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保险公司的穿透式监管是一个长期系统工程。
公司治理将是2017年保险监管的重中之重。“今年保监会将重点强化对保险公司股东的穿透式监管,尤其是对保险公司真实股权结构和最终实际控制人的穿透式监管。”一位接近保监会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
保险业越是进一步推动市场化改革,险企的公司治理就越重要。此前,部分保险公司治理结构失效,采取激进经营、激进投资策略,在发展战略上“跑偏”了,出现业务快进快出、风险敞口过大等问题。
如何通过甄别股东虚假注资,如何防范不良股东进行非法利益输送,如何阻止保险机构关联交易?一系列问题都亟待监管来解决。
从全球范围来看,资本不实和股东操控都是保险公司治理体系失效的主要原因,也多缺乏足够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或现成经验。
但可以肯定的是,执行穿透式监管,不仅仅是保险业内部监管权力配置、程序设置和监督制衡的问题,更需要多部委合作、法治环境以及基础性市场要素体系的完善。
可以说,保险业的穿透式监管是一个长期系统工程,如何寻找到突破口,实实在在地规范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是当前保险监管的所面临的重要挑战。
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曾指出,保险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是造就“野蛮人”的基因。
要解决公司治理失效风险,“一股独大”和资本不实两个问题不可回避。若不解决,财务或资本监管的很多防线都形同虚设。
“坦白讲监管落地有一定的困难。”接近保监会人士称,像股权代持、表决权转让、一致行动约定等行为大多是私下进行,除非发生诉讼,通过司法手段获得证据线索,否则凭目前的保险监管系统,难以完全“透视”。
此前媒体披露,安邦保险集团37家非国企股东背后,通过101家公司层层叠叠可上溯到86名个人股东,均为安邦保险集团实际控制人吴小晖在浙江老家的亲属团。
“这类公司表面上看股权是分散的,股东之间彼此是制衡的,而背后一旦具有关联关系,制衡的作用也就减弱了,就可能在公司的经营方面出现一些比较大的偏差。”上述接近保监会人士称。
目前,保监会人员机构设置有限,派出机构仅仅到省、计划单列市一级,对于穿透资本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子关联公司,找出实际控制人,监管显得捉襟见肘。
保监会发改部副主任罗胜也坦承,在目前监管机构专业性不足、人力匮乏、监管手段和执法工具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平衡各种诉求,完成监管任务,的确是一种挑战。
对保险机构虚假增资问题,陈文辉曾表示,保监会查起来很困难、很头疼。
本刊记者了解到,在目前金融创新的背景下,此前有资本入股险企,并非从自己口袋掏钱,而是利用保险公司自身的资金,通过复杂的金融产品和资管计划等途径,“自我注资”、“虚假增资”。
对此,保监会曾表示希望借助央行的反洗钱系统,破解资本的真实来源。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金融业是一个系统,单靠一个监管机构是难以实现穿透的。就拿此前争夺万科控股权来说,单独以保监会、证监会或银监会都难以实现传统监管。
“穿透式监管不是保监会一家的任务。在金融范围内,构建一个宏观审慎监管的框架,部委之间携手合作,形成一种有力的监管协调机制是非常重要的。”郭田勇说。
保监会7月20日发布的《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第二次征求意见稿),再次重申将险企单一股东持股比例由51%降至30%。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梳理保险公司股权发现,《办法》一旦实施,36家保险公司的股权结构将面临调整,包括27家寿险公司和9家财险公司。如何保证这些公司股权平稳过渡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罗胜表示,监管部门在整顿市场时,一方面,要防止保险公司业务转型“硬着陆”,或者股东和资本大面积退潮,对保险市场的稳健发展带来冲击,形成新的风险源。另一方面,要避免形成对民营资本的系统性不信任,如果一味追求安全,对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采取差别对待,或将影响保险市场的活力和效率。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朱南军表示,中国作为一个保险新兴市场,缺乏有效、成熟的外部控制权市场和职业经理人市场,导致外部公司治理机制对经理人和保险公司的约束作用有限。在此背景下,监管的重任都落在了政府部门身上。
他认为,对保险公司的治理是一个长期系统工程,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对保险公司的穿透式监管还需要从外部完善“两个市场”。
其一,控制权市场。所谓公司控制权市场,又称接管市场,是指通过收集股权或投票代理权取得对企业的控制,达到接管和更换不良管理层的目的。
控制权市场一般在上市公司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而目前我国保险业上市的较少,这种机制作用相对有限。总体而言,目前我国保险业尚未形成有效的控制权市场,给保险公司股权的流动性带来一定的困难。
不过随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完善,未上市保险公司股权流动性也正逐步得到改善。
其二,经理人市场。这是发达保险市场重要的外部治理机制,可能被替换的压力将保障职业经理人遵纪守法、勤勉工作。
目前,我国经理人严重短缺、供不应求。这种市场结构导致一个经理人可能在某家公司内部舞弊,但并不会被市场淘汰,而在供不应求的状况下会被其他公司接受,这样无法对其提供有效制约。
不过,目前监管层加大了对保险高管的处罚,这一态势有望扭转。今年年初,保监会对于前海人寿董事长姚振华,开出了撤销任职资格并禁止进入保险业10年的处罚。这是保监会近10年中少有的对保险行业高管开出的处罚。
针对保险公司治理体系的建设,罗胜表示,当前,如何既坚持放开前端,放松管制,又有效管住后端,坚决打击市场乱象,是监管面临的首要任务。中国在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的监管模式和框架。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中外监管机构面临的对手和问题不同,应当建立更本土化和更具灵活性的监管规则体系,运用更有针对性的监管手段,才能实际解决中国保险市场出现的各种特殊问题。
