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maa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5-0-01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状况不容乐观,很多做法不符合新课改的理念。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应试教育的存在,在小学教学中,还是以书本上的知识传授为主,还是让学生在解答数学作业时力求获得标准的唯一的答案。学生过早的、过度的被老师按在数学的符号堆里,整天做数学题,不知数学与生活有什么联系,导致学生厌倦数学,不想学数学,对数学没有兴趣。因此,在现实中遇到数学问题时不会解决,只是学了一些死知识,阻碍了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一、联系生活,创造问题情境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例如:如我在教学“平均分”时,先谈话导入:八月十五中秋节,小文一家4口人在赏月,爸爸分月饼,分得很均匀,每人一样多,接着让学生去分物品,要求每份分的一样多,最后引出:人分物品,分的一样多。这就叫“平均分”。由于学生对分月饼比较熟悉,很快就理解了“平均分”的含义。又如: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有部分受到过学前教育,所以说,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但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却是不尽相同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在上第一节数学课《数一数》时,教师应先让学生观察主题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有三个同学在踢足球,有2个女孩在跳绳,有4个同学在做气象观察等等。让儿童感受上学后自己也将融入学校生活,也将参加学习活动,同时也体会到各种活动需要多少人共同参与。接着再让学生观察他们新的学习环境—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中的数,又领学生到校园进行参观,寻找校园中的数,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数学,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了亲切感,通过看一看,数一数等教学活动,深切体会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就有数学,这样可以更好的增强数学的亲和力,激发儿童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回归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学习的目的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对于小学生来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且易于转换为现成的教学资源。利用生活中的资源,其实就是课堂的进一步延伸,化生活为课堂,实现生活的课堂化。比如,在学习“统计”时,提出给“六一”儿童节准备水果的建议,自然引出各种水果要买多少这一涉及统计的问题。让学生投入到探究实践活动之中,自然会对数学产生一种兴趣和一种渴望解决问题的想法。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因此,每一次学完新课后,我就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学生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以后,让学生在自己的照片装饰上精美的边框;在教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我让学生回到家里去计算一下金鱼缸(长方体的)、纸板苹果箱、火柴盒外盒的表面积。教学简单的统计后,问学生统计表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中能解决哪些问题?并让学生制作一张本校各年级人数的统计表,使他们知道课本例题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了“认识人民币”后,布置学生和父母一起去购物。认识轴对称图形后,可让学生到校园外观察,找一找生活环境的那些地方运用到轴对称图形。在上完《分类》一课后,布置学生到商店进行调查,看看他们是按什么规律把物品进行归类的,之后再让学生带来了各种不同的东西,把教室布置成商店,让学生扮演售货员,把各种物品按自己的想法进行分类,也可以进一步让学生回家后把自己的小书包、小房间整理好,这样,既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也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运用数学,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预算能力、社会能力,又十分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做到学以致用。
  三、开展活动,渗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开展数学活动是学生喜欢的学习形式,教师可组织操作活动、模拟活动、合作活动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体验,懂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体验、分析、判断、理解生活实例的过程中,不断学会积累思维方法和数学思想。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可根据圆的特点从生活实际中提出这样的问题供学生讨论:“为什么汽车、自行车的轮胎都是圆的?能做成别的形状吗?”这样的问题使学生既不感陌生,又觉得新奇,纷纷结合实际生活现象展开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再通过“车轴的安装位置”的讨论与对比演示,较容易使学生认识到“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这一圆的基本特征。
  从学生生活出发,从学习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学生才能真正学习数学知识。如在学习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的时候,可以概括成四句话:“多了要减,少了要加,多减了要加,少减了要减。”对于这个算理的概括,看似十分的精练,实则不然。一些学生在运用时常常出错,究其原因,恐怕是规律的产生脱离了学生的经验结构。如果我们换一种方法,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购物引入,比如:小方带了195元钱,买了一个书包用了98元。问:小方该怎样付款?他还剩多少钱?学生有过类似的经验,他们大都会说小方先付100元,营业员找回2元,他还剩(95+2)元,然后再将上述生活问题进行数学化,即195-100+2,于是,对于195-98这类的简便运算,学生就掌握得牢固了。
  总之,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教师的任务就是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活化,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为他们创造出一种和谐的数学课堂氛围,提高他们用数学的思维和角度去观察生活、解决日常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把数学学习的过程变成数学生成、创造与实践的过程,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5-0-01  初中数学教学诸要素是指包括学生、教师、教学目的、数学课程、教材、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反馈,诸要素之间相互硬性、相互作用,情况是错综复杂的,现就他们的之间的关系,概要加以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所有的数学教学要素,都是围绕着学生这一主体来组织安排的,数学教学质量与效果的优劣,也是从学生身上
目的 :分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移植早期急性心衰事件危险因素以及心衰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搜集AL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5-0-01  几何画板专门是数学老师用的软件,作为数学老师我们首先应该自己学会,然后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但目前的情况来看有些地区条件有点差,不太适合运用多媒体教学,但有些地区可以。我在南京市13中学听课时,听了叶冬梅老师的一节数学课。她讲了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有四个几何题,用几何画板解释学生理解的快,发现规律导入公
【中图分类号】G6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5-0-01  一、理解和记忆是学好数学的前提  数学是一门基础科学,有的同学认为,数学不像英语、史地,要背单词、背年代、背地名,数学靠的是智慧、技巧和推理。其实数学同样也离不开记忆。试想一下,小学的加、减、乘、除运算要不是背熟了“乘法九九表”,你能顺利地进行运算吗?同时,数学中还有大量的规定需要记忆,比如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