区养老服务的利用效率。加强老年人对服务的认知,提升社会各单位提供服务的效率是服务发展的出发点。首先要平衡传统型的家庭养老方式与社区内各资源之间的互联互通。其次开展各类型老龄教育、运用各种媒介对社区内有老人生活的家庭进行社区养老宣传,如宣传应该聚焦老年人常看报纸、当地电视台等媒介。资源提供方应该树立社区养老意识,不论是营利性质的商超,还是非营利性质的机构,都应该转换营销思维,积极对社区内老年人进行回应。
(二)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增强养老服务专业水平。社区内养老单位涉及多元化的供给主体,应该充分发挥四社联动理念,解放市场对社区能够释放的潜力,促进各单位优势互补,才能保证供需稳定合理。这就需要社区管理单位对社区进行有效管理,平台建设通畅有序,不同的地区可以推出示范性社区,充分考虑到老年群体所具有的异质性特征,让日常服务的供给优先发展,让专业服务有针对性对老年人进行补充。
(三)完善养老制度上层建设,保障社区内养老服务长期有效发展。未来社区养老的需求大量产生,政府务必要在其中发挥主导性质的作用,要为社区养老服务发展提供更多思路和上层制度保障。一是促进各政府部门间的合作机制建设,破除部门间的壁垒和障碍,不断发展基本的养老保障制度建设;二是协调好公共养老服务与市场性养老服务的关系,缩小城市和乡村间的养老差异过大问题;三是加强养老服务行业的市场监管体系,通过第三方评估,社区老年居民满意度评估等方式来建立标准。四是聚焦家庭养老的未来发展方向,未来科技与社会变革深刻影响社区老年人基本家庭养老的生活方式,如何利用先进技术来改造社区养老,也是更好地发展社区养老的制度要求。
(四)加快培育社区服务人才,保障社区养老服务岗位和人员的持续供给。社区养老服务人员大多年龄偏大,年龄结构不合理导致社区养老服务质量的低下,年轻人才短缺的根源在于从业人员的收入过低。社区服务人员应该随着社区的发展不断进行专业能力培训,逐步树立社区养老服务的积极正确价值观,社区内主管养老服务活动的单位也应该积极招募广大高校志愿者、广大社会力量的参与,促使各方力量共同建设和营造良好的社区养老服务人员供应链。
(五)提升老年人的社区参与意愿,增强老年人自我价值感。老年人往往是被社会隔离和忽视的群体,他们与社会脱钩并因为生理、心理等各种因素而需要被鼓励参与社区,某些老年人也是丰富的社区内再就业群体,只要积极引导老年人的社区观念,他们也会充分发挥自身的效能,增强在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参考文献
[1]崔树义,杨素雯,田杨.供需视角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质增效研究——基于山东省1200名老年人的调查[J].山东社会科学,2020(09):127-133.
[2]王云倩,孙伟婷.西安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供需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24):184-185.
[3]陈泳全.一种日常生活模式的延续——美国养老社区探析[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20,21(11):26-28.
[4]赵海然. 小城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供需匹配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20.
[5]能艳兰. 积极老龄化语境下昆明市养老社区服务供需研究[D].云南大学,2019.
[6]陈宇. 欠发达地区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研究[D].广东财经大学,2019.
[7]張昊. 智慧养老视域下中国养老服务体系的优化路径研究[D].吉林大学,2020.
作者简介:安俊铭(1996.03—),男,汉族,甘肃平凉市人,研究生,法学硕士,单位:西北大学哲学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研究方向:社区老年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