公司治理将是2017年保险监管的重中之重。“今年保监会将重点强化对保险公司股东的穿透式监管,尤其是对保险公司真实股权结构和最终实际控制人的穿透式监管。”一位接近保监会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
保险业越是进一步推动市场化改革,险企的公司治理就越重要。此前,部分保险公司治理结构失效,采取激进经营、激进投资策略,在发展战略上“跑偏”了,出现业务快进快出、风险敞口过大等问题。
如何通过甄别股东虚假注资,如何防范不良股东进行非法利益输送,如何阻止保险机构关联交易?一系列问题都亟待监管来解决。
从全球范围来看,资本不实和股东操控都是保险公司治理体系失效的主要原因,也多缺乏足够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或现成经验。
但可以肯定的是,执行穿透式监管,不仅仅是保险业内部监管权力配置、程序设置和监督制衡的问题,更需要多部委合作、法治环境以及基础性市场要素体系的完善。
可以说,保险业的穿透式监管是一个长期系统工程,如何寻找到突破口,实实在在地规范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是当前保险监管的所面临的重要挑战。
监管难题
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曾指出,保险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是造就“野蛮人”的基因。
要解决公司治理失效风险,“一股独大”和资本不实两个问题不可回避。若不解决,财务或资本监管的很多防线都形同虚设。
“坦白讲监管落地有一定的困难。”接近保监会人士称,像股权代持、表决权转让、一致行动约定等行为大多是私下进行,除非发生诉讼,通过司法手段获得证据线索,否则凭目前的保险监管系统,难以完全“透视”。
此前媒体披露,安邦保险集团37家非国企股东背后,通过101家公司层层叠叠可上溯到86名个人股东,均为安邦保险集团实际控制人吴小晖在浙江老家的亲属团。
“这类公司表面上看股权是分散的,股东之间彼此是制衡的,而背后一旦具有关联关系,制衡的作用也就减弱了,就可能在公司的经营方面出现一些比较大的偏差。”上述接近保监会人士称。
目前,保监会人员机构设置有限,派出机构仅仅到省、计划单列市一级,对于穿透资本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子关联公司,找出实际控制人,监管显得捉襟见肘。
保监会发改部副主任罗胜也坦承,在目前监管机构专业性不足、人力匮乏、监管手段和执法工具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平衡各种诉求,完成监管任务,的确是一种挑战。
对保险机构虚假增资问题,陈文辉曾表示,保监会查起来很困难、很头疼。
本刊记者了解到,在目前金融创新的背景下,此前有资本入股险企,并非从自己口袋掏钱,而是利用保险公司自身的资金,通过复杂的金融产品和资管计划等途径,“自我注资”、“虚假增资”。
对此,保监会曾表示希望借助央行的反洗钱系统,破解资本的真实来源。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金融业是一个系统,单靠一个监管机构是难以实现穿透的。就拿此前争夺万科控股权来说,单独以保监会、证监会或银监会都难以实现传统监管。
“穿透式监管不是保监会一家的任务。在金融范围内,构建一个宏观审慎监管的框架,部委之间携手合作,形成一种有力的监管协调机制是非常重要的。”郭田勇说。
保监会7月20日发布的《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第二次征求意见稿),再次重申将险企单一股东持股比例由51%降至30%。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梳理保险公司股权发现,《办法》一旦实施,36家保险公司的股权结构将面临调整,包括27家寿险公司和9家财险公司。如何保证这些公司股权平稳过渡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罗胜表示,监管部门在整顿市场时,一方面,要防止保险公司业务转型“硬着陆”,或者股东和资本大面积退潮,对保险市场的稳健发展带来冲击,形成新的风险源。另一方面,要避免形成对民营资本的系统性不信任,如果一味追求安全,对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采取差别对待,或将影响保险市场的活力和效率。
系统工程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朱南军表示,中国作为一个保险新兴市场,缺乏有效、成熟的外部控制权市场和职业经理人市场,导致外部公司治理机制对经理人和保险公司的约束作用有限。在此背景下,监管的重任都落在了政府部门身上。
他认为,对保险公司的治理是一个长期系统工程,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对保险公司的穿透式监管还需要从外部完善“两个市场”。
其一,控制权市场。所谓公司控制权市场,又称接管市场,是指通过收集股权或投票代理权取得对企业的控制,达到接管和更换不良管理层的目的。
控制权市场一般在上市公司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而目前我国保险业上市的较少,这种机制作用相对有限。总体而言,目前我国保险业尚未形成有效的控制权市场,给保险公司股权的流动性带来一定的困难。
不过随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完善,未上市保险公司股权流动性也正逐步得到改善。
其二,经理人市场。这是发达保险市场重要的外部治理机制,可能被替换的压力将保障职业经理人遵纪守法、勤勉工作。
目前,我国经理人严重短缺、供不应求。这种市场结构导致一个经理人可能在某家公司内部舞弊,但并不会被市场淘汰,而在供不应求的状况下会被其他公司接受,这样无法对其提供有效制约。
不过,目前监管层加大了对保险高管的处罚,这一态势有望扭转。今年年初,保监会对于前海人寿董事长姚振华,开出了撤销任职资格并禁止进入保险业10年的处罚。这是保监会近10年中少有的对保险行业高管开出的处罚。
针对保险公司治理体系的建设,罗胜表示,当前,如何既坚持放开前端,放松管制,又有效管住后端,坚决打击市场乱象,是监管面临的首要任务。中国在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的监管模式和框架。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中外监管机构面临的对手和问题不同,应当建立更本土化和更具灵活性的监管规则体系,运用更有针对性的监管手段,才能实际解决中国保险市场出现的各种特殊问题。